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香港地区经济现状及行业特点

香港地区经济现状及行业特点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1987年之前,制造业一直在香港地区的生产总值中占最大比例。香港地区的保险公司数量列居亚洲第一位,在香港地区经营业务的获授权保险公司共有197家,其毛保费收入约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6%。香港地区债务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亚洲区流通量最高的市场。对外贸易也是香港地区重要经济支柱之一。中国内地是香港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香港地区九成转口货物来自中国内地。

香港地区经济现状及行业特点

1.香港地区概况

1)地理位置

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背靠中国内地,面朝南海,为珠江内河与南海交通的咽喉,南中国的门户;又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是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航道要冲,成为历来沟通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及西太平洋沿岸各国的重要商埠,也是中国内地对外经济贸易往来的门户。

香港地区是块典型的滨海丘陵地,陆地部分呈菱形,香港岛在菱形半岛南端。香港地区陆地面积1 103平方千米,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及260多个离岛组成。香港岛及九龙半岛是香港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区域。香港地区全港人口密度为6 350人/平方千米,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2)自然资源

香港地区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同时带有温带气候性质。香港地区土地贫瘠,缺水多山,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以群山作屏障的天然良港。由于缺乏大河流和湖泊,加上地下水不多,香港的食用淡水60%以上依靠广东省供给。香港的矿藏有少量铁、铝、锌、钨、绿柱石、石墨等。

香港地区邻近大陆架,洋面广阔,岛屿众多,拥有得天独厚的渔业生产的地理环境,有超过150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主要是红衫鱼、九棍鱼、大眼鱼、黄花鱼和鱿鱼。香港土地资源有限,林地占总面积的20.5%,草地和灌木地占49.8%,荒地占4.1%,沼泽和红树地占0.1%,耕地占6.7%,鱼塘占2%,城郊区建设发展土地占16.8%。香港农业主要经营少量的蔬菜、花卉、水果水稻,饲养猪、牛、家禽及淡水鱼,农副产品近半数需内地供应。

2.香港地区的经济

在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两次经济转型。1950年以前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工业化,到1970年,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81%,标志着香港地区已从单纯的转口港转变为工业化城市,实现了香港地区经济的第一次转型。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地区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地区的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经济转型。目前香港地区已成为世界第十一大贸易实体、第十二大银行中心、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以及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拥有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亦是主要的黄金交易中心。香港地区是世界上经济最开放的地区之一,商品、资金进出自由,连续多年被国际机构评为全球经济最自由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

1)香港地区的产业

香港地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业,香港地区的制造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种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使香港地区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转口贸易型经济走向出口加工型。到20世纪60年代末,制造业产值已占本地生产总值的30%,就业人数则几乎占了一半,成为香港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香港地区制造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在1987年之前,制造业一直在香港地区的生产总值中占最大比例。但此后制造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商业、金融等服务行业则迅速上升。香港地区制造业经历了诞生、成长、高峰,然后比重日益下降的过程,从第一大产业降为第六产业,而且还存在着科技水平不高的问题。截至2003年年底,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产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已降到11.4%的水平,而以商业、金融等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则达到了88.5%。

处于经济转型期的香港地区制造业在本地劳动力成本和厂房地价不断上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内外双重压力下,自20世纪80年代起,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工序纷纷迁移到内地或东南亚一些国家。据统计,目前已有80%的香港地区厂家将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内地,从而导致香港地区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但是目前香港地区制造业仍然是香港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制造业出口成绩骄人。香港地区仍然是全球首要的纺织品、成衣、钟表、玩具珠宝出口地之一。

香港地区有本地和外国银行以及存款机构224家,其中外资银行达107家,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90%在香港地区从事经营活动或设有办事机构。目前,香港地区银行业的财务状况依然健全,资本充足率为15.8%,远高于国际8%的标准。

香港地区的外汇市场发展成熟,交易活跃,以成交额计算是全球第七大外汇市场。由于没有外汇管制,投资者在这里可以24小时与世界各地的外汇市场进行交易。

香港地区的保险公司数量列居亚洲第一位,在香港地区经营业务的获授权保险公司共有197家,其毛保费收入约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6%。

香港地区债务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亚洲区流通量最高的市场。2007年的发债量超过1 700亿港元,不少海外机构包括世界银行,都纷纷选择在香港市场发行中长期债券

香港地区一直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投资者,累计投资额已超过2 050亿美元,约占内地吸收外资总额的46%。

中央政府为支持特区金融业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2003年国家商务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CEPA文本共23条,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便利化三方面,它给香港地区带来的机会是不言而喻的。

2)对外贸易

香港地区是举世闻名的贸易港口,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对外贸易也是香港地区重要经济支柱之一。香港地区对外贸易包括进口、港制产品出口和转口贸易三大部分。进口产品原产地主要是中国内地以及日本等亚洲国家,其次为美国、韩国、新加坡德国英国。香港地区产品主要输往中国内地以及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荷兰、瑞士、法国。转口商品主要输往中国内地、澳门特区和台湾省,以及美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菲律宾、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内地是香港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香港地区九成转口货物来自中国内地。2002年,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的贸易占香港地区整体贸易总值的42%。中国内地既是香港地区进口货物的最大供应地,也是香港地区转口的最大市场及香港地区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香港地区的转口货物有90%是来自中国内地或以中国内地为目的地。香港地区也是中国内地(特别是广东省)的主要服务中心,为中国内地提供港口和机场等支援性的基建设施以及银行、保险和其他商业服务。多年来,香港地区一直是中国内地主要转口港。

3)交通旅游

香港地区具有发达的立体式水、陆、空交通系统,公共交通十分发达。维多利亚海港与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上三个最优良的天然深水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使香港地区成为亚洲水运中心,其港口是世界最繁忙、效率最高的港口,同时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60个港口有运输和贸易往来。香港地区的葵涌货柜码头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层式工业建筑物。

香港的机场是世界十大航空港之一,新机场距离市区40千米,由地铁交通和机场巴士相连。铁路交通有从北京到九龙的京九铁路,从上海到九龙的沪港铁路,从九龙到广州、肇庆的广九铁路三条线路。(www.daowen.com)

香港地区拥有全球最完善快捷的公众运输系统,交通道路全长1 936千米,有地下铁路、轻便铁路、九广东铁连接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各处。

香港地区素称“东方明珠”,旅游资源丰富,有缤纷繁华的购物街、饮食热点、殖民时期至现代时期的建筑、大型主题公园,传统中国风味的庙宇、风景、展览馆、浴场等。在香港地区旅游,游客既可以观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可以获得商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享受;既可以浸淫在摩登社会的物质享乐中,同样也可以重温旧时代朴实的生活方式

4)房地产业

香港地区房地产业虽然几经起伏,但一直是香港地区经济的支柱之一,占GDP的比重在20%以上,是香港地区经济的“晴雨表”。

3.香港地区物流业

1)香港地区物流发展概况

香港地区物流业是香港地区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占香港地区生产总值的5.4%。为6%的就业人口提供了19.84万个职位。在海运方面,与全球500多个港口和城市有着密切联系,约80家国际集装箱航运公司每星期提供400条航线,开往全球各地。在空运方面,66家国际航空公司每星期提供约3 800班定期航机由香港地区飞往全球130多个目的地。最具吸引力的是,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凭着完善的国际网络、优越的物流基础配套、丰富的货运经验、先进的资讯科技等优势,提供高效、快捷和完善的服务,赢得了世界的称誉。

2)香港地区物流发展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1)优势与机遇。

①天然及自身发展的优势。在地理位置上,香港地区位于亚洲的心脏地带,同时也是中国内地——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最多人口消费市场的主要国际门户,便捷快速的航空服务使得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于以香港地区为中心的5小时飞行范围内。这些都构成香港地区发展的有利因素。多年来,香港地区一直是最大的国际航空货运中心和世界最繁忙的货柜港口,这都是建立在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和一站式的服务能力基础上的。

②与中国内地合作的机遇。根据CEPA承诺,中国内地向香港地区开放的物流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允许香港地区服务提供者以独资形式在中国内地提供相关的货运分拨和物流服务,包括普通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包装、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服务和有关咨询服务,国内货运代理业务,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和运作物流业务等。CEPA实施之后,香港地区的物流企业可以早于其他世贸成员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开拓业务,尽享商机。到2006年4月30日,共有449个运输及物流业服务提供者向香港地区的工业贸易署申请“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当中有442个获得批准,为香港地区与中国内地物流业合作提供机遇。香港地区企业对物流业、运输业的热情高居中国内地向香港地区开放的十八个行业之首。香港地区政府看到了香港地区与中国内地合作发展物流的机遇,首先与珠三角合作发展成为连接内地与世界市场的物流业枢纽,并增加香港地区作为供应链基地的优势,建设珠三角物流基地,再向华南乃至全国、全世界辐射;其次分别成立了“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 及“物流发展局”,为公营及私营机构提供议事机制,方便物流业者商讨及协调推进物流发展的事宜;再次,完善香港地区与中国内地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平均每天有2.7万辆货车来往于香港地区与中国内地。2006年年底,连接香港地区与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通道将正式启用,每日跨境汽车流量提升3倍,达8万辆次。在铁路方面,香港地区也与内地60个城市之间每天都有列车往返。随着计划中的一地两检等改善服务措施的落实,香港地区与内地之间的人流和物流会更流畅。

(2)威胁与挑战。物流业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主要行业,随着各国物流业的发展,香港地区物流业的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与威胁。

①来自中国内地的挑战。中国加入WTO后,香港地区作为中国内地进出口货物的中转地位将进一步加强,但由于香港地区货运收费高,且港口场地规模有限,加上中国内地出入口限制的取消,上海、深圳等港口都会参与竞争;而且跨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必然与香港地区物流企业形成一种竞争格局;香港地区的优势在于港口物流,但在工业企业物流及农产品物流方面则相对较弱;中国内地物流业近年急起直追,努力确立自己的地位,积极参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这对香港地区物流企业而言,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新形势。

②香港地区物流业不仅要面对中国内地物流业迅速发展的冲击,同时又需面对新加坡的竞争。

从下面一组数字可以看到,香港地区货柜吞吐量的情况已经开始出现危机,原本稳居亚洲物流业第一的香港地区,与新加坡、上海及深圳的货柜码头处理货柜数量越来越拉近,不论哪一个地方都将是香港地区的竞争者及威胁者,其中尤以深圳对香港地区构成的威胁为最直接最严重。亚洲几个主要的港口2010年吞吐量的情况如下:新加坡为2 841万个标准箱;香港地区为2 370万个标准箱;上海为2 905万个标准箱;深圳为2 251万个标准箱;釜山为1 418万个标准箱。

为了保持香港地区物流业的优势,香港地区将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面对周边的挑战。

3)香港地区物流发展对策

香港地区将出台政策,在基础设施、资讯科技、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扶助中小企业方面不断努力,全力将香港地区打造成为世界性物流服务中心。

(1)在基础设施方面,香港国际机场采用最先进设备和双跑道设计,以应付日益繁重的运输量;在港口方面,9号码头第一期于2005年年终投入服务,工程完工后,该码头将拥有四个深水及两个驳船泊位,容量将不少于260万个标准箱;陆路建设方面,香港地区正致力于加强连接机场及各港口到港内各区的公路建设。此外,特区政府还积极兴建后海湾通往深圳及蛇口的跨海大桥、连接青衣岛至长沙湾工业区的9号干线等。

(2)在促进信息联通方面,香港地区推出了数码贸易运输网络系统,提供中立、开放而且安全的电子平台,使供应链内的参与者之间的资讯流通更加快捷、可靠和便宜。

(3)在促进综合服务方面,香港地区推动兴建大屿山物流园项目,提高香港地区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的能力。物流园将为物流活动提供专用设施,促进服务融合。在改善跨境通道方面,香港地区与广东省政府就提高货车运输效率以及降低跨境陆运成本问题商讨了相关措施,包括放宽跨境货柜车的管理、经营牌照的要求以及改善内地海关的服务,目前双方的协商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4)在港口竞争力方面,香港地区正在大屿山西北部水域进行生态研究,以评估在此兴建10号码头的可行性,同时更新香港地区港口货物量预测数据,制订出兴建10号货柜码头的最适当的时间。另外,香港地区政府还采取了多项措施简化进入香港地区港口的程序,以及提升中流理货能力。

在发展香港地区物流业、提升竞争力的过程中,香港地区政府的角色是致力于营造有利的营商环境、提供所需基建,使市场力量得以充分发挥。为使物流政策能够充分配合市场趋势和行业的实际需要,香港地区专门成立了物流发展局,其中40名成员中有36位是来自商界的非官方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