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非农就业增长助力农村减贫

非农就业增长助力农村减贫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从总体上看1990年后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时期,但是就农村就业来看,非农就业的迅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业就业的低迷状态,对农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图3-4描述了1980—2016年间中国农业非农就业率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减少之间的变动关系。

非农就业增长助力农村减贫

传统宏观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相关关系: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时,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迅速增加,从而导致就业增长;当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增长较慢或者出现萧条时,对劳动力需求就会下降,从而导致就业下降,甚至会出现大量失业人口。由此产生了著名的奥肯定律: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如果比潜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每快两个百分点,就业就会增长1个百分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如果比潜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每慢两个百分点,就业就会下降1个百分点。当然,奥肯定律所表述的0.5的增长就业弹性是一个经验数据,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增长就业弹性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导致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增长情况各有差异。

尽管我国在改革过程中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就业体制的转型可能会对这种就业增长机制产生影响,从而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异,使得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较强的非一致性,但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影响仍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增长与就业之间的非一致性主要体现在改革初期,具体来说就是改革初期国有企业改革使得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但同时体制转型也释放了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大量职工下岗、就业率下降的格局。当改革经历一段时期的阵痛之后,这种非一致性得到纠正,市场运行的机制必然回归至规律本身的运行之上。此时,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回归其相互影响的正常关系。

具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两个相对比较明显的阶段(见表3-15):1978—1991年是一个“高经济增长-高就业增长”时期;1992年至今是一个“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时期。表3-15的数据表明:以1991年为界,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关系存在一个转折点:除个别年份(1978年和1989年)外,1991年以前,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一般大于0.2,其算术平均值为0.35;而1990年以后,就业弹性则只有0.2以下,其算术平均值为0.18[107]。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相对比较低,其原因在于劳动人口多,就业基数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尽管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来看,我国1991年后经历了一个“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时期,但对农村来说,其相互影响并没有非常明显,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仍然属于正常范围。对农村就业的贡献主要来自农村非农就业的增长,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业生产低速发展与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受阻对农业劳动力就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表3-15的数据显示,自1991年以来,农村非农就业的增长不仅快于同期全国平均的就业增长率,也快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增长率。尽管从总体上看1990年后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时期,但是就农村就业来看,非农就业的迅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业就业的低迷状态,对农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表3-15中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中国农村的非农就业增长速度相当大,其年增长率不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的就业增长率,也高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全国平均的就业增长率:1990—2016年农村非农就业增长率的算术平均值为4.76%,同期全国平均就业增长率的算术平均值为1.04%;而1978—2016年全国平均就业增长率的算术平均值为1.62%。从就业弹性来看,1990年以后非农就业弹性也高于全国平均的就业弹性:全国平均就业弹性的算术平均值仅为0.17,即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0.17个百分点;而非农就业弹性的算术平均值为0.64,即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非农就业增长0.64个百分点[108]

表3-15 1978—2016年中国的GDP和就业增长情况

续表3-15

资料来源:前期数据来自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中国农村贫困的减少》[102];后期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17)》。(www.daowen.com)

就业增长特别是非农就业增长,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使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释放出来,获取获得更高收入的机会。对农村贫困家庭也是如此,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空间有限、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拉动下,农村贫困家庭同样进行合理的代际分工,一部分贫困家庭的劳动力进城务工,获取比农业经营收入更高的工资收入。表3-16列出了1990年以来农村非农就业的增长以及同期农村贫困的减少情况。其数据表明:除个别年份外,农村非农就业增长速度与农村贫困下降速度在总体趋势上是一致的[103]

表3-16 改革开放以来非农就业增长农村贫困减少

续表3-16

资料来源:前期数据来自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中国农村贫困的减少》[101];后期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7)》。

将这种关系用散点图来表示,并进行趋势模拟。图3-4描述了1980—2016年间中国农业非农就业率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减少之间的变动关系。图3-4中,横轴表示年度农村非农就业率,纵轴表示贫困发生率的变化。图中散点的趋势线表明农村非农就业率与贫困发生率减少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即非农就业率越高,其对应的贫困发生率减少得越多,减贫效应就越大;非农就业率越低,其对应的贫困发生率减少就越少,其减贫效应越小。图中散点集中区域在非农就业率界于2%~5%和贫困发生率减少界于1%~3%所构成的区间内。除部分散点离趋势线相对较远外,整体来说其正向变动的趋势通过趋势线较为明显地反映出来。而离趋势线较远的点反映了非农就业率以外的因素对贫困变动所产生的影响。

图3-4 中国农村非农就业率与贫困发生率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