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理性思考中的成本收益和边际量决策

理性思考中的成本收益和边际量决策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性人”追求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但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理性人”的所有愿望并不能同时得以满足,所以“理性人”常常面临权衡取舍。“理性人”在权衡取舍时,主要考量一些什么因素?因此,同样成本的一盏灯,装在冷藏室有更大的收益。通常,边际成本会逐渐增大,边际收益会逐渐减小。“理性人”只会在付出的边际成本比获取的边际收益小时,才会采取这种行动。除此以外,还要算上隐性成本。

理性思考中的成本收益和边际量决策

“理性人”追求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但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理性人”的所有愿望并不能同时得以满足,所以“理性人”常常面临权衡取舍。其中,效率与公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政府决策需要权衡的重要方面。

例2:为何16岁瑞典女孩桑伯格饱受争议[4]

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16岁瑞典女孩格里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向各国领导人演讲时提到“人们正在遭受痛苦,人们正在死去,生态系统正在崩塌,我们正处于物种大灭绝的开始阶段,但你们(各国政要)所说的,除了钱,就是有关经济会永远增长的‘神话’。”

美国Buzzfeed新闻网报道称,桑伯格在联合国峰会上的演讲给各国与会政要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她的演讲,一些与会者予以正面评价。如尼日利亚环境部长阿布巴卡尔表示“深受触动”,并表示“完全认同”她的观点。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市长科拉乌称赞她“言语有力”,具备成年人的风范。

然而,自桑伯格参与瑞典“大罢课活动”成名以来,批评与质疑的声音也如影随形。抛开对桑伯格夸张言辞举止的批评,针对她提及的观点,许多人也并不赞同。

桑伯格确实没有提出更详细和清晰的主张,也没有具体讨论排放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优先排序环境问题就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一旦她的主张走出瑞典,就要被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右翼批评,或被用阴谋论来解读。

其中以普京的批评最具代表性,在莫斯科能源周”论坛上,普京将桑伯格描述为“善良的女孩,非常真诚”,同时暗示她被操纵以服务于他人的利益。他说,“没有人向她解释,现代世界是复杂且不同的,生活在非洲和很多亚洲国家的民众想要生活在与瑞典同等财富水平之中,那应该怎么做呢?”“去向发展中国家解释一下,他们为什么应该继续生活在贫困中,而无法像瑞典一样。”

整个案例展现了不同人,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能同时达成的情况下,不同的权衡取舍。桑伯格及簇拥者批评政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只关注经济增长。反方则认为,有必要为了经济发展,舍弃一些对环境的保护。

无独有偶,1987年,英国有个10岁的小孩给马来西亚领导人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每年都在乱砍滥伐,如果继续这样,等不到她长大,森林和动物都将消失。结果马来西亚首相回信说,我们这里穷,砍一棵树就有十个人的工作机会,这十个人有班上又可以养活自己和妻儿。我们针对伐木业征收40%的税,这些税又被拿来修路、建学校、盖医院,我国几十万穷人因此受益。

一方面是有车有房的安逸生活,以及经济飞快发展,由此必定伴随着大量能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另一方面,是出于对环境的保护,必须消减对资源的采集和消耗,但那也意味着舍弃现在或即将享用的物品。每个国家都面临这样的权衡取舍,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取舍的选择可能会不同。发展中国家往往会优先选择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成熟的社会则会越来越多地关注环境生态的保护和修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理性人”在权衡取舍时,主要考量一些什么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冰箱的冷藏室有灯,而冷冻室无灯?对比冷藏室和冷冻室储藏物品和使用情况,我们知道,冷藏室使用频率远高于冷冻室。尤其在需要借助灯光找寻物品的晚上,基本不会打开冷冻室取多用于烹饪的冻货。另外,冷藏室的容量大于冷冻室容量,储放物品也较多,所以也更需要借助灯光,使得有更好的光线来查找所需物品。因此,同样成本的一盏灯,装在冷藏室有更大的收益。(www.daowen.com)

既然,安装灯可以获得收益,那为什么不在冷冻室也装上灯呢?简单地说,这样会导致成本上升。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引入概念——“边际量”。结合中学函数的概念,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Δx,因变量的变动量即是边际量边际量可以衡量某个因素变化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的程度。例如,你已经吃了几个馒头,再吃一个馒头所获得的收益(效益),便是这个馒头的边际收益;你已经复习了数小时的功课,再花1 h复习所带来的疲惫感,便是这1 h复习的边际成本。通常,边际成本会逐渐增大,边际收益会逐渐减小。“理性人”只会在付出的边际成本比获取的边际收益小时,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回到冰箱问题中,增加一盏灯,会带来边际成本ΔC1(Δx),同时获得边际收益为ΔB1(Δx)。此时,厂商往往认为ΔB1(Δx)>ΔC1(Δx),所以愿意在冷藏室安装这盏灯。当在冷冻室装上另一盏灯时,厂商会认为边际收益ΔB2(Δx)小于边际成本ΔC2(Δx),因而不愿意在冷冻室安装灯。

经济学中,分析成本和收益时,除了考虑边际量外,还需注意,此处的“成本”不单是指看得见的成本,还包括某些隐性、看不见的成本——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样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其他最大价值东西。比如,看一场电影,其成本不单是你买电影票所花的钱,还包括这些钱所能买到其他(最有价值)东西的价值,以及把看电影的时间花在其他(最有价值)事情上的价值。

例3:沪上大学生逃课一天成本306元[5]

“读大学成本计算公式”,用经济账算算虚度一日光阴到底要亏多少钱。有网友据此测算在上海读大学的成本,普通本科学生一天不上课至少会亏306元。

以本市高校一般专业学费是5 000元/人,住宿费用一般为1 500元/人,基本的生活费每月1 000元测算,读一年大学最少的花费大约需要18 500元,除去寒暑假3个月的时间,每个月的花费近2 056元,而上课时间为20天,这意味着读一天书的最少花费为103元。

除此以外,还要算上隐性成本。根据对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显示,全国本科生平均月工资为3 051元。按此计算,4年求学期间将损失至少146 448元,平均到9个月每天就是203元。这样算来,一天里显性支出103元、隐性支出203元,这意味着一天不上课,等于合起来亏掉了306元。

案例中,5 000元学费、1 500元住宿费,这些具体实际支出的费用,叫作会计成本。但是上大学不只有这样的会计成本,为了上大学,要放弃工作的机会,这些工作所得到的(最高)工资收入也是上大学的成本,这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这可是一笔不少的费用。

会计成本加上机会成本,总成本那么高,为什么上大学还是主流趋势呢?一方面,例3中上大学成本计算,有些许不妥。计入的会计成本,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因为即便不上大学,仍是需要一些费用的,包括生活费,甚至房租费(如果租房住的话)。只有大学里超出其他地方的部分费用,才可计入大学的成本。同时,若没有大学的经历,20岁左右的年龄,能够从事的工作也比较有限,工资收入恐不及月均水平。例3中的新闻报道,很好地考虑到了机会成本(隐性成本),但仍不够全面。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并不像有的人认为得那样高。另一方面,上大学能够提高综合能力,有更多的工作机会,还有相对更高的收入。[6]

当然,也有例外,譬如有篮球天赋的运动员,在这四年经常参加各类篮球比赛,每年的收入就远高于一个大学毕业生工作许多年的收入。由于运动生涯是有限的,如果选择先上大学,那么机会成本就非常高。结合机会成本的概念,我们就不难明白许多“吃青春饭”的球星和模特会不上大学而选择先挣钱,因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太高。而且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会在高收入的职业生涯结束后选择求学深造,以此保证今后工作有较高收入,以及获得上大学的其他收益(知识增长、同学资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