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村经济结构变化中的关键自变量——非农就业

农村经济结构变化中的关键自变量——非农就业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联立方程中,一个方程的自变量可能会成为另一个方程的因变量。为了简化研究,我们在研究经济发展对农村贫困影响时撇开制度性和观念性的发展层次,从发展速度、结构调整和发展质量三个方面设定自变量。因此,本研究选择农业人均GDP作为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自变量,用AGG表示。据此,本研究选定以下5个自变量指标用于考察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因此,非农就业是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减少的一个重要变量。

由于前面已经就影响农村贫困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但其中的变量使用由于当时的研究需要而可能存在同一测度有多个指标变量,或者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实证分析中的变量选择进行重新确定。我们在这里将变量分为因变量自变量。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我们所研究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问题,因而我们运用联立方程的方法。而联立方程中,一个方程的自变量可能会成为另一个方程的因变量。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对于贫困方程而言的,其自变量和因变量则是确定的。

(一)因变量

对于贫困变动的分析,当然所要明确的变量当然首先是贫困的测度指标这一因变量。前述的贫困测度指标有很多个,如,贫困发生率(headcount,H)、贫困缺口(poverty gap,PG)、贫困缺口的平方、Sen贫困指数、CHU贫困指数、FGT贫困指数。在这里,作为因变量,我们选择贫困发生率(poverty incidence)作为贫困测度指标变量,用PI表示。这一选择主要是出于数据的可得性方面的考虑。无论是官方公布的数据还是从其他各种渠道所取得的数据,对贫困的测度大都是提供贫困发生率,即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当然,这一指标只测度了贫困的广度,并不利于贫困变动中分析贫困的深度和强度。但我们这里用贫困发生率的变化来代表贫困状况的改变,并不会对结论产生实质性影响。

为实现形式上的统一,对于贫困发生率H,我们用RPI来表示。本研究是根据林伯强[30]的研究进行计算的,其公式是:

其中,q=b+2z/μ,m=b2-4a,n=2be-4c,。z为贫困线,μ表示地区总人口的收入平均值,e=-(1+a+b+c),a、b、c的值可以通过估计方程L(1+L)=a(p-L)+bL(p-1)+c(p-L)得出,p和L分别代表累积的人口分布和累积的收入分布,可以通过统计年鉴中人均纯收入数据得到。

由于我国官方公布的贫困线在2008年和2010年做了较大调整,从而使得其数据存在变异。为了消除其影响,本研究对贫困发生率进行了平滑处理,使得该指标归口于2010年标准的贫困发生率。

(二)自变量

经济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指社会经济活动或国民经济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它是随着经济增长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为了简化研究,我们在研究经济发展对农村贫困影响时撇开制度性和观念性的发展层次,从发展速度、结构调整和发展质量三个方面设定自变量。

1.反映经济发展速度的变量

经济发展的速度因素是多方面的,就中国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而言,可以从两个视角对其进行考察。

(1)农业人均GDP

对于农村贫困变化,农业的发展始终是其主要的影响力量,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情形的研究更是证实了这一点。在经济分析中,通常用GDP反映经济增长水平,用农业GDP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但中国人口众多,用农业GDP来考察其经济增长显然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因此,本研究选择农业人均GDP作为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自变量,用AGG表示。

(2)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对农村贫困家庭来说,决定其贫困与否和贫困程度的重要考察点是其家庭收入水平,而家庭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经济增长,因此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可以作为影响农村减贫的经济增长因素。而且,家庭收入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业GDP增长仅从农业视角考察增长减贫效应的局限,能从收入视角更全面地反映农村经济增长状况,可用PIR表示。

2.反映经济结构变化的变量

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撇开制度性和观念性因素外,对农村贫困产生影响的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居民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和消费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分配结构所包含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来说,其主要影响仍然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是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最重要的考察因素。因此,为了避免变量的重复使用,本研究将其归入经济发展的质量指标中,而这种归口,在贫困变动因素分析中同样发挥作用。据此,本研究选定以下5个自变量指标用于考察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1)农村产业结构指标

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衡量,不同学者采用了不同指标,Moore指标既考虑了各产业之间的相对层次变化,而且反映了产业结构变化的速度,是较为合理的指标(柯军,2008)[109]。Moore指标运用空间定向测量法,将产业区分为n个部门,由此构成一组n维向量,以基期和报告期两组向量间的夹角作为表征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公式中Wi,t-1和Wi,t分别表示第t-1期和第t期第i产业所占的比重。据此,本研究采用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和《农村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出各期农村的Moore指标,用AMR表示。

(2)农村就业结构指标(www.daowen.com)

这里所说的就业结构是指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的比例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非农就业的发展对中国农村贫困的减少起着主导作用。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大大地降低了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因此,非农就业是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减少的一个重要变量。为了避免指标变量的重复性,将考察指标限定为外出工商就业占农村总就业人口的比,用NAR来表示,它表明农村外出工商就业比。

(3)城乡居民比例变化指标

城乡居民比例变化既是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时也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农村贫困的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自变量中引入城乡居民比例的变化,以研究这种比例变化对贫困变动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这一比例的变化我们用农村居民占比RRP来表示,它反映农村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

(4)农村交换结构指标

如前所述,农村交换结构主要取决于农产品价格指数和农村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化,这两者从收入和支出两个层面对农村贫困产生影响。第四章的检验采用了收支结余度来综合反映农村交换结构的调整。而在综合考察时,由于后述涉及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两个方面,而农产品价格指数则是从收入视角考察农村交换结构的调整,而农村消费品价格指数则从消费视角反映了农村交换结构的调整,这两者都会对农村减贫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农产品价格指数和农村消费品价格指数反映农村交换结构的调整,分别用API和RCI表示。

(5)农村消费结构指标

农村消费结构调整涉及居民消费的各个层面,构建其综合性指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采用农村恩格尔系数则能宏观整体把握其变化趋势,具有较稳健的可行性,在此可用EGI来表示第t期的农村恩格尔系数。

3.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变量

经济发展的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如果将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质量的所有指标纳入总体检验体系中,不仅会增加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而且会增加检验工作的复杂性,从而影响检验结论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筛选。根据前述内容可知,在影响农村减贫的众多经济发展因素中,反映经济发展效率标的农业生产率、反映经济发展稳定性的农产品价格指数和农村消费品价格指数、反映经济发展持续性的农村“三废”排放量以及反映经济发展分享性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基尼系数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而农产品价格指数和农村消费品价格指数在农村交换结构中已经予以反映,为避免重复使用数据,将其剔除。如此,反映农村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指标。

(1)农村经济发展效率性指标

农业劳动生产率从投入和产出视角考察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构成了农村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考察指标。从目前来看,农业生产的主要投入是农业劳动力、农业物资和耕地,其相应的效率指标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完全消耗系数和和耕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人均产出量为标准,反映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源投入效率。农业完全消耗系数以相对数形式反映了农业物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耕地产出率以单位面积产出量为标准,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投入效率。这三个指标通过改变农业GDP增长来影响农村减贫,是研究农村减贫影响因素的重要考量指标,分别用ALP、ACC和YCL表示这三个指标。

(2)农村“三废”排放量指标

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可以从农村环境保持、农业耕地保护和风沙治理视角来进行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业耕地保持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使得农业耕地面积得到有效的保护,特别是新世纪其效果尤其突出,耕地减少的面积越来越少,有效保障了农业用地的可持续发展。新世纪,国家不断加强风沙治理,因此风沙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农村“三废”排放则因为人口增长、工业生产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因此作为考察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指标,该变量应该成为重要变量进入检验方程,可以用RWD表示。

(3)收入分配差距系数

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共享性的重要指标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前者可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来表示,后者可用农村基尼系数表示。为了使检验工作更规范,可以将其进行综合,根据其影响方向构造收入分配差距系数,其计算公式是:

该指标可用IDI表示。

影响农村贫困变化的因素很多,除了上述三类因素以外值得一提的是扶贫资金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扶贫资金的大规模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农村的贫困减少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分析中需要引入扶贫资金,用PRF表示,它表示各年度各项扶贫资金投入量。

当然,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影响农村贫困的因素还有自然条件的变化、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贫困者本身素质的变化等,这些因素不包括在研究范围之内,但又对研究结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将其全部归到残值因素μ中考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