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充县域经济发展综述:十二五期间的回顾与展望

南充县域经济发展综述:十二五期间的回顾与展望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二五”期间,顺庆区、高坪区、蓬安县、仪陇县和阆中市的位次下降,其余4个县(区)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经过“十二五”期间的调整,各县(市、区)工业化水平略有变化,县域之间差距仍然较大。

顺庆区南门坝新城快速崛起

十二五”期间,南充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内需、灾区发展振兴、扶持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成渝经济区确定为重点开发区域和全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从资金、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了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南充市九个县(市、区)立足本地实际,积极适应、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县域经济呈现综合实力增强、结构改善、活力增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南充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在全省的排名

2014年底,南充市辖9个县(市、区),其中3个区、5个县、1个县级市,县域面积共12 47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59万人,常住人口633万人。

根据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办法,四川省统计局从经济规模、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等五个方面,对2014年四川省175个县、市、区(成都市青羊区、武侯区、金牛区、成华区、锦江区,攀枝花市的东区、西区和自贡市自流井区等8个区未纳入评价范围)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南充市各县(市、区)排位情况见表1。

表1 南充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排名情况

2010年,排序最好的顺庆区列第17位,其次是阆中市列第58位,其余7个县(区)排位均在75位以后,其中有四个县(区)排位在110名以后,最差的西充县排在132位。2014年,进入全省评价前20强的依然只有顺庆区,列第16位,依次是南部县和阆中市,分列第54位、61位,其余6个县(区)仍然排位在75位以后,西充县在全省排位中位次虽有大幅度跃升,排位仍在110位以后,处于9个县(市、区)的末位。“十二五”期间,9个县(市、区)的排位“六升一平两降”,位次提升最快的是南部县,提升了23位,高坪区、阆中市排位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14位和3位。

在69个丘陵地区的排位情况来看,除了顺庆区排位比较靠前以外,其余8个县(市、区)排位均在中间偏后。“十二五”期间,顺庆区、高坪区、蓬安县、仪陇县和阆中市的位次下降,其余4个县(区)均有不同程度上升。2010年,倒数10个县中,南充就占了4个,西充县、营山县、仪陇县、嘉陵区分别倒列第2、5、6、7位。2014年,顺庆区排位比较靠前,位次有所下降,南部县位次上升最大,列第25位,高坪区位次下降幅度最大,西充县、仪陇县、营山县分别位次倒列第4、 6、 10位。具体排位情况见表2。

表2 南充市各县(市、区)在丘陵地区经济综合评价排位情况

二、南充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从反映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上来看,2010年,南充市9个县(市、区)GDP总量827.82亿元,GDP总量超过100亿元的仅有顺庆区和南部县,有3个县GDP低于70亿元,最低的西充县仅为52.31亿元。2014年,9个县(市、区)GDP总量达到1 432.02亿元,是2010年的1.73倍(现价)。 GDP总量最大的依然是顺庆区,达到269.90亿元,其次是南部县255.60亿元,最低的西充也超过了70亿元,达到94.94亿元。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十二五”期间,县域经济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各县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产业结构也在逐步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总体呈现“一、三产业下降,二产业上升”的趋势,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9个县(市、区)中,除了仪陇县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外,其余8个县(市、区)均是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2014年,9个县(市、区)均是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表3 南充市2010年和2014年各县三次产业占比情况(%)

2010年,顺庆区第一产业比重最低,仅为7.9%,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阆中市分别为22.7%、 29.4%、 21.7%、 27.2%,其余4县第一产业占比在30%以上,仪陇县甚至高达39.9%。 2014年,除仪陇县第一产业比重达34.7%外,其余8县(市、区)均低于30%,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仪陇县下降了5.2个百分点,其次是营山县和蓬安县,均下降了3.9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第二产业比重最高的县是南部县,达58.7%,顺庆区略有下降,降幅为1.4个百分点,比重最低的仪陇县也由2010年的35.0%提升到了2014年的41.3%。各县第三产业比重除顺庆区、高坪区和蓬安县略有上升外,其余6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下滑,西充县下降幅度最大,为1.6个百分点。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调整,各县(市、区)工业化水平略有变化,县域之间差距仍然较大。高坪、嘉陵、营山、蓬安、阆中5县(市、区)工业化水平有所提升,其中蓬安县提升最快,工业化率增幅为1.9个百分点;顺庆、仪陇、西充3县(区)工业化水平有所下降,其中顺庆区下降幅度最大,为1.4个百分点。2014年底,仪陇县工业化率22%,其余各县(市、区)均高于30%,高坪区甚至高达50%。

3.财税收入不断提高

2010年,南充市9个县(市、区)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为22.65亿元,占全市的70.2%,仅顺庆区的收入超过5亿元,最低的营山县仅为1.58亿元。2014年,9个县(市、区)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达到53.97亿元,是2010年的2.38倍,总量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70.5%。顺庆区突破10亿元,南部县和阆中市突破7亿元,最低的蓬安县达到4.10亿元。

◆城市概貌◆

南门新城(顺庆区)

江东外滩新貌(高坪区)

七里新区(阆中市)

焕然一新的文化路(南部县)

“兔香苑”——四川省首批特色商业街(仪陇县)

南津关古镇(阆中市)

◆工业园区及工业◆

四川华顺生产车间(顺庆区)

人本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顺庆区)

产业高坪(高坪区)

高坪区航空港工业园区(高坪区)

四川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嘉陵区)

南充东风汽车公司生产车间(嘉陵区)

张飞牛肉生产车间(阆中市)

保宁醋生产车间(阆中市)

嘉家茧丝绸有限公司生产线(南部县)

南充市创新驱动发展实验区西充片区(多扶食品产业园)

中专汽车生产车间(西充县)

仪陇志鑫鞋业生产车间(仪陇县)

◆农业园区及农业◆

现代农业(顺庆区)

康健农博园现代化智能育苗大棚(顺庆区)

白山沟花卉基地(高坪区)

马家现代农业观光园(高坪区)

东观现代农业园区(高坪区)

胜观镇胜百金蛋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化产蛋鸡舍(高坪区)

有机葡萄种植基地(嘉陵区)

龙兴有机种植基地(西充县)

212国道沿线现代农业示范片(西充县)

有机产品(牛奶猪)(西充县)(www.daowen.com)

百科园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西充县)

朗池蔬菜基地(营山县)

“10+1”工程建设的3 000头智能化种猪场(西充县)

“营山黑山羊”成为全省第一个活体动物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营山县)

◆新农村及生态环境

青山湖新农村综合体(顺庆区)

青山湖新农村综合体(顺庆区)

青山湖新农村综合体风景如画(顺庆区)

帮扶农村居民集中点建设(南部县)

田园新村(西充县)

双龙桥新农村综合体(西充县)

“中国西部最美乡村”(西充县)

美丽新村(仪陇县)

良好的生态(阆中市)

和谐之美(高坪区)

◆基础设施◆

美的蝶翼——下中坝嘉陵江大桥匝道(高坪区)

红电工程(南部县)

嘉陵江航电枢纽(仪陇县)

蓬安金溪航电枢纽工程(蓬安县)

龙岗天然气净化厂(仪陇县)

南部县奥体中心(南部县)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营山县)

城市污水处理厂

◆文娱◆

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顺庆区)

第六届高坪·青林橙花节(高坪区)

西部民歌会(阆中市)

竹马庙会(阆中市)

升钟湖钓鱼文化节(南部县)

南部傩舞(南部县)

大型史诗性歌舞剧《相如长歌》(蓬安县)

表4 南充市各县(市、区)GDP和财政收入情况

4.投资消费持续旺盛,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南充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技改投资快速增长,尤其是2008年后的项目推动战略实施以及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各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十二五”期间,各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差距较大,最高的是高坪区,达25.26%,最低的是仪陇县,仅8.4%。2010年,西充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最低,为36.09亿元,仅顺庆区高于100亿元。2014年,顺庆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达到222.24亿元,投资完成额最低的营山县也有66.94亿元。

表5 南充市2010年和2014年各县投资、消费和居民收入情况

伴随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持续增收,消费水平和层次大幅度提高,高档家电、住房、汽车、电子产品、旅游等成为消费热点,居民消费升级进程不断加快,市场销售亮点纷呈。“十二五”期间,各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平均增速均在15%以上。2010年嘉陵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18.79亿元。2014年嘉陵区已经增长到43.46亿元,顺庆区更是高达159.81亿元。

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各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均在10%以上,其中南部县和营山县分别高达17.03%和16.56%,收入最低的嘉陵区保持年均14.10%的增长速度,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 219元,比2010年增收了2 960元。2014年,各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都突破了万元,最高顺庆区,达到了25 999元。

三、南充市县域经济发展展望

夯实底部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的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强调把做强县域经济作为重要突破点,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南充市力争有两个县(区)的经济总量超过400亿元,其余县(市、区)超过200亿元,构建强有力的县域经济支撑点,为全市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经济总量尽快迈上2 000亿元台阶奠定坚实基础。在“十三五”期间,南充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将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加快发展、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重点加强经济结构调整,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聚集和带动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2.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特色就是财力,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经济发达县(市)的实践也证明,发展特色经济是成功之道。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特色经济多是“块状”“集群”型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人们称之“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带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因此,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一定要走出全面抓、抓全面的常规思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在全国、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3.把加快城镇化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从城乡发展的格局看,经济腾飞的“龙头”在城市、在集镇。从我国的实践看,沿海发达县市,近十几年来小城镇发展很快,形成了一个个密集的城镇群,不仅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的竞争实力。因此,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提升人气,提增财气,提高品位,做强城镇经济。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积极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坚持软件硬抓,硬件精抓,优化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城镇形象,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和重组,为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

4.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从县域经济的竞争基础来看,环境出生产力,环境出竞争力。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形势,区域间争夺资源、争夺市场、争夺效益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在竞争中把握机遇,通过自身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成为关键因素。只有着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才能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环境要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切实从“管理企业、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服务民众”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务领域上,要从适应企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单一搞审批办手续向搞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断健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从源头治理,从机制入手,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经济发展无尽头,创优环境无止境,如何在国家政策和发展的大环境中,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上下齐心,协调发展,才能使县域经济充满生机活力,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强市必须强县,富民必须发展。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伟大号召,南充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只争朝夕的干劲,扎实进取,苦干实干,不断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