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重庆市政府对重庆“单一窗口”公共性、时效性、统一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定位要求,重庆地方版“单一窗口”的重点特色在于改革、优化和改善服务环境。特别是立足于公共性定位,以推动口岸和物流协同为突破口,以解决贸易运行“痛点”“堵点”问题为导向,从全局视野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与口岸监管和服务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目前,重庆“单一窗口”对接了20余个部门的50余个系统,落地实施和开发了43项功能,在优化环节、简化单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显示了其优越性,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重庆地方版“单一窗口”已经实现“三个全覆盖”:面向重庆全市开展全覆盖培训;功能向特殊监管区和跨境综合试验区延伸,实现重庆关区全覆盖;会同重庆海关实施关检融合整合申报改革,国际贸易主要业务(货物、舱单、运输工具)申报覆盖率实现100%全覆盖。重庆“单一窗口”不仅成为重庆市国际贸易业务申报的主渠道,而且成为汇集贸易流量、培育产业优势、拓展对外服务的重要平台。
但是,从功能设计与实际运用对比来看,其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部门间合作沟通还有待提高
该问题主要体现在全程追溯、信用保险、综合信用等功能应用中。其中,全程追溯功能主要是和重庆药交所合作构建,其存在的问题在于药交所平台后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而后续与药交所的合作没有跟上,导致业务应用无法深入;信用保险前期主要采取链接方式,企业应用直接跳转到中信保网站,后续业务和“单一窗口”没有有效衔接,企业应用效果在“单一窗口”难以体现。
目前,综合信用功能汇集了海关、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各方信用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调取各方信息的时候系统稳定性还不够;二是综合信用没有对数据提供方形成反馈机制,各方提供信息的积极性不高。
2.部分功能应用场景不够健全
比如外贸超市、口岸数据、口岸效率、航空物流、铁路物流等功能的应用场景。其中:
外贸超市有很好的建设思想和理念,但是,一方面该功能需要标准化的数据元支撑,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有一个较长的建设过程,因此,在短期内还难以满足企业诉求。另一方面重庆企业思路尚未跟上,还没有对其形成普遍性需求。
口岸数据依托于口岸大数据系统,前期该系统解决技术问题花费的时间较长,试点企业应用效果不好,同时与通关业务的衔接也不够,导致企业聚焦于具体的通关业务,对前端延伸的服务不了解、不关注。
目前,关注口岸效率的单位主要是口岸管理部门,但是,由于通关各关节数据采集不完备,导致口岸效率分析不准确,与口岸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
对于航空物流、铁路物流等原有物流协同,“单一窗口”进行了初级探索,应该说效果还不错。但是由于应用场景开放不够,应用率还不够高。下一步可结合口岸和物流信息的整合,打造全市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统筹国际国内物流信息和通关信息,通过信息“多跑路”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效率。(www.daowen.com)
3.部分功能推广应用力度不够
由于地方版功能多数在于便利化措施的提供,并不具有强制性,且各项功能的便利性参差不齐,如果某项功能的便利性让企业感到不够理想,它们就会放弃对该项功能的使用。这就导致很多企业仍然沿用老的办事方式。有时候企业提出一些新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实际已经在“单一窗口”上线,这就说明企业对“单一窗口”的各项功能并未完全了解,也说明“单一窗口”的推广应用力度仍然不够。
4.创新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应用较好的功能,仍然存在可以拓展的创新空间。例如,水运物流动态可和单证状态做直接绑定,实现企业无须订阅,在报关申报审核状态的同时,直接带出物流状态。又如船舶动态、船舶区域流量、数据订阅等功能,虽然目前应用和市场需求都比较好,但仍然必须紧跟市场发展和需求。研究应用较好的功能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可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此外,新技术、新功能不断发展,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在不同领域取得突破。在用好现有功能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创新。
5.关检融合后,有些功能应用价值不大
政务服务十二项功能多数在关检融合后使用价值不大。除了跨境电商、电子放行和新舱单系统外,其他功能几乎没什么应用。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各项功能,对于有应用价值的进行整合应用,取消确无应用价值的。
6.应当针对物流通道新增功能
多式联运是物流发展大趋势,但近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多式联运信息化是一个核心内容,如果涉及国际多式联运还需与国际通关标准相衔接。多式联运信息化对重庆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和内陆口岸高地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加以重点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