理论教育 产业融合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产业融合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斯曾明确指出新古典企业理论的明显缺陷,认为新古典企业理论忽视了制度安排的作用,没有注意到交易费用的存在,因此没能很好地解决企业边界的决定问题。因此,产业融合在影响市场结构的情况下,也会对企业的市场行为产生影响。

产业融合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产业融合涉及产业之间的行为与关系,其不仅从微观上改变了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而且从宏观上改变了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产业融合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它将导致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组织形态和产业区域布局等方面的根本变化,对整个经济与社会产生综合影响。

在产业融合中随着融合产品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大大增强,市场边界发生重大游移。这不仅给市场界定带来了新的问题,并使以其为基础的产业集中度的衡量变得更为复杂,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市场结构的形态,增强了竞争效应,并促使企业的市场行为有较大的改变。这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研究,提出新的解释和说明。

▶一、产业融合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产业融合往往发生在产业的边界和交叉处,必然带来产业边界的模糊或消失,并通过市场融合改变传统的市场结构,使其发生更为复杂的变化。产业融合能够通过建立与实现产业、企业组织之间新的联系而改变竞争范围,促进更大范围的竞争。产业融合使市场从垄断竞争向完全竞争转变,经济效率大幅度提高。产业融合拓宽了产业发展空间,促使产业结构动态高度化与合理化,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根据王丹(2008)的研究,不同类型的产业融合对企业市场结构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改造型融合,由于其实质是传统产业信息化的过程,该融合主要发生在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改变传统的采购、生产、营销的流程,并不会导致最终产品发生物理变化,也不会导致产品市场结构的变化,因此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作用比较小。但是对于替代型融合和互补型融合,这两种融合对市场的影响较大,影响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替代型融合的产生与发展将降低原有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互补性融合导致纵向一体化的市场结构逐渐转变为横向市场结构。产业融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产业边界的变化,产业边界可能会收缩或消失,也可能发生交叉渗透和模糊。产业边界的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引起市场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一)产业融合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

从产品的销售阶段来看,融合也在改变着市场集中度(Greenstein &Khanna, 1997)。产业融合有着良好的技术基础,能够充分发挥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引起产业边界的交叉渗透,从而导致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产业融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产品的趋同,即产品在很大程度上都以数字形式存在。这种产品趋同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当然产业边界也就更加模糊。自1980年代起,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用户逐渐掌握了信息处理和存储设备,媒体的纵向环节逐渐被内容、包装、传送、操作和终端五个横向环节构成的数字融合市场所代替。结果往往是某几个企业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融合的推广导致了相关产业的集中度提高。一个产业和其他产业的企业内融合,可以促进其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拓宽企业的产品市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兼并重组的愿望很强烈,大规模的并购重组会导致产业边界的交叉和渗透,并出现少数大企业控制市场的现象,从而导致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惠普公司和康柏公司的合并、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公司的合并都是产业融合引起市场集中程度提高的案例。然而,产业融合也会降低产业集中度,替代性融合和互补性融合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就不完全相同。第一,替代型产业融合会降低原有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使行业领导者的控制力减弱。第二,产业融合增加了市场需求,也会降低市场集中度。就需求而言,产业融合扩大市场容量,增加了需求,进而影响了市场结构。

(二)产业融合对产品差别化的影响

产业融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产品的趋同,即产品在很大程度上都以数字形式存在,产品的差别化程度降低。传统产品虽然也包含了一些数字化的信息,但在信息社会下,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高速发展,产品的数字化程度大幅提高,很多产品都以相同的数字形式存在。这种产品趋同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业边界也就更加模糊。同时,一些传统产品市场在收缩,传统产品与现代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加大,这两种产业边界互为消长,但又同时出现融合现象。新的产业融合现象又会导致产品差别化程度发生变化。产业融合促使产业边界模糊,进入壁垒逐渐降低,带来产业组织规模的扩大,因为产业融合降低了企业的进入成本和交易成本。科斯曾明确指出新古典企业理论的明显缺陷,认为新古典企业理论忽视了制度安排的作用,没有注意到交易费用的存在,因此没能很好地解决企业边界的决定问题。他认为,企业边界由效率来决定,其中交易费用起着重要作用(科斯,1960)。

(三)产业融合对市场进入壁垒的影响

产业融合对市场进入壁垒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产业融合使得市场进入更加容易,主要表现为企业之间的并购;另一方面,产业融合又在阻止其他企业的进入,由于大企业之间的融合,使得市场集中度提高,提高了进入的门槛。

▶二、产业融合对市场行为的影响

(一)产业融合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按照哈佛学派的观点,市场结构决定着企业的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又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绩效。因此,产业融合在影响市场结构的情况下,也会对企业的市场行为产生影响。

产业融合带来企业组织规模扩大的冲动,并不意味着大规模复合型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会僵化,相反,其内部组织体系十分灵活而富有弹性。管理学家哈拉尔(1991)认为,企业共同体的组织管理形式经历了工业时代、新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三种转变。美国未来学家保罗萨福(1995)认为,公司的结构总是同一定时期拥有的信息技术体系极为相似,当信息工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将改变。他认为目前按照现有信息技术体系而形成的组织模式运动,不同于以往的命令和控制结构,是一种非平面的等级制度。

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企业生产技术、竞争基础会发生转变,这不仅导致了企业所处产业环境的变化,而且导致了企业所面临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组织模式也在发生变革,企业必然要调整其市场行为。(www.daowen.com)

(二)产业融合对企业市场行为的影响

企业为了在新生存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调整其市场行为,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竞合战略和争夺标准战略的实施。

竞合战略的实施是为了顺应专业化、精细化生产下的融合趋势,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态势。在产业融合中,为达到“双赢”的目的,竞争双方在各自的关键成功因素——价值链的优势环节上展开合作,可以取得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企业采取合作竞争战略的原动力。产业融合之后,实业界逐渐突破了产业分立的限制,大多数企业都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开放式专业化生产经营,着重发挥它们的核心能力,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同外部企业建立开放合作的生产体系,在与其他企业合作当中发展,并致力于成为某一领域的行业领先者。例如,当英特尔公司面临网络电脑多媒体和三维图像等市场融合的变化情况,其首要的市场行为则是战略定位。在公司内部成立了网络部,并与微软公司联合开发NetPC(一种直接针对网络电脑市场的混合型产品),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争夺标准战略的实施是为了顺应产业融合中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趋势,企业能够掌握产品和服务的相关标准(包括程序、商标、定价等)的主动权。在新的融合产业中,企业从标新立异、生产互不兼容的产品转变为生产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零部件或通用性的软件产品,标准竞争将成为产业融合过程的一个主要竞争手段,产业的主导者将是那些控制了产业标准的厂商。产业融合条件下企业通过产品设计规则的标准化影响市场行为。网络的外部性效应是标准竞争的主要动力。网络的外部性主要是指需求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也就是需求的规模经济。网络效应最终会使融合产业的市场成为一种技术标准主导的市场。正如戴维莫谢拉(2002)指出的,当电脑、电信、消费电子产品以及出版、传媒等产业发生聚合,IT产业将再一次经历新卖主、新商业模式以及全球市场领导新格局纷纷涌现的局面。产业融合后的公司业务更多地建立在网络平台上,公司和顾客的距离大大拉近,所以如何在虚拟世界里获得更多客户的关注就成为现代公司的主要目标。融合后的公司的营销策略也较传统企业发生了很大改变,很多大型公司在定价策略上并不是按照以往的生产成本来定价,而是根据顾客的消费需求来定价。

▶三、产业融合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SCP模式强调,市场结构是市场绩效的原因,产业集中度越高,市场绩效越低。产业融合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以及企业成本的降低,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产业融合导致的产品创新,扩大了产品的供给,并通过供给引致和创造需求,扩大了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使产业融合提高了市场绩效。产业融合导致更多创新产品的出现,融合产品的功能更齐全,产品的收入弹性较高。产业融合带来的产品标准化和模块化,使得产品的规模生产变得更加容易,产品生产的柔性也得到提高,从而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由于产业融合导致的企业组织网络化,使得企业内部部门的联系和效率得到提高,企业的外部关联也得到加强。在网络化的组织架构下,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纽带进一步加强,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被嵌入到网络当中来,消费者参与了产品的创新,并加大了对产品的需求。基于新产品的服务功能也得到强化,很多新的服务和原有的服务进行集成或者“打包”催生了新的服务程序,提高了产品的服务化水平。产业融合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也是实现市场绩效提高的重要途径。产业融合有利于具有互补技术的企业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共同开发平台,从而大大降低研发成本。产业融合导致的企业内外部组织的网络化,使得企业的库存占用大大减少,企业也具备了更为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外,产业融合是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发生的,基于互联网的大量网上交易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使得企业更能迅速地组织生产和销售。例如,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一部分得益于用高新科技融合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美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融合了传统产业,推动了新的工业技术革命,其做出的经济贡献率高达33%以上。

因此,产业融合从供给、需求和成本费用等方面促进了企业创新发展,改变了产业环境和企业市场结构,促使企业调整其市场行为,推出新战略、新产品和新服务,最终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其市场绩效。

▶四、产业融合对产业规制政策的影响

经济性规制的放松为产业融合创造了制度环境,而产业融合使产业边界发生了变化,对规制政策及规制体制又形成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一)传统的规制政策及规制体制

传统的规制理论和规制政策是以产业边界既定为假设前提的。当不同产业处于分立阶段时,经济发达国家一般采取分立型的规制体制。例如,当假设A产业、B产业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产业,存在着技术性进入壁垒,分别由不同的政府规制机构Ra、Rb来规制,A产业与B产业之间的边界固定、明晰,即A、B产业处于产业分立阶段。传统的规制政策是在产业分立的前提下确定下来的,分立的规制体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技术状态。当信息产业、有线电视业、计算机业处于产业分立阶段时,在经济发达国家,不同政府规制机构分别对电信业、有线电视业和计算机业进行经济规制。传统的信息产业规制体制是以计算机、电信业、有线电视业之间的边界不变为基础的。

(二)产业融合对规制政策及规制体制形成的冲击与挑战

无论从静态角度还是从动态角度,在特定的时期内,产业具有相对的边界。产业融合使得原本固定的产业边界发生变化,不同产业中企业群处于相对竞争的状态,导致以产业分立为依据的传统规制体制出现规制职能重叠;产业边界的变化使得政府规制政策的制定、实施更加困难,出现规制失灵现象。如果规制体制与规制政策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就会与现实相脱节,不仅达不到规制的目的,甚至会引起混乱。假设A产业、B产业是两个不同的产业,分别由不同的机构Ra、Rb来管制,即产业分立。由于技术创新、政府放松管制等因素,A产业、B产业之间的传统边界模糊,甚至消失,形成一个新的产业C和出现许多新业务,即产业融合。那么新产业C和这些新业务究竟应由Ra来管制、还是Rb来管制,或者两家机构共同管制?计算机业、电信业、有线电视业出现融合趋势后,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就使得政府规制的领域更为广泛,也更加复杂。企业为一项业务可能会向不同的机构多次申请,这就出现规制职能重叠问题。以产业分立为依据的传统规制政策阻碍技术创新及技术融合,抑制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这就为各国政府规制政策及规制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