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简称德国)
1)概况
(1)自然地理: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第二多的国家。面积为357 582平方千米。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是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楚格峰海拔2 963米,为全国最高峰。德国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千米)、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默湖、米里茨湖。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2)人口:8 319万。
2)经济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
(1)资源。德国是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约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 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约1/4。硬煤探明储量约2 300亿吨,褐煤约800亿吨;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 000万吨。东南部有少量铀矿。森林覆盖面积1 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2.4%。
(2)工业。2020年,工业企业(不含建筑业)总产值6 913亿欧元。工业结构及特点:
①侧重重工业。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支柱产业,其他制造行业如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航天业也很发达。
②高度外向。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以上销往国外。
③中小企业是中流砥柱。约2/3的工业企业雇员不到100名。众多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强,技术水平高,灵活性强。
④垄断程度高。占工业企业总数2.5%的1 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占工业就业人数40%和营业额的一半以上。
(3)农牧业。德国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2020年农林渔业产值221.1亿欧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0.7%。
(4)服务业。德国的服务业包括商业、交通运输、电信、银行、保险、房屋出租、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部门。
(5)旅游业。德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有科隆大教堂、柏林国会大厦、波恩文化艺术展览馆、罗滕堡、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海德堡古城堡、巴伐利亚新天鹅堡和德累斯顿画廊等。
(6)交通运输业。德国交通运输十分发达,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全面发展,特别是公路密度为世界之冠。
(7)财政金融。2015—2020年德国联邦政府财政状况见表6-1。
表6-1 2015—2020年德国联邦政府财政状况 亿欧元
(资料来源:德国统计局网站)
(8)对外贸易。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全国近1/3的就业人员从事的工作与出口有关。2015—2020年德国外贸情况见表6-2。
表6-2 2015—2020年德国外贸情况 亿欧元
(资料来源:德国统计局网站)
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德国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工产品、通信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工设备;德国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信技术和钢铁产品。德国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2020年德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进出口情况见表6-3。
表6-3 2020年德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进出口情况 亿欧元
(资料来源:德国统计局网站)
3)物流业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德国的汽车、电气和电子、机械制造、化工等行业具有相当的规模,其实德国的汽车物流、电器物流、化工物流等也是做得相当出色。物流在德国推行已有20多年,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无处不存,无时不在。德国的物流产业特征表现为在高度的规范化、有序化的前提下高度的社会化、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集装单元化、托盘化、机械化、专业化、多功能化与绿色化等。
(1)产业社会化。德国的物流产业社会化驱动力来自企业非核心竞争业务的外包,如Kieserling物流公司通过从汽车业、化工业、啤酒业等获得外包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和上述行业的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的合同物流关系,为数不多的合同即可获得稳定饱满的业务,如Kieserling的五个配送中心及若干运输车辆,为Beck's啤酒厂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年运输量不低于100万吨,仓储配送业务也相当可观。这种外包效应相得益彰,物流供需双方致力于各自的核心竞争业务,形成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供应链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实现双赢。
(2)产业网络化与规模化。德国政府在物流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加强公路、铁路、港口的基础建设,所有的运输基础设施均由政府投资建设,政府的资金一方面通过税收转为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土地的置换来获得。德国的高速公路网与欧洲的高速公路连通,水运资源整治合理,利用充分,如莱茵河河运量胜过10多条高速公路或10多条铁路。天然河流通过人工运河形成网络,通达各个城市港口,又与国际大港相连;铁路网密集,通达欧洲各大城市。各港站、枢纽与水陆空干支线形成了优越的交通运输环境,能做到宜水则水,宜路则路,多式联运,这正是物流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德国政府注重物流的发展规划、建设和协调工作,在全国规划了70个物流中心及货运中心。目前已有40个投入运营,20个在建,10个悬而未决。合理的规划,使物流中心形成网络,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围绕着规划中的物流中心,积极做好选址、征地工作,并负责物流中心地面以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连通物流中心的道路、铁路的建设,同时,通过政策调整、引导企业从事专业物流业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同时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如不莱梅物流园区投入产出比为1∶6,就业岗位约5 000人,引导城市货运由无序变有序,缓解了城市交通,减少了排放与污染。
德国企业讲究信誉,与客户能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业务横向网络;到各地开分支机构,或与同行联手,形成纵向网络。如德国邮政的网络家喻户晓,而其先后花巨资购并了做快递、包裹、运输等业余的同行物流企业——Euro Express,Danzas与DHL。德国邮政网络的急剧扩张也使得其规模急剧扩张,形成垄断效应。
德国的物流信息网络化表现为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共享。如Beck's啤酒厂的信息网络将客户、啤酒厂物流部、生产部、物流服务商Kieserling等连接起来,客户的需求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到达物流部,物流部给生产部、物流服务商下达生产调度和运输调度,计算机代替了人脑,有条不紊,效率高,差错少。
物流产业化、规模化离不开企业的兼并,这是企业迅速做大做强,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物流业合并的驱动力源于外包企业寻求优秀的物流提供商、不断变化的新技术以及资本雄厚的物流服务商的出现。如奔驰、宝马等汽车制造商寻找的整车、零配件物流服务商要求有:提供包括卡车运输、空运、海运、多式联运,仓储等方面服务的各种技能;具有全球范围内跨越所有与客户供应链相关的区域的能力;具有强大的处理大量数据的技术系统,并将数据应用于分析报告中,推荐实施等。这些要求推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壮大。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如:Internet/Intranet、Barcode、DBMS等有效地改变了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与处理技术,使得供应链上的客户信息能更快更准地传给供应商与制造商,以市场为导向、以最低库存生产和销售产品。资本雄厚的物流提供商的出现则是世界现象,如:Kuehne&Nagel以4亿美元收购了USCO;UPS以5亿美元收购了Fritz;Deutsche Post以12亿美元收购了AEI;Deutsche Post以12亿美元收购了Danzas;TPG以6.5亿美元收购了CTI;API以2.1亿美元收购了GATX。
(3)产业的标准化。物流的又一个定义是按照客户的需求提供物品的时间与场所转移。由于物品的物理和化学的多样性、零散性、不规则性等,只有建立在化零为整、集装单元化、依靠托盘化和各种物流机械基础之上的转移才是效率化、省力化、低货损的转移。在德国,物品无论是进入工厂、商店、建筑工地还是仓库、码头、配送中心等都是通过集装单元化、托盘化、各种装卸搬运、输送机械、专用车辆等实现的。托盘已如同钱币般进入流通,可见其用量之多;装卸搬运过程中使用叉车数目多,如:Beck's啤酒厂用于厂区内的叉车数量竟高达135台。根据货物选择专用车辆,如厢式车辆、罐式车辆、挂车、半挂车,尤其以集装箱运输车为多。
(4)物流产业的专业化与多功能化。德国的物流业市场已经成熟,反映为第一、二、三、四方物流业已各自在市场中定好位。第一方物流是需求方,第二方物流是供应方,第三方物流为客户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供应链物流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利润。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范围很广:它可以简单到只是帮助客户安排一批货物的运输,也可以复杂到设计、实施和运作一个公司的整个分销和物流系统。理论上,以上三方是具有一体化利益目标的战略同盟,是长期性的伙伴合作关系。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并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德国的第一方物流对象——政府、工商企业与大众消费者参与社会分工合作做得比较好,很大程度上将物流业务社会化;第二方物流一般为专业化物流公司,如运输业、仓储业等,德国著名民营物流企业Hellmann现有员工7 000人,产值22亿欧元,主营运输;第三方物流多为多功能物流方,但其子公司多做专业物流,例如,不来梅物流集团公司(BLG)是一个典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转运、配送等于一体,它斥巨资为著名的咖啡公司Tchibo构建了高达40米的全自动化的立体仓库,这也是欧洲最大的立体仓库,其用意是充当Tchibo公司完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方;而其子公司汽车物流公司专做汽车物流的转运,在不来梅海港拥有大片的场地与滚装码头设施,年转运量达120万辆,几乎囊括了德国汽车整车物流转运的90%业务。德国的物流研究咨询机构发达,充当了第四方物流,为政府、企业做决策、规划和物流解决方案。如德国著名的运输与物流研究所(ISL)规划的不来梅物流园区和纽伦堡城市配送中心多年来运作很好,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5)产业的绿色化。绿色物流,顾名思义,是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通过改革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管理等物流环节,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德国的物流绿色化表现在宏观与微观物流中的文明规划、设计、生产、使用与绿色消费。如:注重资源利用,莱茵河内河运输航道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是有口皆碑的;注重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绿色运输、仓储、包装等的同时也注重从消费者手中的逆向物流;垃圾分类回收、饮料瓶回收、旧电器、轮胎、汽车等的回收;大量采用厢式车辆,从而保证在运输途中不出现撒落,污染公共设施;物流园区内的洗车污水处理后循环使用,不排入江河,园区内绿色面积不少于20%,不出现裸土等。注重绿色物流为德国带来了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
(6)传统产业转型物流业。德国的物流产业化还包括了传统产业向物流业的转变,如鲁尔工业区是传统工业区,1998年在政府的指令下,其内的Duisburg-Rheinhausen钢铁集团公司被迫停产关闭,一夜之间6 000名职工失业,成为震惊世界的失业案。在政府的帮助下,在这个钢铁厂的土地上组建了以物流为大产业宗旨的Duisport Logport,这是一个物流园区,占地200万平方米。钢厂原有的交通区位与设施都很不错,改建后得到了利用。目前70%~80%的土地已被物流客户所使用,水路、公路、铁路直达客户的仓库,实实在在做到门到门的服务。物流业的活力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就业机会。
另外,德国的物流产业化进程还体现了有效的行业法规和约束机制,如:排放标准、工作休息标准、垃圾分类准则;购买饮料、啤酒包括瓶装费,瓶子退回时方可退钱;企业、从业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否则上黑名单等。
2.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英国)
1)概况
(1)自然地理:24.41万平方千米(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千米,苏格兰7.88万平方千米,威尔士2.08万平方千米,北爱尔兰1.36万平方千米。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海岸线总长11 450千米。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主要河流有塞文河(354千米)和泰晤士河(346千米)。北爱尔兰的内伊湖(396平方千米)面积居全国之首。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2)人口:约6 708.1万。
2)经济
英国是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私有企业是英国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制造业只占1/10左右。(www.daowen.com)
(1)资源。英国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能源产业在英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现有10座核电站,其发电量在2010年占英国发电总量的16%,根据现有计划,英国到2025年40%的电力供应将来自核能,至2030年新建1 600万千瓦核电机组。采煤业完全私有化,近年来生产呈下降趋势。近年来,英国政府强调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矿物燃料的依赖,建设“低碳经济”,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立法保障和政策引导,鼓励高效节能技术开发,培养企业和家庭节能意识。
(2)工业。英国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国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国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目前,英国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英国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萎缩,80年代和90年代初两次经济衰退加剧了这一态势。英国制造业中纺织业最不景气,但电子和光学设备、人造纤维和化工产品,特别是制药行业仍保持雄厚实力。
(3)农牧渔业。英国农牧渔业主要包括畜牧、粮食、园艺、渔业,可满足国内食品需求总量的近2/3。目前,农业在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到1%,从业人数约45万,不到总就业人数的2%,低于欧盟国家5%的平均水平,低于其他主要工业国家。农用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7%,其中多数为草场和牧场,仅1/4用于耕种。农业人口人均拥有70公顷土地,是欧盟平均水平的4倍。英国是欧盟国家中最大捕鱼国之一,捕鱼量占欧盟的20%,满足国内2/3的需求量。
(4)服务业。英国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伦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拥有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同时也是世界最大外汇交易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场、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重要船贷市场和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并拥有数量最多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5)旅游业。英国旅游业收入居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是英国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美国游客居海外游客之首,其他依次为法国、德国、爱尔兰、西班牙、荷兰、意大利和波兰。伦敦是外国游客必到之处,且旅馆众多,但旅馆房间多为豪华型,经济型房间较为紧缺;而餐馆在数量和风味上都有很大增加,可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英国主要旅游地区有:伦敦、爱丁堡、卡迪夫、布赖顿、格林尼治、斯特拉福、牛津和剑桥等,主要观光景点有:歌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古建筑物、主题公园和商店等。
(6)交通运输。英国交通基础设施较齐全。陆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均较发达,从业人员约140万。伦敦有十分发达的地铁网。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贯通,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铁路系统连接起来。
(7)财政金融。英国于每年4月1日开始新的财政年度。英国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包括公共支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支)、支付债务利息和财务调整。财政预算收入含直接税、间接税和国民保险税收入三项。
(8)对外贸易。英国基础设施完善,政府配套服务措施到位,鼓励自由贸易,重视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管理方法,以增加出口,提高就业。英国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美国和日本。
英国主要进口产品有: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装、鞋业、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工产品(包括医药制品)、烟草、饮料、机械设备等。近年来,英国前五位最大出口市场为:美国、德国、荷兰、法国、爱尔兰,前五位最大进口来源地为:德国、中国、荷兰、美国、法国。
3.法兰西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rance,简称法国)
1)概况
(1)自然地理:面积为630 000平方千米。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2/3。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 810米,为欧洲西部最高峰。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1 010千米)、罗讷河(812千米)、塞纳河(776千米)。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边境线总长度为5 695千米,其中海岸线为2 700千米,陆地线为2 800千米,内河线为195千米。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 000毫米以上。
(2)人口:全国人口为6 524万。
2)经济
法国是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八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成员,在核电、航空、航天和铁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1)资源。铁矿蕴藏量约1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煤储量几近枯竭,所有铁矿、煤矿均已关闭,所需矿石完全依赖进口。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能源主要依靠核能,约70.6%的电力靠核能提供。此外,水力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比较充分。
(2)工业。法国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2%,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造船、机械、纺织、化学、电子、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钢铁、汽车和建筑业为三大工业支柱。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钢铁、纺织业居世界第六位。
(3)农牧业。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和农业食品出口国。
法国农业的传统地区结构为:中北部地区是谷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产区,西部和山区为饲料作物主产区,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区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产区。法国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率很高。农业食品加工业是法国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之一。
(4)服务业。服务业在法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连锁经营相当发达,已扩展至零售、运输、房地产、旅馆、娱乐业等多种行业。
(5)旅游业。法国是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旅游收入约占GDP总量的7.4%。
(6)交通运输。法国交通运输发达,水、陆、空运输均极为便利。
(7)财政金融。法国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税率高于美国、日本等国家。法国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所得税、公司税、社会福利税等。
法国有金融机构1 500多家,农业信贷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兴业银行、里昂信贷等八大银行资产占全国银行总资产的一半以上。
(8)对外贸易。近年来,法国政府把促进出口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保持和扩大原有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拉丁美洲、亚太地区的新市场。
法国进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业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等。法国对外贸易的70%在欧洲国家内部进行。美国是法国在欧盟之外的最大贸易伙伴。
3)物流业发展概况
法国的物流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货物运输中公路运输占78%,铁路运输占14%,航运、管道所占份额分别为4%和2%左右。
法国高速公路营运里程约1 200千米,法国76%的货物运输是利用本国的公路网完成的。法国的公路网络是欧洲最密集的,公路每千米单位车辆密度是40辆,低于欧洲国家44辆的平均水平,具有良好的通行状况。法国公路建设与管理由四个层次组成:国家负责高速公路和国道的建设与管理;巴黎大区在2005年8月1日之前由国家负责,8月1日之后由大区负责管理;省市政府负责省市公路的建设与管理;乡镇政府负责乡镇内道路的建设与管理。
法国铁路现有营业线路3.18万千米,客运量、货运量分别为8亿人次和1.3亿吨左右,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分别为600多亿人千米和530亿吨千米左右,铁路货物运输具有重要地位。法国铁路全部是国家资本,实行集中的管理体制,法国铁路公司(SNCF)是唯一的铁路经营者。法国铁路货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开展公铁联运,提供全程物流服务,整合铁路和公路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势,经济、便捷地直接把货物送达客户指定地点。目前,法国铁路承运的货物有24.9%实现了公铁联运。
法国有8 500千米的河流网络,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内陆河相连,每年运载3亿吨的货物;法国拥有27个空港,其中7个是国际机场,每年可以运载120万吨的货物。
良好的基础交通运输条件,使法国物流业在河运、海运、陆运、空运、铁路运输、管道运输等各种手段上都得到了较好的运用与发展,物流结构合理,比例协调。法国物流业已发展成为国家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产业。据了解,法国目前有5 400多家物流企业,物流市场规模大约为1 200多亿欧元,约占GDP的9%。法国物流业的发展,是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推动以及物流企业不断改善业务流程、提高运作效率等的努力分不开的,也是信息技术发展作用的结果。
法国物流业特点如下:
(1)政府在提供基础支持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
法国非常重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以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为例,该市场是一个以法国为中心,并把周边西欧诸国纳入运销活动范围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整个市场占地2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批发市场。目前有驻场企业1 400多家,工作人员1.3万人,每天有2.5万客户进场交易;年交易农产品数量达18亿吨,年交易金额达80亿欧元,流通范围涵盖了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国。据了解,法国有15个类似性质的农产品物流基地,对农产品物流的集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物流的有效性非常突出,最新的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运用新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如15家驻场肉类公司组建了一个统一结算的交易中心,诸多信息技术如电子信息、自动识别系统、商品条形码技术等在肉类交易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不仅使生产者、批发商、销售商之间信息沟通顺畅,也充分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降低了交易成本。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形成了系统、配套的物流平台,仓储平台与运货卡车等高,非常便利的机械装卸,铁路车站可与长途客车对接,每天有20多趟货运列车、3 000辆大卡车和26 000辆小卡车进出,并与海运、空运形成便捷的对接。目前,从南非、南美生产的农产品经过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的流通渠道两三天内就可以出现在巴黎居民的餐桌上。
法国政府在规划和制定物流政策时主要致力于创造有效的市场环境及必要的基础环境。为此,法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公路、铁路、港口等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此同时,法国政府在物流决策过程中更多地考虑社会效益,包括对交通、环境的影响,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带动的就业数量等,制定相关的法律和安全方面的有关标准等。为了减少物流运输带来的大气和噪声污染,政府鼓励物流运输企业采用海运和铁路运输,并大力发展轻轨运输。
(2)物流信息化起点高、发展快。
法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很快,建设起点高、步子快、效果好。近几年来,法国物流年均增长速度在5%左右,而物流信息化发展速度年均达到10%。无论是仓储、运输还是配送,都表现出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其中尤以汽车制造业与部分专业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
法国物流信息化的目标模式是以提高效率为核心,而不仅是追求单纯的效益。例如,雷诺汽车公司汽车配件和技术服务系统的各个物流单元都是围绕着如何缩短供货时间、提高供货效率来设计解决方案,从而整合成一个高效率的物流系统。他们把提高效率视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雷诺卡车的汽车配件物流系统中由于运用了信息化手段,引入供应链管理,与上下游的企业信息共享,目标一致,共同协调,将信息管理的范围扩大到供应商和客户,并将信息化的实施与先进的管理理念、流程的优化、客户的服务结合起来考虑。该系统通过分别对外部物流(上游的厂商供货)与内部物流(内部的零配件供应)进行流程分析与优化重组,合理制定上游供货厂商送货和工厂内部配送的频率、时间、数量,设定库存,改善包装,统一采购,统一供货,使每个产品形成一个标准流程,采用集中配送。这一供应链管理模式提高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大大缩短了对客户服务的时间,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效益与客户满意度,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3)重视仓储和标准化等物流基础建设。
Norbert Dentressangle是法国大型运输与物流企业集团,也是雷诺卡车的重要客户。集团共有12 200名员工,主要业务是货物运输与物流服务,其中物流业务占38%。Norbert Dentressangle在法国有144万平方米的仓储能力,有49个仓储中心。依靠其强大的仓储能力,Norbert Dentressangle在物流业务遍及整个欧洲并开发出越来越多来自亚洲的业务。
Norbert Dentressangle在物流基地的货架、商品上普及使用了条形码,包装箱统一使用一个标准,货物的包装实现标准化、通用化、集装化、大型化;货物的分拣、装卸、搬运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实现信息录入自动化。高度自动化的高层立体仓库,使配送效率大为提高,有效减少了流通环节和流通时间,降低了流通成本。还有一个运输液体化学危险品物流基地,统一使用雷诺公司生产的标准化专业罐装车辆,整个基地管理非常有效率,所有流程都按照标准化操作,执行欧洲的环保和安全标准。标准化为物流的高效运转与上下游各个环节的衔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雷诺卡车的经销商在客户信息资料、卡车销售与维修、零配件供应等方面都采用标准化管理,其技术档案保存10年以上。
(4)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物流系统的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减小排放)等;二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法国在发展物流过程中十分重视发展绿色物流。法国政府控制物流系统的对策是在污染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法国政府能够从交通、环保的角度考虑,注意到不同运输工具相互间的替代作用,提倡尽可能用海运替代陆路运输,以减轻道路交通压力、噪声、空气污染等。
法国非常重视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法国规定无论是废旧报纸、电池,还是报废的汽车、轮胎、计算机、冰箱、电视机,所有家庭和工业垃圾都必须经过再循环使用处理,所有公共垃圾场只接受经过再循环处理并已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垃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