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
(一)影响产业集群形成的理论因素
1.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基于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对产业集群最早进行研究的是马歇尔。他指出,企业的区位集聚有三个原因:
(1)劳动力市场共享:几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区位,提供了特定的产业技能的劳动力市场,确保了工人较低的失业概率,并降低了劳动力出现短缺的可能性;
(2)中间投入品共享:地方性产业通过产业的前后关联效应可以支持非贸易的专业化投入品生产;
(3)知识溢出效应:信息的溢出可以使集聚企业的生产函数好于单个企业的生产函数,尤其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促使知识的地方化溢出。
2.韦伯最早提出聚集经济的概念,他在分析单个产业的区位分布时首次使用聚集因素。韦伯是在试图寻找工业区位移动的规律、判明个别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作用的过程中开始研究聚集问题的。他把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位置因素,其中位置因素就包括聚集因素和分散因素,并在探讨影响聚集的一般因素中利用等差费用曲线来解释产业聚集的程度。韦伯还认为聚集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各个工厂为了追求效益的增大、成本的节省而自发形成的,只有当工厂为追求聚集利润而迁移,且所增加的运费小于或等于迁移后聚集节约的成本时,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当聚集点位于决定性等差费用曲线内或曲线上时,迁移才可能发生。如果能提供集聚好处的聚集点位于决定性等差费用曲线之外,意味着所增加的运费大于所节省的成本,此时工厂从自身利益出发是不会趋向于聚集点的。因此,他认为聚集的产生是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是通过企业对聚集利润的追求而自发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集群的形成是不需要政府这种外部力量的。韦伯的聚集经济理论尤其强调了工业、企业在空间上的规模化,将聚集经济视为一种规模经济效益,或者说聚集能够享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
3.继马歇尔、韦伯之后的区域经济学家F·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也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做出了解释。F·佩鲁认为区域的经济增长源于区域的增长极,区域增长极是位于某些区域或地区的一组扩张中的、诱导其区域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的一组产业,并通过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增长极理论侧重于推动性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保德威尔认为推动性产业能够导致两种类型的增长效应:一种是里昂惕夫乘数效应,它们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发生;另一种是极化效应,当推动性产业生产的增加导致区域外其他活动产生时,这种效应就会发生。所以,当政府将某种推动性产业植入某一地区后,将产生围绕推动性产业的集聚,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极化效应,就会导致区域经济的增长。增长极理论强调推动性产业的巨大作用,也强调政府和企业对推动性产业建立的巨大作用。这样的产业集聚强调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观点,政府在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对产业集群研究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应该是迈克尔·波特,他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并从经济竞争优势角度出发研究了产业集群的经济现象,从产业集群的诞生、发展和衰亡来探讨产业集群政策。他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是由于某地在特定历史情景下,形成了钻石体系的部分条件。从这种意义上说,产业集群是自发形成的,不过政府政策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因此,产业集群政策应以已经存在或正在萌芽中的,且已通过市场测试的新兴领域为基础,专注于取消妨碍集群形成和成长的阻碍,使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升级更顺畅。波特还指出,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因果关系也很快变得模糊,整个流程大量依赖钻石体系中各个箭头的效能或回馈功能的表现。在一个健全的产业集群中,企业数目达到最初的关键多数时,就会触发自我强化的过程,但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兼顾深度和广度,通常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政府不能试图创造全新的产业集群,新的产业集群最好是从既有的集群中培养。波特在探讨产业集群衰亡的原因时把它们归结为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内生的,源自地方本身;另一方面是外来的,因为外部环境持续或中断发展所造成的。因此,政府应该着眼于改变集群政策的僵化模式,并不断地引入新思维,防止产业集群成员的集体思考模式的僵化,政府还可以从其他地方引进新技术或购买能力、引进人才,促进本地产业集群的创新,从而促进其升级与变迁。波特的思想不仅成为产业集群研究的典范,也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政策制定者的经济发展良药。
(二)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因
1.自然资源可以成为引发产业集聚的一个重要诱因。在产业集聚区形成的过程中,自然资源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起到了一个基础性的作用。良好的自然条件能够使企业降低运输成本和迅速获取市场信息,这些好处吸引中小企业倾向于在有利的地理位置上集中,从而成为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诱因。马歇尔认为,“许多不同的原因引起了工业的地区分布;但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如气候和土壤的性质,在附近的矿山,或是水陆交通的便利”。因此,金属工业一般是在矿山附近或是在燃料便宜的地方。自然资源对特定集群的存在有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即使在直接作用消失之后也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自然资源是某些产业集群(特别是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自然资源在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根本性作用,这是因为:
(1)其原料指数较大,如金属矿石;
(2)某些自然资源属于局地原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名贵稀有中药材、稀有金属等;
(3)除了运输成本较高之外,某些局地原料远距离运输较为困难或者不经济,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2.集聚经济优势影响产业集群。集聚经济优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基于知识集中与外溢的技术型外部性和基于市场供求联系的金钱型外部性。集聚经济优势主要强调了专业化分工、规模报酬递增、消费多样化与产业空间结构的关系,认为现实中的区域经济发展必然表现出“块状式”的非连续和突发性过程,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是影响经济活动差异与区域产业集群出现的主要原因。
(1)技术型外部性与产业集群。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39)认为,创新不是孤立事件,并且不在时间上均匀地分布,而是相反,它们趋于群集,或者说成簇地发生,这不仅是因为创新不是随机地均匀分布于整个经济系统,而是倾向于集中在某些部门及其临近部门。这是由于技术创新的出现,必将引起技术的扩散,而技术创新扩散的过程还受到空间范围的限制,也就是说,地理位置上靠近技术创新点的企业比较容易获得新技术,因此,很多企业为了能够得到率先使用新技术的优势,就会不断靠近技术创新源点,并围绕技术起源点的一定空间范围而形成集群现象。技术和人才是产业集群,特别是高科技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国内外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研究发现,大部分高科技产业集群都与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有密切的联系。对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来说,技术和人才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总之,从基于知识集中、创新与外溢的技术型外部性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解释,强调了厂商间生产函数或技术的相互依赖,是一种非市场性的相互作用效应,这种效应直接作用于厂商的生产函数,改变厂商的边际生产成本,有利于产业的集聚。(www.daowen.com)
(2)金钱型外部性与产业集群。金钱型外部性是指在市场价格的调节下由供求经济联系而产生的效应,金钱型外部性主要由本地市场效应与价格指数效应构成。金钱型外部性是指一个企业是某个行业的一部分,当整个行业增长时,企业为它投入的生产要素支付的市场价格降低而使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减少,这时候就存在金钱型外部性。在这种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视角下,产业集聚来源于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需求,产业的空间秩序并不是先天形成的,所观察到的产业空间形式并不是确定的空间经济问题的唯一“解”,早期的偶然事件必然会影响产业的区位选择,产业集群的形成本身可能是一个历史的偶然。
(3)厂商异质影响产业集群。标准的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由于地方市场需求所诱发的循环累积机理的作用,但是,绝大多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模型却把生产厂商假设为对称的同质性。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厂商之间的规模相差很大,由此,它们的生产率也相差很大,不同规模的厂商有不同的区位选择行为,不同的相关活动倾向于集聚在不同的地方,从而导致产业集群的出现与发展,按照厂商同质性假设的逻辑,在最终均衡时,不仅同一区域之中的集群企业都具备相同的成本结构和知识基础,而且由于跨区域网络的存在,不同区域之间的集群企业的成本结构和知识基础也应该是相同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厂商异质性的影响,不仅不同区域之间的集群企业的成长性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而且同一区域之中的集群企业的成长性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集群内的异质的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合作,使企业生产系统的内力和企业外部资源的外力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形成一种企业集群的邻近效应和社会效应,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4)政府的作用影响产业集群。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政府是一只“看得见的手”,两只手的结合使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而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履行职能的一般理由是市场失灵,市场的失灵为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依据和空间。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功能体现在:第一,发起或推动网络中介和仲裁服务,例如发起或推动行业协会、制定参与行业规则的制度、提供正式或非正式的知识交流场所和机会等;第二,创造一个鼓励创新和不断升级的氛围,设立和发展促进集群技术研发的竞争项目及计划,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以期攻破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关;第三,发挥与区外知识、信息交流的促进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提高集群与市场的对接能力;第四,作为区域代理人,实施区域整体营销,构建和维护区域品牌形象;第五,保证产业集群的开放度,降低集群的进入与退出壁垒,使企业能够自由进入或退出,这是防止集群成为孤立的、内向的系统,保证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
▶二、产业集群的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它表现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的集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和市场及技术信息,创造良好的产业软环境,形成完善的创新体系,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具有如此大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它本身所特有的集群效应。
(一)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产业集群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地理集中性,即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正因为这种产业地理位置的集中,在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各种基础设施、专业信息资源和市场网络;共同利用某些辅助企业,包括提供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加工下脚料或废料,以及提供生产性服务的辅助企业,节约生产和运输成本;可以面对面交谈,从而增加了解与信任,并互通情报,减少信息搜寻和交通成本;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加快知识的扩散等,由此产生了外部规模经济效益。
(二)专业化分工效应
在产业集群内,大量的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企业间形成密切而灵活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集群内按照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各企业间分工明确。而且随着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生产性专业化,原来内化在集群龙头企业中的生产性服务逐渐垂直分离出来,形成新的企业集聚在原主导企业周围进行配套的专业化生产服务。同时各企业与服务单位及政府机构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从而形成专业化的生产和服务。
(三)集体效应
在产业集群内,企业与企业之间既有激烈的市场竞争,又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彼此间形成了一种互动性关联,企业可以在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出口、分配等方面,实现高效的、网络化的互动和合作,以克服其劣势方面。这样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缓和经济利益的冲突,减少交易过程的障碍,从而获取集体效率,实现共赢。此外,采取合作竞争的方式,也有助于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和伙伴关系,实行灵活的专业化生产。
(四)溢出效应
在产业集群中,由于地理接近,企业间正式与非正式交流十分密切。这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获取“学习经济”,增强企业的研究和创新机制。随着企业的不断创新,会引发产业的技术进步,进而实现产业升级与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