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化率:城市推进国家转型的象征

城市化率:城市推进国家转型的象征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城市化发展相伴随的一个世界现象便是国家形态的转变。[43]城市不仅是国家形态的展现空间,而且是国家形态形成、转型和成熟的重要推动力量。例如,工业城市推动了国家从绝对主义形态到现代民族国家形态的转变;现代城市的内在形态的转变,推动了现代国家形态的转变,例如新福特主义城市的产生,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形态向福利国家形式的转变。这些案例都证明了城市与国家转型之间的重要关系。

城市化率:城市推进国家转型的象征

城市化以现代经济的发展为根本动力。工业革命是城市化发展的新起点。“工业革命对商品的制造方式、制造地点带来了本质的变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强力催化剂,城市开始围绕新的工厂生长起来。”[42]从此城市化经历了工业城市化、电气城市化、信息城市化阶段,创造了早期工业城市、商业城市、郊区城市、新福特主义城市,以及全球城市等城市形态

与城市化发展相伴随的一个世界现象便是国家形态的转变。芒福德在其对城市发展史的研究中指出,伴随城市发展,人类社会的国家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大历史的历史脉络观之,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城邦国家形态、帝国国家形态、神权国家形态、封建主义国家形态、绝对主义国家形态和现代民族国家形态。每一个时期的城市治理结构与城市政治结构,在城市空间结构中展现不同的国家形态。[43]

城市不仅是国家形态的展现空间,而且是国家形态形成、转型和成熟的重要推动力量。例如,工业城市推动了国家从绝对主义形态到现代民族国家形态的转变;现代城市的内在形态的转变,推动了现代国家形态的转变,例如新福特主义城市的产生,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形态向福利国家形式的转变。这些案例都证明了城市与国家转型之间的重要关系。

(一) 城市化发展的世界趋势

城市化现象已经成为现代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这种趋势在不久的将来还会一直持续下去。根据联合国预测,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全世界的总人口将从2010年的不到70亿增长到2050年的约90亿,城市化进程将在世界各个角落继续进行,特别是在发展中世界”[44]。值得肯定的是,世界人口虽然还没有全部实现城市化,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这不再是一个梦。

研究表明,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进程在近200年间不断加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1800年的3%上升到2011年的52%,城市人口总数增长了120倍。[45]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对全球231个国家或地区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世界城市人口达到36.3亿。[46]

不论是对于发达地区而言,还是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它们的城市人口都呈增长态势。从1950年到2011年,前者从4.4亿增长到9.6亿,后者从3亿增长到26.7亿,从而导致世界城市人口从7.5亿增长到36.3亿。据预测,从2030—2050年,前者的城市人口将达到11.3亿,后者的城市人口将达到51.2亿;届时世界城市人口将达到62.5亿(表2.1)。对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来讲,虽然从1970年到2011年,它们的年城市化率不断下降,但是它们的城市人口将保持一直增长的态势,城市会不断扩张。所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建议各个国家为城市的扩大预作准备。

表2.1 世界总体人口、城市人口及其年平均变化率(1950—2050年)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11 Revision,”United Nations New York,2012.

如表2.2所示,就较发达地区而言,虽然它们的城市化速率从1950年开始逐年下降(从1.01%到0.23%),但是它们的城市人口比率却是很高的。较发达地区2011年有77.7%的居民住在城市;到2050年,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将有可能达到总人口的85.9%。就欠发达地区而言,它们的城市化以1.23%的平均城市化速率前进。2011年,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比例只有46.5%;但是,到2050年,它们的城市居民将有可能达到总人口的64.1%。总体来看,世界城市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总人口的67.2%。无论较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它们的城市化在未来的40年间会持续快速发展。毫无疑问,那时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与数量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世界将是城市的世界。

表2.2 世界城市人口比率与城市化率(1950—2050年)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11 Revision”.

在与农村人口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发现城市世界的迅猛发展趋势。如图2.1所示,从1950年到2050年,不论是对较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而言,它们的城市人口都在持续增多,农村人口都在逐渐减少。就前者而言,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它们的城市人口开始超越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化社会,并开始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并且一直保持着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的态势。就后者而言,它们的城市化起步比较晚,大概在20世纪70年代,它们的城市化才开始实现飞跃式发展,并在这个时期超越较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总数;但是,如果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至今它们的城市人口仍然没有超越农村人口,城市化社会尚未来临(预计到2018年它们的城市人口才能超过农村人口[47])。然而,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速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大大高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速率,并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无论如何,城市的世界即将来临。

图2.1 世界城市与农村人口对比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11 Revision”.

(二) 城市化率的世界特点

对城市人口的研究,除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维度外,还有城市这个维度。城市是有等级的,不同等级的城市所容纳的人口数量也不尽相同。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组委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参考世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48]同时参考联合国经社部的规定,将城市分为五大类(表2.3)。

表2.3 城市类型

资料来源:《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编纂委员会:《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中小城市绿色发展之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根据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11 Revision”进行修改。

根据城市的类型划分,我们可以得知世界城市人口在不同类型城市的分布情况,如图2.2所示。

图2.2 世界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人口分布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11 Revision”.

就现在来看,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城市空间是中小城市。世界上大部分的城市人口生活在中小城市,大城市中的人口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少的。就2011年来讲,将近一半的城市人口(18.5亿)生活在人口不足50万的小城市;3.65亿人口生活在中等城市,占了世界城市人口的10.1%。结合两者可知,世界上将近61%的城市人口生活在中小城市。

未来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城市空间将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甚至巨型城市。1970—2011年的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发生改变,即城市人口开始慢慢向大城市、特大城市甚至巨型城市发展。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预计,到2050年,生活在中小城市的人口将减至50%,世界上47%的城市人口将生活在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中。后者将成为世界城市化的重镇。事实上,巨型城市也将面临更大幅度的城市化挑战。这是世界城市化的最新趋势。

巨型城市因其人口规模与地理复杂性而吸引了人们的极大注意,它们代表了通过人口规模区分城市的最为终极的那个点。1970年,世界上只存在两个巨型城市:东京与纽约。1970年以后,巨型城市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多,而且大多数在发展中国家出现。1990年,世界上共有10个巨型城市,发展中国家占了一半,与发达国家平分秋色(表2.4)。


表2.4 世界巨型城市分布(1970年、1990年)  单位:百万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11 Revision”.

2011年以后,世界巨型城市在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2011年,巨型城市在世界上的分布如下:亚洲13个,拉丁美洲4个,非洲、欧洲与北美洲各有2个。11个巨型城市是所在国家的首都(表2.5)。

表2.5 世界巨型城市分布(2011年、2025年) 单位:百万

续表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11 Revision”.

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预测,到2025年,巨型城市将会达到37个之多,亚洲的巨型城市将达到22个,拉丁美洲6个,非洲、欧洲与北美洲各有3个。由此可以得知,接下来的近半个世纪,城市化的主要发生区域将是在亚洲,超过四分之三的巨型城市将会在发展中国家出现,并且它们的城市人口将占到世界人口的9%。[49]

总而言之,世界城市化发展迅速,但是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将是未来城市化发展的集中地区。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城市化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之后大城市与特大城市成为城市化人口增长的重要空间。在不远的将来,城市化发展将向巨型城市集中。同时,就世界版图来看,以亚洲与非洲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区域。(www.daowen.com)

(三) 城市化率:城市推动国家转型的外在表现

从国家建设的角度来看,城市化具有国家转型的意义。根据我们的城市定义(见第一节),城市化不仅是一个涉及城市本身意义的人口的城市化生活过程,也不仅是一个共同体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生城市变迁的过程。从国家层面来看,城市化过程是国家以城市为支点和载体,或者国家借力城市化过程,推动国家转型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化过程便是国家转型过程。既然城市在国家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城市化过程是一个国家转型过程,那么,我们可以说,城市推动国家转型的直接外在表现是城市化率。

城市化率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指标,而且是城市对国家转型推动作用的外在表现。城市化率通常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学界通常采用职业指标测量城市化水平,直观地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

然而,城市化率只是城市推动国家转型的外在表现,城市推动国家转型的内在机制另有所在。城市化率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城市化率的提高并不一定代表真正的城市化过程在国家内部的开展,即城市化率的提高并不一定代表城市推动国家转型的顺利进行。著名的社会学家金斯利·戴维斯(Kingsley Davis)认为,“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城市人口在国家总人口中的比值,或者说这一比值的上升”[50]。他认为城市化发展会有终结的一天,但并非是指绝对人口增长的终结,也不是指城市规模增长或城市绝对人口增长的终结:

历史上,城市化与城市增长同时发生,这导致两者概念上的模糊。换句话说,城市化进程——人口从分散的聚落向城市中心集中的过程——是有始有终的,但是城市的增长没有这种内在的规律。即便是所有人口都生活在城市之中,城市增长仍然有可能发生,只要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51]

通过这一表述,金斯利·戴维斯已经隐隐约约地表达了城市化率与城市力量的区别所在。城市化率可能会降低,但是城市增长与城市发展依然会存在。城市化率所表现的城市人口的增加,与实质意义上的城市增长,即城市力量机制所推动的城市增长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为证明这一洞见,他以案例来说明:“城市化社会出现的地区——西北欧——并非产生历史上那些大城市的地区。相反,历史上那些产生大城市的地区城市化率都非常低。”[52]

在1000年到1300年间,虽然美洲的发现已经为欧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但是,数据表明,欧洲的城市化发展前景仍不明晰,即所有的欧洲国家的城市化是差不多的,它们之间的差异不大。城镇在这三个世纪的数量分别为:16世纪,33个;17世纪,46个;18世纪,61个(表2.6)。

表2.6 工业革命前欧洲城镇发展表

资料来源:Kingsley Davis,“The Urbanization of the Human Population,”Scientific American(1965).

在工业革命来临前夕,欧洲基本上处于农业社会。欧洲城市化率在这三个世纪的平均年增长率低于0.6%。1650—1800年的人口增长率高于0.4%。城市化率非常低,城镇人口的增长幅度非常小。如果单算10万以上人口规模城市的人数,它们占欧洲总人口的比例在16世纪是1.6%,17世纪是1.9%,18世纪是2.2%。这对于所有的欧洲国家来讲,都是一视同仁的。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欧洲的城市化率增长速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表2.7所示,居住在10万以上人口规模城市的人口比例从10%上升到30%,英格兰和威尔士用了79年,美国用了66年,德国用了48年,日本用了36年,澳大利亚用了26年。[53]表2.7中的国家的城市化率一改工业革命前欧洲普遍停滞的状态,无一例外地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它向我们展现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国家工业化时间越晚,城市化速度就越快。”[54]因为较后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可以吸收较先进行工业化国家的技术、制度成果。

表2.7 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速度:城市(大于10万)的人口比例从10%上升到30%所花费的时间

资料来源:Kingsley Davis,“The Urbanization of the Human Population”UNSD Statistical Databases:Population of Capital Cities and Cities of 100 000 and More Inhabitants;以及各类资料整合。

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与澳大利亚无疑是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完成三波民主化转型的国家。在这些国家民主化转型的过程中,伴随着较高的城市化率,那么,高城市化率是这些国家转型的表象,还是根本呢?通过下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城市化率只不过是城市推动国家转型的外在表现。

工业革命在其中起到了非凡的作用。它造成的技术进步在创造高城市化率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发展;同时,国家转型的进程与之相伴而生。城市化率只不过是工业革命导致的与国家转型相伴随的现象而已。

工业革命前后城市化速率差别的原因在于“技术的进步,不断促使人类的生产力提高,人口在城市集中的回报率更高”[55]。工业革命后,先发展国家的城市化快速增长,城市吸纳农村人口具备了强劲的动力机制,城市化速率不断加快。虽然造成了许多痛苦的问题[56],但是它们却解决了人类社会的千年问题:农村的问题。城市的发展能够对农业生产进行整合,有利于提高农业的资本化运作与生产效率,从而促使这些先发展国家完成了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亦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表2.8)。

表2.8 从传统到现代:前工业社会与城市—工业社会的区别

资料来源:[美]布莱恩·贝利:《比较城市化——20世纪不同的道路》,顾朝林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88页。

基于此,先发工业化国家的农业生产人口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在减少。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预测,到21世纪中期,先发国家或地区因为没有足够的农村人口继续为城市提供大量移民,并且受城市扩张影响而搬迁到农村的非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一样开始增长,它们的城市化趋向于停止。这也是表2.1所示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年平均变化率从1950年的2.09%降到2050年的0.29%的缘故。届时,发达国家将会呈现城市人口比例奇高、城市高度发达,但是真正的城市化率很低的现象。

这就揭示出一个道理:城市化率与城市人口的绝对增长不是一回事,“城市化”和“城市的发展”不是一回事,城市化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城市增长的结束。城市化过程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从农业就业向非农业就业的深刻转变。这个转变与城市化相关,但不等同于城市化。由此,体现城市化程度的城市化率就无法解释真正的城市发展了。那么,城市化率只是城市推动国家转型相伴随的现象的论点就再明显不过了。

同时,这一点也被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实践所证明。20世纪后半叶,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倍增长。1970—2011年,它们的城市人口比率达到46.5%,城市化率达到1.48%(表2.2);而1970—2011年间,世界主要的欠发达地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年平均增长率都在2.5%以上,分别达到3.82%、3.22%、2.59%,远远高于欧洲的0.65%与北美洲的1.62%(表2.9)。

表2.9 世界各地区总体人口与城市人口(1950—2050年)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11 Revision”.

虽然欠发展地区具有远远高于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增长率,但是,这种城市人口的增长并不是城市发展的结果,而是总体人口增长的结果。1950—1970年、1970—2011年、2011—2030年三个时间段内,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总体人口增长率都非常高,非洲均超过2%,分别达到2.35%、2.55%、2.11%;亚洲分别为2.10%、1.65%、0.77%;拉丁美洲分别为2.69%、1.79%、0.85%。在同一时段,它们的城市化年平均增长率,非洲为4.82%、3.82%、3.09%;亚洲为3.62%、3.22%、1.87%;拉丁美洲为4.29%、2.59%、1.13%。(表2.9)

从表2.10可知,发展中地区的农村人口与城市化人口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虽然发展中地区的城市化人口比率与城市化速率普遍很高(表2.2),但是它们的农村人口一直多于城市人口,这在非洲与亚洲最为明显。在1950年、1970年与2011年三个时间点上,非洲的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分别多出1.64亿,1.94亿与2.18亿,亚洲的数字分别是9.13亿,11.23亿与4.17亿。即使到2011年,非洲与亚洲的农村人口也是多于城市人口的。亚洲在2030年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要达到这种状况非洲则要到2050年。

表2.10 世界各地区总体、城市、农村人口(1950—2050年)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11 Revision”.

在一定意义上,这说明欠发达地区的总体人口增长对城市化贡献很大。也就是说,欠发达地区的高城市化率反映的并不是真正的城市化过程,而是总体人口的增长。它们并没有解决自身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率的提高,依靠的不是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城市化,而是大部分依靠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而导致的总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高峰是欠发达地区城市快速扩张的主因。这也是世界城市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主要原因。

以非洲为例,以表2.10中的数据为基准,我们可知,总体人口增长在城市化中的贡献(1950—1970年、1970—2011年、2011—2030年),分别为48.8%、66.8%和68.3%。由此可知:

非洲农村人口仍在大量往城市迁移。此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不稳定与高水平经济增长。我们从其他类似研究中也可得出结论:当人们被收入吸引至某个城市后,当收入不能满足期望值时,城市就会丧失吸引力。那些实际收入范围高于期待值的城市对于迁移者就有吸引力。对于非洲城市而言,从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城市收入过低,这是解释非洲城市吸引力丧失的基础。由于城市不能给人们提供产生实际收入的机会,人们的应对机制转向非正规行业。这就是为什么非洲城市有很多非正规商贩。[57]

以亚非拉国家为代表的后发展国家的高城市化率,并没有导致真正的城市化,并解决它们的农村问题;即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但是他们从事的也并不是正规的城市职业,而是非法行业,而这种高城市化率与畸形城市化也就不可能促使这些国家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高城市化率只是城市在推动这些国家转型过程中的外在表现,而并非国家转型的根本所在,城市推动国家转型另有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