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工前摄行为的维度研究
通过文献梳理,截至目前,学者们对员工前摄行为的维度研究主要包括如下观点:(1)格兰特(Crant,2000)在其所构建的员工前摄行为整合模型中,将其分为一般性的前摄行为与具体情境下的前摄行为两个维度;(2)帕克、威廉姆斯和特纳(Parker,Williams & Turner,2006)将员工在工作场所表现出的前摄行为划分为前摄性想法实施与前摄性问题解决两维度;(3)格兰特和阿什福德(Grant & Ashford,2008)基于行为理论,提出将员工前摄行为划分为5个维度,即行为形式、目的、频率、时间与策略;(4)贝森哈克和哈托格(Belschak &Hartog,2010)将员工前摄行为分为利己的、亲社会的、利组织的前摄行为3个维度;(5)帕克和柯林斯(Parker & Collins,2010)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技术,从10种员工前摄行为中提炼出3个公因子,因而得出结论:员工前摄行为包含前摄性工作行为、前摄性个体环境匹配行为与前摄性战略行为3个维度。
(二)员工前摄行为的测量研究(www.daowen.com)
通过文献梳理,学者们在员工前摄行为的测量领域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为3个阶段:(1)主动性人格量表开发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贝特曼和格兰特(Bateman & Crant)开发了一份主动性人格量表,其中包含17个题项,这可以看作对员工前摄行为测量研究的开端之一。(2)员工前摄行为具体类型的量表开发阶段。众多学者在对员工前摄行为的具体类型进行有效识别之后,又相继进行具体类型的员工前摄行为量表开发。(3)员工前摄行为整体量表开发阶段。这一时期学者们主要针对员工前摄行为的整体概念进行量表开发,例如,帕克和柯林斯(Parker & Collins,2010)将10种具体前摄行为的量表进行整合,设计出一份用于测量员工前摄行为的综合量表。贝特曼和哈托格(Belschak & Hartog,2010)开发了一份包含12个题项的量表,用于测度员工前摄行为的整体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