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罗斯福新政不断推动国内的变化时,无论是杜邦家族,还是联邦政府,都始终关注着世界局势。正如罗斯福总统所说:“如果美国企业主要为我国人民重建全面和持久的国内繁荣,那就必须重新获得国外市场。”
此时的国际环境,却变得越来越不宁静。1931年,世界大战的阴云首先遮挡了东亚,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1936年,“二二六”政变后,日本国家法西斯主义确立。在欧洲,一战战败国德国的经济危机难以遏制,希特勒趁势在1934年成为独裁者,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权的职务于一身。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入侵,这引发了罗斯福总统的关注,也引发了美国国内的不安。
在罗斯福执政之前,胡佛为了摆脱国内经济危机,采取了鼓励美国企业商品出口的政策。杜邦家族对此非常理解,并加以灵活运用,向重新武装起来的德国推销军火产品。1933年2月1日,负责主管营销的菲尼克斯·杜邦在威尔明顿会见了希特勒的两个代表,商讨了有关军火购买事宜,3月15日,双方签订了合同,其中还有着“得到美国政府签字和准许”的字样。除了对德军售之外,杜邦公司在全世界各地雇佣代理商,向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出售军用火药,其中也包括侵华日军。在这一历史阶段中,杜邦公司对二战的爆发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幸运的是,随着法西斯势力野心的暴露,罗斯福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应何去何从。
1938年1月,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交了一笔70亿美元的海军预算,他表示希望建立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护美国利益。同年,法西斯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并在英法纵容下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10月11日,美国国会批准了3亿美元的军费,并在两个月后批准向中国提供2500万美元的贷款以购买装备抵抗日本侵略。到1939年年初,罗斯福再次忧心忡忡地向国会要求批准一笔16.14亿美元的国防经费,他认为,如果到大战爆发再进行准备就来不及了。
果不其然,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被迫向德国宣战,世界大战再次爆发了。
此时,美国并不希望全面卷入战争,罗斯福宣布实施《中立法》,并与拉丁美洲21国合作建立了中立的美洲国家安全区。11月2日,罗斯福出于种种考虑,又修改了《中立法》,撤销了武器禁运条款。
为了支持罗斯福,杜邦家族表现出极为一致的态度。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小拉蒙·杜邦慷慨陈词,他说:“今天,我们拥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欧洲战争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美国的工厂都能够满足人民的需要,我们更不需要为刚刚爆发的欧战担心……杜邦不希望发生任何战争,我不否认战争会为杜邦带来巨额利润,但是我认为和平比短期利润更加重要……”为了证明他的观点,拉蒙解释说,战争会破坏国外市场,杜邦公司在海外拥有大量市场和投资,只有稳定,才能保证长远的利润。
小拉蒙的这段话,塑造出与人们脑海中既有形象完全不同的杜邦。虽然他的话语并不完全代表整个家族的态度,但经过二十余年的结构转变,虽然军火在杜邦公司中依然相当重要,但民用化工、工业以及金融业、房地产业在其业务范围中越来越大的占比,已经让杜邦不再是过去的杜邦,这些产业无一不需要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来加以推动与维护。因此,小拉蒙·杜邦的话语也并不算虚伪。
罗斯福曾经也同样渴望和平,但伟大政治家的睿智眼光,让他必须做出两手准备。1940年5月,他下令扩编美国陆军,征召国民警卫队转服现役。6月15日,下令研制原子弹。9月2日,他将50艘美国驱逐舰交给英国,换取英国决不放弃海军的保证。这一年,他再次得到人民的充分信任,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连续三次当选的美国总统。
战争的车轮越来越近,但老一辈杜邦的命运也即将走向终点。皮埃尔已经70岁了,他和拉斯科布都不再过问家族具体的经营事务。小伊雷内·杜邦 64岁,从杜邦公司的副总裁位置上退了下来。小拉蒙·杜邦从总裁变成了公司的董事长,总裁则由皮埃尔的妹婿罗博·卡班达的弟弟瓦尔特·卡班达接任。人们注意到,这是第一个非“杜邦”姓氏的人担任了这家国际大企业的总裁,这或许也是其治理体系更为成熟的标志。卡班达此时只有52岁,从科研岗位开始走上高管位置,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灵敏的商业嗅觉、出众的员工口碑和年轻化的思维方式,他很快将带领杜邦公司,迎来人类历史上的最大规模战争。
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攻击中,美国损失惨重,举国舆论哗然。罗斯福随即发表了题为《国耻》的演讲,国会以338∶1的投票结果,通过对日宣战决定。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杜邦家族来说,新的订单潮再次涌来。
为了支持盟国,杜邦公司生产了40.5亿磅(约18.4万吨)的军用火药,这个数字是一战的四倍。这些火药在整个战争中占到了四分之一。同时,还有大量先进的军工产品从杜邦公司研发生产而出,并源源不断投入到战场中。其中包括著名的汤普森冲锋枪,在二战中总共使用了180多万支。尼龙产品则被投入到滑翔机牵引绳、降落伞、军服、蚊帐的制造中。此外,杜邦染料是制造武器和军服所不可或缺的材料,玻璃纸则用来包装药物、供给,杜邦还参与了“空中堡垒”轰炸机的配件生产。这些产品,无疑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www.daowen.com)
不过,杜邦公司在二战中所主导完成的最大项目,当属曼哈顿工程无疑。
早在1940年,美国物理学家成功地从放射性元素铀238中分离出铀235,这是一种爆炸性非常强的物质。此时,因受纳粹迫害而来到美国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多次向罗斯福总统建议,着手对原子能的军事应用进行研究。1942年12月,罗斯福采纳了他的看法,成立由一大批世界知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原子能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的培格拉姆博士、加州大学的劳伦斯博士和芝加哥大学的费米博士等等。该研究项目被定名为曼哈顿计划,罗斯福亲自赋予该工程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
制造原子弹是一项浩大工程,只有顶尖科学家团队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掌握尖端生产制造技术的企业。负责该计划的美军准将莱斯利·格洛夫斯找到了杜邦技术部门负责人卡朋特:“先生,军方想要将曼哈顿工程所需要的设备建造工程,包括原子弹的建造和运转,都交给贵公司负责。”
选择杜邦,实际上经过了白宫和军方联合的慎重考察研究。杜邦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美国企业,又和美国总统有着姻亲关系,在政治上完全符合要求。从企业本身来看,其生产研发能力是同类型企业中最突出的,美军大量装备杜邦公司的产品,性能十分可靠,经过了战争实践的证明。再加上其内部的管理制度严格,能够确保计划的保密性……种种原因,曼哈顿工程的执行者都非杜邦莫属。
不久之后,杜邦和美国政府签订了合同,合同的主要内容,是政府雇佣杜邦公司在田纳西州橡树岭首先建造一座实验工厂。同时,再在华盛顿州建立正式工厂,其主要生产任务就是研制原子弹生产所必需的钚元素。在合同中,美国政府提出,杜邦公司不允许通过该工程获得直接增长的利润,同时,有关该工程的所有专利权,都属于联邦政府。
对此,杜邦家族当然没有任何异议,他们开出了象征性的1美元利润报价,全盘接受了合同的要求。显然,这项代表美国最高利益和意志的订单,其背后的价值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政府对杜邦家族的肯定与信任,以及能够获取到宝贵的核工程情报材料,都让杜邦公司内少数知情的高层激动不已。从长远来看,杜邦公司通过曼哈顿工程,能够更新设备,训练技术人员,掌握未来武器发展的相关业务知识,无疑是在为战争结束企业的发展铺就坚实道路。
合同签订后不久,杜邦公司技术骨干、公司董事克劳福德·格林沃尔参与到曼哈顿工程中。1942年2月,费米博士主持的核动力实验成功,这代表着原子弹问世的重任,落在了杜邦公司的肩上。
为了完成合同,杜邦公司集中6万多名技术员工,采取秘密分批行动的方式,从美国东部搬迁到西部的翰符德,行程超过4300多公里。在两年多持续不断的努力之后,杜邦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随后的历史,人们早已耳熟能详。1945年8月6日,由于日本政府拒绝投降,B2轰炸机在广岛上空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美国又在长崎市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两颗原子弹总共造成数十万人丧生,其威力之大,超过了众多曼哈顿计划参与者的想象。
即便如此,日本法西斯政府并没有立刻宣布投降。接替罗斯福总统的杜鲁门要求,随时准备生产新的原子弹。曼哈顿计划的主持科学家奥本海默预计,从1945年10月开始,美国每月能够制造6颗原子弹。
8月14日,在核武器的巨大威慑下,加上苏联对日宣战,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全球欢庆,也让美国政府和军队的首脑们长舒了一口气。根据艰难的冲绳岛之战来看,如果没有原子弹,想要占领日本本土,美军起码要再付出数十万士兵的宝贵生命。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杜邦家族终于为和平而非战争的到来,做出了无法磨灭的巨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