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拿破仑·希尔在其所著《以智聚财》——文中提出了变愿望为财富的六个步骤:
(1)在你的心里,必须确定你所期望的赚钱数目,仅仅说“我需要许多钱”是不够的,必须决定钱的数目。
(2)确确实实地决定,你要以什么方式来赚取你所需要的钱,而且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不付价而可获取的东西。
(3)规定一个日期,一定要在这日期之前把你所期望的钱赚到手。
(4)拟定一个实现你的目标的计划,立刻着手进行,不论你是否准备妥当,一定把这计划付诸行动。
(5)把你想获得金钱的数目列一张简明的清单,附上赚到手的期限,以及为赚到这些钱所需要的条件,把计划中你如何聚集这些钱的过程叙述清楚。
(6)每天早、晚两次大声朗诵你的计划内容;当你朗诵时,一定要中气充沛,信心十足,坚决地相信你的目标。(www.daowen.com)
犹太小瘪三哈同就是在读了《以智聚财》一书后,按照书中提示,将他发财的愿望有步骤地付诸行动,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功,成了“远东第一巨富”。
1873年,24岁的犹太小瘪三欧司·爱·哈同,尾随嘴叼雪茄的洋商和身带枪炮的洋鬼子身后,流浪到了旧中国的大上海,为老沙逊洋行当门房。此时,他孤陋之身,衣囊无资,穷得无立脚之地。然而,他却有一颗发财的勃勃雄心和一套脱贫致富的行动计划。
上海的老沙逊洋行主要是做鸦片生意的大喜品批发商。哈同脱贫的第一步,是对来接头洽谈喜品生意的人实行登记挂号,出来一个才放进一个。有些急于进门的喜品商为了插队先入,便塞给哈同“拔号费”。这样,哈同一天可捞到10来个银元,1年多后,哈同升为业务管事,各种收入加起来年收入约有3000银元。哈同省吃俭用,又过了1年多便买下了一幢半旧的房子,粉刷改装一新,还请了一个保姆,建立起第一代的哈同公馆。哈同由此脱贫。
哈同认为,银行、钱庄存款的利息太低。因此,他多余的钱既不存银行,也不锁在保险柜里,而是5元10元地借给附近的居民,放高利贷。这是哈同奔小康的第二步。
又过了1年多,洋行新组建了地产科,哈同升为地产科领班。当时,上海洋场的市面还是沿黄埔江从南向北发展。今河南路以西被视为偏僻地区,靠近今西藏路一带,更为荒芜。老沙逊洋行和其他地产商,都注意收购沿黄埔江一带的土地。而哈同这位后进的犹太青年商人却独具慧眼,他根据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即呈放射状发展和两江交汇处最繁华的原则,认为洋场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向西,黄埔江以西、苏州河以南的两河交汇带必成闹市。于是,他把从河南路到西藏路一带的地皮大片大片地收买下来。他又在英国驻沪“领事公馆”办好手续,正式加入英国籍,以便能依恃大英帝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治外法权等特殊权势逃税避税,开展生意。
后来,上海的市面,恰如哈同预见的,确实一天天向西发展,今河南路到西藏路一段日益繁华起来。哈同掌握的地皮,一天一个行市,成倍成10倍地飞涨。哈同的眼光,也更为远大起来。为了加速南京路的发展和抬高地价,他向工部局请缨,出资60万两银子,用铁黎木把南京路全部铺成一条平坦的大马路。那时,60万两银子约合90万银元,每元可买米5斗。此事使哈同一举名利双收,令他不但在上海一带乃至华东地区遐迩闻名,他控制的地皮也因“投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今日常用语)而日益腾贵,狠狠赚了一大笔钱。1899年,中国北方发生义和团起义,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封疆大吏搞“东南互保”。上海的英、美、法等国总领事乘机向中国方面交涉,签订了租界新约,一下子便新扩大了租界22800多亩。哈同此前以贱价收进的约300多亩土地都列入了租界的范围,顿时身价百倍。这时的哈同,已拥有几百万两银子,几百亩好地皮,又兼任英法两个租界公部局的董事,租界法院的陪审员,已膨胀为租界的大亨。他自己独立开设洋行的一切条件均已具备,便不再甘于寄人篱下。1901年,哈同脱离了沙逊洋行,成立了哈同洋行。从此结束了为人作嫁的生活,奏响了脱贫、小康、致富、腾达四部曲的第四部,进入了一生中最辉煌的阶段。这年他52岁,但已经是赫赫有名的“远东第一富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