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定位,不断拓展农业多元功能和价值利用开发,努力探索具有苏州特点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一是完善优化“四个百万亩”产业布局。把完善优化“四个百万亩”[5]作为保护战略生态资源的关键举措,至2019年,全市已完成“四个百万亩”上图落地面积412.7万亩,优质水稻最低保有量稳定在11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比重达77.68%,居全省第一,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乡镇全覆盖、涉农村80%以上覆盖,农业生产条件、农田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也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像抓开发区一样抓现代农业园区,至2018年年底,全市建成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6个124万亩(6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9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4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拥有20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建成高标准农田165万余亩,占比达70%;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9.29%,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2020年力争达到72%,农业现代化指数水平自2010年以来稳居全省前列。三是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接轨的职业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采取“先缴后补”的方式给予定额社会保险补贴,至2018年年底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820名。四是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推动农业、林业、渔业、水利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举办“苏州美丽乡村健康行”活动,会同市旅游局推出10条农旅融合精品线路,建成各类农业休闲观光基地(点)1065家。2016—2017年全国“互联网+”农业会议连续两年在苏州召开,智慧农业园体系建设正由“盆景”转向“风景”。(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