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农村医卫事业相对落后,在较大程度上导致了农村贫困者较差的健康营养状况,从而阻碍了农村贫困家庭收入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大农村医卫事业的投资力度,推进农村医卫事业改革,努力改善贫困家庭人员的健康营养状况。
首先,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卫生体制。目前,农村进行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了较为合理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农村居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现象。但与城镇相比,农村医疗卫生体制还存在明显不足,农村居民在医疗保障方面还没有享受到市民待遇。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彻底打破城乡差异,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城乡统筹的医疗卫生体制的建立,保障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或异地可以同等地享受统一的医疗卫生待遇,有效地降低转移劳动力的患病率,有利于其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增强其增收能力。
其次,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目前,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农村医疗基础设施满足不了农村居民医疗需求,较为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利于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同样也限制了转移劳动力健康程度的改善。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特别是医疗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的重要手段是加大农村医卫投资力度。为此,一方面要增加政府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想办法尽可能筹集充足的财政资金,增加农村医疗基础设施投资,要把这种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最合理的医疗环节,保证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另一方面要动员社会民间资金,在条件允许和资质保证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兴办农村合作医疗,使其为农村居民健康服务。
再次,优化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很多地方特别是边远农村的医疗卫生人员仍脱胎于过去的赤脚医生。这些医卫人员知识老化,医疗技术水平较低,满足不了农村居民医疗卫生需求,限制了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因此,要深化农村医卫生制度改革,必须提高农村行医门槛,提高农村医卫行业准入制度。同时要想方设法提升农村合格医卫人员待遇,特别是要提升公办医卫机构员工待遇,吸引部分优秀医卫人员进入农村医卫领域,保障农村居民健康。
(二)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家庭劳动者增收潜能(www.daowen.com)
职业岗位与就业者岗位胜任能力不相匹配是制约当前农村贫困劳动者劳动技能提升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岗位胜任能力是提高农村转移就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首先,强化引导,逐步形成职业培训意识。目前,就农村贫困家庭的劳动者而言,大部分政府部门、企业和转移就业者都没有树立合理的职业培训意识,大部分职业培训是一种应急性培训,没有前瞻性。政府部门因为资金缺乏和利益不相关而不愿意插手农村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企业则因为转移就业的流动性、资金投资效果的隐蔽性以及商业秘密外流的可能性而不愿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过多的职业培训投资;而转移劳动力个人则由于资金短缺和时间紧迫而无暇进行职业培训。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强化职业培训意识,引导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树立职业培训意识,要使地方政府官员清楚职业培训是农村贫困劳动力提高劳动技能的有效途径;要使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是一种长远的人力资本投资,是吸收人才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使转移就业者本身意识到职业培训是提升劳动技能、提高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必要手段,使其自觉地投入资金。
其次,构建协调平衡的职业培训体系。职业培训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本身共同的事情,需要三方面相互配合,形成协调平衡的职业培训体系。在这里政府部门起着协调引导和组织作用。由于企业和劳动者的职业培训需求具有分散性特点,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将其集中起来,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搭桥牵线,组织或推荐合格的职业培训机构,满足其职业培训需求。职业培训的协调平衡还要求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协调,无论劳动力输出地政府还是输入地政府都必须高度重视转移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实现输入地和输出地的高度协调一致。
再次,努力提升职业培训效率。职业培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劳动者完成职业培训后要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企业要能够通过培训提升其员工的劳动技能。为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把好职业培训机构的审查关,重点审查其资金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资质,推动其提升职业培训质量。在确定合格的培训机构后,培训机构必须在职业培训过程中努力提升其实用性,这就要求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培训课程体系,力争通过培训实现劳动者-培训机构-企业的对接,甚至可以引入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以提升培训效果。
总之,无论是政府部门和企业,还是贫困劳动者个人,都必须努力着眼其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积极增强农村贫困者的劳动技能,扩大就业选择范围,增加就业收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