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秘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

探秘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137.4万平方千米,北依大西北地区、南接南部沿海地区、东接长江中游地区、北邻黄河中游地区。西南地区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此外,西南地区的文物古迹颇多,民族风俗浓郁,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19年西南地区经济状况见表5-6。

探秘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137.4万平方千米,北依大西北地区、南接南部沿海地区、东接长江中游地区、北邻黄河中游地区。这一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东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1.概况

西南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

(1)矿产资源。西南经济区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共生矿多,易开采。其中云南居全国第一的矿种有:锌、铅、锡、镉、铟、铊、蓝石棉等;贵州已发现的123种矿产中,在全国储量排名前五位的有28种,前十位的有41种,煤炭、锰、铝土、锑、金、硫铁、磷、重晶石等主要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四川已发现矿产132种,探明储量81种,居全国第一位,其中钒、钛、铝、磷、硫铁、天然气、轻稀土矿等储量居全国前列;重庆的锶矿储量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位;广西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之称,是中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有64种矿产保有储量位于全国前十位,其中锰、锡、砷、膨润土等14个矿种的储量居全国首位。

(2)水力资源。西南地区的山区河流密布,干流长,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有发展水电的优越条件。区内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3.03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4%,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2.01亿千瓦(按装机容量),占全国的53.1%。西南地区同时有综合开发和利用水能的优越条件,可建设大、中、小型水利枢纽,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开发。

(3)生物资源。西南地区光热条件好,地貌类型繁多,为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兽类230种,占全国的42%;贵州野生动物达3 800多种,有药用植物3 700余种,占中国中草药品种的80%;广西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也是中国蔗糖、亚热带水果主要产区,还是中国“土特产品仓库”,产量占中国第一的有八角、茴香、桂皮、松香香菇、云耳、罗汉果等,广西野生动植物的物种及珍稀种类,均居全国前列,主要有黑叶猴、娃娃鱼、金花茶、银杉等。

(4)旅游资源。西南地区山河壮丽,风景秀美。四川名山大川,风光秀美,如著名的峨眉山、九寨沟和黄龙等。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气势雄伟;安顺“龙宫”,幽深秀美。云南有南国“春城”昆明,有被誉为“天下奇观”的石林、“湖光山色”的大理和“天然动植物王国”的西双版纳。广西有桂林山水、北海银滩和名胜古迹友谊关、真武阁、花山壁画、灵渠等。重庆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有山城夜景大足石刻长江三峡以及新近开发的武隆芙蓉洞、乌江漂流、奉节天坑地缝等。此外,西南地区的文物古迹颇多,民族风俗浓郁,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2.经济

改革开放以前,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很低,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性差异大。1952年西南地区(不含重庆市)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10.61%,到1985年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差距有所拉大,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9.11%,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人均产值的差距更大,1985年西南地区(不含重庆市)人均产值仅669.5元,只及全国平均水平1 164元的57.5%。城市与农村,平原、丘陵与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差距明显,高技术、高级人才、先进装备的三线工业与地方不发达工业的差异十分明显。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19年西南地区经济状况见表5-6。

表5-6 2019年西南地区经济状况

(资料来源: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3.交通运输(本部分数据均截至2019年年底)

云南省公路通车里程26.2万千米,公路建设已基本形成以昆明市为中心,辐射全省,连接四川、贵州、广西、西藏和周边国家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公路的公路交通网;水路通航里程4 223千米;铁路有三条准轨电气化干线,六条铁路支线;管内线路总延长3 936.7千米,营运里程4 053千米;共有民用机场14个,已拥有飞往国内91个大中城市的航线75条,通往曼谷、仰光、万象等的国际航线38条。

贵州交通铁路营业里程3 753千米,线路东出湖南,西入云南,北通川渝,南达广西,形成四通八达的贵州铁路运输网络;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4 723千米;全省内河航道里程达到3 751千米;贵阳龙洞堡机场已开通贵阳至80多个城市的航班。

四川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铁路已形成包括宝—成等五条铁路干线、八条铁路支线和四条地方铁路组成的铁路网,铁路通车里程5 242千米;公路以成都为中心,干、支线公路呈辐射状分布,同时,又辅以东西、南北线路的相互交织,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3.7万千米;民用航空机场已发展到16个,可以直飞国内外众多城市;四川水运发达,全省航道总里程10 818千米,共有61个港口

重庆拥有完善的水陆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水路通江达海。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74 284千米;铁路有三条主干线(成渝线、湘渝线、川黔线)和五条支线,长2 359千米;水路以长江为依托,建有港口和客货码头数十个,水上运输总里程已达4 352千米以上,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重庆已开辟20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

广西铁路营运5 206千米;公路里程127 819千米;沿海港口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22个,吞吐能力2 100万吨;有七个机场,国内外航线200多条,通航里程8.97万千米,从广西可直飞河内、曼谷、福冈、首尔等地。

4.物流

1)云南物流

(1)云南物流现状为:

①初步具备了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云南省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信、货物包装与装卸等物流设施和装备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四位一体”的综合运输体系已基本形成,商业、物资、外贸、粮食等行业中的仓储设施和面积逐年增加,现代化包装技术和机械化、自动化货物搬运技术以及物流信息管理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已拥有近2万千米的电信网络干线和1万多千米的长途微波线路,覆盖了全省所有州市和90%以上的县市。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为物流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物流企业布局已基本形成。云南省的物流企业形式有物流速递、货运代理、仓储港口、包装服务及设备、物资贸易、物流信息服务和IT设备及服务公司,储运联运,公路、铁路、船舶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类运输业或与运输密切相关的企业。这说明,云南省的物流业已基本形成综合物流服务格局。

③物流内在需求强劲。云南省经济的发展带来强大的物流需求。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比重越来越大的消费品流通市场,以及逐年拓展的外需贸易,形成了越来越广泛的物流需求。

(2)云南物流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别为:

①云南物流发展的优势分析。

a.地理优势。云南国境线长,自古就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有出境公路20多条。云南对外开放面临两个巨大的市场:一个是东南亚市场;另一个是南亚市场。发挥云南陆上通道优势,可以把这两个大市场与中国大市场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拥有3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从世界的海陆区位上看,云南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是中国大陆向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过渡带。金沙江、澜沧江、元江、南盘江注入太平洋怒江、独龙江和龙川江、大盈江流入印度洋,而澜沧江(湄公河)流经六国,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具有良好的航运开发前景。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省份,也正在逐步成为中国对东南亚开放,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

b.自然资源优势。云南资源丰富,矿产种类多、储量大,为物流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②云南物流发展的劣势分析。

a.基础设施建设仍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公路运输是云南省的主要运输方式,担负着全省货物运输量的87.4%。而云南公路坡陡弯急,通过能力小,抗灾能力弱,时间效益差。云南地处全国铁路网末梢,铁路运输通车里程少,覆盖范围小,加上铁路发展滞后,使得云南铁路运力长期紧张,呈满负荷运转,成为制约云南物流发展的一大瓶颈。物流网络系统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网络、企业服务网络、信息网络等相对落后,缺少在区域内与区域之间开展物流网络服务的条件。信息的不对称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盟自由经济区与泛珠三角的对接,妨碍了云南沿边优势向相邻内陆省份贵州和四川等的辐射。

b.体制滞后束缚物流业的发展。目前实行的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的发展。

c.专业物流企业发展水平低。云南目前大多数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转化而来,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d.物流教育滞后、物流人才短缺。

(3)云南物流发展定位

a.建设“中国—东盟昆明物流中心”:结合现代新昆明建设物流发展规划,建成生产、交通运输、商贸、金融、通信、电子商务信息处理等环节和部门有机结合的,联系全国和东南亚、南亚的完整、畅通、高效的人员、物资、资金、信息流动链核心,在其他州市建立相应的网络,为社会规范化、标准化、高质量和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第三方物流。同时,充分发挥强大的人员、物资集散流动功能,利用仓储、运输、信息优势,配套建设集批发、零售和配送于一体的大型物资商贸城,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物流商贸中心。

b.搭建“三个平台”,即:辐射全省、邻近省区和周边国家,沟通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南亚,为中国—东盟、南盟间贸易服务的物流平台;物流、资金流、人流的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发布、交换、交易平台;国内外物流资源、物流企业整合及组织管理平台。

c.建设“八个园区”:在省内二级中心城市玉溪、曲靖、大理、个旧、楚雄、景洪、潞西、昭通,分别建设与“中国—东盟昆明物流中心”具有紧密联系的物流园区,辐射省内、沟通周边国家或省区。

d.搞好“三个服务”,即:服务东南亚、南亚,服务全中国,服务云南经济建设

2)贵州物流

(1)贵州省发展物流业的机遇。

①发展物流业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贵州发展物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②发展物流业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贵州既是四川、重庆南下出海的必经之地,又是华中、华南联结西南的重要通道;立体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详见本节“交通运输”部分)。这些条件为贵州省发展物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现代物流业。贵州能源、资源富集,要把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现代物流降低成本势在必行

④现代物流业发展已初具规模。贵州省物流规模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在一些物流集散地和专业部门,已涌现出现代物流和专业化物流雏形,如药品配送、邮政配送中心、大型商场的物流配送中心、货运厂等。全省物流发展建设规划已经启动。

(2)贵州物流发展现状。

①物流企业形式多样。贵州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小,还只能被称作物流配送。也有很多公司利用自己的货源优势,发展物流配送,如家电、电信、邮电、医药、化工等几十余家企业也组建了自己的物流配送公司,其中较有实力的一家是贵州商业储运(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经过改制后,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已初具规模。物流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企业,现已有八家国际货代公司专门从事货代业务。

②物流信息不畅。贵州省物流的发展信息十分闭塞,缺少大的物流信息公司统一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现阶段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中心是各自为政,业务比较单一,极不规范,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③发展受到交通瓶颈的制约。因为铁路运输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贵州省大量的出口物资被积压。贵州省出口物资主要是矿产品、肥料、磷化工、铁合金等初级产品,全省铁路运输能力只达需求量的1/3左右。所以,大量的货物今后还依赖于公路运输。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贵州省交通基础建设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后建设开通了贵遵、贵新、贵毕等高等级公路,大大缩短了省际间、省内城市间的距离,物流发展将会更顺畅。

④贵阳市物流的发展已走在全省的前列。贵阳市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大型流物工业园区,根据规划,南明区二戈寨成为现代物流工业园区的规划重点,二戈寨片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贵阳南站和东站组成了西南最大的铁路枢纽系统。辖区内,大中型企业近10家,贵州物流的龙头企业——贵州商业储运(集团)有限公司正处于中心位置,该公司附近已星罗棋布地有几家物流配送企业在此安营扎寨。

3)四川物流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商品流通总量迅速扩大,物流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www.daowen.com)

(1)四川省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①物流行业相关部门的增加值快速增长。2019年,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及批发零售业在内的与物流行业相关部门实现增加值1 468.5亿元,占全省GDP的3.2%。

②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有铁路、公路、航空和内河水运运输方式,已能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各种交通运输装备和工具门类较齐全,更新周期缩短,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容量扩大。

③传统物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第三方物流发展壮大。随着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及集中配送等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广泛采用,四川省传统物流业正开始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并在加快物流速度、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延伸服务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川第三方物流企业已达100多家,其中成都蚂蚁物流、集装箱运业公司、烟草物流、邮电物流等发展较好。

④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加速开拓四川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国外物流企业入川步伐明显加快。据成都市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丹麦马士基新加坡APL、英国金鹰国际、荷兰渣华船务、美国总统轮船等十余家国外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在成都设立了办事处或合资公司。

⑤物流规划及物流园区发展开始起步。以成都为代表的商贸中心城市的物流规划、园区建设正有序进行,成都市已将成都物流基地、西南物流中心、双流航空物流园、青白江物流园区纳入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绵阳宜宾泸州、攀枝花、广元等市已制订或正加紧制订物流发展规划,个别县级城市的物流规划也开始起步。

(2)四川省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从总体上看,四川省发展现代物流具备基础条件,但正处于传统仓储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过渡的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

①观念上的挑战:大部分工商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和社会化大分工的观念,习惯于自办物流,影响物流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②体制上的挑战: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物流资源未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

③服务水平上的挑战: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缺乏专门人才,资金投入较少,设施简陋,装备差,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④市场份额的挑战:我国加入WTO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将会迅速进入我国市场,目前四川省物流企业还处于劣势。

(3)四川省物流发展目标。为了促进四川物流业良性、健康发展,该省明确了物流发展的目标。

①编制和实施好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交通枢纽、中心城市、重要港口和大型商品集散地为依托,建设若干辐射全省、连接全国市场的物流中心,完善大宗商品物流设施。选择粮食、棉花、食糖、鲜活农产品、钢材、食品等一些品种和领域,优先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②制订促进四川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③抓好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

④加快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改善全省投资环境。

⑤加强物流基础性工作。

4)重庆物流

(1)重庆物流业的现状。改革开放以前,重庆的物流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营生产资料的物资储运公司和外运公司,一种是商业系统的储运公司。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物流量大增,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对过去传统的仓储运输业提出了挑战,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但是,由于旧体制下流通结构不合理,整个社会的物流意识淡薄,没有物流业的发展规则,对物流业的发展指导和投入不够,企业对大物流的建设缺少实力和积极性,相关的科学技术比较落后,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重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重庆物流业优势。

①重庆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区位优势。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中西部结合带,承东启西,是撬动“连接中国11个省市区,跨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支点。

②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同时具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特大城市。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为重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撑。

③重庆的仓储设施发展初具规模,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重要的物质基础。据重庆市物流与仓储协会统计,重庆市拥有189万多平方米的仓库、15亿千克容量的粮库、125万立方米的石油库、6万吨容量的冷藏库、4.7万平方米的危险品仓库、货场38万平方米。这些仓储设施还在不同程度地增加,并且大都配备有相应的运输车队,组织形式均为储运公司,实行信息化管理,正规仓库基本达到现代物流企业的硬件要求。

④物流业发展需求大。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都市人口有密集化趋势,进出口规模和销售规模日益扩大(详见本节“经济”部分),迫切需求“巨大”物流渠道。

(3)重庆物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尽管重庆市在发展物流业方面有着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制约重庆物流业的发展。

①物流业发展中的部门、条块分割现象较为严重。

②许多物流企业服务内容单一,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重庆市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大多是国营储运公司,由于其库房、设备等几乎都是几十年前修建的,因而陈旧落后。许多企业规模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统计显示,全市189万平方米的通用仓库,空置率在10%以上,全市拥有20万辆机动车运力,空载率高达40%。

③缺乏现代物流观念。

④缺乏整体规划。虽然重庆的现代物流业已开始起步,并制订了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完成了万州物流配送中心、上桥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并已进入实施阶段。但是现代物流业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从全重庆市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另一方面还应站在全国、西部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来制定重庆现代物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

⑤物流专业人才的数量与市场需要之间严重脱节,不能满足未来重庆物流发展的需要。

(4)重庆物流业发展的措施。

①加强物流通道建设。进一步增强“一干两支”航运能力,积极推进三峡大坝过闸扩能工作,加快实施长江涪陵至江津至宜宾段、嘉陵江、乌江航道整治工程;加强长江沿线港口建设,完善进港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形成果园港、新田港、龙头港、猫儿沱港等六大铁公水联运港口体系;推进船舶标准化改造和甩挂运输,提升长江通航能力和效率。加快兰渝铁路、渝黔新线、渝怀二线、黔张常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郑—渝—昆、渝西等高速铁路和安张、沿江货运铁路前期工作;启动铁路枢纽东环线、市郊铁路建设,提高既有铁路利用率,推进铁路货运进园区,形成覆盖千亿级工业园区的铁路集疏运体系,构建内通外畅的货运铁路网络。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着力提升普通国省干道公路等级,完善以港口、铁路站场、沿江物流园区和产业开发区为节点的网络状公路运输体系,实现高等级公路网对市域内重要物流节点的全覆盖。强化航空货运枢纽功能,拓展江北国际机场航空物流用地,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构建航空大通关体系,完善机场地面交通运输网络,增开全货机航线,打造中西部航空物流高地。

②加快完善物流网络。按照各功能区定位,依托物流交通大通道,优化整合市域物流布局。围绕国家级物流枢纽,构建以重点物流平台为支撑、以区域性物流节点为纽带、以城乡社区商业网点为末端的三级物流网络体系。

③创新物流组织模式。推进多式联运,加快推进公铁水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铁水联运的“无缝衔接”。鼓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物流企业结成多式联运实体或合作联盟,推进大宗散货铁水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货物运输“一票到底”。积极发展甩挂运输、带板运输、联合运输、公交化配送等多式联运配送模式。鼓励大型物流企业搭建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联动机制。

④改善物流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继续加快白市驿涉农物流园区建设,建成综合性冷链物流集聚区,增强冷链物流功能。提速发展电商物流,充分发挥水、空、铁交通枢纽,一类口岸,保税(港)区“3个三合一”内陆开放平台优势,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和配送网络,加快发展快递服务。推进发展绿色物流。推动液化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在运输、仓储等环节的广泛使用。

⑤培育壮大物流企业。培育物流龙头企业,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整合市场主体,组建一批大型现代物流集团和骨干物流企业,壮大企业规模,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整合组建专业物流企业,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剥离外包物流业务,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组建专业物流公司,整合物流功能,大幅度提高物流业与产业的融合度。

⑥提升标准化和先进技术应用水平。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大物流企业分类评估、冷库等级与全程冷链服务等国家物流标准的推广力度。推进运输标准化建设,推进城市配送示范车队建设,推荐试点配送车辆车型,统一车辆标识,加强和规范其运行管理。

5)广西物流

(1)广西物流发展现状。

①物流企业数量猛增,总体经营情况好转。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各方面总的情况是:业务预订增多、业务量大幅提高、企业效益明显好转、企业货款拖欠情况进一步改善、企业劳动力需求增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②三大港口资源整合,形成西南物流群。广西的三大港口——北海、钦州、防城港,原来存在着无序开发和恶性竞争的弊病,不利于广西参与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为提高沿海港口的竞争力、整合资源,2006年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确定组建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后,将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使沿海三港的发展目标、功能、规划一体化。2007年新增13个泊位,增加吞吐能力1 000万吨。一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联合湛江,接受中国香港特区物流产业转移,所形成的物流群将独占西南物流鳌头。

③规模物流企业成立。2003年,广西第一家上规模的物流集团公司——玉柴物流集团公司在玉林成立。该集团拥有16家子公司、3 500多辆大型货车、三家大型货运站和卫星定位系统,在规模、资金等方面堪称“广西第一”。随后,贵港安顺物流公司、安徽叉车集团驻邕公司、杭州叉车有限公司驻邕宁沿海经济开发区销售公司等10多家大规模物流集团相继成立。中国香港东源大地公司投资千万美元与广西超大运输公司双方约定在南宁的沙井、玉洞建设物流中心。

④东盟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初具规模。2004年,南宁东盟国际物流园规划评审会经过广西区、市、县三级专家及有关领导讨论及评审后,顺利通过会审。目前,该物流园已初具规模,建成一大批物流项目。东盟国际物流园位于邕宁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规划面积18.8平方千米,它是服务国内和东盟10国及其他国家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目前已有防港物流、广西超大运输有限公司物流中心等六大物流项目入住园区,这六大物流项目累计计划投资超过20亿元。

⑤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在城市范围内,继续完善疏港和进市道路建设:防城港完成长22千米的进港大道一级公路的建设,钦州完成进港公路路面的拓宽工程,北海完成北海—铁山港一级公路进港路段。铁路建设方面,兴建合浦至河唇铁路,构建环北部湾铁路系统。航空交通方面,把北海机场建设成为一流机场,开通北海到东盟各国的航线。公路建设方面,兴建崇左至钦州、防城港至东兴高速公路,兴建防城港东湾跨海大桥。港口建设方面,加快钦州港10万吨级深水航道、北海石步岭港区5万~10万吨级航道、涠洲岛30万吨原油泊位及配套航道、防城港20万吨级码头及配套航道等扩建改造。届时,广西将形成四通八达、畅通快捷、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的综合运输网。

(2)广西发展物流业的优势。

①区位优势:广西地处祖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会点,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也是沟通我国与东盟各国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目前,广西已经初步建成出海出边大通道,使广西的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客观上已成为双向沟通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桥梁和基地。

②资源优势:广西资源优势明显,同时经过几年的发展,广西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物流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③政策优势:目前,广西除同时享受全国各自治区共有的政策外,还享受着多数省区没有的沿海地区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少数民族自治区政策以及边境地区政策等,政策潜力和优势十分明显,为物流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④机遇优势:《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10+1)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简称9+2)的签订,是广西百年难遇的战略机遇,中越两国共同打造的“两廊一圈”,将成为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举措。它对华南、西南地区,特别是广西和云南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3)广西物流发展的前景。“十一五”时期广西加快沿海地区的发展步伐。北海、钦州、防城港依托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完全能够发展成为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人流汇聚的重要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北海、钦州、防城港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