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新区
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区划中的县级地域(空间)为界限,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主体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立足自身实际,依据市场导向,借助产业政策、行政机制、财税手段,持续有效地聚合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它既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
一、广元市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广元市辖苍溪、旺苍、剑阁、青川四县和利州、昭化、朝天三区,7个县区均为典型的革命老区、盆周山区、连片贫困地区、地震重灾区(青川、剑阁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县)“四区合一”的特殊地区。其中,苍溪县、旺苍县、朝天区为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为秦巴扶贫攻坚片区贫困县。4县3区均全域纳入了国家《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2015~2020年)》。
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广元市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八次和九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统揽全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工作主线,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重大历史机遇,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工作主基调,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统筹发展”总体思路,深入实施“低碳发展、资源转化、大项目促大发展、城乡统筹和创新驱动”五大发展战略,着力夯实县域经济基础,基本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的路子。
2014年全省175个县域经济综合评价结果中,利州区列34位、旺苍县列102位、苍溪县列121位、剑阁县列131位、昭化区列140位、朝天区列143位、青川县列144位。与2010年相比,苍溪县提升14位、旺苍县提升13位、剑阁县提升12位、昭化区提升6位、朝天区提升5位、利州区提升4位、青川县提升3位。全市县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综合评价排位不断攀升。
二、广元市县域经济主要成就
“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着力在次级突破中大有作为、追赶跨越,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了速度加快、结构趋优、质量提升、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 自灾后重建以来,全市经济实现快速发展,2009~2011年连续三年增速均保持在15%以上,2013年突破500亿元大关,2015年达到605.43亿元,是2010年的1.88倍、年均增长11.5%。从各县区看,“十二五”末利州区突破200亿元,达到206.34亿元、年均增长11.9%;苍溪县113.55亿元、年均增长11.7%;旺苍县88.95亿元、年均增长12.1%;剑阁县90.02亿元、年均增长10.5%;青川县29.16亿元、年均增长11.1%;昭化区41.08亿元、年均增长10.9%;朝天区36.33亿元、年均增长12.2%。其中朝天区、旺苍县、利州区和苍溪县分别高于全市年均增速0.7个、0.6个、0.4个和0.2个百分点,其余县区均在10%以上,县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23.8 ∶ 39.0 ∶ 37.2优化调整为2015年的16.5 ∶ 47.2 ∶ 36.3,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提升。从各县区看,苍溪县25.5 ∶ 43.1 ∶ 31.4,一、三产业占比下降9.8个和2个百分点,二产业占比提高11.8个百分点;旺苍县17.6 ∶ 55.6 ∶ 26.8,一、三产业占比下降6.6个和3.7个百分点,二产业占比提高10.3个百分点;剑阁县27.9∶37.73∶4.4,一、三产业占比下降9.2个和1.2个百分点,二产业占比提高10.4个百分点;青川县24.5∶41.5 ∶ 34,一、三产业占比下降6.3个和3.9个百分点,二产业占比提高10.2个百分点;利州区4.9 ∶ 55.5∶39.6,一、三产业占比下降1.7个和3.2个百分点,二产业占比提高4.9个百分点;昭化区27 ∶ 545.9 ∶ 27.1,一、三产业占比下降8.3个和1.9个百分点,二产业占比提高10.2个百分点;朝天区20.8∶2.2∶27,一、三产业占比下降8.4个和4.6个百分点,二产业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83.23亿元,是地震前170.13万元的3.43倍,投资率(投资额/GDP)由71.9%提高到96.33%。“十二五”累计实现2701.73亿元,是“十一五”累计的2.07倍。从各县区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利州区19.9%、苍溪县17%、剑阁县14.9%、旺苍县14.4%、青川县8.4%、朝天区7.8%、昭化区7.3%,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综合交通枢纽加速形成。“十二五”以来,全市交通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广陕、广南、广甘、广南、绕城高速公路广元全部建成,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段)顺利通车,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加快建设,广巴铁路扩能改造、绵阳至万源和广元至平武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大力推进,广元机场航线增至5条。大力实施干线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农村公路改善工程、公路安保工程、农村渡口渡改桥等七项工程,市内路网建设不断上等升级。公路总里程达19 70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92公里。改建国省干线公路832公里,国省道增至13条1 957公里。实现100%乡镇、92%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苍溪航电枢纽全面建成,广元港红岩作业区开港试运行,亭子口电航枢纽和广元港张家坝作业区加快推进,嘉陵江、白龙江等4条通航河流常年通航里程达568.6公里。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连接西南西北、可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枢纽正加快形成。
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白龙江昭化电站、东河流域5级梯级开发主体工程完工投入运营,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投产发电,清江河流域梯级开发加速推进。已探明天然气储量4 000亿立方米,九龙山、元坝、龙岗西等气田相继投产,已建成中石油西南管道公司所属宁夏中卫—贵阳输气管道、兰州—成都原油管道、兰成渝成品油管道、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和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天然气管道等14条、全长851.4公里的石油天然气高压长输管道,广元已成为全省国家级石油天然气输送干线最多的地区之一。全市电网电源总装机容量122.73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113.31万千瓦, 已形成500千伏为支撑、220千伏环网为骨架、110千伏及以下为网络的覆盖全市的电网结构。旺苍七一分布式光伏发电、大唐广元芳地坪风电、苍溪生物质秸秆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竣工投产,大唐广元新建电厂、望江坪和凉水泉风电场、城市生活垃圾发电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开发利用成效明显。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强化。全市共完成农村道路硬化4 207.4公里,农村公路达到18 479公里,国家标准乡村公路畅通率达98%,省级示范片新村社道、入户路硬化率达100%。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3.72万亩,完成农田水利渠系建设2083.4公里,综合治理河道104.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790.7平方公里,总灌溉面积133余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80%。苍溪乐园水库、朝天双峡湖水库、青川曲河水库建设加快推进,大寨、鱼洞河、雷家河等中型水库进展顺利;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程9 400余处,累计解决13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三)统筹发展扎实推进,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以“三园一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和载体,突出特色,示范带动,推进产业和城镇、园区和城区、产业和社区融合发展。高起点打造了一批以三江新区、081产业新城、利州万源新区、苍溪江南新区、剑阁剑门新区、朝天草房沟新区等为代表的宜居宜业宜商的“产城一体”示范区。建设形成了以利州区回龙河、旺苍县卢家坝、朝天区大巴口等为代表的“园城一体”示范区。逐步形成了以青川三锅乡、剑阁剑坪村、苍溪柳池村等为代表的“产村一体”示范点。
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控详规实现全覆盖,城镇控详规覆盖率60%。实施中心城市总体规划总结评估,完成基本生态控制线等专项规划,全面完成县区总体规划修编,完成221个乡镇、879个新村规划编制。城乡建设提质加速,2015年完成城乡建设总投资165.4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0.93亿元、增长9.1%。“百镇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城镇功能日趋完善。昭化区昭化镇、旺苍县三江镇、青川县青溪镇、剑阁县普安镇、苍溪县元坝镇等5个镇入选第三批“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利州区荣山镇、昭化区柏林沟镇、朝天区羊木镇、旺苍县木门镇、青川县青溪镇、剑阁县下寺镇、苍溪县陵江镇等14个镇入选“国家级重点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和质量明显改观。坚持“西扩东进南延北拓”战略,积极拓展中心城市空间,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40.83%,年均净增1.57个百分点,四县三区城镇化率均达到30%以上。
(四)农业经济稳步推进,第一产业持续发展
“十二五”以来,全市认真实施农业“3+5”产业发展战略,稳定发展、巩固提升粮油、生猪、劳务三大百亿传统产业;统筹规划、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红心猕猴桃、蔬菜(含食用菌)、茶叶烟叶、土鸡五大百亿产业;做大做强“广元七绝”和“剑门关土鸡”等特色农产品;加快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步伐,农业生产不断发展、持续丰收。2015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9.76亿元,比“十一五”末净增加23.24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39.94万吨、比“十一五”末增长10.4 %,实现“九连增”。
坚持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产业基地”发展之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认定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65.6万亩,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0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7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5家,工商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组织总数1 890个,“广供天下”农产品电子商城创建“网上交易、网下配送”农产品销售新途径新模式,“广元七绝”被评为“四川20个最具影响力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坚持按“四新一建”的要求建设生态小康新村的基础上,着力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共启动建设幸福美丽新村1 371个,其中基本达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标准的1 248个,建成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4个、省级示范片8个、新村聚居点448个、新农村综合体43个, “ 1+6”公共服务活动中心478个。把现代农业园区和幸福美丽新村、贫困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79个,产业基地面积71.8万亩,核心区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园区农民纯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0%以上,有力带动和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五)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支撑作用逐步显现
“十二五”以来,全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抓项目、扩增量、调结构、提质量,实现了工业总量扩张升位,全市加速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44.64亿元、比“十一五”末净增加139.63亿元,总量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6和2.9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到40.4%,其中利州区48.2%、昭化区40.2%、朝天区46.7%、旺苍县51.3%、青川县33.1%、剑阁县28.9%、苍溪县2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10.2亿元、增长9.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利州区13.8%、昭化区8.5%、朝天区5.7%、旺苍县25.6%、青川县4.7%、剑阁县6.1%、苍溪县23.4%。工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工业项目扎实推进。坚持大项目促大发展战略,通过技改扩能盘活存量,加强招商引资做大增量。中石化元坝气田天然气净化厂、亭子口电站、兴能新材料、华油天然气等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中国七盘关国际石材城、新中方广元健康产业城、中纺60万吨油脂加工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唐广元新建电厂、中国西部国际眼镜产业园、武创科技智能手机触摸屏及零组件生产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形成了项目工作梯次推进格局。2014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94.02亿元、增长2.1%,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3.3%。“十二五”累计完成工业投资865.06亿元,比“十一五”末净增加570.63亿元,年均投资达173.11亿元,工业投资总量翻了一番多。
产业园区扩面升级。全市形成“一极多点”发展格局,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旺苍县、苍溪县、剑阁县、朝天区成功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各县区重点产业园区竞相发展,全市完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6亿元、新增开发面积9.2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9.8万平方米,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91亿元、增长10.3%。
(六)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增势迅猛
服务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服务业规模呈平稳扩大趋势,“十二五”末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0.14亿元,比“十一五”末净增加100.46亿元,总量接近翻了一番,年均增长9.9%,快于全国1.5个百分点。2015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了36.3%,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到了42.7%,平均拉动GDP增长3.93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4%,由2011年的232.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50.98亿元,增长了43.2%。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高于一、二产投资之和,服务业成为推动全市投资的重要力量。
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为主的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金融、房地产、信息技术、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比重明显上升。物流、网购、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网购网销广元专区平台注册企业逾1 000家。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和快递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均在50%左右。商贸、物流中心建设顺利。加快建设新型商贸核心区,积极打造专业批发市场和特色街区,广元国际商贸城建成投入使用,美福地钢材物流园区、广运客货运物流中心进展顺利。引进和实施卓鑫川北国际物流港、远成现代物流园区、万达广场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现代物流业发展后劲增强。成功举办女儿节、“广元造”品牌商品展览会和秦巴山区年货节、“广元七绝”北京展销周等活动,商贸流通市场活跃。文化旅游业发展较快。市文化艺术中心、澳源体育中心、市(县)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等35个文化项目全面建成,市广播电视中心、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惠民设施加快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覆盖率均达100%。加快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和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已有AAAA级景区14个,AAA级景区4个,剑门关成功创建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溪古城、平乐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3 252万人次、增长17.2%,旅游产业总收入207.16亿元、增长30.5%。金融商贸、餐饮住宿稳步发展,物流、快递及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带动服务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19.7亿元增加至197.7亿元,年均增长13.5%。
(七)财政金融连上台阶,城乡收入持续增加
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十二五”末,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亿元大关,达到40.82亿元,比“十二五”规划目标多7.32亿元,比“十一五”末净增加24.09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9.5%,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8.0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7%,比“十一五”末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3.9亿元,是“十一五”末利税总额的2.4倍。
金融保险业发展迅猛。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 135.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33.81亿元,增长14.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0.79亿元,增长14.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2.91亿元,增长8.8%;中长期贷款余额384.45亿元,增长13.7%;票据融资余额13.43亿元,增长77.0%。保险事业发展至今全市拥有保险公司18家,保险机构网点180个。全年保费收入3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7.2%。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十二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628元,比“十一五”末净增加11 119元、增长88.9%,年均增长13.6%,增长速度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939元,比“十一五”末净增加4 903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7.2%,增长速度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5.7个百分点,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3.6个百分点。五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十一五”末的3.1 ∶ 1缩小到“十二五”末的2.64 ∶ 1。
(八)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不断扩大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开展“七权同确”,农村改革的基础得到夯实。各县区33个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市级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利州区积极试点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并置”。剑阁县和成都市建立全省首家联网的县级林权流转交易平台,与全省14家县级平台联网运行。苍溪县试点开展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到社到户,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化解了村社集体资产“空心化”问题。二是农业经营机制创新有效推进。市县乡三级平台建设的硬件已基本到位,软件联网试运行,2015年实现全市农村产权网上交易。三是用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扎实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开展县区间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有偿流转,利州区、剑阁县成功实施首例有偿流转水田占补平衡指标。四是就业和社会保障改革有序推进。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城乡一体、全面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实现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启动实施。合并实施新农保和城居保,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剑阁县、旺苍县正扎实推进第二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工作,抢抓全省市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机遇,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与全省同步推行分级诊疗制度。五是户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利州区围绕“一个核心、四项配套、五大权利”的户改模式,在全市率先启动一元化的户籍制度改革。六是金融服务三农创新推进。金融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基本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有效满足了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苍溪县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工作稳步推进,利州、昭化、朝天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启动实施。剑阁县城北镇、苍溪县五龙镇试点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和农业收益保证贷款取得较好成效,创新在苍溪建立全市首个流动汽车银行。七是扶贫开发体制机制不断完善。2014年选择青川县、利州区开展试点,并适时全面推行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引导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八是所有制结构加快调整。持续推进市县国有企业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
开放型经济持续提升。逐步建立了“浙广合作”“九广合作”“川港合作”“川澳合作”,积极扩大厅市、市校合作,巩固与对口援建省市的合作,主动融入成渝、关中—天水经济区,进一步强化与周边地市的区域合作。以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重点央企等领军企业为重点,着力在引进带动力强的品牌企业、产业链关键的重点企业上实现新突破。投资促进成效显著“,十二五”以来招商引资累计到位市外资金1 772.66亿元,是“十一五”累计的3.32倍。大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创新利用外资方式,积极有效利用好世行、外国政府贷款,合理高效利用国外优惠贷款,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积极拓展外派劳务市场和渠道,加强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三、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广元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持续加快的良好态势,但广元是集连片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地震重灾区“四区合一”的典型地区,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加快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主导产业支撑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促进投资和消费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转型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面临不升级则迅速萎缩的现实压力,新兴产业发展竞争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繁重任务。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乏力,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招商引资难度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如期脱贫任务重难度大。人才战略支撑作用不强,干部观念、作风、能力还不完全适应新常态发展需要。
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正当其时
当前,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常态,县域经济发展已经由传统的“发展就是经济增长”转变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种经济发展根本性变化必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战略调整机遇。
广元市是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肩负贫困山区探索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的重任。近年来,国家在财税、金融等各方面向县域倾斜,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县域经济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为县域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利机遇。县域以抓住宏观政策调整的契机,在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乡村城镇化、管理社区化等方面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可以说统筹城乡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根本方向。坚持把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着力改变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生态环保不相协调的状态,为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和人才保障。同时,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四川省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等“三大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全面启动的“十三五”规划编制等,将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政策机遇。
五、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策措施
围绕未来五年全市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和县区规划发展目标,结合广元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加快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有以下几方面:(www.daowen.com)
(一)决战决胜扶贫攻坚战,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计划,每年减少贫困人口六万人以上,实现贫困人口和因病因残因灾返贫人口全部脱贫。加大特色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农村危房改造、城镇保障性住房等结合起来,对居住在边远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群众,科学规划实施搬迁安置,建立差别化补贴机制,实现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建立健全县区、乡镇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机构,把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面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和无赡养人、扶养人的特困人员实行自愿集中供养。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医保补助、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报销标准,实行大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加强对贫困人员实施医疗救助,加大重特大疾病、慢性病救助力度。帮助因地震、洪涝、地质灾害等受灾群众脱贫,有效解决因灾致贫返贫问题。
着力实施“12个扶贫专项方案”,每年推进150个贫困村脱贫解困,实现739个贫困村和7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推进产业扶贫,抓好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安居扶贫,切实解决好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推进交通扶贫,切实解决到村到组到户“毛细血管不畅”和“最后一公里不通”的问题。推进水利扶贫,切实构建“精准到户”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和生产用水。推进电力信息扶贫,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电力和信息全覆盖。推进教育扶贫,抓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进卫生计生扶贫,加大农村患大病、慢性病贫困人口救治扶持力度,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推进文化扶贫,加快贫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促进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均等化。推进科技扶贫,提升科技支撑引领脱贫攻坚水平。推进新村和生态扶贫,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财政金融和社会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支撑。推进兜底保障,实现政策性兜底扶贫应保尽保。
(二)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做大县域经济发展支撑
坚持把工业强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我市“5+2+1”工业产业体系,优化县域工业产业布局,壮大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一是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以能源化工、食品饮料、电子机械、金属、建材、纺织等五大传统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力度,加快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转化。稳步发展青溪石材产业园,有序推进旺苍石材资源开发,加快推进七盘关国际石材城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异型石材、装饰石材等新产品。加快旺苍攀成钢焦化、领航科技、东河煤业等资产重组工作,加快建成100万吨钢铁生产项目。以利州区宝轮纺织服装科技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以棉纺、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丝绸产品等为重点的加工制造,加快建成全省纺织行业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重点,以零八一电子集团、兴能新材料、元泰达等企业为龙头,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品规模化生产。率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新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三大潜力产业,形成“一区两园带动多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三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加快提升制造业领域知识、技术扩散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加快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扩产增效,推动企业设备更新,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四是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按照“一极多点”发展格局,优化全市工业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进一步突出园区产业特色,提高产业聚集度。引导和支持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集群建设。支持县区加快创建省级开发区和一批各具特色工业园区,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做强县域经济发展载体
突出县域特色和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推动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突出县城的中心地位,以完善功能、聚集产业、吸纳人口、扩大规模为发展方向,增强县城集聚和辐射功能。一是构建“一带一廊两区”的城乡空间。构建横贯市域中部的竹(园)剑(阁)广(元)旺(苍)河谷密集城镇经济带,作为全市推进工业、服务业、农业和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区域。沿嘉陵江开放经济走廊,依托嘉陵江水路和沿线交通设施,构筑融入国家开发格局的重要通道,建设密度适宜的现代小城镇带。打造以特色林、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旅游集中区为主的“北部山地生态涵养经济区”和以推进农业规模、特色种植养殖示范区、小城镇密集区为主的“南部丘陵生态农业区”。二是优化“一主三副多点”城镇体系。按照“东延西进、南拓北展”的思路和产城一体理念,继续加大以三江新区为代表的城市新区建设,扩大中心城规模,增强中心城积聚和辐射能力,引领全市现代化建设。旺苍、苍溪、剑阁县城,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大县城对县域和周边地区人口和产业的吸纳力,建设经济发达、环境良好的县级城市和支撑全市发展的副中心。推广“百镇建设行动”成功经验,依据各城镇自然禀赋和长期形成的职能,结合“生态立市、文旅兴市”战略,突出特点,重点推进一批服务性强的小城镇建设。三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教育、文化、体育、就业服务、社保经办和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健全覆盖城乡、普惠可及、保障公平、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法制化。四是提高城镇管理现代化水平。健全城镇管理机制,完善管理标准,整合管理资源,推进综合管理,支持城镇在管理机构、管理层级等方面探索创新。建立现代城镇综合管理平台,提高城镇管理效率。
(四)大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围绕“林业、果蔬、畜牧”三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猕猴桃、黑木耳、茶叶、核桃、油橄榄、烟叶”六大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积极发展优质特色品牌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做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围绕做大做强“3+5”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品质结构,集中连片建设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形成特色产业块状、带状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建设,全面巩固提升已建园区,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基地的集中发展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带动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与休闲观光相结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强、品牌优势明显的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庄、星级农家乐、精品村寨、休闲农业精品路线和乡村旅游景点等,着力创建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村)。二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行“户改场、场入社、社接企、企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加快构建“1+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每年重点培育100个领军企业家、产业科技领军人、市场营销领军人和农业职业经理人,每年新引进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7家,新培育销售过亿龙头企业7家,新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组织100个,新培育家庭农场500家,每年评定命名20个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0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个市级示范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和创建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重点支持“广元七绝”和剑门关土鸡、广元高山露地蔬菜、广元纯黄茶“7+3”品牌建设,加快发展品牌农业。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大特色产业科技投入,鼓励高校、研究院所等科研教学单位与特色农业基地开展联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推进良繁体系建设,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强化优良品种及苗木管理。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四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重点抓好优势区域和现代农业园区的标准化生产,抓好标准化示范园、区及示范县的创建工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原料基地或标准化出口创汇基地。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创建,全面开展每年1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和20个示范村创建。
(五)积极扩大现代服务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
广元市工业园区分布图
广元旅游景区布局图
能源供给中心初具规模
罗家沟互通立交
苍溪天新现代农业园区
利州龙潭现代示范园区
青川现代名优茶叶示范园区
娃哈哈广元公司
骨干水源工程加快建设
白龙湖幸福岛
青川县阴平村
曾家山滑雪场
利州区龙潭山地农业公园
竹园新区
万源新区
剑门关古镇
昭化古镇
苍溪县天新幸福美丽新村
昭化区照壁传统村落改造聚居点
剑阁县姚家乡团结新村
朝天区沙河镇幸福美丽新村
旺苍县金溪镇幸福美丽新村
广元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菲调研重大项目
广元市委常委、广元军分区司令员童自勇(中)研究脱贫工作
北京市委农工委来我市考察“七权同确”工作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成员资格确认
村民领到“七权”证书
苍溪县陵江镇胡家梁移民集中安置点
利州区宝轮镇紫兰社区移民安置点
昭化区虎跳镇南斗村扶贫开发与移民后扶相结合示范村
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均衡化发展,推进社会服务业均等化发展,促进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是优化提升商贸物流业。加快推进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实现各大物流园区功能合理分配,避免同质竞争。着力打通“水路空铁”四种交通转运方式,建立立体式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城乡配送服务,活跃乡村消费市场。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区域性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加快商贸中心建设,全力推进老城、两江口、利州广场、万源四大商圈建设。加快专业市场优化升级,整合建材、五金、汽车等专业市场。挖掘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流通体系。基本建成商业总量适度、经营业态多样、组团结构明确、功能分区优化的川陕甘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二是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大力培育电子商务业,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搭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国内知名电商。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积极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创建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市。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加快文化商品研发设计,重点支持工业设计类创意产业,实现苍溪岐坪挂毯织造、朝天麻柳刺绣等传统技艺的产业化。三是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建设剑门蜀道、唐家河、米仓山、嘉陵江四大精品旅游区和曾家山中国西部养生基地、剑门关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皇泽文化产业园、精品乡村旅游区特色产品及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城。构建“文化+旅游+X产业”的旅游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农业、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新业态产品开发,构建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打造旅游龙头项目,构建旅游精品项目。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统筹规划亭子口库区旅游业发展,创建川陕甘金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体创新发展实验区。把广元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川陕甘结合部旅游集散中心、四川北部旅游增长极。四是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构建以国有银行为主力,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组织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五是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口岸机场建设,积极推进旺苍、青川通用机场建设,加密已开航班,积极开辟新航线。完成主要航道整治工作,力争建成广元港张家坝作业区,建设一批客货运综合码头、旅游客运码头和公益渡口。
(六)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走“开放兴县”和“民营活县”的路子,把改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努力在产城一体发展、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各类产权归属,完成“七权同确”登记颁证工作。发展一批农村产权评估中介服务组织,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及担保投资。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试点,探索建立进城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健全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城乡综合规划体系建设,提升“一主两副多点”城镇体系发展水平。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县撤县设市,大力实施扩权强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升美丽幸福新村建设水平。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城镇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种养业,构建“1+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潮起正是扬帆时,市委、市政府将带领全市人民继续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工作主基调,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统筹发展”总体思路,深入实施“低碳发展、资源转化、大项目促大发展、城乡统筹和创新驱动”五大发展战略,弘扬“厚德行广、坚韧自强、创新开元”的新时期广元精神,始终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县域城镇化、始终以工业集群集聚发展推进县域工业化、始终突出特色优势实施错位发展、深化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与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努力建设天蓝地绿、百业兴旺、安居乐业、诚信友善、政通人和的“美丽广元、幸福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