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系统的开发方法(object oriented,简称OO方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各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如Small talk,C++等)逐步发展而来的。
(一)OO方法的基本思想
OO方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的,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当我们设计和实现一个客观系统时,如能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把系统设计成由一些不可变的(相对固定)部分组成的最小集合,这个设计就是最好的。而这些不可变的部分就是所谓的对象。这种方法的主要思路是所有开发工作都围绕对象展开,在分析中抽象地确定出对象以及其他相关属性,在设计中将对象严格地规范,在实现时严格按照对象的需要来研制软件工具,并由这个工具按设计的内容,直接地产生出应用软件系统。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对象的自底向上的开发方法论。
(二)OO方法的特点
(1)以独立对象为基础,整个系统是各个独立对象的有机结合。
(2)对象是一个被严格模块化了的实体,称之为封装(encapsulation)。这种封装了的对象满足软件工程的一切要求,而且可以直接被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所接受。
(3)解决了从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到软件模块之间的多次映射的复杂过程。
(4)对象可按其属性进行归类(lass)。类有一定的结构,类上可以有超类(superclass),类下可以有子类(subclass)。这种对象或类之间的层次结构是靠继承关系维系着的。
(5)各种对象之间有统一、方便动态的消息传递机制。而传递的方式是通过消息模式(message pattern)和方法所定义的操作过程来完成的。(www.daowen.com)
(三)OO方法的开发过程
按照上述思想,可将用OO方法开发的工作过程分为4个阶段:
(1)识别客观世界中对象及其行为,分别独立设计出各个对象的实体。
(2)分析对象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所传递的信息,由此构成信息系统的模型。
(3)由信息系统模型转换成软件系统模型,需要对各个对象进行归类和整理,并确定各对象之间的层次与从属关系。
(4)由软件系统模型转换成现实系统。
(四)OO方法的优缺点
OO方法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特定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结构之间的转换。这是OO方法最主要的特点和成就。OO方法的应用解决了传统结构化开发方法中客观世界描述工具与软件结构的不一致性问题,缩短了开发周期,解决了从分析和设计到软件模块结构之间多次转换映射的繁杂过程,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系统开发方法。但是同原型方法一样,OO方法需要一定的软件基础支持才可以应用,另外在大型的MIS开发中如果不经自顶向下的整体划分,而是一开始就自底向上地采用OO方法开发系统,同样也会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等问题。所以笔者认为OO方法和结构化方法目前仍是两种在系统开发领域相互依存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