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员工积极前摄行为的内涵、层次与类别分析

员工积极前摄行为的内涵、层次与类别分析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主要从内涵、层次与类别三个方面,对员工积极前摄行为进行阐述。所以,根据上述对员工积极前摄行为的内涵界定,本研究的层次定位于个体层面,这决定了对概念的测量应反映出个体对积极前摄行为的认知与判断,数据来源为组织内的员工个体。

员工积极前摄行为的内涵、层次与类别分析

清晰与完善的概念说明可以阐明研究现象的核心特征,这也是开发出高质量问卷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主要从内涵、层次与类别三个方面,对员工积极前摄行为进行阐述。

(一)内涵界定

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从社会认知理论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视角,已经对员工积极前摄行为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即指在工作过程中,员工自发地、有目的性地试图改变自身境遇或扭转局面,并能为组织带来有益影响,实现个体与组织双赢的行为集合。在上述内涵界定中,不仅包含了前摄行为的三个特征——主动性、前瞻性与变革性,而且强调了员工积极前摄行为能够增进组织利益,实现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双赢,符合组织对员工的主动绩效期望。

(二)层次界定(www.daowen.com)

对概念的定义和说明决定了测量的层次,以及如何恰当地搜集和分析研究数据。[1]因此,在问卷设计的初始阶段,需要清楚地界定研究对象所属的层次。前摄行为的研究层次可以分为个体、团队与组织层面(Bateman & Crant,1993)。所以,根据上述对员工积极前摄行为的内涵界定,本研究的层次定位于个体层面,这决定了对概念的测量应反映出个体对积极前摄行为的认知与判断,数据来源为组织内的员工个体。

(三)类型构成界定

在编制问卷题目之前,需要确认研究概念所包含的内部成分,这是对其进行可操作化的一个必要步骤。因为研究概念的内部成分可能会影响测量题目的选择、数量以及抽象程度。根据质性研究归纳出的类型构成,员工积极前摄行为包括五种具体行为。因此,在问卷设计过程中,需要针对每种行为选择恰当的测量题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