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计划阶段
在计划阶段,运用审计风险模型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审计风险模型可以演变为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在既定的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下,首先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然后利用上述审计风险模型来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并据以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性质、时间与范围),确定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以将检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注意:
(1)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不能随心所欲。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评估不能偏离其实际水平,估计水平偏高或偏低都是不利的。偏高会导致审计成本加大,偏低则会导致审计风险加大。
(2)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应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获取的审计证据为基础。
(3)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可能会随着审计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审计证据而加以修正,即审计风险模型运用于整个审计过程当中。(www.daowen.com)
2.在终结阶段
在终结阶段,运用审计风险模型评估实际审计风险水平,并将实际审计风险水平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相比较,若前者高于后者,就需要重新考虑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与范围,可能追加审计程序,或者建议被审计单位调整财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否则注册会计师应谨慎考虑准备发表的审计意见的类型。
【例2-3】 注册会计师对ABC 公司2018 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为3%。注册会计师根据对存货执行审计程序的相关情况,重新评估存货存在认定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为50%,评估检查风险水平为10%。
评估实际审计风险为:50%×10%=5%
实际审计风险水平超过了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所以,注册会计师需要重新考虑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与范围。
注意: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难以精确地量化,所以通常采用高、中、低定性评估审计风险。也就是说,它只是一种职业判断,而不是一种精确的计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