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打造幸福美丽内江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打造幸福美丽内江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江市东兴区、资中县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2014年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一是召开内江市委常委(扩大)会进行专题部署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明确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的重要抓手,顺应和把握发展大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齐心协力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二是出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文件明确目标重点。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打造幸福美丽内江

一、内江市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内江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精神,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三大发展战略”,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夯实底部基础、建设幸福美丽内江的重要基石,把提升县域发展水平作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关于夯实底部基础加快县区发展振兴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重点小城镇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确定了“9个高于” “ 2个明显提升” “ 2个提高” “ 1个争创”的奋斗目标,细化了产业振兴、城镇发展、深化改革等工作措施,出台了《县区发展振兴考核办法》,实行三县三区分类考核,加大了对县区的考核奖惩力度。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下,全市县域经济仍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13年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位,威远县名列全省第20位,获评丘陵地区先进县。内江市东兴区、资中县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2014年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 156.77亿元,增长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7.77亿元,增长2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08亿元,增长16.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提高0.3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162元,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9 565元,增长11.4%。市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050 076万元、东兴区2 174 438万元、威远县2 939 962万元、资中县2 340 865万元、隆昌县2 062 35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8.7%、8.8%、9.2%、8.6%、9.2%,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城镇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总体好于、高于、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召开内江市委常委(扩大)会进行专题部署县域经济发展工作。2014年5月14日,市委召开六届第117次常委(扩大)会,专题传达学习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尤其是省委书记王东明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明确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的重要抓手,顺应和把握发展大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齐心协力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会议要求各县(区)要主动作为、奋勇争先、比学赶超、竞相发展,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努力在全省多点多级支撑发展中拥有“话语权”、抢占“话语权”;县(区)委书记、县(区)长要敢于担当、勇于克难,当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努力创造优良业绩,为全市发展多做贡献。会议明确由市委专职副书记牵头,研究制定全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及措施,切实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出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文件明确目标重点。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组织召开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专题研究部署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成立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2013年出台《关于夯实底部基础加快县区发展振兴的决定》的基础上,201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确定了“9个高于” “ 2个明显提升” “ 2个提高” “ 1个争创”奋斗目标,力争到2017年,各县(区)规模、效益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同类县(区)平均水平,在同类县(区)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中的排位均实现提升,有条件的县(区)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进一步突出了县域经济发展重点,遵循县域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改善县域发展条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重点,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进一步强化了县域经济发展保障,成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加大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绩效考核力度。

三是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县域经济支撑。市委市政府瞄准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指导各县(区)统筹三次产业发展,找准比较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市中区用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政策,抓住内江高新西区落户机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现代物流、新材料等产业,着力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东兴区立足内江新城,依托高新东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用活全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金字招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中县立足农产品主产县定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着力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和农产品电商物流体系,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资中血橙、内江黑猪等主导产业。抢抓成渝高铁即将通车机遇,加快推进资中古城保护与开发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隆昌县充分发挥紧邻重庆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三古之旅”,打造重庆“后花园”。威远县坚持工业主导,抢抓全国首个页岩气开发试验区机遇,加快页岩气综合开发利用,加大页岩气就地转化利用和产业化力度,做好页岩气精深加工,培育页岩气勘探开发、化工等装备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内江经开区注重用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和总部经济。

四是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坚持走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构建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县城为骨干、重点镇为支撑、一般场镇为纽带、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的新型城乡体系。加快县城建设。坚持以城带产、以产兴城,着力培育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拓展县城空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力争到2017年,把资中、隆昌、威远县城建成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力的城市。截至2014年底,资中县城“两环三纵三横”的城市路网体系初步形成,建成区面积达到23.7平方公里;隆昌县城核心区已形成“四横三纵半环”的道路路网骨架,建成区面积达到23.5平方公里,县改市工作有序推进;威远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6条、休闲广场3个,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作为联结城乡的重要节点,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小城镇建设的通知》,着力加快重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增强重点小城镇的吸纳能力、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界市“高铁新镇”、连界“钢铁重镇”、白马“电力名镇”等一批重点镇已经成为人口、产业、市场的集聚点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通过积极争取,市中区白马镇、威远县连界镇等11个镇成为全国重点镇,东兴区田家镇、资中县银山镇、隆昌县界市镇等15个镇入选全省“百镇建设行动”。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坚持产村相融,推广“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模式。

五是着力推进交通建设,改善县域经济发展条件。围绕建设“成渝立交桥”,加快推进内威荣高速、自隆高速、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建设,开展威远铁路专用线论证及相关前期工作,启动内江至资中、内江至隆昌、内江至威远三条快速通道建设,到2020年实现市到县30分钟交通圈。加快推进县乡联网路建设及“康庄惠民工程”,打通“断头路”,打造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截至2014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9 599公里,1 680个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85.2%;农村电网10千伏线6 245公里,实现了农村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78%,农村广播覆盖率96.14%,农村数字电视信号入户率97.4%,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力改善。

六是着力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去年完成46个乡镇676个村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完成41个乡镇(街道)539个村(社区)的产改工作,到2015年将完成全市111个乡镇1 680个村的产改任务。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成立了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三县分中心,建立了市县乡村流转服务体系,探索形成了“三自一引”“五步工作法”“三化”模式、农业BOT机制等“内江办法”,市中区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入选中国(2014)改革案例。统筹推进社保、户籍农村金融和基层民主改革,着力发挥改革综合效益。有序推进乡镇行政区域调整工作,有序推进乡镇行政区域调整工作,今年计划完成8个乡改镇、2个镇改街道工作,加快农民向居民、农村向城镇转变。积极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县乡两级发展的自主权不断扩大。举办“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发展高峰论坛”“2015四川首届川南电商博览会”“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欧洽会·内江专场推介会”“海外高端人才内江行”等投资促进活动,着力提升县域开放水平,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二、关于内江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亮点

一是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201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 760.95亿元,增长7.2%;工业入库税金24.3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4%;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02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8户、5亿元企业20户、10亿元企业6户。七大工业园区新增承载面积5.1平方公里,新入驻单项投资5 000万元以上企业(项目)38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 635.8亿元,增长14.4%。强化节能降耗,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8户,关闭小煤矿12户,预计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0%。

二是农业现代化稳中有升。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评审。稳定粮食生产,粮经复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万亩示范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2014年新建高标准农田8.36万亩,粮食产量151.23万吨。现代畜牧业试点市建设深入推进,规模养殖比重逐步提升。注重产业化主体培育,新登记家庭农场468家,新增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6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新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41个,绿色食品认证11个,内江获“中国黑猪(内江猪)之乡”称号、威远县获“中国无花果之乡”称号。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通过国家发改委咨询评估,联合水库开工建设,象鼻咀水库建成投入使用,两河口水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1 536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6 262口,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485个。威远县、隆昌县“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建设扎实有效,全市4个新农村综合体加快建设,新建成幸福美丽新村40个、新村聚居点123个。

三是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成功进入“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数字城管、数字地理信息等6个智慧城市重点项目相继启动。加快城市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新建4G基站1 943个,城区光缆覆盖率95%。推进“宽带乡村”建设,新增通宽带行政村540个,各县(区)均进入全国或全省“宽带乡村”试点。工业化与信息化加快融合,新增两化融合示范带动企业30户,实施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15个。

四是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内江主城区面积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4万人。城镇化率达44.21%。加快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公园绿地生态系统,大千路北延线、北环线三四段等10条道路全面竣工,市体育中心、市文化中心等9个公共服务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有序,塔山公园生态复合绿道、小青龙河景观绿道等4个生态绿地项目快速推进,甜城湖左岸(师院西区至二医院段)生态廊道全面建成;城南新区、白马组团、椑木组团加快建设。积极夯实底部基础,资中沱江北岸古城保护、南岸新区开发加速实施,隆昌城中有湖、湖中有城、景城一体格局加速构建,威远城市综合体、婆城公园、威远河景观建设加速推进,县城控规覆盖率均在85%以上。“百镇建设行动”深入推进,11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围绕“彻底治脏、大力治乱、全面治差”总要求,集中开展市容秩序、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建设工程扬尘、油(煤)烟和噪声污染等六类综合整治,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启动“交通治堵三年攻坚战”,完成省道206线与双洞路平交道口改造、叠园路修建,邱家嘴立交桥等项目正加快实施,沱江大桥复线桥、西林大桥拓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开工,成渝客专(内江段)、内威荣高速公路(内江段)、 自隆高速公路(内江段)、花园滩大桥建设加快,新入城线玉王庙互通立交枢纽工程竣工通车,城市轨道交通完成项目论证和规划编制。

五是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发展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发展亮点突出。威远县打造川南绿色保健食品基地,四方村无花果产业基地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认定为“中国无花果之乡”。资中县实施血橙“百里长廊”工程,打造“一园三线”血橙产业带,着力加强资中血橙核心区建设。隆昌县按照“两线一带一区”产业规划,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区蔬菜基地达16个,面积3万亩。市中区、东兴区分别以永安镇、田家镇为重点,布局设施蔬菜、特色水果、珍稀树木和名贵中药材等产业,打造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渔业发展成效显著。隆昌特种水产养殖园核心区养殖面积2 000亩,养殖品种有南美白对虾、娃娃鱼等10余种水产品,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种水产养殖5 000亩。全市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2.28万吨,增长6.1%。

六是投资结构优化,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投资结构更加优化。从行业投资看,高耗能投资显著下降,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投资快速上升。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投资领跑。重大建设项目加快推进。2015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共有253个,总投资2 151亿元,2015年计划投资332.7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78个,加快推进项目79个,竣工项目50个,储备项目重点项目46个。

七是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假日节会消费强劲带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天虎云商”平台项目落户内江,内江本地“甜城团购网”“威远零距离生活网”“资中团购网”等电商平台,为“内江造”名、优、特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开拓销售市场,威远“黄老五”年均网上销售额就超过1 000万元,资中“根兴”年均网上销售额超300万元,隆昌“兵牌”“三古坊”等企业也有不错的销售业绩,全市电子商务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假日、节会消费强劲带动。截至第三季度,开展各类活动30场次以上,聚集了商气、人气。参加“2014年中国泸州西南商品博览会” “ 2015年首届川南电商博览会”等经贸活动,黄老五食品有限公司、川老妈食品有限公司、泉威食品有限公司被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产品,进一步提高了“内江造”产品影响力。

三、发展经验

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新形势和新任务,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多点多极支撑格局为目标,以丘陵地区的区位特征、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为基础,以承接发达区域产业转移、壮大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抓手,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形成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新格局,力争各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同类县(区)平均水平,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中实现升位。

一是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发展特色经济结合起来。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引导支持各县(区)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注重找准比较优势,培育“一县一业”“一镇一品”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形成立县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支撑。各县(区)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现代旅游和会展业等全市产业发展重点,在统筹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的同时,找准比较优势,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市中区要发挥区位优势,抓住内江高新区西区布局建设机遇,用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政策,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东兴区要用活全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金字招牌,抢抓成渝客专建成通车机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托高新区东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资中县要立足农产品主产县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争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同时,要把资中古城、罗泉古镇保护好、开发好、营销好,把资源转化为资本。隆昌县要充分发挥紧邻重庆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依托高新区南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打造重庆“后花园”。威远县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主导战略,着力开发高端产品,壮大产业规模,加快页岩气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快穹窿地貌的旅游开发,力争成为威远新的经济增长点。内江经开区,要用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把发展县域经济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走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提高县城承载力、支撑力和竞争力;有重点地发展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增强吸纳能力、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加快建设一批幸福美丽新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进步。

三是把发展县域经济同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结合起来。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多种产业化机制,逐步把龙头企业培育成为和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企业,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广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产业催化。

四是把发展县域经济同促进就业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结合起来。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要富民强县,富民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强县就是县级财力增加。要通过发展县域经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使县区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重要阵地,走出一条发展经济和促进就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五是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区三园”建设,白马园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产业,高桥园区主要布局电子商务、科研机构、企业总部、高校等产业群体,隆昌园区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为主体。加快连界工业园、隆昌经济开发区、市中区工业集中区、严陵工业园、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资中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提高和巩固现有园区产业层次、科技含量、经济规模和产出水平的基础上,再新建一批工业园、农业园,使之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六是把发展县域经济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在税收、资金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县域经济发展。从放宽政策、改善环境、强化服务入手,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资本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七是把创新驱动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提高财政、金融保障水平,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努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完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差异化、个性化的分类考核,最大限度地激发县(区)发展主观能动性

八是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出一条可复制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抓好全域规划。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把县域作为一个整体编制全域规划,对县域实行“一盘棋”布局,注重土地、交通、产业等多规衔接配套,以规划引领县域经济发展。要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杜绝一任领导翻一次“烧饼”。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推进县城新区建设,不断完善县城功能。力争到2017年,三县县城都建成2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要优先发展重点小城镇,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重镇、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每年建成一批新农村综合体、幸福美丽新村,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新村聚居点。

九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县域经济发展条件。抓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出现的新变化,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气以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构建畅通便捷的农村交通路网。按照全市建设“成渝立交桥”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形成县到市、县到乡、乡到村“30分钟交通圈”,加快推进县乡联网路及“康庄惠民工程”建设,实现县城、重点镇与全市、全省骨干交通网络连接,搭上对外交通“主动脉”。要推进人水协调的农田水利建设。要继续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2017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6万亩。要深入实施兴水惠民“五年行动计划”,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性、季节性缺水难题。要加快推进联合水库建设,做好两河口水库建设前期工作,抓好石盘滩、黄河镇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要不断完善农村能源和信息化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清洁能源,加快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光纤宽带网络、无线网络等建设。同时,加快乡村学校、卫生院等标准化建设,推动文化等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资中)全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建设,不断提升环境质量。

十是要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上下工夫,激发活力源泉。要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继续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要广泛运用“三化”模式、农业BOT机制等新经验、新成果,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成果运用,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各县(区)要探索扩权强镇改革试点,隆昌要加快推进撤县建市工作,扩大发展自主权。要全面提升开放型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围绕各县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认真分析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企业投资动态,锁定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充分借助本县区在外知名人士的人脉资源,发挥其牵线搭桥作用,吸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人才投资兴业。市上要加大统筹力度,尽快研究出台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分成等政策措施,合理引导招商项目有序落户,避免恶性竞争。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引导企业管理者、个体工商业主、农民经纪人等积极创业;进一步拓宽民间资金投资领域,鼓励民间投资以独资、合资、联营、参股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努力激发民间资本的潜力和活力。

四、未来发展

一要抓实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要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考量发展目标,认真抓好规划衔接,认真谋划重点项目,系统谋划好县域经济发展,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二要抓实抓好三次产业攻坚,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新支撑。要大力实施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抓好工业经济稳增长,推进工业提速转型,重振内江老工业基地雄风;要突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推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突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三要抓实抓好新型城镇化,拓展县域经济发展新空间。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县城新区核心功能区,高度重视棚改工作,加强县城建设;要重点打造好11个全国重点镇和15个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加强重点小城镇建设;要同步加强新村建设,努力走出一条整体发力、聚合发力、协同发力的城镇化路子。

四要抓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要大力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强化交通网络建设,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能源信息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五要抓实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增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力。要深化农村改革,深化简政放权,尤其是大力推进县域金融服务创新,进一步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六要抓实抓好充分开放合作,扩大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要注重以企招商,对外来企业和本地企业一视同仁,建立健全县区招商引资利益共享机制、招商引资情况通报机制、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情况通报机制,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大繁荣。

七要抓实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推进依法治县、依法治区,大力促进安全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附件一:

中共内江市委 内江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通知

(摘自内委发〔2014〕 21号文)

为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夯实幸福美丽内江的底部基础,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

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到2017年,力争各县(区)年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税收性财政收入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同类县(区)平均增长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明显提升;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排位中,市中区、东兴区排名提高5位以上,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排名提高8位以上;有条件的县(区)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二、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优质粮食、油菜、蔬菜、水果、蚕桑等主导产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万亩林亿元钱”工程、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创办农业科技企业,探索农业科技人员持股新机制,推行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等服务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建设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加快内江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资中县、隆昌县、东兴区粮食物流园区建设。

(二)突出抓好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强县富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抓紧孵化一批“小巨人”和“成长型”创新企业。紧扣“一区三园”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白马园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产业,高桥园区主要布局电子商务、科研机构、企业总部、高校等产业群体,隆昌园区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为主体,确保2014年建成省级高新区,力争2016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研发推广力度,逐步降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到2017年,力争连界工业园销售收入超1 000亿元,内江经济开发区、隆昌经济开发区销售收入超500亿元,资中经济开发区、严陵工业园销售收入超300亿元,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销售收入超200亿元,市中区工业集中区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严陵工业园、隆昌经济开发区建成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服务、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发展旅游、餐饮、家政、养老、健康和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实施“12510”战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把引进与培育、转型、升级相结合,加快建设一基地(电商总部基地)、两园区(电商产业园、现代商贸物流园)、五中心(电商呼叫、物流聚集、企业聚集、企业孵化、人才培育中心)及十个电子商务集聚区。到2020年,力争把内江建成“四川电子商务第二城”“川南电子商务中心”。实施“138”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把城市变成景区,把资源变成产品,把旅客变成游客。到2017年,力争把中心城区建成一座休闲旅游城市,打造长江森林公园、乐贤半岛、威远穹窿地貌3个旅游综合体,新创建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牛毛山—五星水库主题公园、圣水寺佛教文化体验区、资中古城、罗泉古镇、隆昌古宇湖景区、威远船石湖旅游小镇等8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或度假区),把内江建成成渝经济区新兴休闲度假目的地。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引进一批知名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发展新型金融组织,推动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变。

三、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高水平推进县城建设。充分考虑区位、资源、人文、产业等特点,高水平规划建设县城新区,依托产业园区拓展城市空间。统筹规划建设医院、学校、文化体育场馆、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水、电、气、讯等地上地下管网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到2017年,力争资中、威远、隆昌县城建成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力的中等城市。

(二)因地制宜发展重点小城镇。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快建设白马、史家、田家、郭北、银山、球溪、铁佛、连界、镇西、界市、石燕桥、黄家等重点小城镇,打造特色鲜明的“工业重镇”“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建设县域副中心或区域中心场镇。推进扩权强镇,赋予重点镇产业发展、项目投资、城镇建设、交通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社会治安、民生事业等方面的县级行政管理权。力争到2017年,各重点小城镇吸纳能力、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明显增强,连界镇、白马镇成为常住人口5万人以上的小城市。

(三)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坚持“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思路,把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建设、旧村庄改造提升与传统村落民居保护修复相结合,统筹规划、成片推进、整村推进。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必保,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乡村情趣的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尊重自然,禁挖山、不填湖、慎砍树、少拆房,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新型村庄、主导产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威远县、隆昌县加快建设省级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项目,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加快市级和县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确保每年建成一批新农村综合体、幸福美丽新村,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新村聚居点。

四、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

(一)完善县域路网。进一步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内威荣高速、 自隆高速、内江城市过境高速等交通干线建设,到2017年基本建成通车。加快威远铁路专用线论证及相关前期工作。启动内江至资中、内江至隆昌、内江至威远三条快速通道建设,到2020年实现市至县“30分钟交通圈”。加快实施“康庄惠民工程”,打通“断头路”,形成通畅、便捷的乡村运输网络。力争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年内实现通油路、水泥路。

(二)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深入实施兴水惠民“五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向家坝灌区一期项目前期工作和长征渠规划修编,加快推进东兴区联合水库、资中县两河口水库建设,加快沱江干流堤防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抓好隆昌石盘滩、市中区黄河镇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和全域灌溉示范小区建设。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到2017年,力争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分别建成高标准农田7万亩、7万亩、14万亩、17.5万亩、10.5万亩。

(三)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十二五”期间,解决112.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工程,加快乡村学校、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健全幼儿园、文化活动室、农家(社区)书屋、 日用品超市、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大力整治土壤污染。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提高空气环境质量。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快(资中)全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建设。

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一)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统筹发展,深化农村产权、社会保障、户籍制度、农村金融和基层民主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健全县、乡、村三级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转换接续政策,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养老、医疗和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放宽城镇落户限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改设镇、镇改设街道办事处。创新农村金融,稳步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坚持“三自一引”,发挥群众改革主体作用。

(二)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推广承包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三化”模式和农业BOT(建设—经营—转让)机制,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三)推进县域全面开放合作。坚持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认真储备、包装一批项目,全力打好高新产业引进、知名企业引进、人才带项目引进“三大攻坚战”,争取大规模、成建制、全链条地引入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着力消除市场壁垒和政策歧视,全力打造“最短流程、最高效率、最少环节、最低成本”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安全的法制环境、文明卫生的城乡环境。加强与周边县域务实合作,主动对接和融入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以开放合作促发展提升。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好“玻璃门”“弹簧门”问题。放宽市场准入,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金融服务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通过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参与建设运营,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积极鼓励全民创业,降低创业成本,落实税收、金融等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大专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大地方公共财政对教育、卫生、就业等民生事业投入,扎实推进“十大民生工程”,突出抓好20件民生实事。大力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加快城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努力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保障体系。深入推进“五大扶贫工程”,力争到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11.35万人,到2020年减少贫困人口13.77万人。

七、加强组织领导

及时成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绩效考核力度。市级各部门要把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分解落实责任,细化支持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各县(区)党委和政府、内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创新思路举措,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附件二

中共内江市委办公室 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快推进重点小城镇建设的通知

(摘自内委办〔2014〕 19号文)

重点小城镇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依托,是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推进白马、史家、田家、银山、球溪、铁佛、连界、镇西、界市、石燕桥等全省“百镇建设行动”入选镇及郭北、黄家等全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小城镇(以下统称重点城镇)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规划编制

强化规划引领,加快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供排水、道路、管网等专项规划。加强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的衔接。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每个重点镇配备1名以上乡村规划师。强化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

二、加大建设投入

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对重点镇建设的资金支持。市级财政三年内对市中区、东兴区考核达标的重点镇给予补助,资中、威远、隆昌三个扩权县的重点镇建设以县级财力投入为主,市上通过考核,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发展引导资金。各县(区)财政打捆安排促发展等专项资金,用于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研究重点镇辖区内土地出让收益、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污水垃圾处理费、社会抚养费等用于城镇建设和管理的措施办法。探索组建重点镇建设投融资公司,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从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包装重点镇建设项目,争取发行地方债券,募集建设资金。

三、强化用地保障

争取省上对重点镇建设用地指标的支持。将重点镇建设用地指标纳入市、县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统筹安排,优先保障。支持重点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新增指标优先用于重点镇建设。探索农民宅基地有偿腾退机制。探索重点镇内单位和个人以土地使用权转让、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城镇联合开发或兴办企业。支持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合理利用与开发。

四、完善城镇功能

加强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公厕、农贸市场、绿化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抓好医院、敬老院、幼儿园、学校及文化、娱乐、体育等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到2017年,实现城镇建成区内自来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7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均在50%以上,公共道路硬化率90%以上,路灯安装率90%以上。

五、加快项目推进

做好重点镇项目储备、包装和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棚户区改造、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等项目进入中央和省上的“盘子”。能源、公共设施、生态环境、退耕还林、人畜饮水等项目向重点镇倾斜。推行一个项目、一套领导班子、一个责任单位、一个考核目标、一抓到底“五个一”推进法,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项目推进。

六、发展特色产业

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加快发展镇域特色产业。工业镇坚持“两化”互动,相对集中规划布局产业园区,加强市政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商贸镇注重加强商业街、集贸市场和仓储物流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商业中心,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旅游镇依托资源禀赋,注重乡土气息、文化特色和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完善提升服务接待能力。鼓励工商企业、社会资本到重点镇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批发、商业连锁、物资配送、休闲旅游等经营活动,形成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增强重点镇吸纳能力、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

七、鼓励就地城镇化

统筹推进农村产权、社会保障、户籍制度、公共服务等配套改革。全面放开重点镇落户限制,对在重点镇落户的农民,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允许其自愿选择购买城镇或农村医疗保险,统筹解决其就业、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

八、推进扩权强镇

制定扩权强镇办法,出台扩权强镇事项目录,赋予重点镇产业发展、项目投资、城镇建设、交通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社会治安、民生事业等方面的县级行政管理权。鼓励县级部门将非行政许可事项直接交由重点镇行使。县级部门设在重点镇的涉农机构下放给重点镇管理,其余派驻机构实行条块结合、以镇为主的管理体制,其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须先征得镇党委同意;对工作不力的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镇党委可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调整建议。

九、加强城镇治理

加大重点镇规划建设管理力度,依法制止乱搭乱建行为,坚决拆除违章建筑,建立拆违控违长效机制。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整治“五乱”行为,争创环境优美示范镇。

十、实行动态管理

制定重点镇建设考核奖补办法,建立完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对连续两年考核不达标的重点镇,取消市、县(区)给予的扶持政策。

附件三

内江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交汇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内江县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市中区(含内江经济开发区)、东兴区、威远县、资中县、隆昌县“三县两区”是全省构建“多点多级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区兴则内江兴,县区强则内江强。破解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难题,努力提升县域发展水平,已成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总体研判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13年,全市五个县区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 069.34亿元,是2005年4.19倍。其中,市中区达到190.06亿元,是2005年的3.65倍;东兴区达到200.70亿元,是2005年的4.50倍;威远县达到271.90亿元,是2005年的4.27倍;资中县达到216.57亿元,是2005年的4.18倍;隆昌县达到190.11亿元,是2005年的4.37倍。

2005年与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对比表

根据2013年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内江三县两区在全省排位较2005年均有较大提升。其中威远县挤进前20强,成为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资中县排位上升幅度最大,从2005年的98位上升到61位,上升了37位;东兴区由107位上升到71位,隆昌县由84位上升到52位,排名均上升了30位以上;市中区上升了19位,由52位上升到33位。

五县区在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中的排位

(二)财政收入明显增加

全市县域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4.8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7.36亿元,累计增长4.66倍;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2.5%,比2005年提高87.个百分点。继2008年市中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上亿元后,2013年全市三县两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均已突破3亿元大关,其中隆昌达5.40亿,资中达6.41亿,威远达8.43亿。2013年县域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5%,比2005年1.89%提高了1.61个百分点,全市县域经济运行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2005年与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对比表

(三)工业经济成为重要支撑

近年来,全市各县区深入实施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工业兴县的发展战略,充分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支撑作用越来越强,主体地位明显提高。2013年,五个县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合计达到500户,比2005年增加了131户;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38.8亿元,是2005年5.58倍。其中,市中区达到115.55亿元,是2005年的4.65倍;东兴区达到50.37亿元,是2005年的4.63倍;威远县达到190.47亿元,是2005年的6.79倍;资中县达到79.36亿元,是2005年的4.78倍;隆昌县达到103.05亿元,是2005年的8.09倍。2013年,五个县区的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1.8%,比2005年的38.2%提高了23.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地方财政收入及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5年与2013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对比表

(四)投资总量成倍增长

近年来,内江按照“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落实”的理念,深入实施“项目突破年”活动,把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生态环境和民生改善上,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狠抓项目提速,坚持把加大投资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2005年,全市五个县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亿元,2007年突破100亿元大关,2009年突破200亿元,2010年仅用一年时间突破了300亿元,2013年,五个县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达到575.93亿元,是2005年的7.43倍。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总量的成倍增长,县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一些重点项目纷纷落户到县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2005年与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对比表

(五)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县域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环境日益改善,以及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的刺激,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市场容量进一步提升,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县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12亿元,是2005年的3.61倍。其中,市中区、东兴区、威远县、资中县和隆昌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89.57亿元、45.39亿元、57.18亿元、63.61亿元和60.3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57倍、3.59倍、3.67倍、3.63倍和3.62倍。

2005年与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比表

(六)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提升。2013年,市中区、东兴区、威远县、资中县和隆昌县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1 079元、20 670元、22 104元、21 052元和20 713元,分别是2005年的3.05倍、3.26倍、3.70倍、4.07倍和3.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 866元、8 458元、8 959元、8 391元、8 567元,分别是2005年的2.76倍、3.11倍、3.11倍、3.25倍和2.85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2005年与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对比表

二、问题剖析

内江县域经济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全省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发展中还存在诸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人口密度过大、产业结构不优、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实现突破性进展还存在较大难度。

(一)与全省及周边先进县区差距明显

从全市五个县区在全省181个县区中位次来看,绝对量指标,虽然近年有所上升,但缺乏明显优势,与全省及周边先进县区的差距明显。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最靠前的威远县居全省第23位,但仅占成都市龙泉驿区的32.5%、双流县的36.4%,占宜宾市翠屏区的58.4%,资阳市雁江区的77.2%;市中区和东兴区的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居全省第113位和98位,排名相对靠后。城乡居民收入排位相对于其他指标更为靠后,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名最靠前的威远县第70位,最靠后的东兴区第114位,分别仅相当于成都市双流县的69%、 65%,宜宾市翠屏区的86%、 81%;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靠前的威远县第73位,最靠后的资中县第99位,分别仅相当于成都市双流县的65%、61%,宜宾市翠屏区的91%、 86%。

2013年五个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排名

(二)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服务业发展滞后

2013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5 ∶ 61.8 ∶ 21.7。分产业看,一产业比重最大的资中县26.8%,最小的市中区7.3%,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9.9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最大的威远县71.1%,最小的资中县49.8%,分别比2005年上升了14.1个百分点、19.4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最大的市中区24.0%,最小的威远县15.7%,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17.8个百分点、9.3个百分点。2005年到2013年,各县区产业结构变化的最大特点是二产业比重大幅上升,三产业比重明显下降,各县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依然偏高(市中区除外),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效果不明显,影响了整体县域经济实力的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亟须加快。

2005、2013年五个县区的产业结构对比表

(三)城镇化水平较低,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2.6%,其中,市中区53.9%、东兴区46.2%、威远县43.6%、资中县34.0%、隆昌县45.0%。三个县分别比全国低10.1、 19.1、 8.7个百分点,威远县、资中县比全省低1.3、10.9个百分点。三个县城镇化水平分别排全省181个县区中的56位、102位、52位。排名最靠后的资中县城镇化水平只相当于15年前全国的平均水平,8年前全省的平均水平。(www.daowen.com)

此外,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2013年,市中区工业化率为63.4%、东兴区49.6%、威远县69.4%、资中县46.9%、隆昌县55.9%。分别高出城镇化率9.5、 3.4、 25.8、 12.9、 10.9个百分点。全市尤其是三个县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城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还不够完善,影响了县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

全国、全省、全市及五县区城镇化率比较图

(四)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差距巨大

2005年以来,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呈现扩大的趋势。2005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3倍,其中,收入差距最大的东兴区2.33倍,收入差距最小的为资中县2倍。2013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为2.46倍,其中,收入差距最大的为威远县2.63倍,收入差距最小的市中区2.38倍,分别比2005年扩大了0.56倍和0.23倍。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受经济增速放缓等不利因素影响,农民外出务工难度加大,导致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再加上农业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影响,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难度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2005、2013年五个县区城乡收入对比表

(五)生产要素制约日益严重,县域经济发展受限

一是发展资金紧张。2013年,全市存贷比为47.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3个百分点。多数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且融资成本过高,融资难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瓶颈。

二是建设用地紧缺且集约用地程度较低。初步统计,2013年初全市用地缺口在2000亩左右,建设用地紧缺现象十分严重。在土地利用上,投资强度偏低,土地利用较为粗放,集约、节约用地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县域人才缺乏。受区域位置、行业分布、传统观念、发展水平、工资待遇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县域对人才的吸引能力不强,优秀人才招来难、现有人才流失多,本地生源大学毕业生返乡率低,到县域企业工作的更少,大量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特别是在企业管理、科技研发等方面,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四是节能减排刚性制约日益突出。全市工业结构重型化明显,服务业发展相对较慢,给节能减排带来了较大压力。尤其“十二五”期间,是县区大项目竣工和产能集中释放的高峰期,能源消耗和环保容量将随着重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张而继续增加,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矛盾将会日益加剧,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艰巨。

三、战略意义

县域经济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于内江市改善民生、助农增收,加快推动“四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目前,内江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突出,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5年2.13倍扩大到2013年2.46倍。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主要是农民工资性收入偏低,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1.7%,农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8.3%,从两者的对比看是3.7 ∶ 1。导致城乡差距的核心是县域经济不发达,为农民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发展县域经济,可以促进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同时可以增加县区财政收入,使县区政府有更多可用财力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三农”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二)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受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市区域间经济发展还不平衡。2012年全市五个县市区中,人均GDP最高的威远县39 350元,是资中县的2.38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最高的威远县7.25亿元,是市中区的2.95倍,市中区和东兴区财政收入之和只占威远县的77.4%,县区间的差距明显。发展县域经济,可有效提升落后县区的综合实力,使地区间差距逐步缩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三)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平台

目前,内江仍是以煤炭、水泥、钢铁和电力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三高两低”(即: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低产出)的特征十分明显,接替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水平还较低,尚未形成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格局。全市城镇化水平还不高,2012年末城镇化率为41.8%,比全省435%的水平低1.7个百分点,在各地市处于第7位。县域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交汇点。通过发展县域经济,一方面可以使优势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升,可以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地域特色发展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推进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可使城市经济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

(四)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内江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要求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内江的经济总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从县域经济角度看,发展还远远不足。从经济总量来看,全市排名第一的威远县也仅居全省第24位,没有进入前20强;从财政收入看,排名最靠前的威远县也仅位列第49位,市中区、东兴区则在全省100位之后。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内江的县域经济发展要跻身全省先进行列还有很大的差距。反过来看,内江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很大,欲强市必先强县,如何使内江的县域经济走上特色发展、富民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道路,对内江转型跨越发展至关重要。

四、战略思考

基本思路: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新形势和新任务,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多点多极支撑格局为目标,以丘陵地区的区位特征、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为基础,以承接发达区域产业转移、壮大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抓手,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形成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新格局。

主要目标:到2017年,力争各县(区)年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税收性财政收入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同类县(区)平均增长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明显提升;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排位中,市中区、东兴区排名提高5位以上,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排名提高8位以上;有条件的县(区)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化”联动

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抓手,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为保障,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施“三化”联动、“四化”同步战略,力求通过“两化”互动来推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立足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通过一、二产业互促、工农产业共融,以园区建设、企业引进、品牌培育为抓手,有效启动新型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通过新型城镇化提升居民食品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加快现代农业特别是都市农业发展。

(二)强化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

按照“打开通道、构建枢纽、完善路网、提升功能、支撑发展”的思路,抓好骨干交通体系的升级改造,加快农村公路网络的完善,提升县域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力度,加快中低产田土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立足资源特色、壮大县域经济

立足县域独特资源,发展与之相关的特色产业。引导各县(区)准确识别自身的比较优势,从细微之处做大文章,通过错位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和产业雷同,以产业特色化破解外部竞争压力。

(四)促进区域协调、构建多点多极支撑

通过区域合作、政策倾斜等手段,着力构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平衡各县(区)内部发展差距,形成全市一体化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夯实多点多极支撑的底部基础。

五、战略重点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建设幸福美丽内江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意义。从县域经济的特征看,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尤其是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第二,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最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要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的重要基石,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

(一)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发展支撑

在一定意义上,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围绕地方特色,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统一,找准地方特色和市场对接的着力点,突出重点,依靠特色,培育产业链条,实现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县域经济不能“小而全”,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注重找准比较优势,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引导支持各县区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培育“一县一业”“一镇一品”优势主导产业,增强县区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立足县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走产业立县之路,尽快形成立县主导产业。

从五个县区实际情况来看,市中区,要发挥区位优势,抓住内江高新区西区布局建设机遇,用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政策,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东兴区,要用活全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金字招牌,抢抓成渝客专明年建成通车机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托高新区东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资中县,要立足农产品主产县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争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同时,要把资中古城、罗泉古镇保护好、开发好、营销好,把资源转化为资本。隆昌县,要充分发挥紧邻重庆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依托高新区南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打造重庆“后花园”。威远县,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主导战略,着力开发高端产品,壮大产业规模,加快页岩气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快穹窿地貌的旅游开发,力争成为威远新的经济增长点。内江经开区,要用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

新型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区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出一条可复制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抓好全域规划。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把县域作为一个整体编制全域规划,对县域实行“一盘棋”布局,注重十地、交通、产业等多规衔接配套,以规划引领县域经济发展。要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杜绝一任领导翻一次“烧饼”。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推进县城新区建设,不断完善县城功能。力争到2017年,三县县城都建成2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要优先发展重点小城镇,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重镇、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每年建成一批新农村综合体、幸福美丽新村,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新村聚居点。要创新城市经营管理。进一步整合城镇管理资源,细化城镇管理内容,积极探索公共服务设施等有效管理模式,不断健全和优化城镇管理体制机制,突出城镇精细化、长效化管理。要学会走市场化的路子,善于经营城镇,特别是要善于引进优质市场主体,加快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城镇建设品质。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县域经济发展条件

抓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出现的新变化,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气以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构建畅通便捷的农村交通路网。按照全市建设“成渝立交桥”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形成县到市、县到乡、乡到村“30分钟交通圈”,加快推进县乡联网路及“康庄惠民工程”建设,实现县城、重点镇与全市、全省骨干交通网络连接,搭上对外交通“主动脉”。要推进人水协调的农田水利建设。要继续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2017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6万亩。要深入实施兴水惠民“五年行动计划”,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性、季节性缺水难题。要加快推进联合水库建设,做好两河口水库建设前期工作,抓好石盘滩、黄河镇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要不断完善农村能源和信息化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清洁能源,加快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光纤宽带网络、无线网络等建设。同时,加快乡村学校、卫生院等标准化建设,推动文化等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资中)全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建设,不断提升环境质量。

(四)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动力

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上下工夫,激发活力源泉。要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继续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要广泛运用“三化”模式、农业BOT机制等新经验、新成果,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成果运用,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同时,各县区要探索扩权强镇改革试点,隆昌要加快推进撤县建市工作,扩大发展自主权。要全面提升开放型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围绕各县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认真分析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企业投资动态,锁定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充分借助本县区在外知名人士的人脉资源,发挥其牵线搭桥作用,吸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人才投资兴业。市上要加大统筹力度,尽快研究出台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分成等政策措施,合理引导招商项目有序落户,避免恶性竞争。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引导企业管理者、个体工商业主、农民经纪人等积极创业;进一步拓宽民间资金投资领域,鼓励民间投资以独资、合资、联营、参股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努力激发民间资本的潜力和活力。

(五)推动要素自由流动,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瓶颈

要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加强领导、协调和激励,努力解决“机制梗阻症”。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建立系统的工作推进机制;完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差异化、个性化考核,破除“本位主义”,最大限度地激发各县(区)主观能动性。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努力解决“土地饥渴症”。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上市,积极实施“双挂钩”项目,开展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出台相关政策,全面清理、整理全市的低效地、废弃地和未利用地,探索采取收回、收购、“腾笼换鸟”及试点“土地银行”等方式,着力盘活存量和闲置土地,寻找土地利用新的增长点。提高财政、金融保障水平,努力解决“资金饥渴症”。要适度增加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增强融资能力。要将地方债分配额度向县域经济体倾斜,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产业债,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完善县域规模以上企业流动资金申请贴息,提高市本级贴息补贴比例。要深入研究并破解农村产权流转过程中阻碍银行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政策性、制度性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增设网点,增加信贷规模,全方位满足县域、镇域、村域及农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强化人才智力支持,努力解决“人才饥渴症”。要以项目为载体,建立人才公共服务和创新创业平台。要以产业为导向,制定县域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分门别类从先进制造业、都市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县域经济实体中选拔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开展“产业能手”培训。要注重开发县域在外人才资源,大力实施人才智力回归工程,尤其是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吸引人才回迁、智力支乡。

中共内江市委 内江市人民政府

关于夯实底部基础 加快县区振兴的实施意见

夯实底部基础,就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新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激活加快县区发展振兴的动力和活力,推动内江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

1.发展速度提升。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力争GDP增速超过全省丘区县平均增长水平;在2012年的基础上,各县区GDP“五年翻一番”,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翻一番”。

2.发展质量提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

3.综合竞争力提升。各县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排位、产业实力、要素集聚能力、发展保障能力逐年稳步提高。力争到2017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排位中,市中区、东兴区排名提高5位以上,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排名提高8位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着力抓好产业支撑

4.加速工业化进程。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和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努力实现产业、企业、产品“三倍增”。全力支持川威集团打造“千亿企业”,把中再生、凤凰集团、白塔集团、威玻集团、建业集团等尽快培育成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企业。强化创新驱动,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培育一批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着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市中区要重点发展电力能源、机械汽配等产业;东兴区要重点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食品医药等产业;威远县要重点发展钒钛合金、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资中县要重点培育新型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隆昌县要重点发展机械汽配、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产业;内江经济开发区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汽配、生物医药等产业。同时,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总体要求,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动园区扩区升级。到2017年,力争把威远连界工业园、内江经济开发区建成500亿以上园区,把隆昌经济开发区建成400亿元以上园区,把严陵工业园建成300亿元以上园区,把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资中经济开发区、市中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200亿元以上园区。

5.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积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到2017年,市中区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渔业园各1个,东兴区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渔业园各2个,资中县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现代渔业园1个,隆昌县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渔业园各2个,威远县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现代渔业园1个;各县区建成现代畜牧业示范园2个,建成现代林业示范园1个。

6.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在银团融资上取得更大突破。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县区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等建设;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加快建设或提升资中古城、威远穹窿地质公园、隆昌“三古”景区、东兴区中国记者家园、市中区十里休闲文化长廊等项目,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推动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力争到2017年,各县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着力建设新区新镇新村

7.抓好县城新区建设。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做大做强县城,通过县城新区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当前,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区域,实现起步区的集中突破,尽快形成主框架和基本功能。力争到2017年,资中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威远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隆昌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8平方公里。

8.抓好重点新镇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加快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镇、工业镇和商贸镇,构筑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体系,同步推进扩权强镇试点。重点打造连界、银山、界市三个镇,努力培育凌家、黄家、郭北、球溪等重点镇。连界要着力打造中国钢铁风情旅游小镇,到2017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银山要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小镇,到2017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界市要着力打造集现代生活、现代产业、现代城镇为一体的高铁新镇,到2017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同时,还要重点培育凌家、黄家、郭北、球溪等重点镇。

9.抓好重点新村建设。坚持产村相融,把村庄改造和产业布局融合在一起,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同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2013年,每个县区建成新农村综合体1个,同时各再启动建设1个新农村综合体;力争到2017年,市中区建成新农村综合体7个,东兴区建成新农村综合体6个,资中县建成新农村综合体5个,威远县建成新农村综合体8个,隆昌县建成新农村综合体6个,每个县区建成新农村示范片1~2个。

(三)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0.以“五个集中”为主要抓手。切实提升各县区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力争到2017年,市中区流转土地超过3万亩,建成新村聚居点超过690个;东兴区流转土地超过6万亩,建成新村聚居点超过520个;资中县流转土地超过15万亩,建成新村聚居点超过900个;威远县流转土地超过10万亩,建成新村聚居点超过400个;隆昌县流转土地超过12万亩,建成新村聚居点超过610个。

11.以“五个一体化”为本质要求。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着力实现现代产业体系科学布局,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相融,人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12.以“五项改革”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探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路径和办法,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工农关系。2013年,全市20%的乡镇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015年,所有乡镇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3.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加大民生工程建设,确保民生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逐年提高。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读书问题。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养老保险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14.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县区实际,加快推进各类安置还房、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五)着力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

15.抓好项目投资。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落实”的理念,按照加快开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加快竣工一批、加快储备一批“四个一批”的工作要求,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各县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力争达到20%。

16.深化开放合作。各县区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打好引进“央企、外企、民企”三大战役。以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为主攻方向,创新招商引资平台,引进更多标志性的大企业大集团。主动对接央企,实施点对点、面对面招商,确保央企投资内江有新突破。深化与成都、重庆的合作,主动承接成渝、配套成渝,在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川南城市群发展中促进自身发展。

17.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抓紧实施一批“双挂钩”项目,大力推进“金土地工程”,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发挥民间资本力量,扩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加强对有上市潜力的企业的支持、辅导力度,努力在直接融资上取得新的突破。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三、保障措施

18.强化规划引领。加强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确保规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衔接。建立相对集中的规划管理体制,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队伍,在县城新区、重点新镇配备专业的规划师或规划员。2013年,中心城区控规覆盖率力争达到80%,县城控规覆盖率力争达到80%, 2014年力争实现全覆盖;到2016年,力争全市所有乡镇编制完成乡镇规划,各重点园区总规、控规、产业发展规划覆盖率达到100%。

19.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按照“责权统一、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的总体原则,最大限度下放管理权限。注重优化环境,打造“最短流程、最高效率、最少环节、最低成本”政务环境,同步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安全的法治环境和亲商重商的社会环境。

20.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各类人才服务县区发展振兴。建立人才“柔性”使用机制,落实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各类人才到县区创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服务县区发展。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从主干线选拔干部、上挂下派、干部双向交流力度。

21.强化考核激励。制定科学的县区发展振兴考评指标体系,每半年对县区发展振兴工作进行考核,每年对县区发展振兴工作进行综合考评。

22.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加快县区发展振兴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各项工作,制定促进县区发展振兴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指导县区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思路,督促、协调、推进有关决策和工作任务的落实。定期研究县区发展振兴有关情况,每年召开加快县区发展振兴工作会议,总结评价和安排部署有关工作。

杨松柏在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8月27日)

我们召开这次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对去年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以来县(区)发展情况,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商务以及其他有亮点的领域进行一次大检阅、大展示,供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二是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一次再加压、再鼓劲,团结动员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夯实底部基础,共同开创全市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现场考察,资中、隆昌我们各参观了6个点,东兴区、威远县、经开区各参观了4个点,市中区参观了2个点,高新区参观了1个点,共计27个点,应该说各县(区)的精华都通过这些点进行了展示。刚才,五个县(区)、经开区和高新区做了交流发言。总的来看,大家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思路清晰、措施具体、坚决有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迈出了加快发展的步伐。各县(区)都在快马加鞭加快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各县(区)迎难而上、逆势突破,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上半年,隆昌县、经开区、东兴区的GDP增速分别高出全市4.3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2.8个百分点,为全市GDP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形成了竞相发展的态势。高新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隆昌县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工业强县示范县,成为全省第一批十四个工业强县示范县之一、也是川南第一个工业强县示范县,同时成功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东兴区、资中县被评为了2014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

内江市县域经济发展令人振奋、充满后劲。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各县(区)的锐意进取和奋力拼搏,来自相关市级领导的大力指导和倾情帮助,来自相关市级部门的鼎力支持和默契配合,来自一线建设者、基层广大干部的实干苦干和忘我奉献。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内江市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市中区、威远县GDP增长0.6%、 2%,分别低于全市4.8和3.4个百分点。从项目推进情况看,截至目前,一些项目未按时开工,一些项目推进未达到进度要求,还有一些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影响了全市稳增长以及未来发展,各县(区)在项目建设方面差别也很大。从产业发展情况看,县域产业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滞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偏低,全市一半以上的县(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最低的只有11.6%;同时,还有的同志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存在观望心理、畏难情绪。这些问题需要大家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县(区)要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兴县理念不动摇,坚持建设高新区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不动摇,始终紧扣去年县域经济工作会提出的“力争到2017年,规模、效益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同类县(区)平均水平,在同类县(区)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中的排位均实现提升,有条件的积极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的目标,加压奋进、积极作为,努力交出一份让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满意的答卷。

下面,为做好下一步县域经济工作,我主要讲七点意见:

第一,要抓实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

“十三五”规划决定未来几年的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宏伟蓝图。要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抓好用好国家、省上加大项目建设、债券融资、企业上市支持力度等机遇;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用创新的工作思路更好地推动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立足岗位奋发有为、敢于担当;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服务项目、服务项目业主、服务企业等工作,系统谋划好县域经济发展,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一要认真考量发展目标。制定“十三五”的发展目标,既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以及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部署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县区实际。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提质增效、特色发展和富民强县,提出实事求是、鼓舞人心、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发展目标,用科学的目标来更好地指引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二要认真抓好规划衔接。县(区)“十三五”规划要主动对接国家、省、市规划,尤其是要在目标制定、重点任务等方面加强对接,着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统筹做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的衔接。现在项目建设遇到的土地问题,与规划衔接关系很大,因此抓规划宁肯适度超前,也不能让规划成为项目建设的瓶颈。

三要认真谋划重点项目。当前是争取项目的大好时机。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布局,紧跟省上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步伐,密切跟踪国家“11+6+3+1”投资重点领域以及新推出的4个工程包,策划、筛选、包装一批重大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不断充实完善本地“十三五”重点储备项目库。同时,要做好与国家、省上相关部门的沟通汇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要抓实抓好产业攻坚,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新支撑。

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是产业的发展,产业做大做强,县区才更有竞争力。要大力实施“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一要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提速转型。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建材、机械汽配等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用好国家、省上、市上支持高新产业发展的政策,瞄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工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重振内江老工业基地雄风。当前,尤其要做好稳定工业生产工作。稳增长是永恒的工作,要把稳工业作为稳增长的重点,认真落实省、市稳定工业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内江市委、市政府在财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3 000万元工业经济稳增长流动资金贷款贴息专项资金,也安排了一部分工业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用好这些资金关系工业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但目前个别县(区)的专项资金还未拨付企业,必须加快办理,确保足额拨付到位。要分类指导企业释放产能,推动产业项目尽快竣工并投产达产,确保下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满腔热情地服务遇到困难的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在内江现有产业结构条件下,内江工业稳增长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川威,要坚定不移地帮助川威实现稳增长,积极协调争取各方支持,推动川威保资产完整、保生产正常、保企业稳定,为川威调整产品结构赢得时间、赢得空间。

二要突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推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可以和很多领域对接,会产生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新业态,如果我们今天不顺应形势,明天又将要追赶。当前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较好,形成了较好的氛围、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必须坚定不移抓下去。同时,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建设一批商贸服务业集聚区;要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推动现代旅游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跃升。

三要突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确保每个县(区)都有1~2个在全省、全国范围内上规模、有档次的优势特色产业。要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更好地发挥园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作用。尤其要与川农大加快衔接,促进川农大研究院内江分院加快投入建设,推进科研院校与园区深层次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园区水平。

第三,要抓实抓好新型城镇化,拓展县域经济发展新空间。

一要加强县城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县城新区核心功能区,重点把宜居放在首位,把城市功能分区、综合交通组织、生态绿地系统、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研究透彻,坚决避免县城新区形成缺乏生态和休闲空间的“水泥森林”,力争到2017年,三县县城都建成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力的中等城市。资中县要切实抓好资中古城核心区与新城组团互动协调发展,隆昌县要加快构建城湖一体格局、积极推进撤县建市工作,威远县要深入推进北部新区建设。各县(区)要加大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工作,尤其是棚改货币化安置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确保这项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二要加强重点小城镇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镇根据不同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打造工业经济强镇、商贸物流强镇、现代农业强镇、生态旅游强镇。当前,要重点打造好11个全国重点镇和15个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形成重点镇建设的更大示范带动效应,促进更多乡镇加快发展。要稳步推进撤镇改街道、撤乡设镇工作。

三要加强新村建设。始终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的原则,把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结合起来推进。今年,全市要建成新村聚居点200个、幸福美丽新村110个,各县(区)要紧扣目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新村聚居点、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第四,要抓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各县(区)都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但从目前情况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成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要大力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推动文体设施、公园绿地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一要强化交通网络建设。要加快推进内威荣高速、 自隆高速等交通干线建设。 目前,这两项工作都有差距,相关县(区)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协调推进工作,赢得主动。要大力推进县乡联网路及“康庄惠民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通组公路建设,尽快启动“户户通”道路试点。要同步加大客货运站场等建设力度,进一步规范交通市场,提升交通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二要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2017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10万亩。要深入实施兴水惠民“五年行动计划”,协同推进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加快推进联合水库、两河口水库和隆昌长桥水库等中小型水库建设,继续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小农水重点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水利项目建设。

三要强化能源信息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重点解决供电设施落后、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全面提升配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要加快“宽带乡村”建设进度,尽快实现所有行政村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全覆盖。要重点提高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管理、农技服务、气象预报等智能化,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第五,要抓实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增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力。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内江市委六届八次全会以来,内江市委先后对全面深化改革做了系统安排。各县(区)要按照市上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努力取得更大突破。

一要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总结推广“三自一引”“五步工作法”等经验,在“五权同确”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多权同确”,统筹推进小型水利设施、农业设施等产权确权,今年要确保完成“五权同确”的产改任务;深化“三化”模式、农业BOT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成果运用,加快建立覆盖县域的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促进农村产权进入公开市场交易,不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二要深化简政放权。围绕放权、让利、放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开展行政权力清理,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抓紧对外公布,真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通过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参与建设运营,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三要加强金融服务。大力推进县域金融服务创新,进一步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隆昌县要争取今年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资中县要尽快启动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市中区、东兴区要协力推进内江市农村商业银行组建,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利用资本市场方面,今年国家支持企业上市力度很大,内江市今年已有梓潼宫等三个企业登陆新三板,要下更大力度支持企业上市;要加大债券申报、争取力度,目前正包装申报的六只债券都要加快进度。涉及的县(区)要加大工作力度, 相关部门必须大力支持。

第六,要抓实抓好充分开放合作,扩大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开放兼容、合作发展是实现富民强县的必然选择。各县(区)要继续把扩大开放合作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大繁荣。

一要注重以企招商。企业比政府更了解上下游企业的技术水平、产品前景、管理水平、信用状况等情况,通过企业来引进、来招商,优势十分明显。要充分发挥本地企业和已经引进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特别要充分发挥威玻集团、浩物股份等优势企业的作用,以存量引增量,围绕企业产业链进行招商,引进相关产业。

二要对本地企业和外来企业新投资项目一视同仁。在新投资项目政策支持上,多年来本地企业都在反映政府支持不足的问题。这次实地参观过程中,有的企业也明确提出这个问题。要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企业,牢固树立本地企业一样是宝贵资源的意识。同时,要帮助本地企业围绕主业实现适度多元化发展,延伸产业链,防止盲目投资、盲目扩张,引导企业优化投资和股权结构。

三要研究建立县区招商引资利益共享机制。对五个县(区)、高新区、经开区新引进企业或现有企业新投资项目,在受限于土地保障、园区规划、产业布局、环境评价等因素不能落地本县(区)的情况下,要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在本市其他县(区)落户。我相信,以我们大家的智慧,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把招商引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好、运作好。

四要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情况通报制。请市投促局牵头,把每个县(区)、相关部门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效果等,以市委市政府目督办名义下发通报,做到一季度通报一次。请五个县(区)、高新区、经开区和相关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在收到通报后,要及时做出批示,并及时将批示情况报市委市政府目督办。对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的推进情况,要每个月进行一次通报。请市发改委牵头,同样以市委市政府目督办名义下发,也请各县(区)、高新区、经开区和各有关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批示并及时将批示情况报市委市政府目督办。

第七,要抓实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集中力量把民生大事往细处做,确保广大群众更充分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激发广大群众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要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扶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最大民生。我市虽然没有一个贫困县,但仍有贫困村301个、贫困人口14.95万,各县(区)扶贫任务很艰巨。要按照市委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结合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带10万困难家庭”等活动,注重精准施策,深入实施“五大扶贫工程”“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通过努力换来扶贫开发一年一年新变化,换来群众生活一年一年新改观,坚决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掉队。

二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事业是直接服务群众、惠及群众的民生事业。要以“扩面”和“提标”为着力点,统筹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就业、社保、养老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要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返乡就业创业,提升就业创业水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范围,促进教育公平;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大力推进“五保”供养、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三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安全稳定。安全稳定是重大民生工作。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县、依法治区,着力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要加大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网格化服务和管理全覆盖。要加强信访工作,坚持和发扬“枫桥经验”,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尤其是当前国家正在筹办纪念抗战胜利等重要活动,各县(区)要坚持把信访维稳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好。8月以来其他地区的几次安全生产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从近期市上组织开展的安全隐患排查情况看,我市仍然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继续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隐患管控,做到常态化排查和科学化处置;尤其要对已关闭企业、停产企业、破产企业遗留的有毒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放射源进行彻底清理、排查,并立即依法妥善处理,不留隐患,确保安全,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同志们,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事关内江市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建功立业,为全市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幸福美丽内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