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精英更替对村庄治理的影响

精英更替对村庄治理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庄精英更替方式被科层制吸纳。在村庄精英更替的过程中,政府的统筹能力较强,既能够进一步将村级组织吸纳进科层体制,也能够通过有效的替代机制整合村庄治理能力。

1.政府统筹型的精英更替

苏南地区的村干部更替方式是选拔制,由乡镇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晋升或者调动等方式进行选拔,通过多种渠道将社会精英吸纳进科层制并在干事情的过程中进行培养。因此,苏南地区的精英生产机制是政府统筹型的培养体系,可以型塑地方政府综合的管理能力。

(1)村庄精英更替方式被科层制吸纳。首先,村干部选举要实现乡镇组织意图。在程序合法的基础上候选人确定以及选举结果都符合乡镇的组织意图,乡镇统筹的结果是村级组织稳定,选出来的村干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次,乡镇为了解决村级组织老龄化的问题,通过公开招聘选拔年轻化、知识化和职业化的后备干部,以此符合科层制的治理需要。再次,乡镇可以在村庄之间调任村干部,通过空降或者流官制的方式来补充个别村庄的治理能力。在村庄精英更替的过程中,政府的统筹能力较强,既能够进一步将村级组织吸纳进科层体制,也能够通过有效的替代机制整合村庄治理能力。

(2)村干部来源。苏南地方政府具有完整的干部选拔体系,具有较强的统筹能力来整合乡镇范围内的治理资源,但在村干部组织体系中断,如村干部老龄化、副职干部无人接替或者村庄治理出现矛盾时,才会选择“富人”当干部。乡镇之所以会选择“富人”老板当干部,是发展型村级组织需要有权威和有能力的村书记,一般的副职权威不够,或者调任的干部能力不足,而村庄中的“富人”能够兼备权威和能力,因此乡镇将“富人”的治理资源纳入科层制体系,并通过培养加以使用。

平望镇D村因为土地开发遗留的历史问题,在2009年土保换社保时产生群体性事件,几个小组共100多户成为村庄治理的对立面,因此村书记被免职。2011年至2013年间乡镇安排Y村书记兼任D村书记,其间培养了一位本村的老板,培养三年后,在2013年接替Y村书记担任D村村书记。(www.daowen.com)

2011年平望镇N村老书记到了退休年龄,乡镇在N村企业党支部中找了一位本村的老板兼任副书记,由N村老书记带了半年,同时镇政府安排一位乡镇干部在N村当挂职书记,培养一年多以后该老板正式担任村书记。

(3)政府主导的村干部培养体系。在苏南地区,主任书记大多是当了20多年的老干部,具有传统性权威,而定工干部大都是乡镇公开招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职业化的村干部,具有乡镇公务员性质,以及行政性权威。因此,村庄的精英更替方式能够实现传统性权威和行政性权威、非正式权威和正式权威相对接。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村干部代际更替,苏南地区呈现新旧交替的特点,可以通过政府统筹型的村庄精英更替方式构建一套完整的干部培养体系,即政府通过多元化渠道将各种治理资源吸纳进科层制体系,经过培养以后为科层制所用,这样既能够延续使用村庄中的老干部,也能为村两委班子补充新生力量。政府主导的村干部培养体系具有积极的治理功能,可以型塑出具有法理型权威的村干部、团结型的村级组织以及统筹能力较强的地方政府。首先,能够成为村干部的主要是各种精英,而且主要是本村人,经过政府吸纳后具有一个培养和锻炼的过程,在具体的位置上或者做事情的过程中提升治理能力。村庄精英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关系,当了村干部后可以激活自身潜在的治理资源,并积累一定的人脉和权威,同时乡镇政府会给予很多的资源支持。因此经过1至3年的培养即可以得到村民的认可,新任村干部获得法理型权威。其次,由于村庄精英更替是政府统筹型的干部培养体系,新任干部与既有的干部体系没有利益往来,新生力量是由政府选拔并且乡镇政府可以提供资源支持,所以新干部和老干部之间能够互相配合,形成团结型的村级组织。最后,在政府统筹型的干部培养体系和村庄精英更替方式中,政府可以通过选拔、考核和空降等方式调动并整合村干部,地方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较强。

2.资源吸纳型的精英结构

由于发展转型期,治理事务密集、利益矛盾复杂,需要扩大化的组织来回应发展型诉求,地方政府在平衡行政成本和治理效率的基础上型塑出资源吸纳型的精英结构。一方面,成立资源吸纳型的村级组织。村级组织可以将小组长、退休老干部和老党员等作为村级治理的抓手,通过吸纳这些治理资源实现村级治理体系积极运转。在村庄中,这部分群体因为以前的工作关系或者现在的利益关系,可以成为村庄的治理资源。如将退休老干部返聘到村级污水处理厂等。这些退休老干部、小组长等群体会在村庄治理中起到带头作用,在村庄内部形成吸纳型的精英结构。另一方面,体制内大量的非正式工岗位可以成为乡镇治理资源。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得苏南地区公务服务业发达,能够在体制内产生大量的非正式工岗位,如乡镇招聘了130名网格员,基本上是合同工。职能部门所招聘的大量的非正式工,基本上是本地的年轻人,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且父代已经实现城镇化,倾向于在体制内寻找一份体面的临时工工作。而且当地体制内岗位的招聘条件中要求应聘人员是本镇甚至是本村人,这部分群体可以成为乡镇统筹的治理资源,比如通过其私人社会关系来影响社会治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