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艺诗教: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教育和管理策略

国艺诗教: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教育和管理策略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集部图书远远超过了经、史、子各类。公元前6世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主要是四言诗。涌现出关汉卿、王实甫等戏剧大师,以后又进一步演变为明清传奇与近代戏曲。高、岑等人的主要作品以唐帝国的边境战争为表现对象。表达了保卫祖国、建立功勋的人生理想。辛派词人在艺术上从苏轼的以诗为词进而以文为词,从而全面实现了与婉约词的分道扬镳,形成了豪放词派。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更把“诗教”看成最重要的政治教化活动之一。到了魏晋时代,文学已经觉醒被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魏晋以后的士大夫几乎无人不写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代典籍中,文学所占的比重是首屈一指的。古代集部图书远远超过了经、史、子各类。

公元前6世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主要是四言诗。到了公元4世纪,在中国南方兴起了另一类诗歌——楚辞。它的形式是杂言体,句末多以感叹词“兮”字结尾。到了汉代,五言诗和七言诗开始兴起,经过魏晋南北朝诗人的不断努力,在声律和丽辞两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了唐代,五、七言律诗的格律就完全成熟了。

中国散文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卜辞与稍后的铜器铭文。《尚书》就是散文的形式。之后,散文分别向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和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两个方向发展,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先秦散文。秦汉以后的散文在形式上发展为古文骈文两大类。前一类以散文的单句为主,后一类以骈偶的对句为主,但也有互相交融的情形。大体说来,魏晋六朝是骈文形成并逐渐占据文坛主导地位的时期,而自中唐古文运动以后,古文又渐渐地确立了它的统治地位,直至近代白话文兴起为止。

中国叙事文学的源头可推至上古神话和史传作品,但真正的文学创作则始于魏晋小说。魏晋南北朝的小说有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两大类。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视为它们的流风余韵。到了唐代,传奇小说奇峰突起,作家们开始有意识地虚构作品。与此同时民间的话说艺术也开始发展,到宋代就产生了成熟的话本小说。在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长篇章回小说,标志着古典小说达到了高峰。叙事文学的另一个门类是戏曲。它萌芽于汉代百戏,经过唐戏和宋金杂剧的阶段,到元杂剧而臻于成熟。涌现出关汉卿、王实甫等戏剧大师,以后又进一步演变为明清传奇与近代戏曲。唐代传奇小说比西方最早的短篇小说作家薄伽丘和乔叟早五个世纪,而关汉卿,王实甫则比莎士比亚早三个世纪,说明中国小说、戏剧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成熟阶段的。

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如汉初贾谊《鹏鸟赋》、《吊屈原赋》,东汉张衡《归田赋》,汉末赵壹《刺世疾邪赋》等。另一类则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汉代大赋的代表作家首推司马相如,其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大赋的另一位重要作家是西汉末年的扬雄,其代表作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京都大赋”也是汉代大赋的代表作。

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边塞诗派是唐诗的两大流派。高、岑等人的主要作品以唐帝国的边境战争为表现对象。表达了保卫祖国、建立功勋的人生理想。富于浪漫气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在诗歌中体现就是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与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是杜甫。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现实生活。杜甫的诗中充满着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核心精神的艺术表现。在艺术风格上,李白的诗飘逸奔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丰富的内涵,从而对后代诗歌的审美趣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个以白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为羽翼;另一流派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卢仝、李贺等人为羽翼。唐诗确实是一座光华璀璨的艺术宝库,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瑰丽光辉的闪光点。到晚唐五代时已取得相当高的成就,出现了温庭筠、韦庄、李煜冯延巳等著名词人。

宋词名家辈出,流派众多,后人往往把宋词划分为婉约词派与豪放词派两大流派,但事实上这两种词风在宋代并不是始终平分秋色的。北宋的词坛几乎是婉约词的一统天下,例如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反映了士大夫的雅致生活,而柳永词却更多地迎合了市民阶层的情趣,以青楼歌姬为主要描写对象。又如晏几道、秦观的词以清丽的白描语气见长,而周邦彦词的风格则趋于典雅凝重。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南宋词人姜夔、吴文英也分别以清新、清空和深密的艺术风格丰富了婉约词的词风。到了北宋中叶,苏轼首先对革新词风做了巨大贡献。他一方面打破了词为艳科的题材领域,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而且在描写女性的传统题材中一扫脂粉香泽,从而完成了使词从伶工歌女之歌词向士大夫抒情的转变。如《念奴桥·赤壁怀古》等。张元千词风变为慷慨悲凉。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后期也融入了家国之恨情怀,风格变得凄恻哀怨。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更把爱国主义的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发扬了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丰富了豪放风格。辛派词人在艺术上从苏轼的以诗为词进而以文为词,从而全面实现了与婉约词的分道扬镳,形成了豪放词派。

元杂剧是融合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剧本主要有唱词、对白、动作三部分,一般分为四折,“一折”就是一场。杂剧在元朝空前隆盛,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有姓名可考的杂剧作家有200人,见于记载的剧目有700多种,涌现了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和以《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王实甫等著名剧作家,流传至今的剧本尚有200余种。

元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丰富,主要题材有以下五类:一,爱情剧。代表作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等。有些用人神的恋爱故事来影射现实的杂剧,如尚仲贤的《柳毅传书》,李好古的《张生煮海》也属此类。二,公案剧。它们一般通过刑事案件的审判,揭露贪官污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恶,歌颂人民群众的不屈斗争,同时也表彰廉洁公正的清官,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鲁斋郎》。三,水浒剧。它们主要描写梁山英雄除暴安良、解民倒悬的侠义行动,其中尤以歌颂梁山好汉李逵的戏为多,代表作有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四,世情剧。它们主要揭露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批判矛头尤其集中于统治阶级对妇女朝三暮四的行径以及守财奴、败家子、伪君子之类的人物。代表作有关汉卿的《救风尘》、郑廷玉的《看钱奴》、秦简夫的《东堂老》等。五,历史剧。它们主要表现历史上重大的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歌颂忠臣义士,谴责奸臣贼子,表彰民族英雄,批判异族侵略和卖国贼。代表作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关汉卿的《单刀会》、马致远的《汉宫秋》等。(www.daowen.com)

作为一代文学之代表的元杂剧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例如《窦娥冤》中的窦娥,身为一个无依无靠的弱女子,遭受到高利贷盘剥、恶霸地痞横行、贪官污吏枉法的重重迫害,最终含冤被杀。但她没有逆来顺受,而是不屈不挠地与无比强大的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直到走上刑场后还指斥天地,诅咒日月鬼神,以生命对黑暗社会作了最后的控诉和批判。又如《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他们是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的青年男女,在追求爱情自由过程中,不仅面对着封建势力的直接压迫,而且面对着门阀观念、礼教规范和功名意识等种种封建思想的无形桎捁,他们以坚韧的斗争冲破了重重束缚、勇敢地实现了自由恋爱。红娘是崔家婢女,身份卑微,但她同情、支持张崔爱情,热心为他们出谋划策,面对崔母的拷打威胁也毫不气馁,据理力争。强烈正义感和勇敢机智的性格使红娘的形象光彩夺人。《西厢记》把恋爱双方之外的红娘写成主要人物,闪现出民主思想的光辉。如《赵氏孤儿》写的是春秋晋国奸臣屠岸贾诬陷忠臣赵盾,将赵门300余人斩尽杀绝,还千方百计要搜杀赵氏孤儿以斩草除根。而一批志士仁人则想方设法保护孤儿,当屠岸贾为诛杀赵氏孤儿下令将晋国所有的同龄的婴儿全部杀戮时,程婴、公孙杵臼二人合谋定计,分别以舍子、献身的壮烈举动制止了这场浩劫,从而保全了孤儿,最后伸张正义,复仇除奸。《赵氏孤儿》体现了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程婴等人所以能见义勇为乃至舍生取义,支持着他们的正是坚定的道德信念。《赵氏孤儿》在18世纪传入欧洲,经翻译、改编后多次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时代臻于极盛,涌现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长篇小说中的双璧。

《三国演义》是明初罗贯中作的历史演义小说。它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段历史。创造了数以百计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其中雄才大略又奸诈残暴的曹操,足智多谋、忠贞鲠亮的诸葛亮,勇武刚强、忠义凛然的关羽。宽仁爱民、知人善任的刘备,勇猛粗犷、嫉恶如仇的张飞,气量狭小的周瑜,以及不堪造就的刘禅等人物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经典。《三国演义》崇尚智谋,讲斗争手段谋略,成为了一部形象化的政治、军事教科书,包涵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蕴。

《水浒传》是完成于明初的英雄传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北宋末年宋江等人起义反抗官府,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水浒传》就是在这些传说的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它描写的108位英雄出身各异,既有贫苦的渔民、猎户、农民小市民,也有小官吏、军官和地主,他们都因不堪忍受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而奋起反抗,聚义梁山。《水浒传》严厉地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凶恶,热情歌颂了起义的英雄,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性格各异的典型人物。《水浒传》所描写的造反是以“忠义”为行动准则的有限度的反抗。在《水浒传》中歌颂反抗与宣扬忠义是并行不相悖的,这正是传统精神两面性的体现。

《西游记》是明代出现的神话小说。取材唐代高僧玄奘远赴天竺(印度)取经的故事。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孙悟空出世、学艺及大闹天空,二是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是石猴孙悟空,他机智勇敢,尚侠行义,正直无私。《西游记》的思想倾向很复杂,他一方面肯定孙悟空大闹天宫,体现了蔑视统治者的权威,反对不合理社会秩序的叛逆精神;另一方面又肯定孙悟空等人护法取经,体现了维护既定秩序的观念,这一点与《水浒传》一样,反映了传统文化精神的两面性。

《金瓶梅》是出现于明清后期的世情小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是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全书旨在暴露世态人情,其主要人物中没有一个是值得肯定的形象。《金瓶梅》取名于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个女性的名字。全书以男主人公西门庆的罪恶生活史为主干,以西门庆的妻妾潘、李、庞等人的生活为支架,描写了一个官僚、恶霸、富商三位一体的暴发户家庭的污秽生活,揭露了明代生活尔虞我诈、争权夺利、道德丧尽、人欲横流的黑暗现实。《金瓶梅》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期道德规范彻底崩溃时人们的迷茫,是文化转型前夕的失序社会的艺术体现。

清代乾隆年间,吴敬轩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先后问世。《儒林外史》以批判科举考试制度,讽刺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林人物的丑态陋行为主要内容。《儒林外史》把批判的矛头对准这种制度本身,深刻地揭露了它禁锢思想、毒害人心从而祸国殃民的罪恶本质。周进、范进、匡超人等本性善良的读书人在科举制度的引诱下,一个一个变成了不学无术的腐朽官僚和无耻小人,而大批本来心术不正的人更是通过科举成为贪官污吏,或鱼肉百姓的劣绅。还揭露了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以及封建道德的虚伪和残酷。它的讽刺艺术达到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巨著,也是古代文学的光辉总结。它的作者曹雪芹是满人。《红楼梦》以贾府这个累世公侯的封建官僚家庭由盛转衰的过程为主干,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堪称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对封建国家政治制度、家庭宗法制度、科举制度、婚姻制度以及依附于这些制度的伦理道德、价值规范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成功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这一对封建家庭的叛逆者的形象。贾宝玉追求恋爱自由,对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十分厌恶,他把程朱理学斥为“杜撰”,把封建政治学说“仕途经济”斥为“混账话”,把科举制度斥为“诓功名混饭吃”,把“文死谏,武死战”的封建道德斥为“胡闹”。他彻底否定“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把全部热情倾注在不幸的女性身上。林黛玉作为一个寄人篱下的贵族小姐,不但以清高孤傲的举动维护着自己的尊严,而且不守闺训勇敢地追求爱情,在一切价值观念上都持与宝玉相似的观点。站在宝、黛对立面的则是以贾母、贾政为首的封建家长,他们家有的道貌岸然而实质虚伪、冷酷,有的凶狠阴险、荒淫无耻,是日益走向灭亡的腐朽势力的艺术象征。宝、黛最后以死殉情(宝玉的出家意味着尘世生命的结束),就是年轻的叛逆者对腐朽封建势力的殊死反抗。《红楼梦》一方面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发扬了崇尚理性、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并以审美观点使家庭日常生活升华进入诗的意境;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取向的深刻反思。宝、黛以死相争的正是个体的自由和尊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