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杜邦家族:战后火药销售量涨势如虹,家族成长计划上演

杜邦家族:战后火药销售量涨势如虹,家族成长计划上演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第二次美英战争进入尾声时,杜邦兄弟围绕家族的未来,做了深入的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当战争胜利后,火药的销售量会只涨不跌。当波提退股之后,杜邦彻底变成了纯粹的家族企业。在这座港口城市中,几乎每条街上都会有杜邦家族的标识出现,走在街上的人们,许多都直接或者间接为这个家族的企业而工作。在三个儿子、四个女儿的身上,伊雷内看见对家族优点不同程度的继承,值得发掘和培养。

杜邦家族:战后火药销售量涨势如虹,家族成长计划上演

当第二次美英战争进入尾声时,杜邦兄弟围绕家族的未来,做了深入的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当战争胜利后,火药销售量会只涨不跌。为此,伊雷内看中了一个大型农场的土地,这座农场与白兰地左岸南侧的土地相接壤,归属于名叫托马斯·李的农场主。如果将这块农场买下,就能将目前的火药厂规模再扩大三倍。

然而,合伙人彼得·波提此时极力反对扩张,他坚决地表示自己的不安:“战争已经结束了!一旦结束,火药市场的不景气就会接踵而至。到时候,我们将如何去还款?托马斯那块地,最起码要5万美元!”

然而,波提的反对并没有发生作用,伊雷内在写给父亲的信中如此说道:“战争一结束,现代化制造工业,必将在美国代替家庭工业。我认为,这就是现代财富之所以形成的自然规律。虽然美国人在这场战争中失去很多,但同样也获利颇丰。例如,以前南方的棉花,1磅只卖20美分,但现在却要高达数元。我和维克多所经营的羊毛,以前只值1美元,但因为经过工厂加工,已经升值到7美元。同样,对我们的火药厂而言,这场战争就是最好的收获期,我们正在巩固火药制造厂的百年基业,正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两个人截然相反的看法,导致了激烈的冲突和长久的对峙。虽然维克多居中调解,但波提已然下定决心另组公司,决裂成为迟早的问题。

在退出谈判中,波提要求对自己持有的原始股份和投资金额进行更高估价。但伊雷内却立刻予以反击:“在这13年中,已经有太多的销售利润被你拿走了!而且,你瞒着我们吞下了公司不少钱,对吧?你很清楚!”

伊雷内的话击中了波提的软肋。在维克多计算出合适的退股价格后,波提出人意料地表示同意。

当波提退股之后,杜邦彻底变成了纯粹的家族企业。摆脱了合伙人的束缚,伊雷内的管理措施变得更为简单直接,整个威尔明顿越来越像家族的领地。当人们走在白兰地河畔时,很容易在路标上看见诸如尼摩尔、格拉诺、蒙夏南之类的法语地名,随时随地提醒人们,这里有着浓郁的法国文化。在这座港口城市中,几乎每条街上都会有杜邦家族的标识出现,走在街上的人们,许多都直接或者间接为这个家族的企业而工作。这些人大多从法国迁移而来,他们没有背景也没有金钱,唯一能出卖的只有体力,同时,他们又比其他国家的移民更容易管理,不会为了报酬而讨价还价,而是更相信同乡和血缘关系。这些特点,都让杜邦家族牢固地控制着威尔明顿,又由此从城市发展中源源不断地吸取养分。

为了让火药厂更加适应家族化管理,对那些忠诚的员工,杜邦火药厂果断实行了终身雇佣制,并为此加设工龄工资。如果员工表现足够优秀,他们不仅自身能工作无忧,不用担心失业,到了退休年龄后,还能将职位直接传给子女。如此稳定的雇佣制度,显然对工人阶层产生了强大吸引力,他们不必担心孩子们因为缺乏教育而在成人后找不到工作,只要努力为家族服务,后代一样会有很好的收入。

在关注工人们的后代同时,伊雷内也如同当年的老皮埃尔那样,开始培养起自己的接班人。(www.daowen.com)

伊雷内的长子阿尔弗莱德·杜邦,出生于1798年。如同祖父皮埃尔所形容的那样,他是一位酷爱数学的小伙子。出于对理工科学的喜爱,他整天在实验中和各种器材为伴,但却并没有流露出经营企业的愿望。次子亨利·杜邦,学习成绩优秀,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在陆军技术部门服役,对公司的事情暂时一无所知。三子亚历克斯·杜邦,还只是个青春期的少年,也同样热衷于理化实验。

因此,伊雷内暂时能够借重的,也只有女婿安德万·比铁尔曼。幸运的是,他的大女婿即彼得·波提的儿子,早已去世,波提本人也离开了公司,这些都足以确保火药企业在未来能够被牢牢掌控在本家族手中。

即使如此,伊雷内多少有些内疚。自从十几年前将一家人从特拉华州搬迁到这里,他并没有充分履行父亲在家庭中应有的责任,而是将主要心思放在了火药厂与其他公共事务上。从某种角度看,企业才是他的孩子。每天夜幕降临时,他才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随后就一头扎在床上,第二天天还蒙蒙亮,他就会急匆匆动身前往工厂,指挥工人们开始生产。即便是休息时分,他也更愿意每天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向下俯瞰眼前望不到边的火药厂,憧憬着扩大之后的景象。

当孩子们长大,自己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伊雷内才开始为这种相处模式感到后悔。因为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加上性格上沉默寡言,孩子们习惯与他保持距离,尤其是小儿子亚历克西斯,每次看到伊雷内,都是一句话不说就悄悄溜走了。这不仅让伊雷内想到自己少年时,也是这样面对老皮埃尔的。

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们,伊雷内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同他们的相处模式。之前,他经常在工厂同工人们一起吃饭,或者是同生意伙伴们举行宴会、构建关系。但现在,他尽量抽时间回到家里,同子女们围坐在一起,一边享用地道的法国美食,一边畅谈自己的见闻、倾听孩子们的故事。

一开始,从妻子到子女,几乎每个人都不习惯这样的气氛。大家都尽量沉默地吃饭,只听见伊雷内不停寻找话题。但不久之后,整个家庭变得和睦起来,餐桌上的沟通越来越融洽,孩子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与事业的看法。伊雷内发现,孩子们其实并不害怕自己,只是不熟悉自己的思维风格,找不到表达的方式与渠道。在三个儿子、四个女儿的身上,伊雷内看见对家族优点不同程度的继承,值得发掘和培养。同样,孩子们也感到,父亲并不是像表面那样冷漠死板,他不再只有“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而是知识渊博、思维敏捷,就像学校里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当皮埃尔垂垂老矣之时,伊雷内接过了家族之船的领航之位,他将带着杜邦的姓氏,真正融入美国的上层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