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先在全国农村地区启动玉米收储制度,又在东北地区实施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政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顺利,政策性粮食和棉花库存消化效果理想,制定并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权、所有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绿色农业得到稳健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
(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稳定提升,农业产值稳步提升(见表3-1)。2016年,农业生产总值达到63670.7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48953.3亿元,增加了3.33倍,年均实际增加6.7%;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8.6%,比2000年下降了6.1%。201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1625.0万吨,比2000年增加21102.6万吨,增加了52.1%;粮食种植面积为113034万公顷,比2000年的108463万公顷略有增加,增加了4.2%。其中,稻谷总产量达到20707.5万吨,比2000年增产1916.7万吨,增产了10.2%;玉米总产量达到21955.2万吨,比2000年增产11355.2万吨,增产了107.1%;小麦总产量达到12884.5万吨,比2000年增产2920.9万吨,增产了22.7%。油料产量为3629.5万吨,比2000年增产708.6万吨,增产幅度为19.5%;棉花产量为529.9万吨,比2000年增加88.2万吨,增产幅度为16.6%。2016年,肉类总产量为8537.8万吨,比2000年增产2412.4万吨,增产幅度为39.4%。其中,猪肉产量5299.1万吨,比2000年增产1267.7万吨,增加幅度为31.4%;牛肉总产量为716.8万吨,增产184.0,增产幅度为34.5%;羊肉总产量为495.4万吨,比2000年增产221.4万吨,增产幅度为80.1%。水产品总产量为6901.3万吨,比2000年增产2622.8万吨,增产幅度为61.3%。
表3-1 2000—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发展情况
续表3-1
续表3-1
数据来源于2001—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融合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占比不断提高,产业整合不断发展,农村新业态不断涌现。
首先,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占比不断提升(表3-2)。表中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是:除个别年份外,第一产业占比显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从1985年的82.4%下降至2015年的34.6%,但其下降趋势存在明显趋缓的情形;农村第二产业占比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从1985年的8.2%上升至2015年的45.4%;农村第三产业占比则从1985年的9.4%逐步上升至2015年的19.8%。
表3-2 农村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0—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7年《农村统计年鉴》。
其次,农村产业整合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制定各类政策引导产业交叉发展,引导农业向农林结合、农牧结合和循环发展方向发展,为农村产业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各地农村涌现出形式各异的产业融合发展方式,创新出农业产业向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方向不断延伸的链式发展模式,引领农村第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目前,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实现整合主体从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融合形式从单纯生产融合向综合带动融合转变,整合利益分配从收益独占向利润共享转变,其融合进程已经步入成长型的蓬勃发展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共有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各类新主体超过300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2.7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规模化持续发展。截至2017年9月,全国累计完成农产品商标注册279.5万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3734件。[99]
再次,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档升级。在农村产业整合过程中,农村新产业不断涌现,农村新业态持续发展。农业与生态、农业与旅游、农业与科技、农业与文化、农业与教育、农业与康养等实现深度整合,逐步形成特色各异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整体上呈现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发展集聚化、设施现代化和服务规范化的发展态势。各地方根据自身优势先后打造了一批集自然、历史、风俗等于一体的“可游、可居、可养、可业”的乡村景观综合体和田园实践馆,推出休闲农业示范县、美丽休闲乡村和经典旅游线等地方知名品牌。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2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6200亿元。与此同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其覆盖面迅速涉及广大农村地区,并基本实现农村和城镇协同发展格局,显现出较高的业态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2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同比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100]
(三)农产品和食品价格总体温和上涨(www.daowen.com)
农产品价格指数反映农产品销售价格运行情况,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者收入状况。食品价格指数则反映农村消费者消费支出情况。两者共同反映农村居民收入总体情况的变化(见表3-3)。2003—2016年,除个别年份(2009年和2014年)外,我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相对比较稳定,呈现温和上涨趋势。在2003—2016年期间,除2005年和2009年两年农村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低于1以外,其他年份农村居民消费品价格总体上相对稳定,呈现相对温和上涨的趋势。而且农村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在大部分年份都高于农村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农村居民增收节支创造了条件。不同农产品市场运行态势差异较大。种植业价格指数变化相对比较稳定,林业和渔业价格变动相对也比较温和,以微度上涨为主,牧业则变化相对较大。统计数据显示,2003—2016年牧业价格指数在2007—2008年和2011年曾两度中幅度上涨,2009年则出现大幅度下跌。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除2015—2016年略有下降外,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涨幅相对较为温和。棉花价格波动较大,2003年棉花价格上涨35.3%,2010年上涨57.7%,而2004年和2011年其价格则大幅下跌20.5%。猪肉价格曾在2007年、2008年和2011年分别上涨45.9%、30.8%和37.0%,2009年猪肉价格则下跌18.4%。
表3-3 2003—2016农村商品价格指数 单位:%
续表3-3
数据来源:2004—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
(四)农民收入水平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保持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
首先,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来看,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实现连续稳定增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2253.4元迅速增加到2016年的12363.4元,16年间增长幅度高达4.5倍,年均名义增长率为9.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率为6.7%。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6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2%。[2]
其次,从居民收入差距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不同地区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6280.0元增加到2016年的33616.2元,增加幅度为4.35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2253.4元迅速增加到2016年的12363.4元,增加了4.49倍。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72∶1,比2000年下降了0.07∶1。表2-6的数据也表明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这种趋势在近年来表现得更加明显:2009年至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从0.304∶1提升到0.368∶1。就不同地区收入差距来看,以西部地区为1,2010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全体居民人均收入之比分别为1.84∶1、1.25∶1和1.46∶1,2016年该比例分别为1.56∶1、1.19∶1和1.24∶1。这说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收入相对差距均缩小。[3]
再次,从消费结构来看,恩格尔系数下降,部分发展型消费占比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衣食等生存型消费占比下降,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49.1%下降到2016年的32.2%;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等发展型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具体来看,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占比为32.2%,比2000年下降16.9%;衣着支出占比为5.7%,其占比与2000年保持一致;居住支出占比为21.2%,比2000年上升5.7%;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比为5.9%,比2000年下降1.2%;交通通信支出占比为13.4%,比2000年上升7.8%: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为10.6%,比2000年略有下降,下降了0.6%;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为9.2%,比2000年上升4.0%。[4]
(五)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较大幅度减少
农产品对外贸易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额度较大,但增长幅度有所下降,甚至出现了萎缩现象(见表3-4)。2016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832.3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1208亿美元,增加了2.75倍。其中,农产品进口额为1106.1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624.3亿美元,增加了51.7%;农产品出口额为726.1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237.3亿美元,增加了50.6%。农产品贸易逆差为380.0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149.6亿美元,增加了64.9%。农产品贸易整体呈现两项规律:一是农产品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其逆差相对比较大,但其逆差近年来逐步减少。2013年进出口逆差达到508.1亿美元,达到出口总额的75.8%;逆差额度从2013年的508.1亿美元下降至2016年的380亿美元,其逆差增长比在2014年以来出现负增长。二是贸易额度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进出口总额从2010年的1208.0亿美元增加至2014年的1928.9亿美元,再下降至2016年的1832.3亿美元。这种趋势在进口额度和出口额度那里也存在,这主要是农产品国际贸易纠纷增加,农产品国际市场波动加剧引起的。
表3-4 2010—2016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变化情况
续表3-4
数据来源:国家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网站—专题信息—农产品贸易:各年度历史数据。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http://wms.mofcom.gov.cn/article/ztxx/ncpmy/ncpydtj/200603/20060301783733.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