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像苏伊士的河水,缓缓流逝。1973年10月6日,当苏伊士城海关大楼钟楼上的时针指向下午2时,秒计在12的数码上定格的瞬间,从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线”的沙垒中,突然传出“轰!轰!”两声巨响,两股黑色的烟柱夹带着运河的沙粒直冲天空。霎时,埃及在运河西岸隐蔽多时的2000门大炮齐声咆哮起来。与此同时,200多架埃及飞机分几路向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军事目标进行了狂轰滥炸。叙利亚军队也从北线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对峙多年的局面打破了,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之战的帷幕拉开了。
10月6日是犹太教的赎罪日,这天,苏伊士运河比往常清静了许多,按照犹太教议,犹太教徒从日出至日落要不吃不喝、不吸烟,不进行任何娱乐活动,绝对静心地休息——赎罪。苏伊士运河东岸一向高度警惕地守卫着“巴列夫防线”的以色列官兵,此时也和他们的同胞一样,进入了神圣赎罪日的祈祷中,虔诚地向上帝忏悔赎罪。巧合的是,这一天在运河的西岸正是伊斯兰教的斋月节,与以色列紧张对峙的阿拉伯人也在全身心地祈求真主保佑。因此,以色列入认为这一天绝对不会有战事发生。
早在1967年6月5日“六•五”战争之后,以色列为了保住其侵占的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加沙地带、西奈半岛及戈兰高地等大片阿拉伯领土,决定在与阿拉伯人接触的地带建立“安全边界”。为此,以色列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长达123公里的巨大防线,并以当时以军参谋长巴列夫的名子命名。以军把原来6米高的运河东岸河堤加高至8.5米,朝运河的一面被削成55度陡坡,坡上设置了密集的铁丝网和地雷区,还安装了若干通向运河的汽油管,企图在遭到攻击时向运河喷油,点燃后设置火障。以军还沿运河修筑了31个堡垒,配置了交叉火力网。因而“巴列夫防线”被称为“最坚固的现代立体防线”。
阿拉伯各国从以色列手中夺回25年来3次战争中丧失的国土的复仇计划酝酿已久。早在1972年底,埃及就花费了400万美元在运河西岸修建了一道巨大河堤,表面上是为了抵挡以色列的袭击,实际上是用来隐蔽炮兵和坦克的集结调动。从1973年初开始,埃及频繁地进行“例行”军事演习,他们白天往运河西岸调动一个旅,傍晚又撤回两个营,暗中留下一个营,使以军误认为派出的部队是进行正常的演习训练,这样埃及军顺利地进行了秘密集结。同时,埃军还就如何渡过运河、冲过沙堤、攻克“巴列夫防线”进行了反复的模拟演习。在整个备战过程中,埃及、叙利亚实行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以致以色列人被彻底地蒙蔽了。
埃及部队的调动,直到赎罪日的前几天才被以色列情报局察觉。在这之前,以色列兵虽听到了埃及坦克的隆隆声,但他们习以为常,并不怀疑。一天夜里,与埃军沙滋利中将地位相当的以军总参谋长大卫•埃扎拉中将在阵地上巡视,一个士兵对他说:“将军你听听……”,他竖起耳朵听了一会,终于听到了“嚓嚓”的脚步声和轻微的马达声,但他把手一挥:“这是萨达特和沙兹利为了让他的士兵干点什么,或许是为了让土兵运动运动加强消化。”他根本不把这些当回事。他想:“运河西岸的埃及部队的调动,仅仅说明埃及在准备防御,因为阿拉伯人总是挨打的。”其实,他完全错了。
此时,沙兹利的作战命令已下达到各参战部队,埃及军队全部进入临战状态。按照埃及和叙利亚的作战计划,埃及军队首先强渡苏伊士运河,突破“巴列夫防线”,控制运河东岸15至20公里地区。然后俟机向纵深发展。为此,埃及在苏伊士运河西岸集结了约12万人的部队。战斗开始后,埃军地面部队8000人在飞机、炮火的掩护下,乘水陆装甲车和橡皮舟从几个方向同时强渡运河。士兵们跃上河堤,一面射击压制以色列士兵的抵抗,一面用爆破筒在东岸沙堤以军铁丝网和布雷区中开辟通道。埃军工兵部队还用高压水龙冲击以军沿河岸修建的沙堤,仅用9小时,就在沙堤上打开了60多个缺口……
战斗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沙兹利中将的心中总觉得这不是原来所预想的情景。“以色列人为什么没有强有力的抵抗?他们的大炮呢?他们的坦克呢?……
其实,在战争开始后的几分钟,设在特拉维夫的以军参谋部就收到了埃及突然进攻的报告。但此时的总参谋长大卫•埃扎拉中将正苦于这天是赎罪日,政府首脑和阁员们以及一些高级将领正在家中过节,一时无法找人商讨出一个全面的对抗措施,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命令前线部队尽其所能全力抗击埃军的进攻,阻止埃军的进攻速度。
为了加快突破运河防线,沙兹利中将下达了死命令。数十架苏制直升飞机不断往返飞越运河水面,把一批批埃及士兵运过河去,士兵们不等飞机着陆就从3米高处跳下地面;140人组成的化学部队携带着火焰喷射器投入了战斗;2000门不同口径的大炮把上万吨的炮弹倾泻到了运河东岸的狭长地带上,成千上万的埃及士兵在爆炸声和喊杀声中突然出现在以色列的战壕边沿,出现在他们的头顶上。轰!轰!轰!埃军雨点般的炮弹在运河东岸不断卷起沙土,黄色尘埃像云雾停留在空中,越积越厚,东岸形成了一道人造的烟幕。
为配合下面作战,埃及空降部队分乘直升飞机在西奈半岛纵深地区大规模降落,破坏交通、通讯和补给。海军为牵制以军,封锁了亚喀巴湾和红海出口,并在沙姆沙赫地区进行海上登陆作战,袭击以军。(www.daowen.com)
当埃军在西线向以军发起进攻的同时,北线的叙利亚军队也于10月6日向戈兰高地发起了猛攻。叙军出动100架飞机袭击以军指挥所等重要军事目标,1500门大炮也开始炮击戈兰高地上的以军阵地。同时,叙军出动3个师、100辆坦克,在空军的掩护下分三路向以军阵地发起进攻。
埃军初战得胜,占领了运河东岸的部分土地,达到了预期目的。因此,从10日起,埃军停止了在西奈半岛的进攻,着手调整部署巩固阵地,这给以军提供了喘息的机会,以军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集中兵力,实行先北线后西线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10月10日,以军在北线集中了15个旅和1000辆坦克,在飞机掩护下,分三路向叙军反击。进攻的重点是戈兰高地中北部地区,以军很快就突破了叙军防线。11日,以军继续向戈兰高地增兵,总兵力达到22个旅、近10万人。同时集中500辆坦克,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方向推进。12日,以军越过1967年停火线,深入叙利亚境内达30公里。随后,以军将作战重心移至西奈半岛。
当以军在北线反击时,埃军为增援叙军,决定向以军发起进攻。14日6时,埃军出动20架飞机、200门大炮对以军阵地进行90多分钟的炮击,随后出动1000辆坦克向以军发起进攻。此时,以军早有准备,投入了800辆坦克迎战,双方在运河东岸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坦克会战。激战数小时后,以军损失坦克50辆,而埃军则损失坦克200辆,被迫退出阵地。
16日,以军以3个旅的兵力再次向埃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了激烈战斗。同时,以军抓住埃军运河西岸兵力空虚的有利时机,突入运河西岸,摧毁了埃军的几个防空导弹基地,并迅速组织了5个旅的兵力,在空军的支援下,源源不断地渡过运河。18日,突人西岸的以军大举进攻埃军阵地,到19日晚,以军在西岸的部队达到4个坦克旅、1个机械化旅和1个步兵旅。
突入运河西岸的以军在取得主动权后,又不断袭击运河沿岸地区,以切断埃军第2、3军团的后路。此时,东岸的以军也配合发起攻势,使第3军团腹背受敌。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338号决议案,呼吁埃及、以色列双方“就地停火”。但以军却继续发动攻势。23日凌晨,以军沙龙旅向阿塔卡地区发动攻击。当日晚,以军基本完成了对埃军第3军团大部队的包围。24日,埃、以双方实行停火。与此同时,叙、以双方也于24日宣布正式停火。
赎罪日战争历时18天,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三方共投入了110万的兵力,投入作战坦克5500辆、飞机1500架。交战结果,埃、叙两国共死亡2万余人,损失坦克2000余辆、飞机400架;以色列军队死亡5000多人,损失坦克1000余辆、飞机200余架。此役,埃军收复了运河东岸纵深10至15公里、南北长192公里的土地,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色列新占运河西岸埃及领土1900平方公里和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东440平方公里。赎罪日一战,以色列入第一次失去了几十年来3次战胜阿拉伯人的骄傲和威风。
赎罪日之战,以军失误之处在于疏于防备,以军错误地低估了阿拉伯人的实力,认为阿拉伯人总是挨打的,不会挑起战争。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战前以军对埃军的军事行动可谓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本来,赎罪日的前几天,以色列情报局对埃军的调动已有察觉,但却根本不把这当回事。特别是以军指挥机构认为“宗教的规戒比军队的命令更残酷”,以至于盲目断言:阿拉伯人绝对不会在斋月节期间发起战事。这样,赎罪日以色列官兵大部分都呆在兵营之中,少数值勤官兵也显得比平日松驰得多。然而,阿拉伯人却恰恰选择了在斋戒与赎罪的时刻同时进行祈祷和战争,这就使得以军无任何准备。所以,用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话说就是:进攻者能够运用奇袭的手段,“是以敌人犯了重大的、决定性的、少有的错误为前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