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生态化的基础知识

产业生态化的基础知识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产业代谢分析产业代谢是指产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副产品和废物。现代产业系统实际上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由所有产业部门的企业组成,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一个产业生态体系。

产业生态化的基础知识

▶一、产业生态化的内涵

产业生态化要求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管理学、系统工程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将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和全过程污染预防的观念贯穿到生产全过程中,从而在宏观上协调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系统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和价值流的合理运作,确保系统稳定、有序、协调发展;同时,在微观上通过综合运用清洁生产、环境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等各种手段,大幅度提高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降低产业污染排放水平和生产全过程的环境影响,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简而言之,产业生态化是将产业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构造产业生态系统,以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物的排放,促进产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产业生态化的经济学含义

产业生态化的经济学含义在于,它应用于生产活动以最有效的方式利用资源,改善了经济效益,在技术条件允许下以最大能力生产产品和利用人力、资本或原材料,主要表现在: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改善信息流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环境管制成本。

(一)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1.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企业往往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单位资本、材料和劳动成本,很高的固定成本如资本设备经常使小企业无法与单位成本低的大企业抗衡和有效竞争。产业生态化可以使企业之间共享昂贵的资本设备,享受到大企业的成本优势。

2.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是指由于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性。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当一个企业生产两种产品比两个专门生产的企业在相应生产过程中更加便宜时,范围经济就会发生。

3.当同样设备用于生产两种产品或当工人在一类产品生产中训练后,也能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或当生产的副产品用于其他生产过程的投入时,范围经济也会发生。例如,企业利用生态产业链中其他企业的副产品,节省了材料的采购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企业之间的合作生产比他们各自单独生产的效率更高,使效益最大化。产业生态体系通过提供一个紧密的合作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二)降低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

包括买方和卖方为获得市场信息而付出的成本,由于信息成本的高昂可能导致市场的无效率。例如,佛山陶瓷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堆积,由于信息不畅,企业在当地找寻这些废料利用信息的预期成本很高,简单的处理是将其填埋,或大量堆积引起土地板结。而佛山高明区的一个微生物处理企业可以处理这些废料,转变为有机肥料用于高产水稻。信息不畅造成资源浪费和极高的处置成本,而一旦信息得以通畅,双方寻找到这种再循环的机会,就能通过交易副产品提高资源效率而不再危害环境。产业生态组织和生态工业园在降低这种交易成本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园区管理机构为信息交换提供服务,包括所有的产品、副产品,企业的投资,租赁或信贷提供金融支持等。

(三)降低管制成本(Regulatory Cost)

产业生态化和生态工业园可以减少企业对环境质量管制的负担而提高效率,减少环境管制要求的环保成本,减少废物运输,废物交换成产品可能只需要在园区内进行组合配置。企业可以销售废物获得收益,减少废物的运输成本,替代了处理或丢弃废物而支付的费用。对于危险物品由于缩短运输距离也降低了扩散的风险。由于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政府还减少了环境管制的管理成本。

▶三、产业代谢

产业生态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产业系统内的企业之间能够进行物质代谢和共生发展。

(一)产业代谢分析

产业代谢是指产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副产品和废物。代谢分析的原意是以一个生物体为中心,研究所有进出该生物体的物流和能流的收支分析。把这一概念延伸应用到工业系统进行分析,就成为产业代谢。由于人类生产往往注重某一部分的生产或认识的片面性而忽略了其他问题,因此,需要对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进行一个综合的完整的系统研究。

产业代谢分析认为,现代产业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系统。现代产业系统实际上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由所有产业部门的企业组成,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一个产业生态体系。通过价格机制、产业系统来平衡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建立起由企业、工人和消费者构成的整体的代谢机制。产业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将原材料和能源转化为产品和废物的代谢过程。产业代谢通过分析系统结构、进行功能模拟和输入输出信息流来研究产业生态系统的代谢机理。产业代谢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整个产业活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向,并说明和评价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力求发现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和解决办法。(www.daowen.com)

与自然组织演化类似,通过经济—社会演变以及环境—经济系统的共同演化,经济系统的代谢随时间更替而变化。但是,经济系统代谢机制的变化更加迅速:产品、原料和物质的多样性,以及生产过程、人类劳动和经济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随着时间变化经济体之间的直接联系在不到数百年时间里扩展到全球范围,大量物质和原料的异地聚集对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了扰动影响。经济系统在本质上是企业、社会公共机构、劳动者和消费者的集合,是一个通过价格来平衡生产和劳动供需的代谢机制。产业代谢理论认为,一个体系是否能维持稳定、持续状态,可采用一些指标来度量。物质的再循环和再利用率是产业体系持续稳定的度量。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再循环利用率=(再循环和再利用量/资源消耗总量)*100%

物质的再循环对产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另一方面又减小了对环境的危害和影响。

原料生产力是每单位原料输入的经济输出。单纯的原料的消耗量并不能表示出原料的被利用程度,只有在与最终产物的产出结合在一起时,原料才能显示出其生态价值。

原料生产力=最终产物的总量/原料输入总量

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投入的原材料被利用的程度。因此对于体现原料资源利用的生态价值及生产体系的可持续性具有意义。

(二)产业共生分析

产业共生是指企业之间彼此利用产生的副产品或废弃物而构成的相互协作的产业网络。产业共生通过企业在空间分布上的集中与企业间合作,使产业活动的负面生态影响有效地降低和减少。通过建立一个大型有组织的产业关联系统,可以防止负面的溢出效应对一部分系统减少了负的生态影响而使系统的其他部分产生额外的或更坏的影响。运用集聚方法,企业通过物质材料、能量、水和副产品的交换取得竞争优势。

产业共生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资源交换:

(1)副产品的再利用,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之间使用特定的材料进行交换来替代企业产品或原材料;

(2)公用、基础设施共享对如能源、水和废水等一般资源进行共同使用和管理;

(3)联合提供服务来满足企业之间辅助活动的共同需要如消防、运输和食品供应等。

产业共生存在许多动机,直接或间接满足了其他的目的。最明显的动机是传统的经济原因,例如,资源共享可以减少成本和/或增加收入。另外,产业共生也能通过长期契约增加关键资源如水、能源或特殊材料的供应能力,从而加强企业自身的长期资源安全。在某些情况下,企业追求产业共生是出于对政府管制或企业内部对增加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排放或削减废物等要求的压力反应。

产业共生的各个企业的性质特征差异及外部环境差异,会使企业采用不同的共生方式,从而出现不同的共生关系结构。企业共生关系不同,或者说,企业共生组织网络中共生单元之间的联系结构不同,共生组织系统的功能也就不同。企业通过共生组织系统的整合功能带来的企业共生组织绩效变化,反过来又会对共生的外部环境产生影响。共生组织与共生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

值得注意的是,以竞争—垄断为前提的传统产业组织与以有效利用资源、解决经济与环境冲突的产业共生组织有着根本的区别,传统产业组织围绕企业生存竞争而对同种企业采取兼并、遏制,对市场采取尽可能多的垄断、对消费者采取掠夺性定价和价格歧视,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破坏生态环境的策略以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即使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大多是产量联盟和价格串谋;产业共生则是相互利用废物和余能,是以资源最优配置、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实现目标,以达到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和区域协同效用的增加之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