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主要讲话

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主要讲话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东明四川省有183个县(市、区),是县级行政区划最多的省份,也是一个县域差别大、县域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县域经济是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底部基础,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战场,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潜力巨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四川省县域基础设施总体滞后,投资建设空间很大。

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主要讲话

王东明

四川省有183个县(市、区),是县级行政区划最多的省份,也是一个县域差别大、县域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县域经济是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底部基础,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战场,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潜力巨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在当前形势下,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必须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必须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目的。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兼顾、重点突破,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工业强县、产业兴县为路径,以城乡统筹、三产融合为抓手,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县域经济发展首先是产业的发展。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推进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要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发展。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积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突出绿色、生态、安全,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着力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要坚持工业强县富县,立足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做大工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一是以区位优势为依托,围绕中心城市发展需要,打造配套产业集群;二是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避免简单地卖资源;三是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要把园区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提高投资强度,推进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要把服务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潜力产业来抓。加快建设一批商贸、物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餐饮文化、休闲服务业,发展家政物业养老社区服务。要推动旅游资源联合开发,高水平规划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和大香格里拉、大九寨、大峨眉、大成都等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和整体品质提档升级。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要把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起来,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要抓好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的县域规划。对县城、重点镇和新农村实行“一盘棋”布局,做到土地利用、交通、产业、生态等多规衔接配套。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能换一任领导翻一次烧饼。要高水平推进县城建设。合理确定县城规模,坚持把宜居放在首位,重视繁荣城镇经济,创新城市管理,加快推进旧城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注重布局人性化的生活休闲设施,避免形成“水泥森林”。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城镇。认真实施百镇建设行动,落实土地、资金等扶持政策,突出地域、民族和历史文化特色,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建设一批宜居宜业的新型小城镇和富有活力的经济强镇。要与全面小康相适应,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基本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标。当前,要坚持产村相融,重点推进1 000个新村试点示范,继续抓好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建设,优先解决居住条件最差的贫困村农民住房问题。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全面放开县城和小城镇落户,完善城乡社会保障,解决好征地拆迁群众安置问题,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农民进得了城、住得上房、生活得好。

四川省县域基础设施总体滞后,投资建设空间很大。要把稳增长与利长远结合起来,主动谋划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改善县域发展条件。大力实施交通提升工程。实现到2017年所有县城、重点镇与骨干交通网络连接,到2020年20万人以上县城通高速、所有乡镇通油路和建制村通公路,推动县域经济更好地对接中心城市、融入经济区发展。大力实施农田水利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加强大中型水利工程及渠系配套设施建设。以发展节水农业为路径,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五小水利”工程县建设。结合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工程。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护好城市水源地。加强环境设施建设,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研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办法。推进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加快乡村学校、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推动文化、就业、社保等服务功能覆盖城乡。

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要以简政放权为重点,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深化“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围绕放权、让利、搞活,扩大县域经济管理权限。有条件的地方要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增强县级财政能力。推进县域金融服务创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规范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重视运用保险资金,积极开展涉农、巨灾、大病等保险试点,多渠道解决资金缺乏问题。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金融服务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领域,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要推进县域全面开放合作,把招商引资与发展县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进配套企业,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引进项目要符合产业发展政策,不能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稳定是全省稳定的基础。要把推进依法治县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途径,创造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依法治省纲要,强化法治权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联系实际抓好法律“七进”活动,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大力推广村规民约、市民公约等做法,注重发挥群团组织作用。要加大社会治理创新,强化乡镇、街道和社区社会管理服务职责,推动网格化服务和管理全覆盖,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高度重视和抓好安全生产,确保一方平安稳定。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全省62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要大力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把工作成效体现在群众生活改善上,体现在贫困地区旧貌换新颜上,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事关全局和长远。全省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支持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要真抓实干,不尚空谈,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解决具体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上。县委书记要进一步坚定信念严守纪律,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统揽全局谋势聚力,敢于担当勇于克难,以身作则正风肃纪,更好发挥政治方向的引领作用、重大决策的主导作用、民心民力的凝聚作用、党风政风的示范作用。要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和“走基层”活动,以优良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专家解读】

四川省三位权威经济学专家,从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县域基础设施提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依法治县等五个方面对会议精神做出解读。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研究员杜受祜认为,新的历史时期下,发展县域经济与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县域经济是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底部基础,是促成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很好的平台和抓手,而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路径,又是手段。(www.daowen.com)

发展县域经济,首当其冲的是整体规划。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盘棋”的规划理念,不能像以前城市只规划城市的,农村只规划农村的,要抓好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的县域规划,形成完整的县域经济规划体系:一方面,要高水平推进县城建设,发挥县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城镇,形成“众星拱月”的发展格局,只有这样,县域经济整体水平才会搞上去。政府要做好城乡统一规划,城乡规划要实现一体化,这样就有利于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其次,政府要做好城乡公共产品的配备和供给,城乡要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本供给和配置上,实现标准统一化。

杜受祜认为,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就是要让农民与城里人一起来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这就要求在农村打好扶贫攻坚战,让其脱离贫困,改革放开户籍制度,让农民进城真正成为新市民,在住房、保险、医疗、子女入学教育等方面,与城里市民一视同仁,享受一样的生活待遇。因此建议大城市逐步放开户籍制度,县城和小城镇必须全面放开落户,让农民进城务工或创业,创造更多价值,才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壮大。

杜受祜指出,长期以来,我们重视城市在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打造与建设,而忽略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城市相比,农村存在严重滞后的尴尬局面。因此,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要以政府为主体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在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农村只有在交通、技术、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跟上了,才会与大城市、当地县城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与之形成完整的信息、技术对接,现代化农业才能得以发展,农村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才能有更好的市场,这样一来,农村经济才能与城市经济协调统筹发展,县域经济也才会上台阶。

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肯定会面临资金短板,这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应积极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引进一些龙头企业进军农村发展兴业,争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互兼顾;采用新思维改革投融资平台和制度,多渠道寻求资金,实施混合制经济模式,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上去。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盛毅认为,如果只抓农业发展,不能根本解决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问题,工业是强县富县、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据了解,县域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最大的产业门类和发展支撑,成为县市地区财政收入和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2013年,全省135个县(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8.6 ∶ 53.1 ∶ 28.3, “ 但一、二、三产不是相互分离的,它们存在紧密的联系。产业发展也必须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时要统筹考虑比较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师范大学校长丁任重认为,继续简政放权,并对所有的县域都逐步放权,这个是大势所趋,是促进四川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因为在现有的财税体制下,县级政府能够支配的财力很少,财力是最弱的,但大量的事权又是县一级政府在承担。“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县级财政能力,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推进县域全面开放合作,把招商引资与发展县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这个举措的背后,反映着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情。“四川是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也不发达。更多需要外力的作用,充分对外开放,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除了简政放权,县级政府需要更新观念,要全方位对外开放。

“面向长三角地区开放,这里有雄厚的资本;面向珠三角开放,吸引这里的产业转移到四川;面向京津冀开放,这里科技发达;面向东北经济区开放,这里装备制造业发达,而装备制造业也是四川的支柱产业。同时,也还要面向西部地区开放,因为四川经济发展需要资源,而我国大部分资源都集中在西部地区。”在全方位开放时,也要注意与本地发展相结合。

丁任重指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推进依法治县,有它的现实依据。“四川的县域经济不发达,特别是民族地区。我们发展县域经济,最终是要惠及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这个论点很深刻。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除了发展经济外,也要加大社会治理创新,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管理能力,推动现代化发展,从而保障社会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