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甘孜州注重发展,保持战略定力

甘孜州注重发展,保持战略定力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放牧草滩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部,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7.19亿元,在全州1 583个行政村建设饮水工程1 595处,彻底解决49.6万名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

放牧草滩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部,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18个县(市)、 325个乡镇、2 67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14万人,有藏、汉、彝、回、羌等2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占80.4%。“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经济加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目标,是甘孜州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 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时期,是国家和省支持力度最大、甘孜藏区发展变化最快、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总结五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我们坚持“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一起抓”的藏区工作思路,确立“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生态立州、产业强州、科教兴州、依法治州、和善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旅游业,有序发展生态能源业和矿产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中藏医药业、民族文化产业”的“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明晰了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的发展路径。

(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至2015年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10.1%,达到22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 739元,是2010年的1.7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29.6亿元,是2010年的1.82 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4.9%,累计完成投资1 956亿元,是“十一五”期总和的2.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1%,达到72亿元,是2010年的1.8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3%,达到25 400元,是2010年的1.71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7.5%,达到7 253元,是2010年的2.6倍。

(三)发展条件空前改善

一是交通建设打了翻身仗。继康定机场建成通航后,州内第二个机场——稻城亚丁机场于2012年正式通航,第三个机场——格萨尔机场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已开通国内航线11条;投资334亿元,实施两轮交通集中攻坚行动,改造国省干线公路2 900公里;雅(安)—康(定)高速州内段全面开工,川藏铁路雅康段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启动并实施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计划,乡村公路通达通畅能力明显提高。二是电网建设惠及千万家。投资205亿元,实施“新甘石”“电力天路”“川藏联网”和“远村点亮”等工程,全州18个县(市)、325个乡镇实现与国家电网相连,26.8万无电地区农牧民与全国人民同享温暖和光明。三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玛依河、洛须等骨干中型水利工程基本建成,力曲河、顺河堰等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四是信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光缆线路达到5.7万公里,城市宽带覆盖率达98%。

(四)优势产业培育步伐加快

一是全域旅游业优先发展。树立“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的发展理念,确立了山地旅游发展方向,实施了旅游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了旅游“十大工程”建设。预计2015年全州接待游客1 000万人次,实现收入100亿元,较2010年分别增加640万人次、76亿元,增幅分别达178%、 317%。二是水电矿产业有序发展。探索实施了“全力支持大型、全面参与中型、全域规范小型”的水电开发新思路,形成地方参股、政府为群众配股的资源开发新模式,既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又保障资源地群众长期受益,预计2015年底全州水电装机达到700万千瓦、在建装机1 000万千瓦;坚持“做大做强一批,加快建设一批,勘测储备一批,关闭暂停一批”的矿产业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国家级的里伍铜矿、亚洲级的呷村银多金属矿、世界级的甲基卡锂辉矿开发工作,全州原矿生产能力达550万吨。三是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坚持在“基地、企业、产品、市场、品牌”上下功夫,以“酒、肉、果、蔬、茶、菌、药、水、粮、油”十大产品为龙头,着力打造“圣洁甘孜”特色优质农产品和文化旅游区域公共品牌,现代农业、中藏医药业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

(五)民计民生持续改善

投入1 000余亿元,实施了藏区重大民生工程。一是教育再上新台阶。投入50多亿元,创建“藏区一流、人民满意”的民族教育,大力实施“教育十年行动”“智慧甘孜教育计划”,在全国率先实施从学前至高中15年免费教育,选送1.2万名学生就读“9+3”中职教育,实施了“订单定向”培养计划,定向培养本州籍本专科紧缺人才2 094名,缓解了紧缺人才匮乏现状,促进了本地就业。二是群众看病更加方便。投入27亿元,大力实施“卫生十年行动计划”和“健康甘孜2020”行动,推进县乡标准化、信息化卫生院建设,建成县级远程会诊系统,在全省率先出台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州内337个藏药制剂品种纳入医保报销,群众大病扛、小病拖的现状得到好转。三是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开展全民保障行动,在全省民族地区率先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四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按照“建体系、添设施、搞活动、强队伍”的思路,成立康巴文化研究院,启动文化数据库建设,实施州县广播电视节目无线全覆盖工程,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丰富。五是农村饮水更加安全。投入7.19亿元,在全州1 583个行政村建设饮水工程1 595处,彻底解决49.6万名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六是居住条件更加改善。投入60多亿元,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建成牧民定居点620个、定居房57 916套,26万牧民群众实现“一步跨千年”;实施藏区新居建设计划,打造新村聚居点235个,建成藏区新居1.11万户。七是扶贫工作更加精准。实施了连片开发、产业扶贫、整村推进、渡改桥、藏家新居等扶贫重点项目,使全州20多万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全面开展“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扶贫对象立卡建档工作,切实做到扶贫对象、扶贫项目、扶贫措施、资金使用、驻村帮扶、脱贫成效“六个精准”。

(六)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

聘请中科院编制了《甘孜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0年)》,全面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湿地功能有效恢复,草原和森林生态得到有效保护,草原植被及森林覆盖率分别达78%、 33.04%。国控、省控水域的断面水质全达标,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0.5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6.93%,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省控标准。

(七)社会局势和谐稳定

我们按照中央“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和“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治藏方略,贯彻落实省委“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综合施策、攻心为上,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的藏区工作思路,坚持“综合治、两手硬,从长计、精准打”的原则,全力开展反分维稳工作,实现了从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转变。一是群众工作全覆盖“六大活动”,巩固党在藏区的执政基础。二是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三是坚持“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文化就是抓稳定,抓文化就是抓人心”的思想,通过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文化传承、文化创意、非遗保护等有效途径,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四是组织开展依法治州“十大专项行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法治甘孜建设。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

“面积大、容量小,资源多、开发少,生态美、条件差”是甘孜州的基本州情,基础差、底子薄、严重滞后的发展现状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依靠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因此,今天的发展变化主要得益于以下积极因素:

(一)主要得益于国家和省的支持和投入

“十二五”时期,甘孜州纳入《藏区“十二五”规划》的项目总投资达1 575.1亿元,其中政府投资508.8亿元,市场投资1 066.3亿元。国家从民生改善、基础设施、产业优化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政权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方面安排建设项目871个,到位各类资金1157.4亿元。四川省委、省政府为甘孜州量身定做了两轮交通攻坚行动,先后实施了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六大民生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二)全州上下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战略定力

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始终坚持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一起抓的藏区工作思路,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通过向现有存量、向精打细算、向市场经济、向对口援助、向生态文明、向规划项目、向深化改革“七个要发展”,奋力推进全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我们按照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定位,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用好用足国家支持政策,优先发展生态经济,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保障民生,科学开发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以开放促开发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发展市场经济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强州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创建和谐之路,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我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十三五”期经济社会发展展望(www.daowen.com)

亚丁机场

甘孜州2014年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巴塘县采取措施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交通建设

电网建设

泸定电站

丹巴县全面推进重点产业发展

波菱瓜种植基地

藏鸡养殖基地

丹巴县突出“重”字推进扶贫产业化基地建设

丹巴县五措施夯实扶贫开发工作

得荣县切实加强虫草采挖季节社会管控

得荣县有序推进砂石资源开采专项整治

甘孜州“四个着力”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得荣学羌

丹巴民居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甘孜州作为四川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时期,既面临投资不可持续下的压力,又有资源优势支持下的信心和经济转型条件下的机遇。我们将坚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个发展”的理念、“六个坚持”的原则,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全力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按照适度超前、跨越发展的要求,实施交通先行战略,重点抓好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破除发展瓶颈制约,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新一轮“交通大会战”,建成雅康高速、甘孜格萨尔机场,力争开工川藏铁路雅康段,打造川藏战略大通道,构建川西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骨干电网建设、农网和城网改造升级,全力加快新能源开发。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引水灌溉工程,提高城乡用水保障能力,实施防洪减灾工程。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第二,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将同步小康、打好扶贫攻坚战和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大力实施精准扶贫。重点突出“六个精准”,全面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完善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申报审批和扶贫资金公示制度,建立完善扶贫对象信息系统,健全脱贫家庭退出制度,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因地制宜编制扶贫规划项目,量身定制个性化脱贫计划,普遍建立驻村工作组制度,完善精准扶贫考核验收机制。实施重点专项扶贫工程。以高半山区、边远牧区和高寒地区为重点,以贫困村为单元,以提高贫困人口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新村扶贫、产业扶贫、能力扶贫工程。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建立动态稳定的投入机制,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创新金融扶贫机制,积极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建立健全以减少贫困人口和提高贫困人口能力为导向的扶贫开发考核机制。

第三,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建设美丽甘孜为目标,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坚守规划、人口、土地、建设、生态“五条红线”,坚持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相结合,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系生态平衡。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严格环境保护政策,强化开发保护,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围绕提高监测、防御、救援三大能力,建立健全综合防治、以防为主,各方协同、科学高效,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综合防治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第四,发展壮大优势特色生态产业。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州目标,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加强特色资源开发,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加快推进生态资源优势向生态经济优势转化。坚持以生态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全域旅游试验区,着力构建经济效益好、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生态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按照“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培育壮大生态旅游业、清洁能源产业、优势矿产业、生态农牧业、特色文化产业、中藏药业六大支柱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推动服务业与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提升商贸、物流、保险、养老等行业发展水平。推动产业发展方式创新。加强资源协同开发利用,大力推进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和产业业态创新,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三产联动、层次较高、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五,构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协调,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努力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全域统筹、区域协调、合理布局、集中集约、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和城乡提升战略,积极推进高原特色城镇化发展,构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三大区域协调发展。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公共服务协调发展为思路,分别对康东、康南、康北三大区域制定具体的发展任务、发展方式、发展举措、发展路径,着力实施梯度发展战略,实现“东部领先、南部加快、北部追赶”三大区域竞相发展的新局面。加快高原特色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人口适度集聚为方向,按照“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的思路,促进农牧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大力改善农牧区面貌。以定居点建设为载体、产业发展为支撑、基础设施为先导、公共服务为保障,统筹推进扶贫开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确保农牧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第六,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补齐社会事业发展短板,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坚持把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深入实施民族地区教育振兴计划,全面实行十五年免费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创建藏区一流、人民满意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以维护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实施“卫生十年行动计划”和“健康甘孜2020”发展意见,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增收致富奔小康。坚持就业优先、增收为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积极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全面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健全更加公平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展示民族文化新风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坚持走甘孜特色的科技创新发展道路,加大科技普及教育,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第七,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合作。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构建全面开放合作新局面。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抓住交通区位大改善机遇,强化开放合作意识,树立互利共赢理念,努力克服地缘劣势,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厅(院校)州合作协议落地见效,深化省内“7+20”结对帮扶,巩固东西扶贫协作成果,着力抓好广东对口支援工作。

第八,全面加强平安和谐甘孜建设。深入实施依法治州战略,加快甘孜民主法制建设,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创造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基层政权基础,增强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提高民主法治水平,深入推进依法治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努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促进社会各族各界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宗教工作中国化方向,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切实加强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宗教活动“三要素”的管理,不断提高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会化管理水平,努力培养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积极引导宗教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健全维护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主动治理;不断增强维护稳定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切实推进长治久安。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坚持对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政策不动摇;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群众工作常态化,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力量建设,维护和保障公共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