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工为生的经济模式与集体企业福利:一个低度分化的案例

打工为生的经济模式与集体企业福利:一个低度分化的案例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而,在打工经济的生计模式和集体经济的兜底福利下,这里的经济收入分化不大,属于低度分化。这里的村民之所以都是靠打工为生的工薪阶层,而不是同浙江那样当老板的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这里最初发展的是集体经济,即镇村兴办的集体企业,依托于传统手工业,而非私营企业发家。

打工为生的经济模式与集体企业福利:一个低度分化的案例

X村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依托于沿海城市经济带,市场机会比较多,且穿过京杭大运河交通方便,因而这里很早就不是纯粹依赖于小农经济,而是以农业为主,副业为辅。在分田到户之前,当时的X村每个生产队都有两三艘运输船,主要用来运输苏州、无锡建筑垃圾;20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之后,开始种植西瓜,通过运输船去卖。80年代初还有做木材生意、养猪、刺绣、羊毛衫串珠子、“打席子”(草席)等的村民,很多现在办厂的老板甚至最早都是以收废铜废铁起家的。繁多的副业,使得本地的村民一开始对土地的依赖性就不强,甚至土地的收成远不如副业,因而很多人不愿种地,到1996年村集体就把责任田收上去,及至2010年口粮田也被收上去。

无地的农民不再靠农业为生,而主要靠副业和打工为生,尤其是90年代招商引资以来,实现了就地工业化和就业的城镇化,本村的就业机会多,本地村民基本都在本镇本村上班。但是由于是招商引资经济,土地又都被掌握在村集体手中,传统的手工业基础薄弱,没有积累起较富阶层,因而本地有实力租地办厂的不多。X村198家私营企业只有20多家是本村人办的。本村土地管控严时,本村有去本镇其他村办厂,但本村人办的厂规模都很小,几个人到十几个人的规模,年收入也就20多万元。本村人办的最大的企业美罗升降机厂是私营企业的龙头,产值2000多万元,纯利润最多也就一两百万元。因而对于X村而言,基本没有很富裕的阶层,大多数家庭都是打工收入,一般的家庭年收入在6万~10万元之间。而老人每月享有810元的补助,大病或残疾家庭也享有低保补贴,因而这里的边缘群体也被纳入集体经济的兜底福利保障中,也就是说这里也没有特别穷的边缘阶层。故而,在打工经济的生计模式和集体经济的兜底福利下,这里的经济收入分化不大,属于低度分化。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民营经济最初都是从周边拆迁过来的,因而并不是特别正规的企业,所以有很多非正规就业的机会,这就吸纳了比较多的老人就业。X村60~80岁的老人,只要有行动能力的一般都在打工,而且身兼多职。一个老人一般是打三份工:早上4:00~5:00是在村里打扫卫生,6:00~7:00去厂里扫地,7:00~16:30是在厂里做小工(做些零活、打扫卫生、做饭等),还有晚上看厂门或仓库的。因而老人仍在家庭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www.daowen.com)

这里的村民之所以都是靠打工为生的工薪阶层,而不是同浙江那样当老板的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这里最初发展的是集体经济,即镇村兴办的集体企业,依托于传统手工业,而非私营企业发家。②这里传统手工作坊式的集体企业基础很弱,且对市场的依赖性过高,难以成功转型,便直接过渡到招商引资阶段。③招商引资经济对本地的冲击力很大,外资企业无论是生产力水平、机械化水平、劳动力工资水平还是员工福利水平都要远远超过本地企业,本地企业很难与外资企业相抗衡。于是,外资企业吸纳了一大批本地的劳动力。④本地经济主要依托于土地租赁,而土地都掌握在村集体手中,村民通过租地建厂房办企业,投入的成本要远远大于零地租基础上的企业,而且自己办企业风险很大,面对这种高成本、高风险的事业,一般村民没有能力也没有魄力去做。⑤历史上由于战乱纷争,村民居无定所,因而这里的村民一般都是一种求稳的心态,安稳是他们的文化内涵之一,在本地打工恰恰契合这种安稳的生活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