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集群规划原则及政策建议

产业集群规划原则及政策建议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集群规划目的、产业集群类别、集群类型、集群参与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采用的集群政策有着显著的不同,不同的政策只是说明在此方面没有“最好”的政策,也不存在一种政策能够满足所有的集群及集群内企业的需要,各种政策工具需要组合使用,以促进集群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最好是间接参与到产业集群的创建过程中,而不是主导集群的发展。

产业集群规划原则及政策建议

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研究具体的产业发展形态。其中,产业集聚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学者们就产业集聚现象提出了丰富的理论和政策研究素材,这里我们着重提出几个从政策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合理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

我国已经进入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从国际范围看,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在工业发达国家,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采取集聚的方式,一类产品与某个城市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在美国,底特律汽车西雅图的飞机、硅谷的电子产品等。美国哈佛大学以研究竞争战略而著名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战略》一书中,通过对各工业化国家的考察,提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国家内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上;成功的产业集聚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展出坚实稳固的竞争优势。从国内一些产业集聚区的历史看,在起步阶段也曾经历过“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到一定阶段后,才向特定区域集中,分工协作体系逐步深化。目前已经可以观察到这样的趋势:就同类产品而言,采取产业集聚方式的那些地方的竞争力,显著地强于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的地方,而且出现了其他地区的企业向产业集聚地区转移的趋势。如果说以前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相关度还不高的话,那么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这种关联度已经并将进一步增强。对大多数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而言,在具有产业竞争力的地方,总是存在有一定形态的产业集聚。而没有形成产业集聚的地方,或者没有产业竞争力,或者曾经有过也会衰落下来。由此可以考虑引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我国已经进入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而且这种关联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强。研究产业发展一定要有产业集聚概念,这是上一个判断的逻辑推论,但实践含义要更强一些。不论全国还是某个地区,产业发展都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要具体地落实在某个具体区域。当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有了密切关联后,如果某区域并不具备某个产业集聚的条件,却强行要上这种产业,那么失败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也就是说,当产业竞争力对产业集聚形成依赖后,区域产业发展中出现一种新的盲目性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而在产业集聚发展迅速的地区,地方政府负责人则是另外一种思路,他们能够明确地强调发展哪一类产业,甚至是某一类产业中的某个环节,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通过产业集聚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逻辑。

▶二、制定合理的产业集聚规划政策,促进集群创新

产业集聚的形成基本上是一种内生现象,所以,这方面的政策主要是一种支持性的。

(一)集群政策设计的原则

政府集群规划的理论基础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和制度失效,其目的是加强企业之间的知识网络和联系,满足企业的各种需要。与传统的产业规划相比较,集群规划更多地注重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战略联系,要求更多地向内审视自身的条件,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由于集群规划目的、产业集群类别、集群类型、集群参与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采用的集群政策有着显著的不同,不同的政策只是说明在此方面没有“最好”的政策,也不存在一种政策能够满足所有的集群及集群内企业的需要,各种政策工具需要组合使用,以促进集群的健康发展。虽然不存在最好的,但从各国实践中,关注集群发展的学者还是得出了以下几个用于集群规划的指导性原则:

1.政府必须以现有的或者是新兴的集群为前提制定相应的规划,而不能刻意创造产业集群。创造产业集群将会导致重复建设,破坏现有的市场结构和企业的竞争能力。由于参与者及相互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试图通过政策来创造一个复杂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政府最好是间接参与到产业集群的创建过程中,而不是主导集群的发展。

2.集群政策的目标应该是鼓励集群内企业的合作和网络化,提供更好的公共计划和投资。市场失灵和制度失效会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集群规划的重点应放在为需要和有潜在需要服务的企业(不论企业是否在已存在的集群中)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尤其是提供信息,建立交流的渠道和对话的模式。

3.让企业成为集群的主导者,公共部门和政府只成为集群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或者桥梁

4.对于治理市场失灵要有明确的目标,并根据实际的情况组合使用各种措施。政府政策的信息要能够很顺利地到达需要了解这些信息的企业及其成员中。

5.促进建立集群内企业的供应联系。

6.帮助建立集群内部企业的学习链,加快知识在集群内的扩散,促进整个集群的升级。

7.做好集群内的各种信息收集和评价工作,尽量少干预企业的事务

8.做好集群的外部宣传工作,吸引外部投资。

(二)促进创新的政策工具

集群规划的目的是从整体上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在一个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变化的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断地创新,因此,集群政策的很大一部分就是鼓励和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创新。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国的政策实践来看,所选择的政策工具及其组合有明显的差别。这既反映出各国政策制定者的偏好,又与各国的经济、文化社会传统以及所涉及的具体集群有关。一般而言,工具的组合使用还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各种工具需组合使用,单一工具很难达到目标。

2.易为企业获悉和使用。

3.增加企业之间的联系。

4.不会增加企业的负担。

5.工具以不超出弥补市场失灵为限。

(三)优化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为产业集聚创造条件

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是生产能否进行和形成生产成本优势的重要前提,除一般意义上的资金和劳动力外,还包括企业家资源。(www.daowen.com)

1.资金的供给。企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由于主要靠自身资金的积累,通过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较大,资本市场融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难,因此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设法将金融机构和企业集群发展融为一体。如在“第三意大利”,本地银行系统的信贷原则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由于企业集群间的企业形成相互依赖的网络结构,任何一个企业对银行的一笔坏账都会对企业的名誉产生不利的影响。即使企业贷款的条件放松,但还债的责任心一点也不减弱。除银行信贷外,在政府的倡导下,还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进行扶持,使企业和本地机构(包括金融、行业协会、个人和其他团体)共同分担高风险、高投资,也分享高收益、高回报的超额利润,如在美国硅谷,风险基金和产业基金是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本地劳动力市场形成。本地研究人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对于每个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形成和发展非常重要,而且地方劳动力市场具有高流动性的特点,劳动力的高流动率加快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和扩散,增加了创新的机遇。技术创新是企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公共政策不仅要完成单个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的劳动力素质教育和培训活动,而且还可以通过本地的“极化”效应吸引更多的技术劳动力,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形成本地劳动力市场,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劳动力市场约二十万从业者,高素质的技术和研究人员大部分来自园内73所高校和232个研究所,同时也吸引了全国各地大中专毕业生来中关村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区内外知识技术等要素流动和组合创新。

3.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微观经济学一般把企业家当成是充分供给的,而实际上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企业家在创造和引进新的生产方法、介绍新产品和新的工业组织形式、开辟新能源及新市场等方面作用巨大。集群发展充满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不断创造和形成企业家,因为在企业家的培育和形成中,集群内的产业文化氛围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政府、机构、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环境应形成一种创业文化,而这需要企业集群中各个节点的共同努力。硅谷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硅谷内独特的创业精神:区内几乎每个人都有勇于冒险、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每个人都努力创办新公司,都想成为百万富翁,否则就被视为异类。而且创业精神是一种典型的隐含性知识。只有通过地理接近的正式和非正式交流,才能得以培训和发展,新企业的衍生和一些老企业的倒闭,才是企业集群有竞争力之所在。

(四)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工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发展对外贸易而设置的实行优惠政策的特殊区域。依其运作的形式和发展重点的不同可分为出口加工区、投资促进区、科技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工业区、多功能综合性经济特区等类型。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不少工业园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甚至成为区域形象工程。

1.应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的区位选择与产业定位。工业园区的发展有赖于企业间协作,因此,要构建和发展工业园区,就必须从产业关联性的角度去考虑特色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集群。

2.以产业集聚的机理来组建工业园区,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发展的多种模式。工业园区可以是围绕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而形成的共生圈,也可以是中小企业“抱团成堆”。

3.发展工业园区应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科技孵化器的作用,培育科技创新网络孵化器就如一个“鸟巢”,一项新的创意进入“鸟巢”成功地孵化成为“小鸟”。

4.完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相关政策,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拥有成员的资源和集群的结构方式,在集群的结构中形成了资源整合协同效应

政府机构应该以集群整体来看待区域集聚的企业群,培育高级资源要素,优化集群结构。尤其在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资源的培养方面,应通过有意识地培训和引进加强资源上的优势;适当引导集群的规模调整,增强集群总体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扩大集群的影响力;在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引进产业内极具竞争力的企业或一些公共机构、智囊团体,改善集群的结构。在群内企业行为方面,政府应积极引导,规范竞争,促进合作。集群由众多独立自主决策的企业(包括各种中间机构)组成,总的来说,集群很难作为独立整体进行运作,然而集群可以制定共同的规则,使竞争更加透明化。政府部门应建立专门的中介服务机构以协调和解决集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公布与行业竞争相关的信息,发挥竞争对于创新的积极作用。这些机制不是直接控制成员的决策行为,而是通过保持成员利益的一致性来规范企业的竞争行为。在促进群内企业的合作方面,主要是促进互信互惠的企业关系的形成。合作的基础是双方的信任,加强企业间的接触和交流有利于信任关系的建立。互惠是合作关系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关键,建立在互惠之上的合作才具有持久性。政府可以通过对于集群行为的规范和合作报酬机制的设定平衡企业间的利益,达到企业在合作中的互惠互利。

对于群内企业,面对集群竞争的新竞争形态,个体企业也不是“无为而治”。在新的竞争形态下,两种不同的因素影响企业能够从集群中获取的价值:一是影响集群利益的因素;二是企业分享这些利益的影响因素。群内企业管理者不仅需要关心自己的利益,也要留意集群中其他企业的利益。此时,政府不仅要考虑集群赢得集体利益的可能性,同时也要认识到企业在集群中扮演的角色。

复习思考题

1.从产业布局研究的视角来看,产业集群具有哪些基本特征?我国的“块状经济”是否具备了上述特征?

2.产业集群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有哪些?请说明它们的主要观点。

3.产业布局合理化有什么意义?

4.试比较迈克尔·波特与保罗·克鲁格曼的产业集聚理论的异同。

5.产业集群有哪些效应?

6.如何理解产业集聚的根植性,对企业组织有何积极作用?

7.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8.产业集聚为何能产生创新优势?

9.制定产业集聚规划政策应遵循哪些原则?

10.有些学者认为,产业集聚是市场自组织形式的结果,政府政策不应有所作为。请阐述你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