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茶叶消费特点:消费多元化,消费渠道扩大

我国茶叶消费特点:消费多元化,消费渠道扩大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消费品种的档次上升1个级。消费多元化,绿茶、乌龙茶、花草养生茶等增幅较大,达到18%。其消费渠道主要以传统茶店,批发市场及单位集团购买为主体。(三)2015年后我国茶叶消费特点销量平稳增加,茶类份额保持稳定。消费区域继续扩大。

我国茶叶消费特点:消费多元化,消费渠道扩大

(一)1999—2005年我国茶叶消费特点

主要以传统茶这主体。大宗茶、中档花茶价格下降,原料每500克下降0.8—1元,花茶批发价每500克下降2元,销售价每500克下降4元。主要消费品种的档次上升1个级。消费多元化,绿茶乌龙茶、花草养生茶等增幅较大,达到18%。其消费渠道主要以传统茶店,批发市场及单位集团购买为主体。

(二)2005—2014年我国茶叶消费特点

以大宗茶为主到以名优茶、品牌茶为主,从重“外形”到重“香味、口感”;变单一同质化为多元化;茶类不断变化如新的花草茶、野山茶新茶类不断涌现,同一茶类新产品不断创新。由茶解渴功能正在向保健、养生等具有药用保健功能方向发展。黑茶普洱茶快速发展。主要是其投资与其他保健功能的发展。传统的茉莉花茶、乌龙茶销售继续下降。批发市场成为消费主体,网上购茶成为主要的消费渠道。

(三)2015年后我国茶叶消费特点

销量平稳增加,茶类份额保持稳定。2015年全国茶叶销售总量继续缓增,为176万吨,增幅约为10%。销售总额有所提升,名优茶效益明显。精制茶主营收入增速约为12.5%。名优茶与大宗茶销售额占比中,名优茶约占70%,大宗茶约占30%,同比分别增长4%和减少4%。(www.daowen.com)

销售均价略有回调。名优茶均价约为172.9元/千克,大宗茶均价约为55.9元/千克,大宗茶均价回调约占5%,均价降幅略高于名优茶。按茶类对比,红茶平均价格回调约7%,乌龙茶均价回调近10%,春茶均价回调约3%,黑茶均价上涨10%—15%,白茶黄茶基本保持不变。

消费区域继续扩大。目前我国茶叶年消费量居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山东、安徽、河南、云南、四川、河北。其中:广东为我国传统茶叶消费大省,安徽、云南、四川均为主要产茶省,省内茶叶消费量平稳发展。我国北方区域已经成为茶叶消费量规模快速增长的区域,华北、西北、东北等区域市场经过多年培育已初见成效,如:人口基数庞大的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消费量可观,山西、辽宁两省近年茶叶消费量上升明显。

消费人群逐步转化。2015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为4.71亿人,主要源于城镇饮茶人口的增加与农村饮茶量的基本稳定。就群体特征而言,男性多于女性,30岁以上群体普及率更高的格局虽然未发生根本变化,但随着茶叶消费格局的调整,便捷性的产品更为白领和高端消费群体所接受,风味属性更为丰富和更具娱乐性的产品吸引了更多的女性群体和青年消费者尝试。

渠道建设日趋完善和多样化。茶叶市场渠道分为批发市场、连锁专卖、商超零售、电子商务、三产服务(茶馆业、旅游业等)。电商继续快速增长。2015年全网电商卖家的数量增幅应在60%以上,销售增幅应在40%以上。2014年天猫平台茶企开店数量17.1万家,活跃店铺数为7.4万家,分别同比增长21%和44%;2014年、2015年“双十一”单天茶叶类卖家数量分别为17.4万家、33.8万家,增幅94.4%。批发市场出现分化。除安溪铁观音市场2015全年交易量下降7.27%,交易额下降11.2%外,新昌中国茶市大佛龙井交易量增长15.68%,交易额增长29.64%;浙南茶市交易量同比下降3.66%,交易额上涨3.05%。与此同时,城市批发市场出现缓增甚至下滑。特别是北、上、广等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中,传统的茶叶批发市场销售持续低迷,加之物业费、房租以及生活成本持续上涨,市场景气指数较低。这一现象在二、三线城市则表现不明显,在济南、福州、郑州等城市,茶叶批发市场影响略小。

连锁专卖动态调整,商超零售保持稳定。由于企业传统模式发展中的终端成本、人力成本等不断上涨,外加市场需求低迷、电商对线下市场冲击力度不断加大等原因,2015年茶叶企业连锁专卖店进一步调整:一线城市中除老字号企业保持基本稳定外,其余品牌均处于收紧状态;二、三线城市保持稳定略增态势。商超的系统性及覆盖面的广泛性使商超仍保持稳定发展,其中的茶叶销售从量、价、额等数据指标分析仍与去年持平。三产服务初现端倪。2015年,在国家对旅游产业出台政策利好的前提下,全国各主要茶叶产区政府、茶叶企业着力发展以茶为主题的观光体验旅游服务,同时以茶馆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重新发力,“茶叶+”的复合型业态茶产业成为新亮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