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善用隔岸观火策略取胜:离间灭群雄

善用隔岸观火策略取胜:离间灭群雄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在乎定河北时,有两次使用“隔岸观火”的计谋,都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颇被后人所重视。袁绍在仓亭再次战败后,心情抑郁,不久便得病身亡。曹操则乘机再次出兵北进,杀死袁谭,打败袁熙、袁尚,很快占领了河北。原来,袁绍在世之日,常有吞并辽东之心,公孙康对袁氏家族恨之入骨。这次袁氏二兄弟来投奔,公孙康就存心想除掉他们,但又恐曹操引军攻打辽东,想利用二人助一臂之力。

善用隔岸观火策略取胜:离间灭群雄

国人早就有语云:“敌存灭祸,敌去招过。”

说的是有些内部矛盾重重的地方,在大敌当前的时候,或许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对敌;而一旦当外部矛盾消除或者减弱时,内部矛盾便突出了。内部矛盾受着外界的制约。既然如此,外部施压到不如减压,乐得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

曹操在乎定河北时,有两次使用“隔岸观火”的计谋,都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颇被后人所重视。

曹操第一次“隔岸观火”,是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中。袁绍在仓亭再次战败后,心情抑郁,不久便得病身亡。临死前,袁绍立幼子袁尚为嗣,任大司马将军。曹操这时斗志正旺,亲率大军前来讨伐袁氏兄弟,企图一举平定河北。曹军以破竹之势攻占了黎阳,很快便兵临冀州城下。袁尚、袁谭、袁熙、高干等带领四路人马合力死守,曹操连日攻打不下。谋士郭嘉献计说:“袁氏废长立幼,而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袁氏兄弟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而定也。”曹操从其言,留下人马守黎阳,曹洪守官渡,曹操自己引军征讨刘表去了。

果然,曹操一撤军,长子袁谭便同袁尚为争夺继承权大动干戈,互相残杀起来。袁谭打不过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则乘机再次出兵北进,杀死袁谭,打败袁熙、袁尚,很快占领了河北。(www.daowen.com)

曹操第二次“隔岸观火”,是在平定河北之后。当时,袁熙、袁尚被打败,逃往辽东投奔了公孙康。夏侯敦等人劝曹操道:“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速往征之,辽东可得也。”曹操却笑着说:“不烦诸公虎威。数日之后,公孙康自送二袁之首至矣。”诸将皆不相信。没过几天,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熙和袁尚的首级送来了。众将大惊,俱服曹操料事如神。曹操乃大笑:“果然不出奉孝之料!”说着,便拿出了郭嘉临死前留给曹操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分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原来,袁绍在世之日,常有吞并辽东之心,公孙康对袁氏家族恨之入骨。这次袁氏二兄弟来投奔,公孙康就存心想除掉他们,但又恐曹操引军攻打辽东,想利用二人助一臂之力。所以.袁熙、袁尚二人来到辽东,公孙康并没有马上相见,而是派人迅速前去探听曹军的动静。当细作回报“曹公兵屯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时,公孙康立即将袁熙、袁尚斩首,使曹操兵不血刃便达到了目的。

这两个小故事,在历史材料中都有记载。不同的是,史料认为,曹操第二次施展此谋并非郭嘉所出,而是他自身所为。《三国志•武帝纪》中写道: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其时二袁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公(曹操)破乌丸,或说公逐征之,尚兄弟可禽(擒)也。公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等,傅其首。诸将或问;‘公还而康斩送尚、熙,何也?’公曰: ‘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自相图,其势然也。”

所谓“隔岸观火”计,《三十六计新编》中是这样解释的:当敌方内部矛盾趋于激化,秩序混乱,我便静待它发生暴乱。敌方反目成仇,自相火并,我再乘机攻取。这就是以柔顺的手段,坐等愉快的结果。谋略学中包含着活的辩证法。根据敌方潜在而又发展着的矛盾冲突,先退让一步,促其内部矛盾激化,达成以敌攻敌的目的,则可以退中求进。倘若乘胜恃强,一味进击,恰好可以促使正在分化的敌营各集团重新联合起来。所谓“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真是颇有见地的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