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当代企业家的文学情怀探析

中国当代企业家的文学情怀探析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企业家出书已经蔚然成风了,也表达了很深的文学情怀。这些企业家俨然已成为社会的公共知识分子,要产生人文关怀的思想。中国现代企业家们爱好出书,但出的书良莠不齐。作为中国智慧与现代经营融会贯通的新型企业家,他们有着学者的智慧、商人的精神,还肩负着社会活动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读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积累人生智慧。中国晚清企业家,如张之洞、李鸿章、沈宝怀、张骞等本身就是大官僚,大文豪。

中国当代企业家的文学情怀探析

现在出书的人多了,明星在出书,草根一族在出书,就连企业家也难耐寂寞,毅然加入到出书的行列。如冯仑的《野蛮生长》、《行在塞外》,王石的《道路与梦想》、《大道当然》,任志强的《野心悠扬》,马云的《我的人生信念》,唐骏的《我的成功可复制》,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一网情深:李开复与学生的网上对话》、《世界因你不同》……他们出书或感悟人生,谈论人生经验,说创业辛酸,论企业理念,或总结经验。总之企业家出书已经蔚然成风了,也表达了很深的文学情怀。

对于腰缠万贯的知名企业家来说,出书的目的绝非为了赚钱,通过出书他们在表达更多的东西,自己的信念、理想,企业的经营之道,以及人生感悟。

近三十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前公司时代发展到公司时代,21世纪后又进入创富时代,有人成功,也有人落败。事实上,企业家们出书同时也是一次自我学习的过程,因此,通常除了自己的企业,他们会谈到许多其他的企业,而这些成熟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他们。他们的思想不断深化,他们碰到的社会问题会很多,所以逼着他们去思考社会的真相。这些企业家俨然已成为社会的公共知识分子,要产生人文关怀的思想。

中国现代企业家们爱好出书,但出的书良莠不齐。有的老板本人亲自写作,比如王石、冯仑。有的授权别人写,比如刘永好的《藏锋》就是授权财经记者进行采访。有的是根据老总的讲话及新闻采访,再加上作者的分析和总结,整理而成。

作为中国智慧与现代经营融会贯通的新型企业家,他们有着学者的智慧、商人的精神,还肩负着社会活动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常用“儒商”来赞扬某某商人具有儒雅风度。关于“现代儒商”的界定,美籍华裔学者杜维明教授认为,儒商就是企业界关切文化、关切社会,而且要通过他的资源,除了自己的利益,他的集团的利益以外,要对更广大的社群的福祉做出贡献的那些人,便是“现代儒商”。

商乃惠人之道。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国学中的易、儒、佛、道、兵、养生、实学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根基,是修身之本、内圣外王之道。从古至今,每一位有成就者所秉持的经商、做人、处事的根本原则,无一不是取源于国学智慧。但要达到一种境界,拥有智慧,那只有从中国古代文典中能找到,通过读古代典籍感受生命。因为科学知识是无法积累出智慧。科学不解决人生观问题,智慧积累靠人生的阅历。读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积累人生智慧。

在中国历史上,几个文学皇帝奇才虽然有着丧国失家的悲惨命运,但是他们却有极高的文学修养,特别是诗歌都是皇帝的嗜好偏爱,汉武帝刘彻非常喜欢文学,尤爱辞赋。如所作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舡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又如曹操的名诗

观沧海·碣石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如朱元璋的《咏菊》

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

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

遍身穿就黄金甲。

连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短命政权,如北魏、南唐、北齐、北周等都想学汉文化的文学范,而不愿当北狄西贼的王,而愿当汉文化的“俘虏”。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南北融合,即少数民族与汉族和睦相处的大融合时代。且不说古代炎黄尧舜时代,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划分本不明显,秦朝很多人就是山戎胡人,自汉朝以来,汉民族与周边民族多次发生大规模融合,他们南下与中原人民杂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每一次民族大融合都是汉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的时期,因而也涌现出很多高水平的文学作品,如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洛神赋》、《白马篇》,祢衡的《鹦鹉赋》,曹操《述县自明本志令》,陈琳的檄文。竹林七贤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养生论》、《与山巨源绝交书》,向秀的《庄子注》、《思旧赋》,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论》,刘伶的《酒德颂》都是绝世的经典。

中国晚清企业家,如张之洞李鸿章、沈宝怀、张骞等本身就是大官僚,大文豪。至于民国企业家,香港实业家何贤、化工之父范旭明、纺织之父张骞、船运之父卢作孚、华侨领袖陈嘉庚、洪门堂主司徒美堂、张裕创办人张弼士,他们除了是企业家,也是文学家、政治人物,热爱国家,也热爱政治,也热爱文学。(www.daowen.com)

吴梅村名叫吴伟业,明朝人,明朝亡国时,他没有投降。但到了顺治的时候,非逼他出来,结果他只好出来,去清朝做了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吴梅村变成了贰臣,非常痛苦。他的诗很多。如:

淮阴有感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

浮生所欠唯一死,尘世无繇识九还。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又譬如《圆圆曲》。唐朝白居易写了《长恨歌》,他批评唐明皇跟杨贵妃,吴梅村写了《圆圆曲》批评吴三桂引满清入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2000多年前诸葛亮就说过“淡泊以明志,宁静致远”。中国历史上,范蠡、子贡算是。吕不韦经商很出色,政治很出色,也出版了《吕氏春秋》,即便如此,但竟算不上儒商。算不算儒商,先且不说他们的诗文有没有,好不好,先且看他的个人修养、行为和企业表现,就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了。

现代很多官员企业家纷纷出书玩起文艺范,想要换个活法。最爱参加两项活动,一是诗社;二是马拉松运动。明知是出力不讨好的,却要蜂拥而至。企业家爱凑热闹,又可以表现自己的优雅、品味和学问。

在欧美,企业家成功后,多是去做科技发明和慈善事业。2014年全球十大科技创新发明,大多是成功的企业家投资做的。微软的比尔·盖茨科技创新发明就占了两项,一是利用厕所污水变成饮用水。另一个是提供数十万美元给发明家,以研发下一代超薄避孕套。据统计2014年苹果6手机研发费用高达16亿美元;三星手机的研发费用比苹果还高,日本丰田汽车的研发费用2014年将达到近89亿美元。但外国企业家在埋头苦干的时候,我国很多企业家们每天做着明星梦,到处作秀、到处风光。两种思想和行为方式差别何其大哉!

我国现代企业家想有文艺范、文学范、学者范,想做儒商,这个愿望是很好的,但行动起来却是不容易的。大凡称之为儒商的人,理所当然是一个睿智的人。在他们身上,既充满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又有和时代发展相适应(或超前)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他们懂得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有驾驭市场变化的能力。他们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于一身,恪守做人第一,经商第二的准则。商人的务实和精明,加之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他们处处体现着儒家理想人格的魅力。总之,儒商是属于有知识、有道德、有谋略的人。

然而当今不少企业家、官员,包括一些高级官员的文学修养实在不敢恭维。举个例子,号称与鸟巢、水立方齐名的央视大楼被央视高层定名为“智窗”,实在大跌眼镜。据说央视高层还“力排众议”坚持说好。

那么这个“智窗”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让我们还是从取名的一些基本原则说起吧。翻译有个标准,那就是“雅”、“信”、“达”。取名也有个要求,那就是“雅”“蕴”“达”。

雅:就是要求所取名称要“有文化味”。文通纹,就是装饰。化就是变化。合起来解释就是通过装饰、变化而增其美。这就是雅。

蕴:就是有所包涵,有意蕴,耐咀嚼,耐品味。

达:就是明白,好懂,宜流传。

取名除了这个“雅蕴达”的要求外还有一大忌讳,那就是忌讳不雅、不祥谐音及其联想。汉语民俗文化有个鲜明特点,那就是“讨彩头”。比如故意把福字倒贴,讨“福到了”的彩头。在马背上画只猴讨“马上封侯”的彩头。诸如金鱼谐“金玉良缘”,荷叶谐“清廉”等等不胜枚举。

 且不说“智窗”一名容易引起不雅联想,而且过于小气直白,不像是大厦的名称倒像是一个栏目的名称。官员缺乏文学修养会闹出很多“糗事”,官员可以用权威压制住当代人不说,却无法让后代人不笑话,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还少吗?

古人认为,“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应当说都是纯文学作品,儒家一直把它作为培养人才的必修课,列入“经”中;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也一再要求他的学生“小子何莫学夫诗”,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并且认为人的一生也是“兴于诗”的过程。这显然是在强调认识事物、积累知识以及文化熏染的重要性。就是像《史记》这样的史学巨著,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代文学作品集中常常入选其文,而历代作家也无不把它当作文学专著来阅读,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学营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特定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凝聚着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民俗、语言以及作家们独特的精神信息,通过学习和阅读古典文学,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曾有一位颇有成就的公司老总积极致力于企业文化创建,并且语出惊人:“学文的人有头脑,有见识,学经济的人只知道办事。”恩格斯曾经说过:“阅读巴尔扎克小说所获得的经济学知识,比阅读教科书要多。”每当打开《毛泽东选集》,随处可见引用的古典诗文和历史典故,仔细品味,无不感觉信手拈来,意蕴悠长,令人回味无穷。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陈毅等,也都是吟诗填词的行家里手,其学识之丰富,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周大风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访谈节目中,提到周恩来总理指导《采茶舞曲》创作并亲自改词一事,对周总理的学识钦佩不已。周总理说,《采茶舞曲》曲“调有时代气氛,江南地方风味也浓,很清新活泼”。周总理还专门叮嘱周大风:“有两句歌词要改(原词‘插秧插到大天亮,采茶采到月儿上’),插秧不能插到,样人家第二天怎么干活啊?采茶也不能采到月儿上,露水茶是不香的……”

周总理指导文艺创作佳话很多,这只是其中一段。开国元勋几乎个个学富五车,就是他们的敌人对此也不得不服,毛泽东开创了白话文的明快文风,至今仍无人超越。

旧式官吏学养有素,常在政务之暇,邀聚雅集,吟诗作文。兰亭修禊,传为千古美谈。现在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没必要皓首穷经,硬钻故纸堆,但是加强中国经典文化的学习,能增加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而且有利于开阔胸襟,涵养品性,提升人生境界。

国学中的易、儒、佛、道、兵、养生、实学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根基,是修身之本、内圣外王之道。从古至今,每一位有成就者所秉持的经商、做人、处事的根本原则,无一不是取源于国学智慧——儒以修身、道以启慧、禅以修心、易知天地、兵以制胜、颐以养生、知止常胜……智慧积累靠人生的阅历,读中国古代文学典籍,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有助于企业的安全和成长,有助于现代企业管理者冶炼出适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家精神,商与士异术而同心,虽利而不污。或者说,能够形成商道与人道完美结合的“新儒商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