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旅游业,重要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

旅游业,重要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产业支撑加大培育,2013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确立了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旅游业正成为四川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带动产业。创建旅游强县,不仅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创造绿色GDP,而且加快县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

旅游业,重要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

四川省旅游局

一、基本情况

旅游是四川最大、最突出的优势。我省旅游资源丰富程度居全国第一,有4 000多处旅游资源,国家级以上的资源400多处, 自然资源品质高、人文历史厚重、民俗风情自成特色。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产业支撑加大培育,2013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川府2013〔 42〕号),确立了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2014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4 891亿元,同比增长26.1%,旅游总收入在全国排位从2012年的第9位升到第6位;全省旅游业带动的GDP达2 701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9.47%,对GDP贡献率达15.14%,旅游业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分别为16.38%、 9.8%和30.86%;对全省税收贡献率为30.35%;为从事旅游业的农民家庭增加人均纯收入12075.4元,带动各行业就业人数达到406.54万人。旅游业正成为四川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带动产业。

二、主要做法

(一)以重大项目带动推进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十二五”以来,四川省坚持以重大旅游项目规划为引导,以商招商为手段,以落地建设为目标,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旅游招商活动,利用四川旅游交易博览会等重大节会活动,搭建旅游资源与资本有效对接平台,建立以企业投资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导向,银行贷款和其他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旅游投资格局,四川旅游资源富集的县域已成为投资热点。2014年全省在建旅游项目630个,总投资5 283亿元;全年共完成旅游投资879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全国旅游总投资的12%。据初步统计,“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围绕大九寨、大香格里拉、大巴山、大攀西等重点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省级旅游发展资金的70%用于四大片区旅游项目,共完成重大旅游项目投资879亿元,引进社会投资1 318亿元,集中力量打造出一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A级旅游景区,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13年启动创建的首批10家旅游强县,近三年来实现招商引资签约额649.2亿元,53个旅游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470多亿元,41个项目已完工或部分完工并投入运营,有力促进了县域旅游产业大发展。

(二)以旅游强县创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夯实旅游经济强省基础,2013年四川省政府启动“旅游强县”创建工作,成都金牛区、成华区、都江堰市,遂宁大英县,乐山眉山市,南充阆中市,广安市广安区,阿坝汶川县、松潘县,凉山西昌市等10个县(市、区)被评选为我省首批“旅游强县”。创建旅游强县,不仅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创造绿色GDP,而且加快县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首批10家旅游强县2013年旅游总收入共计720.38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8.58%,相比2012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同比增速28.45%,高于全省增速(18.61%)近10个百分点。如汶川县,2013年旅游总收入26.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8.4%, 汶川特别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A级景区,实现了灾后凤凰涅槃;阆中市,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和举办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旅游总收入44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比全省多出14个百分点,成了全省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旅游强县。还有一大批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强县如雨后春笋正在蓬勃发展。

(三)以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十二五”以来,四川省重视指导各地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和产业资源,打造不同业态类型、特色各异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是以客源市场为依托,打造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周末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同时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如:成都周边的郫县、温江等地呈现大量的农家乐/乡村酒店、休闲农庄、川西古镇等乡村旅游产品。二是以旅游景区为依托,引导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带动周边乡村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产业,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实现旅游景区观光旅游和乡村旅游联动发展。三是以特色村寨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及各种传统节庆为依托,打造民族(民俗)特色村寨型乡村旅游产品。如:桃坪羌寨、丹巴的碉楼群、泸沽湖摩梭家园等等。四是以古蜀文化、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历史文化型乡村旅游产品。如:小平故里牌坊新村现已建成集“教育、观光、会议、休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现代农业旅游基地。五是依托农(林)业产业基地(园区),打造了一批休闲农(林)业与乡村旅游聚集区(带)、综合体、示范点,满足城乡居民新型消费需求。如:南充西充中国有机公园、广安华蓥山黄花梨度假村等等。六是以灾后重建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如:汶川县水磨镇坚持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农业生产与农业深加工、旅游度假与旅游康养和集体经济与共同增收“四位一体”原则,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4年汶川县旅游接待666.3万人次,旅游收入28.26亿元,贫困对象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2014年,全省乡村旅游实现总收入1 340亿元,同比增长28.2%全省农民旅游人均纯收入704.5元,比2013年人均增加82.6元。四川省5万多个行政村中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致富的超过3 500个,带动1 000余万农民直接和间接受益。全省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9个、示范点19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8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11个,1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6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748个、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致富的行政村超过5000个,乡村旅游经营户15万余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3 572家。 目前,我省已形成了环城天府农家、川西藏羌风情、川东北革命老区新貌、川南古村古镇和攀西阳光生态五大乡村旅游发展板块。如:郫县的农科村农家乐模式、三圣花乡的“五朵金花”模式、绵竹的年画村和沿山乡村旅游带以及新兴的观光农业产业园区等,在全国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拉动就业的重要渠道,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四川旅游的一大亮点和新的增长点。

(四)以旅游精品打造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十二五”以来,四川省加快各类资源景区化,着力打造旅游精品,新增剑门关等6个AAAAA级旅游景区、大邑西岭雪山景区等73个AAAA级旅游景区、丹棱县桃花源景区等30个AAA级旅游景区、盐边县国胜乡大笮风旅游基地等49个AA级旅游景区、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旅游新村旅游景区1个A级旅游景区;新增西昌市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英县死海等2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增南江县光雾山等4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仪陇县朱德故里琳琅山景区等18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同时还重点打造了世界遗产、熊猫故乡、蜀山之王、蜀汉三国、大爱无疆、长征丰碑、醉游中国、发现四川一百年等8条精品旅游线。如:剑阁县以剑门关景区创建AAAAA旅游景区为抓手,2014年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74.8%,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的22.8%,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的13.3%,旅游业已成为剑阁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五)以全域旅游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

“十二五”以来,四川省推动川西北藏区重点建设最具魅力、最具活力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旅游统筹城乡发展,把藏区旅游业打造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产业。以旅游业发展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载体、现代农牧业为支撑,推进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积极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目前,稻城县、九寨沟等县开展全域旅游试点已初见成效,通过开展全域旅游,九寨沟县实现旅游业增加值6.19亿元,就业人数达到2.8万人,农民人均旅游收入15 144.66元,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比重达43.8%。 2015年,我省向国家旅游局推荐阿坝州等5个市(州)、九寨沟县等15个县(区、市)共20个单位申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六)以实施旅游城镇工程创新县域新型城镇化模式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提出“宜居宜游”规划导向,积极打造特色旅游城镇,构建了旅游引导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如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打造的汶川县水磨镇;依托重点景区的泸定县磨西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的郫县友爱镇;结合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建设的洪雅县柳江古镇;结合旅游扶贫打造的西昌市安哈镇等。特别是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首批31个旅游镇之一的攀枝花盐边县红格镇,大力培育以“阳光、温泉、运动、休闲”为主题的旅游度假产业体系,2013年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在引领小城镇科学发展中发挥了突出的先行示范作用。

三、发展经验

一是创新旅游招商及投资机制,各地、各部门协调联动,坚持以重大项目规划为引导,以商招商为手段,以落地建设为目标,利用重大活动,搭建旅游资源与资本有效对接平台,扩大旅游招商引资实效。2013年共有1 328个项目纳入旅游项目库,全年共完成旅游项目建设投资768亿元。攀枝花阿署达景区、眉山七里坪度假旅游区等100个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加快,雅安芦山灾后恢复重建的37个旅游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二是创新旅游多点多极发展格局。2014年,成都市继续保持领先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1 662亿元,在2013年绵阳、乐山、宜宾、南充4个市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的基础上,新增自贡、遂宁、阿坝三个市(州)突破200亿元,攀枝花、泸州、德阳、广元、广安、雅安、巴中、凉山等8个市州旅游经济增速超过30%,全省旅游由原来的一极独大、单一发力转变为万马奔腾、竞相突破,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民生为先是旅游统筹发展的核心追求。2014年,全省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75万人,带动相关就业人数超过320万人。藏区旅游是四川旅游惠民的一大亮点。近年来,省旅游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藏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要求,推动藏区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把旅游业作为藏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制定并实施《四川藏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大熊猫、大九寨、大草原、大香格里拉”四大国际旅游品牌。省旅游局每年在省级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三分之一用于藏区旅游项目建设,2013年全年共争取省级相关部门支持藏区旅游项目资金4.6亿元。亚丁机场和红原机场相继通航,极大地推动了四川省藏区旅游发展,促进了藏区稳定。2013年,藏区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1%,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7%,旅游业已成为促进藏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2014年,全省藏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23.77亿元,同比增长25%,是2011年(157.52亿元)的2倍多;共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乡(镇)、村110个(占全省14%) ,发展藏家乐、牧家乐3600多家,带动农牧民就业13万人,乡村旅游接待8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7亿元,带动农牧民增收7 120万元,有力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致富,成为藏区农牧民重要产业和收入来源。

四是旅游强县是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加快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夯实旅游经济强省基础,全省各地积极开展旅游强县创建工作,促进了县域经济和旅游经济发展,成效十分明显。在2014年参评的13家四川省旅游强县(市、区)中,均成立了县(市、区)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各类政策措施,设立了不少于2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参评的13家四川省旅游强县2014年旅游总收入共计903.63亿元,同比增速31.64%,高于全省增速10多个百分点。参评的13家四川省旅游强县近三年来实现重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签约额1 253.84亿元,其中47个3亿元以上重大旅游项目已完工或部分完工并投入运营,促进了旅游产业大发展。

四、未来发展方向

“十三五”期间是四川旅游业调整与适应新的经济增长阶段,破解自身发展难题与制约因素的转折期。未来五年四川省必须加快旅游改革,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推动我省旅游产业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创新活力和竞争能力,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推动实施“三大战略”和实现“两个跨越”中的重要作用。

(一)构建世界旅游目的地

一是建成以成都为中心和川藏世界旅游目的地(四川段)2个世界旅游目的地;二是大力提升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3个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三是加快推进大攀西阳光康养、大巴山生态休闲度假、大川南生态文化3个国际旅游目的地;四是全面打造城市城镇旅游、山地旅游、乡村旅游、湖泊旅游、温泉旅游、阳光休闲旅游以及“旅游+产业+文化体验”深度旅游体验模式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二)实施旅游精品工程

一是实施“旅游资源产品化”工程。力争新创建3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3个全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2个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20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5~10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5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二是构建多层次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大九寨、大峨眉、大熊猫、大香格里拉、大蜀道、大攀西、大巴山、川江水上精品旅游线、318/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长征丰碑等十条精品线路;三是优化一批地方特色精品线路。针对不同客源市场,合理安排线路上的旅游要素,推出一批多主题、多日游旅游特色线路,重点推出以自助、散客为出游方式的“一日游”“周末游”“家庭游”等短线旅游产品。

(三)实施旅游扶贫工程

以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板块为重点,实施旅游扶贫工程。探索建立“景村共建、村企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围绕创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村的目标,以旅游开发促进周边农民致富。进一步加大投入,着力解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足、环境卫生落后等重点问题。以景区发展带动当地农村发展,围绕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度假,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为贫困地区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到“十三五”末通过旅游业带动我省88个贫困县2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五年总计100万人脱贫。

(四)大力推进乡村旅游

一是实施示范项目带动工程。通过省级20个(N类别),市(州)级100个(每个市州不少于3类),县(市、区)级200个示范项目建设,引领我省乡村旅游全面提升;二是培育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突出休闲(特色)农业、特色村镇(包括幸福美丽新村)、水上休闲、康体养生、乡村度假、森林人家、民族村寨、民族风苑和乡村生态等类别;三是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乡村旅游聚集区配套建设不同主题的“五个一”项目,打造聚集性强、效益显著、功能完善、带动性大的乡村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品牌。

(五) 实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以“旅游+”战略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强大渗透力和提升力,突出旅游业的重要动力作用,以旅游业为新兴增长点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打造“四川经济升级版”。

“中国最美湿地诺尔

巴塘措普沟

“欧洲风情小镇”红格

北川羌城

成都一环城乡村休闲

丹巴东坡藏家

稻城亚丁

海螺沟红石公园

剑门关

天马镇灾后重建新貌

蜀南竹海(www.daowen.com)

九寨沟

西昌邛海

绵竹年画村

汶川水磨古镇

阆中古城

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签约仪式

四川省旅游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分析简报

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根据四川省统计局《201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报表》等数据、四川省旅游局相关旅游业统计数据和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专项调查数据等开展研究,采用贡献率分析法,将四川省GDP的行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旅游业和除旅游外的第三产业,测算四川省旅游业对GDP和对一产、二产、服务业增加值的贡献和拉动点数,并采用“分类测算法”分析了四川省旅游业对四川省税收、投资、就业和农民增收的贡献和拉动作用。研究结果摘要如下:

一、近两年四川省旅游业对GDP的贡献都超过10%

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对全省GDP的贡献从2013年的11.09%上升到15.14%,提升了4.05个百分点。同时,在全省GDP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旅游业对GDP的拉动点数2014年比2013年还增长0.06个百分点。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带动的GDP为2 701.06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9.47%。凸显四川省旅游业作为经济中高速发展阶段的新的增长点特征。

二、旅游业对一、二、三产增加值贡献率情况

(一)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带动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7.10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4.45%,较2013年提高0.58个百分点;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对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6.38%,拉动点数为0.79%。

(二)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带动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18.04亿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2.19%,较2013年提高0.59个百分点;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对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以间接贡献为主,贡献率为9.8%,拉动点数为0.76%。

(三)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对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为30.86%,以直接贡献为主。

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增加值为2 225.90亿元(四川省统计局核算数据),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1.59%,较2013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1. 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带动的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为401.11亿元,占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的53.39%,较2013年提高3.43个百分点。旅游业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贡献率为89.38%,即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的6.95亿元增量中89.38%是由旅游业贡献。2014年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速为9.54%,旅游业带来的拉动点数高达8.53个百分点。

2. 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带动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为737.89亿元,占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的60.01%,较2013年提高1.97个百分点。旅游业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不含旅游业)增加值贡献率为74.86%,即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的36.14亿元增量中74.86%是由旅游业贡献。2014年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不含旅游业)增加值增速为13.24%,旅游业带来的拉动点数为9.91个百分点。

3. 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带动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328.32亿元,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的39.65%,较2013年提高2.33个百分点。旅游业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贡献率为62.64%,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的28.55亿元增量中62.64%是由旅游业贡献。201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速为10.17%,旅游业带来的拉动点数高达6.37个百分点。

4. 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带动的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为163.38亿元,占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的12.15%,较2013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旅游业对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贡献率为39.51%,即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的36.47亿元增量中39.51%是由旅游业贡献。2014年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4.69%,旅游业带来的拉动点数为1.85个百分点。

5. 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带动的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273.79亿元,占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的17.25%,较2013年提高1.37个百分点。旅游业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贡献率为34.96%,即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的74.26亿元增量中34.96%是由旅游业贡献。2014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速为7.75%,旅游业带来的拉动点数为2.71个百分点。

6. 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带动的房地产业增加值为98.61亿元,占房地产业增加值的11.99%,较2013年提高0.95个百分点。旅游业对房地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24.10%,即房地产业增加值的45.29亿元增量中24.10%是由旅游业贡献。2014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为7.82%,旅游业带来的拉动点数为1.89个百分点。

7. 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带动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为77.02亿元,占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的7.41%,较2013年提高0.79个百分点。旅游业对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贡献率为24.09%,即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的35.39亿元增量中24.09%是由旅游业贡献。2014年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增速为4.69%,旅游业带来的拉动点数为1.13个百分点。

8. 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带动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为33.17亿元,占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的4.59%,较2013年提高0.15个百分点。旅游业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贡献率为5.72%,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的79.69亿元增量中5.72%是由旅游业贡献。2014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增速为13.24%,旅游业带来的拉动点数为0.76个百分点。

9. 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带动的金融业增加值为112.63亿元,占金融业增加值的5.68%,较2013年下降0.4个百分点。

旅游业对金融业增加值贡献率为4.10%,即金融业增加值的384.58亿元增量中4.10%是由旅游业贡献。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为25.36%,旅游业带来的拉动点数为1.04个百分点。

三、旅游业税收对全省总税收贡献突出

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总税收为324.59亿元,与2013年261.41亿元相比增加了63.18亿元,增幅为24.17%; 2013年四川省旅游业税收占全省总税收2103.5亿元的12.43%, 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税收占全省总税收2311.7亿元的14.04%,稳步增长;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税收对全省总税收的贡献率为30.35%。

四、旅游业拉动农民增收成效显著

根据2014年在全省选取都江堰、 邛崃、大邑、汶川等25个县(市、区)开展的旅游发展对农民增收贡献的调查结果表明:2014年从事旅游业的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2.8%,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快近2个百分点。根据旅游调查2 500户汇总结果,2014年从事旅游业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2075.4元,比上年增加1 369.5元,增长12.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393.4元,同比增长12.9%,人均家庭经营旅游业纯收入6 851.2元,增长13.1%,人均旅游财产性纯收入737.9元,增长9.2%,人均旅游转移性纯收入93.0元,增长12.8%。

五、旅游业带动各行业投资增长

2014年四川省旅游业带动各行业投资总额为1 918.41亿元,占第三产业投资总额(15 727.70亿元)的12.20%,比去年(12.13%)提高0.0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总投资(23 577.50亿元)的8.14%,比去年(7.85%)提高0.29个百分点。

六、旅游业拉动就业作用明显

四川省旅游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明显,旅游业就业人数由2013年的376.8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406.54万人,增长了7.89%。其中,住宿餐饮业就业人数最多,为268.10万人,占65.9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其次,为53.66万人,占整个旅游业就业的13.20%;其余行业依次是:

批发零售业就业人数为28.95万人,占7.12%;租赁服务业就业人数为23.85万人,占5.87%;文化体育娱乐业就业人数为13.37万人,占3.29%;其他服务业就业人数为18.61万人,占4.58%。

七、建议

一是尽快形成四川服务业发展的“5+1”方案。即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4] 90文件)的基础上,增加现代旅游业发展推进方案,促使旅游业成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

二是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如旅游业同等享受“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优惠政策;四川实施入川旅游专车免费;酒店、餐馆、购物凭周边景区门票打折等。

三是有机结合,互利共赢发展。旅游业作为横跨三大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应当在新时期形成“农旅结合”“工旅结合”的有效发展新常态。一是利用旅游业作为宣传契机,提升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促进招商引资、农商合作的有利开展。二是实施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逐步淘汰“两高一资”落后产能,发展“高、新、清、净”工业,积极支持企业进行旅游商品的深层次研发,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三是大力推广农旅产品结合,把有机蔬菜、特色农产品、精品水果打造为品牌旅游商品,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增加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表1四川省旅游业对各产业及行业的拉动情况

注:*为四川省统计局核算的四川旅游业增加值数据。

表2四川省旅游业税收对全省税收的拉动情况

表3四川省旅游业带动农民增收情况(2500户汇总结果)

表4四川省旅游业带动各行业投资情况

表5四川省旅游业带动各行业就业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