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引发员工好奇心的品质管理模式

引发员工好奇心的品质管理模式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常说美国社会是由上而下型的,虽没有来自下面的自发性提案,照样能发挥机能。在这样的企业风气之中,要想打下品质管理根基,绝对不是容易的事,因为这个品质管理是以基层员工的好奇心所产生的自发性为其必要条件的。同样的,在由下而上型的企业较多的日本产业界之中,那些由上而下型的个人经营公司同样也不能做好品质管理,就是因为平常没有机会给员工发现好奇心,从而不能习惯于自发性的发挥好奇心的行动所致。

引发员工好奇心的品质管理模式

现在,各个企业都在流行品质管理运动。说到品质管理,或许有人会说那是从18世纪后半叶工业社会开始后才有的,但是现在的品质管理运动最大的特点是以小集团的圈子活动为基础,用科学的手法来实行的。

说起提倡品质管理活动也是很早以前的事,那是从1931年由美国的shoe heent所开始的,其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来生产适量的高品质成品。然而品质管理活动虽是从生产厂商的制造现场开始,但随着品质管理手法的改变,渐渐地也适用于事务部门,发展到现在,银行、工商企业中也很流行。

实行品质管理活动的企业,可以分成二类,一类是做得很好的,另一类是做得不好的。

做得很好的公司是以各个小圈子为品质管理运动的主体,使提案制度有效的发挥机能。每一个圈子的成员都能自发地决定自己的目标,以便和其他圈子竞争,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所谓的自发性,本来就是好奇心的表现。好奇心不是别人逼迫的,而是从自己身体中产生出来的。所以每个品质管理效果好、有自发性活动的公司,员工的提案一定活跃,而且在工作时间之外还能继续热衷于讨论。(www.daowen.com)

而品质管理活动做得不好的公司,则是以为品质管理只是以领导者为活动的主体。“现在流行品质管理,所以我们公司也要做一做。”领导者以这种想法在做品质管理,所以仅止于形式上的活动而已。

品质管理活动来自美国,但在美国却少有成功的例子,反而在欧洲和日本的许多公司中成功的例子不少。有人常说美国社会是由上而下型的,虽没有来自下面的自发性提案,照样能发挥机能。在这样的企业风气之中,要想打下品质管理根基,绝对不是容易的事,因为这个品质管理是以基层员工的好奇心所产生的自发性为其必要条件的。

同样的,在由下而上型的企业较多的日本产业界之中,那些由上而下型的个人经营公司同样也不能做好品质管理,就是因为平常没有机会给员工发现好奇心,从而不能习惯于自发性的发挥好奇心的行动所致。

要成功实施品质管理,就要尊重员工的好奇心,平常就须做好由下而上的企业风气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