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禅宗的顿悟之路

中国禅宗的顿悟之路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原有的宗教,没有天堂地狱之说,也没有灵魂轮回之说,不过鬼是有的,但鬼也可以饿死。于是道生把印度佛教变成中国佛教,印度禅宗变成中国禅宗。生公在《涅槃经》中,说:“一阐提人皆具佛性”更为极端顿悟说。后来,《大般涅槃经》传入中国,全部译出,果然与生公之说相合。可见禅宗之顿悟说,实始于4世纪后的生公。达摩一派,即为一苦修的秘密宗派,刚开始徒弟很少,几年之内才有两个,故当时很少有人知道。

中国禅宗的顿悟之路

中国原有的宗教,没有天堂地狱之说,也没有灵魂轮回之说,不过鬼是有的,但鬼也可以饿死。印度方面,则上有三十三天,下有一十八层地狱。所以自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好像“小巫见大巫”,惊叹佛教的伟大,五体投地的佩服,于是大批翻译佛教经典。但经典渐渐的太多,教义太伟大了,又觉得不能完全吞下,于是又想把佛教“简化”(simplify)起来。上次说过,佛教要义在“慧定”,“慧”帮助“定”,“定”帮助“慧”,互相为用。当时人觉得印度禅太繁琐,像什么数息、什么四禅、什么四念处……因此,江西庐山有一位慧远大师(按:道安的高足弟子),自创一宗,就是“净土宗”;并结一社——一个俱乐部,叫做莲社。他以为佛门的精义,惟在“禅智”二字。

到5世纪前半期,慧远有一个弟子,同时也是鸠摩罗什的弟子,叫做道生,现在苏州虎丘还有一个生公说法台,就是相传“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地方。道生很聪明,得南北两派之真传,他认为佛教还要简单化。他相信庄子所说的“得鱼可以忘筌。得意可以忘象”。于是道生把印度佛教变成中国佛教,印度禅宗变成中国禅宗。他创了多种很重要的教义,如“顿悟成佛”、“善不受报”、“佛无净土”等。“善不受报”是反对那买卖式的功德说;“佛无净土”是推翻他老师慧远所提倡的的净土教;他极主张“顿悟”说。与顿悟相反的为渐修。佛家从数息到四禅定,从四禅定到四念处,都是渐修。只抓着一个要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我们听惯了,不觉得什么,在当时是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因为这样所有一切仪式、十二部大经典等完全无用;如礼拜、忏悔、念佛、念经,以及寺观、佛像僧侣、戒律都成废物。佛教发起了大的革命。主顿悟的,叫做顿宗,主渐修的,叫做渐宗。生公在《涅槃经》中,说:“一阐提人(icchantika,即不信佛教的)皆具佛性”更为极端顿悟说。因此,旧日僧徒说他“背经邪说,独见忤众”,于是把他驱逐出去。他临走时,于四众之中,正容起誓道:

“若我所说,反于经义者,请于现身,即表历疾。若与实相不相违背者,原舍身之时,据狮子座”。

后来,《大般涅槃经》传入中国,全部译出,果然与生公之说相合。于是生公仍返江南,后来讲经于庐山,据狮子座而逝,很光荣。刘宋太祖文帝对于顿悟说,也很赞赏提倡,从此顿悟宗渐盛。可见禅宗之顿悟说,实始于4世纪后的生公。

在5世纪(470年左右)刘宋将亡之时,广州来了一位印度和尚,叫做菩提达摩。达摩教义有两条路:一是“理入”,一是“行入”。“理入”又叫做“壁观”。“壁观”,并非专门打坐,乃面壁之后,悟出一种道理来。至于“行入”,就是从实行入的,内中又分四项:

第一、抱怨行——就是“修行苦至,是我宿作,甘心受之”。意思是说,一切苦痛,都过去积聚的,必须要“忍”,才算苦修。

随缘行——就是“苦乐随缘,得失随缘”。(www.daowen.com)

第三、无所求行——就是一切不求,只是苦修。因为“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第四、称法行——即性净之理。

达摩一派,实为虚无宗派,因为他以为一切经论都靠不住,靠得住的只有一部《大乘入楞伽经》,读此一经,即已具定。

达摩一派,主张苦修;凡受教的,只准带两针一钵,修种种苦行,传种种苦行的教义。

达摩一派,后来就成为楞伽宗,也叫做南天竺一乘宗(见《续高僧传》中的“法冲传”);因为楞伽就是锡兰岛,《楞伽经》所代表的便是印度的南宗。

达摩一派,即为一苦修的秘密宗派,刚开始徒弟很少,几年之内才有两个,故当时很少有人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