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村消费结构调整:促进减贫的机理

农村消费结构调整:促进减贫的机理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可能会使贫困者存在“羊群效应”,从而使其进行与其收入水平不一致的非适应性的消费结构升级,从而其高档品的购买量增加。图4-2农村居民消费的羊群效应引发的减贫负向效应(二)收入视角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的减贫效应从收入视角来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可能对农村减贫存在正向效应,也可能存在负向效应,即可以减少贫困也可能恶化贫困。

韩秀兰(2015)从消费视角研究了消费结构变动的减贫效应,其研究认为,消费增加导致消费贫困减弱,其对应的贫困弹性指标为负值。其进一步研究表明,餐饮消费的贫困弹性最大,当其增长1%时,消费视角下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弹性分别下降1.033%和0.0488%。居民消费中贫困弹性居其次的是居住和动力支出,其贫困深度和贫困弹性分别为-0.277%和-0.114%。根据这一研究,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占比在逐步下降,但它作为农村居民最大的消费项目,其增长的速度仍然相当迅速,从1985年的183.34元增长至2016年的8382.6元,30年间增长了44.5倍,这就有可能极大地推动了消费贫困的减少;而居住则增长了29.4倍,同样将迅速地降低农村消费贫困。影响农村贫困的主要渠道是收入和支出两个层面。因此本研究主要从这两个层面来分析这一效应。

(一)支出视角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的减贫效应

支出视角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的减贫效应可以区分为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就正向效应来看,由于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会对农村居民产生一种诱导倾向,会使得农村居民从较低层次的消费转向较高层次的消费。而这一消费倾向性的转变会导致基本消费物品需求减少,在供给不变的假设下,基本消费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农村贫困者由于其贫困状态而主要消费基本消费品,因此基本消费品价格下降使得农村贫困家庭能以更低廉的价格去购买到以前一样多甚至更多日常的消费用品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但其消费支出成本却减少了,节约了日常消费支出,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农村贫困减少。

这种作用机理可用图4-1予以阐释。在图中,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使得农村居民消费从基本品消费逐渐转向高档品消费。基本品消费需求下降,在供给不变的假设下,其价格下降,从而以基本品消费为主的贫困者在同等消费水平下消费支出减少,节约开支,从而有效减少农村贫困。

当然,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困恶化,即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可能导致农村贫困增加,可以称之为消费结构调整的减贫负向效应。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的消费往往存在一种“羊群效应”,导致贫困者追随大众消费产生非适应性消费结构升级。“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是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表现为对特定的或临时的情境中的优势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采纳(随潮);表现为对长期性的占优势地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接受(顺应风俗习惯)。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将自己的意见默认否定,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而贫困者非适应性消费结构升级使得其高档品购买量增加,而在消费结构升级中高档品的价格通常会上升,这样贫困者将其很低的收入去大量地购买价格较高的高档品,从而其消费支出急剧上升,其贫困状况将会恶化。

图4-1 支出视角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的减贫正向效应

支出视角下农村消费结构升级负向效应可以用图4-2进行阐释。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可能会使贫困者存在“羊群效应”,从而使其进行与其收入水平不一致的非适应性的消费结构升级,从而其高档品的购买量增加。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必然会导致高档品需求量增加,在供给不变的假设下,高档品价格上升。在高档品价格上升时,贫困者购买高档品数量增加导致其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从而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其贫困状况将会恶化。

图4-2 农村居民消费的羊群效应引发的减贫负向效应

(二)收入视角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的减贫效应(www.daowen.com)

从收入视角来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可能对农村减贫存在正向效应,也可能存在负向效应,即可以减少贫困也可能恶化贫困。

就正向效应来看,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导致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而机会的产生会进一步吸引贫困家庭劳动者就业,增加贫困家庭的工资收入,有助于农村贫困减少。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改变时,首先会通过价格机制对生产消费物品的产业造成影响,导致最终产品产业发生生产上的调整。然后该调整会进一步导致最终产品的生产资源在社会不同的产业之间重新进行分配。而不同产业也会为了适应和迎合消费结构的变动,而协调产业内部发展,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的方式,使其发生转变。然后,经济发展的方式会对以三大产业为统筹的三大需求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决定三大需求去带动经济发展,减少居民贫困,实现直接的减贫效应。另一方面,消费的基础来源于收入,社会经济发展通过收入机制去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从而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产生影响,使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动。

收入视角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减贫的正向效应可以用图4-3进行阐释。图中,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导致产品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高档品消费增长,低档品消费下降。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通过市场机制调整其产品价格,从而决定生产者调整其资源配置,使得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是农村第二、三产业占比增加,这就使得贫困者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升其家庭收入水平,使得农村贫困得到减少。

图4-3 收入视角下农村消费结构调整的减贫正向效应

就负向效应来看,由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导致整体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会进一步导致就业要求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但对贫困者而言,贫困者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相对较弱,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实际进步水平。而由此导致的后果为无法使得贫困者在升级后的各产业中找到更合适的就业岗位。这种情况会导致就业率的降低,也会使得贫困者群体的工资收入减少。

收入视角下农村消费结构调整的这种减贫负向效应可用图4-4表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产业结构的改变必然会带来就业要求的进一步增加和技术含量的加大。而这一情况会造成贫困者就业率的降低和相应技能不匹配或者落后所带来的工资收入减少。

图4-4 收入视角下农村消费结构调整的减贫负向效应

调查数据显示,在50个贫困家庭样本中,2000年至2014年间人均收入水平增长了3.4倍,而此间粮食、蔬菜等基本食品价格则只增长了1.8倍,为贫困家庭节约消费支出从2000年的人均87.5元增长至2014年的人均216.4元,从而使当地农村贫困发生率降低了约0.3%。[1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