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防火墙不再山寨,数据更安全!

防火墙不再山寨,数据更安全!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世界工厂”与山寨大国之间隔着一道防火墙———知识产权保护。在全世界聚焦的科技展上,中国“山寨”产品令中国品牌集体失颜,这些“山寨”产品遭遇的现场查封,恰说明“山寨”的国际之路越来越举步维艰。别让“山寨”毁了中国制造“大脑”知识产权保护这道防火墙,一旦失灵,毁掉的不仅是中国品牌的国际声誉,更为可怕的是扼杀了中国制造的“大脑”。

防火墙不再山寨,数据更安全!

“山寨”并非始于中国,但中国制造如今接过了100多年前德国顶着的“山寨”帽子。最近几年,中国企业更是频频“上榜”,拿下“金鼻子剽窃奖”,奖杯是一个有着金鼻头的黑色小矮人(图1-1)。

978-7-111-53436-5-Chapter01-2.jpg

1-1 金鼻子剽窃奖奖杯

2014年德国“金鼻子剽窃奖”的一、二等奖被来自中国深圳市与温州市的企业拿下,三等奖被位于德国阿勒斯贝格(Allersberg)的企业获得。特别奖中的一、三等奖也来自中国,普通奖中有一项来自中国香港地区。

这项由德国设计师瑞多·布瑟1977年创立的、旨在反对剽窃和揭发商业剽窃行为的另类奖项,如今中国企业面上无光。评委会介绍,来自中国的剽窃案件较多,但中国企业对此榜单向来都不肯正面回应,更不会去领奖。较真的德国人考虑到剽窃创意的企业不好意思领奖,干脆建了个展馆,专门展示那些山寨产品。展馆位于德国的索林根(Solingen),30多年来登上榜单的几百个山寨品与原版产品并列展出,由世人评判。

布瑟当年创立剽窃奖,并不针对中国,因为当时的德国也存在着不少山寨货。德国用100多年摆脱了山寨国的形象,而近些年发展中国家正在面临同样的任务。布瑟曾称,高达60%以上的仿冒品来自中国或远东地区。

“金鼻子剽窃奖”创立于1977年。创始人是德国的设计师瑞多·布瑟(Rido Busse)。那一年,他发现自己为百来苏蒂公司设计的一款电子秤被一家香港供应商抄袭,仿品销售量达10万台之多。尽管该仿品后来停止销售,但布瑟发现他的设计又迅速被其他厂商抄袭并售卖,而德国当时的法律界还没有什么真正能够保护版权人利益的具体措施。他于是创立该奖项,希望一年一度的颁奖活动能够引起公众对剽窃行为的关注,对剽窃者产生威慑,使从事剽窃生产或经营的企业信誉受损,进而抑制剽窃活动。

“金鼻子剽窃奖”的评选程序是:一般由被冒仿的企业带着自己的产品、仿制产品及已开始司法维权的文件,向反剽窃协会提出有关“金鼻子剽窃奖”候选人的建议。反剽窃协会在收到建议后,会直接联系仿制企业,听取他们的意见。

登上“金鼻子剽窃榜单”的中国企业有个地域特点,它们大都属于最早一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路径主要是靠引进外资设厂,吸纳内地廉价劳动力,进行国外品牌的代工、贴牌生产。加之政策扶持与土地、资源成本低等因素,这些城市迅速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心。

在“世界工厂”与山寨大国之间隔着一道防火墙———知识产权保护。令人不安的是,这道防火墙在中国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山寨”的侵权成本较低,投入资金研发新产品的企业反倒成了公共研发机构。

公共研发机构

作为国内较早走上自主研发之路的企业,中国刺绣家纺销量排名第一的江苏堂皇集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家纺行业的公共研发机构。新品甫一上市,第一个月畅销,第二个月滞销,第三个月卖不出去!而价格只有堂皇产品一半的“山寨”货铺天盖地,让堂皇集团成了免费的“公共研发机构”。

原创设计的道路上,堂皇集团起步较早,从10多年前开始,堂皇家纺便将每年销售额的10%以上投入到研发中,与苏州丝绸工学院联办“堂皇研讨所”。如今,在其总部江苏丹阳以及南京、上海、欧洲相继建立了纺织品实验室,每年新增专利达150多项,成为家纺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家纺行业中有4个国家标准是堂皇参与起草的。堂皇集团创始人荆玉堂为了让企业掌握不可替代的技术,成立了技术保护中心,为新产品申请专利。从2000年开始,堂皇集团每年还要拿出销售额的至少3%来打假,开启了家纺行业的维权先河。

如果一个企业每年要拿出3%以上的销售额维权,维权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太高了,尤其在侵权成本很低的情况下。例如以下的商标侵权案例:(www.daowen.com)

2015年,上海法院就一起“山寨西湖龙井案”给出判决:侵权公司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万元。但从案件新闻中,你却能读出侵权行为的明目张胆:被侵权的杭州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向侵权公司———上海雨前春茶叶有限公司发送了律师函,要求雨前春茶叶公司立即停止商标侵权并予以一定赔偿时,雨前春茶叶公司却置之不理。无奈,龙井茶产业协会将雨前春茶叶公司诉至法院。《商标法》自1982年出台至今30多年过去了,一些企业仍视法律如空气,恶意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其中的根源,是犯罪成本较低。当被侵权的公司需要大费周折去打官司、最后换来一点点赔偿时,这就等于变相地鼓励侵权,让那些愿意投入研发的企业,相继沦为免费的公共研发机构。

国外企业可不想充当免费的研发机构。2016年1月,在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美国联邦法警搜查了中国常州菲思特公司展台,并基于涉嫌侵犯其他公司专利权的原因,没收了这家公司展台内的独轮自平衡滑板车Trotter、标语和其他一些宣传材料。据美方称,中国这款产品涉嫌抄袭美国OneWheel的相关产品,后者的官网售价是1499美元,而Trotter售价仅约为550美元。

以上新闻并非个案。2015年1月,苹果新款智能手表Apple Watch尚未上市,在CES消费电子展上已出现由中国制造商展出的山寨智能手表,外表与Apple Watch几乎一样,售价却低廉无比。

在全世界聚焦的科技展上,中国“山寨”产品令中国品牌集体失颜,这些“山寨”产品遭遇的现场查封,恰说明“山寨”的国际之路越来越举步维艰。

别让“山寨”毁了中国制造“大脑”

知识产权保护这道防火墙,一旦失灵,毁掉的不仅是中国品牌的国际声誉,更为可怕的是扼杀了中国制造的“大脑”。企业在研发上投入少,将导致人才流向美欧等发达国家,让强者恒强,中国制造业复兴之路将更为艰险。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2015年底的一场制造业创新论坛上给出一组数据:当前,中国虽已掌握了不少行业核心、关键技术,但这些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而国际公认发达国家的技术对外依存度应小于30%。尤其在一些高端产品的开发领域,我国当前70%的技术是外源性的,重要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关键新材料80%依赖进口

有观点认为我们不能一味妄自菲薄,中国在高精尖领域,如高铁、火箭飞船等都实现了自主研发。针对这样的看法,有摄影爱好者反击称,数码单反是集光、机、电一体的尖端精密仪器,对电子、机械、材料、光学和加工等技术要求很高,很多技术至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如自动对焦。单反和发动机比较类似,是一种反复使用的精密设备,掌握其技术并不比造一次性的火箭、导弹、飞船等容易。更何况,至今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仍是短板。

看看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水平,就能明白与国外差距如此之大、短板如此之多的原因: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0.9%,发达国家企业的这一比例平均为2%。2014年,普华永道思略特管理咨询发布的《2014年全球创新1000强》研究报告显示,在1000强企业中,研发支出最高的多为北美、欧洲和日本公司。

除研发投入不足之外,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处于较低水平,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晓强曾在2013年公开表示,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一些国内知名品牌的企业研发工作也掺杂了多股力量。经济学家白益民在一次讲座中公开指出,不少中国品牌“外壳”漂亮但内里不足。如在家电领域,一些国内品牌的核心零部件长期严重依赖进口。除过度依赖技术进口外,据业内分析,传统家电亏损的另一原因,是相关部门要求返还节能补贴资金。脱离技术进口与国家补贴,民族品牌处境更加艰难。

因此,大不等于强。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2015年5月8日,中国公布《中国制造2025》,指导新时期的制造强国战略规划。关于战略出台背景,规划文案清晰地指出: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习惯了快速实现繁荣表象的中国企业,若再不刹车减速慢行弥补短板,与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的差距将继续拉大,制造强国的规划也只能停留在纸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