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此阶段主要是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同时,新准则审慎引入了公允价值等计量基础,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会计软件已不能完全满足单位会计信息化的需要,逐步向与流程管理相结合的ERP方向发展。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

我国会计电算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当时我国会计电算化主要处于实验试点和理论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成批处理大量数据,其基本特征是:程序简单,程序和数据相互联系,无数据管理。

此阶段主要是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利用计算机模拟手工记账,不仅模拟手工环境的会计循环,而且模拟手工环境的数据输出形式,利用计算机完成单项会计核算任务,缺乏信息共享。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开始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扩展为全面电算化。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阶段是会计核算电算化的丰富发展阶段,引入了更多的会计核算子系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软件系统,包括账务处理子系统、报表处理子系统、往来管理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材料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销售核算子系统等。

这一阶段主要内容是利用计算机对某一管理子系统进行核算,同时使会计电算化不局限于日常的会计核算,还将企业其他部门的业务处理纳入了计算机管理,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并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联合。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程序已构成一个系统,以文件来实现一定的数据管理,程序和数据相互独立,使用灵活。

(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www.daowen.com)

我国顺应新形势的要求,于2006年2月建立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引入了会计专业判断的要求。同时,新准则审慎引入了公允价值等计量基础,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会计准则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渗透融合,企业具备了进一步优化重组其管理流程的能力。一些企业大幅减少核算层次、规范资金账户管理、缩短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改革内部财务会计机构的设置,使会计人员从烦琐、低效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加强内部控制等工作中去。企业和会计软件开发商紧密围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通过与电算化工作的不断调整、渗透和融合,逐步完成从单机应用向局域网应用的转变,尝试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目的是实现会计管理的电算化。这一阶段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系统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数据和信息,借助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数据冗余度减到最低,数据可以无限扩张,有分布式终端和构造网络,如管理信息系统、各种经济处理模型等。

(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的内外部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全面控制发展。传统的会计软件已不能完全满足单位会计信息化的需要,逐步向与流程管理相结合的ERP方向发展。

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六部委于2008年6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ERP系统,是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可以看作是涉及企业各方面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核算部分也包含在ERP系统当中。

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要求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实现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从而实现会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信息化。目前这一阶段尚在进行中,但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例如,有的特大型企业已利用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集成会计信息系统,成功地将全部报表编制工作集中到总部这一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