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柠檬
“郡县治、天下安”,县作为中国最基本的政权单位,承担着安邦定国的重任。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特殊的地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县级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综合体现。
本文从全市的角度,将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乐至县,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并与江苏昆山、湖南长沙和成都双流、龙泉驿,重庆大足、潼南,以及遂宁大英、安居等县域经济实体进行对比分析,认真查找自身不足,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一、资阳市及县域基本情况
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1998年设立地区,2000年建市,辖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和乐至县,总面积7 960平方公里,总人口507.3万,是四川唯一直接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和成都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雁江区地处四川盆地腹心地带,辖22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 633平方公里,总人口110.4万,是资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资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简阳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成都东郊,辖5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 215平方公里,总人口148.6万,是接受成都向东向南扩展辐射的第一县(市),是资阳融入成都的“桥头堡”。安岳县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和成都、重庆直接连线中点,辖69个乡镇,总面积2 690平方公里,总人口162.6万,是资阳融入重庆的“桥头堡”。乐至县地处川中丘陵腹地,辖25个乡镇,面积1 424平方公里,总人口85.7万,是连接“成渝双核”的重要节点。(资阳市及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详见表1)
表1 2013年资阳市及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表
备注:数据来源于《资阳统计月报》2013年12月。美元汇率按2013年12月31日折算。
二、县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通过县域经济发展评价、与其他县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客观评价资阳市县域经济在全国、全省中的发展水平,以及在东部、中部和相邻地区中的发展水平。
(一)县域经济发展评价
工业化进程是衡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分析评价我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按照美国学者库兹湿茨的实证分析、钱纳里的多国模型和罗斯托的起飞理论,借鉴全省工业化进程研究标志值,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 、产业结构(非农增加值比重)、就业结构(非农就业比重)和空间结构(城市化率)等方面,对资阳各县(市、区)工业化进程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不同的指标值判断资阳市各县(市、区)工业化进程处于工业化的四个阶段中某一阶段,即工业化初期(工业化起步时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起飞时期)、工业化后期(基本实现工业化时期)和后工业化阶段(全面实现工业化时期)。
表2 衡量工业化进程的标志值
表3 2012年全国、全省、资阳市及各县(市、区)主要工业化进程指标表
备注:美元汇率按2012年12月31日折算。
2012年雁江区各项指标均超过工业化中期标志值,处于中期向后期迈进阶段。简阳市各项指标略高于工业化中期标志值,已整体进入下业化中期阶段。安岳县仅人均生产总值一项指标达到中期标志值,处于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乐至县人均生产总值、非农就业比重、城镇化率3项指标基本达到中期标志值,但非农增加值比重距工业化中期还存在一定差距,整体仍处于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资阳市各县(市、区)的各项指标都有较大差距;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雁江区略超全省,简阳市略低于全省,安岳县、乐至县滞后于全省。
(二)与其他地区县域经济比较
江苏省昆山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东部,是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2013年蝉联全国百强县(市)之首。湖南省长沙县地处中部内陆,2013年列全国百强县(市)的第8位。成都市双流县、龙泉驿区则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县。重庆市大足区、潼南县和遂宁市大英县、安居区与资阳市各县(市、区)县域经济发展有相似之处。通过与省内外发达地区和毗邻地区进行全面对比分析,客观真实反映资阳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表4 2012年省内外部分县(市)及资阳市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表
备注:鉴于部分省市2014年统计年鉴尚未正式出版,2013年数据不齐全,本表选用2012年底数据,数据来源于相关省2013年统计年鉴。美元汇率按2012年12月31日折算。
1.GDP总量、人均GDP
2012年江苏昆山和湖南长沙GDP总量分别为资阳市县均GDP的11.1倍、3.6倍;成都双流、龙泉驿 GDP总量分别为资阳市县均GDP的2.8倍、2.6倍。资阳市县均GDP略低于重庆大足,高于重庆潼南、遂宁大英、安居。2012年江苏昆山和湖南长沙人均GDP分别为资阳市人均GDP的13.6倍、3.2倍;成都双流、龙泉驿分别为资阳市人均GDP的2倍多,与重庆大足、潼南相差不大,略高于遂宁大英、安居。总体来看,资阳市各县(市、区)GDP总量、人均GDP与东、中部发达地区相差悬殊,与周边其他地区,除成都双流、龙泉外,差距不大。
2.产业结构
2012年江苏昆山、湖南长沙以及成都双流、龙泉驿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较大,在县域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较为迅速。三次产业结构上,江苏昆山、湖南长沙、成都双流、龙泉驿等发达地区的非农产业比重在90%以上。资阳市各县(市、区)和大足、潼南、安居、大英等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发达地区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相对较大,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相对偏小,特别是安岳、乐至产业结构呈“二、一、三”分布,安岳一产业占比达33.5%,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比较大,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3.投资、消费
2012年资阳市县均固定资产投资为151.5亿元,江苏昆山、湖南长沙分别为资阳市县均的5.1倍、3.2倍,成都双流、龙泉和重庆大足分别为资阳市县均的4.3倍、2.8倍、1.5倍,只略高于重庆潼南及遂宁大英、安居。昆山、长沙、双流、龙泉、大足、潼南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分别为28.2%、55.5%、 96.1%、 66%、 91.1%、 77%,资阳市县均为61.5%,中西部地区投资拉动GDP十分明显。2012年资阳市县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3.4亿元,略低于龙泉,高于大足、潼南、大英、安居。江苏昆山接近500亿元、湖南长沙超过200亿元、成都双流超过100亿元,总体来看,资阳市各县(市、区)投资、消费拉动不足,落后于发达地区及毗邻优势地区。
4.财政
2012年江苏昆山、湖南长沙财政收入分别占GDP比重为10.3%、 17.1%;重庆大足、潼南及成都双流、龙泉驿占GDP总量比重为9.5%、 6.2%、 8.8%、 6.3%;资阳市2012年县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35%,远低于江苏昆山、湖南长沙发达地区及重庆大足、潼南和成都双流、龙泉驿毗邻地区,略高于遂宁大英、安居。总体来看,资阳市各县(市、区)财政总量偏小,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
综合来看,资阳市县域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江苏省昆山市、湖南省长沙县等发达地区及发展基础较好的成都市双流县、龙泉驿区,与毗邻重庆市大足区、潼南县相比,差距不大,与遂宁市大英县、安居区相比,发展速度较快。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通过以上对比和客观分析,可以看出资阳市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存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等突出问题。
一是县域实力不强。2013年,资阳市经济总量站上千亿平台,但从县域人均GDP看,还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7.3、 6.4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总量仍然偏低。从财政收入看,2013年全国、全省人均财政收入分别是资阳市人均财政收入的12.1倍、4.4倍,财政收入明显偏低。
二是产业结构不优。2013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1.6 ∶ 55.62∶2.9,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时期。第一产业比重仍较高,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第二产业规模和比重还偏小,工业仍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支撑不足;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小。
三是城镇化率较低。城乡统筹不够协调,城乡发展差距较大。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为36.9%,居全省16位,分别低于全国、全省约16.8个百分点、8.0个百分点;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缺乏现代物流、商贸综合体、城市CBD(中央商务区)等高质量、引领性强的综合服务项目。(www.daowen.com)
四是要素保障不足。土地方面,项目建设土地缺口较大,亟须破解土地瓶颈;金融方面,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金融服务水平还不高;能源方面,输变电站、天然气开发利用、石油加工等大型能源项目缺乏,能源保障支撑有限;人才方面,人才培养体系、引进机制不完善,紧缺型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智力保障不足。
四、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主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大县域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着力加快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统筹城乡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升县域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四化”水平,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升级发展新突破。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突出县域功能特色,做大经济发展总量
紧紧围绕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立足县域经济发展需求,以融入成渝“双核”、争先发展为根本取向,以打造“一核、两堡、一轴”为功能载体,着力推进成渝经济区中部崛起,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一核”,即突出资阳中心城区的极核带动作用;“两堡”,即建设简阳融入成都、安岳融入重庆两个“桥头堡”;“一轴”,即依托成安渝高速公路,以乐至为区域中心连接点,建设简阳—乐至—安岳成渝中轴经济带。
“一核两堡一轴”布局图
雁江区(资阳中心城区):打造市域增长极核。重点发展机车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形成机车、汽车及配套产业集群;推进节能照明、节能装备、节能建材发展,形成节能产业集群;推进以中药加工提取、中西药品生产、出口药品生产、生物制剂及配套产业发展,形成医药生物产业集群;合理规划布局规模大、层次高、辐射广的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城市中央商务区建设,建设市域经济文化核心区,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城市新貌——三贤榄胜
简阳市——三岔湖
城市新貌——路堤景观带
城市新貌——美丽的九曲河示范段
乐至县——川中名刹报国寺
安岳县——安岳石刻紫竹观音
文化旅游——“资阳人”头骨化石
雁江区——中和镇中小企业产业园规划图
重点企业——百威英博(四川)啤酒有限公司
重点企业——南车蓄势待发
重点企业——四川现代
重点企业——南骏汽车厂
特产特色——临江寺豆瓣
简阳市:打造融入成都桥头堡。重点发展临空经济、总部经济、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电子商务、旅游等高端服务业,打造成渝经济区国际会展及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西部国际航空枢纽和现代物流集散基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精细电子等新兴产业,着力配套成都、资阳车产业,努力建设成都经济区汽车零部件制造配套基地。
安岳县:打造融入重庆桥头堡。重点发展以柠檬为主的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环渝腹地经济区绿色农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大力发展机械制造、食品医药、轻工等特色产业,积极承接重庆制造产业转移、推进渝成国际制鞋产业园建设,建成成渝特色工业聚集地。加快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就地转化率,打造川东天然气清洁能源生产重镇;以丰富的石刻、佛雕文化资源为依托,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中国石刻之乡、浮雕之都。
乐至县:打造成渝中轴经济带重要节点。以成安渝、遂资眉高速公路为纽带,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建设成渝中部优势投资区。大力发展以专用汽车、工程自卸车生产为重点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推动纺织产业结构升级,全力打造“西部纺织城”;建设省蚕桑、畜牧、蔬菜、林果“四大基地县”,着重培育建设特色蚕桑基地,推进乡村绿色农家体验旅游迅速发展,推进成渝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以“陈毅故里”名片为依托,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
(二)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发展条件
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基石,着力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一是建设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成都新机场,以及新机场与成都、资阳、简阳互通轻轨、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的规划建设;积极推进成都经济区环线、资安潼广高速公路和绵遂资内自宜铁路、成安渝普铁等重大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推进县乡高速公路连接线、县县快速通道的规划建设,加大县乡村公路、断头路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公路等级,力争到2020年实现“县县三高速、县县通铁路、乡乡通油路(水泥路)”,行政村100%通油路(水泥路)。二是建设功能完善的城乡水网体系。加快推进毗河供水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简资干渠、关刀桥、宝石、丹山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加大病险水库治理力度,完成塘、坝、堰等小型水利设施改造,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和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切实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快推进县乡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三是建设高效畅通的能源信息网络。加快县域电力扩容提质,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面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加快推进大中型油库和油气销售网络建设,提高用气用油保障能力;加快安岳天然气勘探开发,科学规划建设,促进资源就地转化。加快城乡信息网络改造升级,完善农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力争到2020年,60%以上的乡镇通光纤,90%以上的行政村通宽带。
(三)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推进新型城镇化,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推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一是深入推进“产城一体”。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有机整体,推动产城一体、产城融合,促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互配合、协调同步、整体推进。加快推进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和4个县(市、区)工业园区两化互动平台建设,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把产业园区建设放在推进“两化”互动的突出位置,将工业园区的重大产业项目和新城镇开发结合起来,将城市功能、政府公共服务植入工业园区,推进园区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促进园区的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二是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共进,推进三产相融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培育造车和食品、医药、纺织、建材及节能、天然气“1+4+2”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现代工业和科技装备改造农业,做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县域内重点打造1~2个骨干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餐饮、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县域主导产业融合互动。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建立完善城镇管理制度,提高新型城镇化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以县城和中心镇为着力点,着力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社区)为基础,交通干线为主轴的新型城镇体系。重点突出县城扩容提质和功能完善,提升县城的承载力、带动力和辐射功能。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配套、产业特色鲜明、能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及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的工贸综合发展特色镇。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活内生发展动力
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发展农村、致富农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开民营企业投资领域,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县域民营经济发展。一是优化服务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质量,抓好经济体制改革,在项目审批和管理上达到快、好、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私有产权和发展权;从宏观上及时向民营经济提供行业和地域分布方面的指导信息,防止其盲目发展而导致的分散、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等问题。加强对民营经济管理,注意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克服短期行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理念,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服务环境。二是改善融资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管理下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实行担保,以降低金融部门的贷款风险;对确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给予财政贴息;采取具体措施推进民间贷款担保基金的建立和扩展;通过适当方式放宽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在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允许其以土地、有形资产等作抵押,降低申贷“门槛”。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尤其要加大对民营骨干企业扶植的力度,进一步扩大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实行统一的国有、民营企业扶持政策。三是创新管理机制。着力引导民营企业推行现代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民营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规范企业运作,培育企业文化。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采取技术转让、共建实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开发。着力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民营企业决策者到高等院校系统地接受现代管理知识教育、管理技术培训,想方设法引进高端技术和管理型人才,为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
(五)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借势借力助推发展
坚持把县域作为开放合作交流的重点区域,坚定不移地把开放合作作为推动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大开放促大合作,推动大发展。一是加快融入成渝发展。以简阳融入成都“桥头堡”,抢抓天府新区和成都新机场建设机遇,率先推进雁江、简阳、乐至与成都毗邻区县基础设施、信息一体化建设,逐步推进工业、农业、金融、商贸流通、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一体化合作,实现一体化发展。以安岳融入重庆“桥头堡”,加快安岳与重庆毗邻地区出境联网道路建设,推动产业园区共建共享和旅游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实现渝资合作新跨越。以乐至为中心节点,不断深化与成渝中轴经济带上的龙泉驿、简阳、安岳、大足等区县合作,强化产业分工协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共建统一的公共服务和市场体系,加快融入成渝发展步伐。二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招商选资,招大引强”为目标,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借助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厦门5个驻外招商分局的桥梁纽带作用,定期对外开展招商推荐会;广泛借助西博会、珠洽会、渝洽会、广交会等招商引资平台,着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及高附加值企业入驻发展。以承接产业转移为目标,做优做强资阳优势产业。依托“西部车城、节能之都、绿色资阳”品牌优势,主动加强与京津冀的汽车、机械产业,与珠三角丝织、食品、建材产业,与长三角节能产业,与环渤海和港澳台等发达地区优势产业的合作,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并把承接汽车配套、节能环保和高端服务业转移作为重点,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聚集地。三是加强对外经贸合作。以提高县域对外贸易质量和规模为目标,不断做大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与东盟、欧美、 日韩等地区和国家的合作,依托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潜力企业、外经企业、引进企业,不断拓宽出口行业,壮大出口队伍,扩大出口规模。以机车公司、川橡集团、空分集团、环宇公司、凯力威公司等重点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扩大国际市场占比。
(六)强化要素保障能力,着力破解发展瓶颈
县域经济要发展,要素是保障。要进一步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全面提高要素保障能力,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用地保障。大力支持县域重点项目纳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破解土地“瓶颈”。积极引导县(市、区)用好用活土地利用政策,盘活土地存量,扩大增量,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建立用地指标借还机制,统筹各县(市、区)年度土地指标分配,优先支持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二是资金支持。坚持“财政倍增”计划,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税收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增强县域财政实力。设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支持县(市、区)产业发展、农业开发、环境治理、农村建设及重点项目的推进。积极引进大中型商业银行到县(市、区)设立分支机构,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强化和规范小额贷款公司,鼓励银行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信贷模式,加大对特色产业、特色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深入探索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融体系建设。三是人才支撑。建立健全人才优惠政策,引导各类人才服务县域经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乡土人才、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县乡工作,选聘大学生村官、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县乡就业创业。积极推进与周边市(州)、东部发达地区深入开展干部互挂互派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