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但内容却十分丰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撰写的《国富论》一书中,最早注意到了生产经济学。他揭示出劳动分工的三个基本优点:重复完成单项作业会使技能或熟练程度得到发展;通常由于工作变换而损失时间的节约;当人们在一定范围内努力使作业专门化时,通常会发明出机器工具来。在工厂制度下,由于大量生产需要集中大量的人员,劳动分工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发展起来,协作的方法是有效的。亚当·斯密观察到这个现象,注意到了它三方面的优点,并把它写进了《国富论》中。《国富论》是生产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运营管理这门学科从完全叙述的阶段发展到具有一门应用科学特征的阶段。
在亚当·斯密之后,伊莱·惠特尼(Eli Whitney)被认为是较早通过采用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来推广零部件互换性的人。他在为美国政府生产10000支步枪的合同中,通过提供可以互换的枪械零部件获得了额外的利润。英国人查尔斯·巴贝奇扩大了斯密的观察范围,提出了许多关于生产组织和经济学方面带有启发性的观点。他的思想在1832年所写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中概述出来。巴贝奇同意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三方面优点,但是他注意到亚当·斯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优点。例如,巴贝奇引用了那个时候制针业的调查结果,专业化分工导致制针业有七个基本操作工序:(1)拉线;(2)直线;(3)削尖;(4)切断顶部;(5)作尖;(6)镀锡或镀白;(7)包装。巴贝奇注意到对这些不同工序工资等级所付的费用后指出,如果工厂按照每个人完成全部工序的操作来重新组织的话,就要对这些人按全部工序要求的最难的或者最好的技巧来支付工资。实行劳动分工就可以按每种技巧恰好所需要的数量来雇佣劳动力。所以,除了亚当·斯密提出的生产率方面的优点以外,巴贝奇还认识到对技巧订出界限作为支付报酬依据的原则。在亚当·斯密和查尔斯·巴贝奇考察之后的年代里,劳动分工继续发展,并且在20世纪前半叶发展更快了。
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 W.Taylor)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在员工选择、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动作研究以及现在流行的工效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一个主要贡献是提出管理对改进工作方法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泰罗及其同事亨利·甘特(Henry Gantt)以及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Frank and Lillian Gilbreth)夫妇均是最早系统地探索最佳生产方法的先驱,为运营管理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泰罗认为,科学的方法能够而且也应当应用于解决各种管理中的难题,完成工作所用的方法应当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由企业的管理部门来决定。[2]他列举出管理部门的四条新的职责,概述如下:
(1)研究一个人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以替代传统的凭经验的做法;
(2)对员工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以代替允许员工选择自己的工作和尽他自己的能力来锻炼自己的传统做法;
(3)在员工和管理部门之间发展诚心合作的精神,以保证工作在科学的设计程序下进行;(www.daowen.com)
(4)在员工和管理部门之间按几乎是均等的份额进行工作分工,各自承担最合适的工作,以代替过去员工负担绝大部分工作和责任的状况。
这四条职责使人们对管理组织有了许多的考虑,几乎完全是现代组织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在工程方法与劳动测量领域中得到了发展。泰罗还做了许多著名的开创性实验。这些实验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基层生产组织、工资付酬理论以及诸如当时钢铁工业部门中常有的金属加工、生铁搬运和铲掘作业的基本步骤的制定。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泰罗的基本观点很少变化,他所设想的本来意义上的生产管理科学发展极为缓慢。其原因有很多,如还没有可以运用的、合适的知识与工具,而且必须纠正泰罗以后一段时期内的滥用情况。多年来,人们试图打破这种僵局,用单一的数字代表人们的产量或单个人机系统化产量来解决一项作业或多少产量,可见这个方法不适用于这种情况。在泰罗以后的时期中,困扰着人们的另一个重大困难是大规模问题的复杂性出现了,任何问题的所有可变因素似乎完全是相互依存的。今天,由于对统计和概率论的普遍认识并日益应用于生产以及计算机的运用,与以往相比,现在的生产系统模型更加接近于现实了。
1913年,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查尔斯·索伦森(Charles Sorensen)将零部件标准化和肉制品包装与邮件分拣业的准装配线相结合,提出了工人站立不动而物料移动的装配线这一革命性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