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河中游地区的地貌和气候特点

黄河中游地区的地貌和气候特点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三省一区,总面积171万平方千米。3)河南省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黄淮海平原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内蒙古境内各类植物2 351余种,野生动物众多,共有兽类117种,鸟类362种,其中列入国家和地区重点保护的动物有49种,珍贵、稀有动物10多种。

黄河中游地区的地貌和气候特点

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三省一区,总面积171万平方千米。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

1.概况

1)陕西省

陕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水能资源1 200万千瓦。从整个地形看,陕西南北长、东西窄,两头高中间低,南部称陕南山地,北部称陕北高原,陕南和陕北之间,属于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陕南属于亚热带气候,关中至陕北南部属于温带气候,气温和雨量由南向北递减,全省四季分明。目前陕西省已发现的矿产近90多种,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有煤炭、铜、汞、石棉、银、磷、铅等,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三位,钼和汞储量占全国的第二位,铁矿和铜矿资源较贫乏,仅占全国的1%左右。全省有种子植物3 500余种,占全国10%,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生漆、桐油、烤烟、苹果、木耳、核桃、红枣等。陕西还有相当数量的多种饲养和野生动物,其中奶山羊饲养头数居全国之首,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苏门羚等,是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之一。

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尤以文物古迹荟萃著称。陕西境内地上地下共有文物点35 750处,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89个,省级307个。全省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03座,馆藏文物60多万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21件(组),文物数量列全国之最。目前省内有世界遗产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自然保护区5处,森林公园15处,地质公园3处,历史文化名城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9处,自然保护区17处,森林公园39处,历史文化名城11个。

2)山西省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位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5′~114°32′,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因地处太行山之西,故名山西。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 000~2 000米之间。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黄河流经全省19个县(市),流程965千米。目前,山西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0.8亿立方米,引黄入晋工程竣工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缺水问题。山西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14℃之间。山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53种,煤、铝矾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尤以煤炭闻名全国。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达2 612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3,故而有“煤乡” 之称。

山西省内有旅游景区景点220余处,初步形成太原、大同、五台山、临汾、运城、上党、阳泉七大旅游区,全省有10个旅游景区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被列入国家级旅游线路的重要景区景点20余处,在全国堪称独一无二或具有垄断性资源的景区60余处。山西境内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中,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巧夺天工的悬空寺、应县木塔、运城关帝庙、太原晋祠、永乐宫壁画、黄河铁牛等古迹享誉海内外。保存完好的平遥古城和全国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明清时代北方民居建筑明珠”的晋中晋商大院,独具特色。

3)河南省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黄淮海平原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山东毗邻。黄河流经河南境内700多千米。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北坦南凹,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间有陷落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境内有黄河、淮河、卫河、汉水四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53%。河南气候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的特点,是全国冬小麦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烟叶、蚕丝和各种林果、畜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河南小麦、烟叶、芝麻的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之一。

河南地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矿产10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4种,其中名列全国前八位的就有27种之多。钼的储量之大,品位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天然碱、蓝石棉储量大、品位高、质量好,也居全国之首。铝土矿、耐火黏土、珍珠岩等矿储量居全国第二;煤炭、金矿化工灰岩、溶剂灰岩、稀土等矿产储量以及石油、天然气储量均居全国前列。河南煤炭储量丰富,煤质好、牌号全、分布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著名的黄河等自然风光构成了河南丰富的旅游资源。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有7 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 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5 000年前的大河文化遗址。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有嵩山鸡公山洛阳龙门等。

4)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北纬37°24′~北纬53°23′,南北跨距1 700多千米,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与甘肃相连,北与蒙古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交界,国境线长达4 221千米。内蒙古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2.3%,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是中国第三大省区。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 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内蒙古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内蒙古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内蒙古境内各类植物2 351余种,野生动物众多,共有兽类117种,鸟类362种,其中列入国家和地区重点保护的动物有49种,珍贵、稀有动物10多种。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水资源总蓄量545.95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近千条,大小湖泊千余个。此外,全区还有不少含有多种治疗功能矿物质矿泉水温泉。全区耕地面积711.5亿平方米,占全国的5.5%;草原面积8 666.7亿平方米,占全国的21.7%;森林面积2 078.93亿平方米,占全国的13.1%。

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35种。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的有5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67种。其中,稀土资源储量8 459万吨,占世界的80%,占全国的90%以上;已探明煤炭储量2 239亿吨,居全国第二位;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等金属矿产以及化工原料、工业辅料等非金属矿产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石油、天然气储量十分可观,已探明13个大型油气田,预测石油资源总量为20亿~30亿吨,天然气总量为10 000亿立方米。矿产资源储量(不含石油、天然气)潜在价值达13万亿元,占全国的10%以上,居全国第三位。

内蒙古的主要旅游资源有古朴自然的草原风光,热情豪放的民族风情,森林、沙漠、文物古迹、河流湖泊、温泉等。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内蒙古已形成以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主题的系列旅游产品。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旅游中心城市,辐射周围的有格根塔拉草原、希拉穆仁草原、辉腾希勒草原、锡林郭勒草原、昭君墓、五当召、响沙湾、成吉思汗陵园等旅游景点,还有哈素海、乌梁素海、岱海等。

2.经济

1)陕西省

陕西省在“一五”期间和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三线建设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指导下,陕西省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已培育出电子、机械、医药、化工、能源、食品、旅游业七大支柱产业,有力地拉动了陕西省的经济增长。2019年陕西生产总值25 793.17亿元。

2)山西省

山西省是我国内地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经济发展高于全国水平,已建成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为主体的重工业基地。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的最大优势,无论在生产规模、技术装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居全国领先地位。“十三五”期间,山西省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国民经济高速平稳运行,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见图5-2)。

图5-2 2015—2019年山西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3)河南省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真抓实干,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多年来的最高水平。河南省是全国第五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省份。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4 259.2亿元。

4)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经过50多年的经济建设,国民经济已从典型的农牧业自然经济逐步向初步工业化经济转化。自治区发展战略为:充分发挥煤炭、天然气和水能等能源资源的优势,强化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力度,尽快成为全国新的能源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高载能原材料工业;保护和利用好天然草场资源,减少牧民数量,实行集约化的家庭庄园式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沙产业,建设若干沙产业基地。在此战略指引下,自治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17 212.53亿元。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冶金、电子设备制造和机械制造业五大行业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3.交通运输

陕西地处中国中部,是全国公路、铁路航空干线的中枢之一。陕西现有13条铁路,西安火车站及其编组站构成西北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分别连接着中国的西北、西南、华东和华北。全省公路以西安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呈“米”字形辐射,9条国道通过。西安航空港——咸阳机场是国家一级机场,可以起降各种大中型飞机。西安航空港是西北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机场的改扩建工程已于2011年竣工。西安咸阳、榆林、延安等五个机场开辟了通往国内68个城市的160条航线,通往国际11个城市的11条航线。

山西铁路以南北同蒲线和石太线为主干形成了9条铁路干线、13条主要支线和400多条专用线的铁路运输网络,分别与国家的铁路大动脉京包线、京广线、陇海线相衔接,可通达全国各大城市和秦皇岛、天津、日照等海岸码头

河南省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京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亚欧大陆桥横穿全省。省会郑州是亚欧大陆桥东端最大的客货转运站,通过铁路出口的商品可以在郑州直接联检封关。公路交通四通八达,9条国道干线呈“五纵四横”分布境内。飞机航线68条,每周有5个航班直飞香港、澳门,经澳门地区可直达台北。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有国有铁路干线14条,支线12条,地方铁路5条,营运里程达7 436千米,密度为62.9千米/万平方千米。京通、京包、包兰铁路横贯东西,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的纽带。满洲里和二连浩特是两个大型陆运口岸,连接着俄罗斯和蒙古,并可直达欧洲诸国。全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 000千米,铁路建设总里程达到2 500千米。自治区建成民用机场7个,已开通国内航线20条,国际航线2条,通航里程6.7万千米。

4.物流

1)陕西省物流

(1)陕西省物流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综合交通及邮电通信设施明显改善。目前,全省公路铁路航空综合交通网络(详见本节“交通运输”部分)连通境内所有重要的工农业基地、商品集散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主要的旅游景点,并形成西安至成都、重庆、兰州银川、郑州、太原等12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的“一日交通圈”。邮电通信方面,已建成覆盖全省,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传输网络。这些重大的基础设施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②物流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交通部门先后投资了2亿多元,新建、改建100多个汽车客、货运站场,建设规模25 000多平方米,仅西安市亚欧货运中心、贝斯特货运站和华清路货运站三个站场年吞吐量就达200多万吨;据不完全统计,仅西安市规模较大的仓库就有30多家,仓储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全省营运货车拥有量已近10万辆,大型厢式货车发展较快,以集装箱运输、零担运输、快件运输为代表的新型运输方式和物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跨省、市零担网络日趋成熟,货运代理和连锁经营也有了发展,为陕西省物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③物流经营主体初步发育。全省已有相当数量的物流企业,大致分为五类:一是综合性物流企业,具有代表性的有陕西智圣物流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一类是为生产商、营销商、大型连锁超市主要提供物流配送业务的企业,另一类是提供运输、仓储、搬运、装卸等服务的企业,这种企业数量很大,是传统运输的主力军;三是物流服务企业,一类是提供物流基础设施服务的企业,另一类是货运中介企业,在全省就有400多家;四是物流信息技术企业,如运盛科技公司(路之桥网)、西安亚桥软件公司;五是物流设备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物流专用设备,如托盘、立体仓库、码垛机等。(www.daowen.com)

(2)陕西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差距。陕西省物流业发展虽已起步,但与发达国家和先进省份比较还存在不少问题:物流发展缺乏系统的规划,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下,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滞后,物流发展政策不明确、法规不健全。

(3)陕西省物流发展规划。陕西省政府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整合物流存量资源,引进培植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省政府将成立陕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制订全省物流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协调物流园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陕西省即将出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见:制定物流业用地、税收、资金、信贷等相关政策,规范物流企业前置性审批手续,简化货物通关程序,优化城市配送车辆交通管理等,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陕西省坚持物流业发展对外开放,把合作发展作为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形式,合作发展的主要领域是:综合运输网建设,重点是物流基地建设,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以及传统货运场站、仓储库房的建设与改造;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引进资金与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和区域物流信息系统,建设集多种信息技术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平台;物流组织建设,重点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通过资源整合和重组发展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鼓励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物流企业。

2)山西省物流

(1)山西省物流现状,主要表现为:

①物流快速发展但成本较高。

②物流企业形式、物流服务多样化。国有大中型物流企业蓄势待发,民营物流企业异军突起。小件快递、物流专线、中转配送、第三方物流等业务正在形成,唐久便利、金虎便利、美特好、江南餐饮、六味斋、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连锁企业零售物流形成配送规模。

③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以中国物流信息联盟网和太原为达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山西迎泽物流有限公司创建物流网站,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与物流信息的流通,提升了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④现代物流业发展目标确定。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现代物流的实施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交通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山西省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山西省物流业发展将实现三大目标:完善一张网络;实现两个融合;完成三大突破。

(2)山西省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山西物流尽管取得重大进展,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小视,特别是一些影响物流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并得到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①物流管理缺乏权威性,没有形成协调联动的宏观运行机制。目前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物流管理政出多门,物流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部门化、区域化特征。

②物流产业政策和法规不完善,物流发展监控乏力。政府应积极推动综合性、跨行业、跨部门的物流法规和配套规章的制订和诚信体系建设,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③物流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与专业化的物流供给不够,是制约山西省物流发展的主要矛盾。一方面,物流需求聚集和释放的速度不快,“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比例还比较大;另一方面,物流供给能力还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一些即时需求、特色需求、物流一体化需求满足率不高。需求不足与供给不够并存,物流资源短缺与物流服务“过剩”同在。

④物流人才严重匮乏,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3)山西省物流业发展规划。《山西物流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依托大运高速公路、同蒲铁路、太原航空港,以太原公路主枢纽为全省辐射中枢,以大同、侯马公路为晋北、晋南辐射中心,以各县市的36个物流中心为二级节点,城市配送中心为三级节点,构建山西现代货运物流场站网络的总体布局。目前,太原、大同、侯马三大公路港站枢纽暨物流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之中。与此同时,华北最大的铁路集装箱编组枢纽站——太原铁路分局榆次北集装箱枢纽站已建成使用;太原民航武宿机场已扩建成国际标准机场。山西已基本形成立体交通场站班线物流网络。

3)河南省物流

(1)河南省物流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经济地理位置优越。河南地处中原,与东北除外的其他经济区域相邻,是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到西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过渡的中间地带,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和通信干线贯穿河南,是我国东部、西部、南方与北方商品流通的中枢地带。这种经济地理的优势使河南在获取高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②接近原料地与消费地的双向优势。河南在接近原料地方面优于东南,在接近高收入、高消费地方面优于西北,河南自身又是重要的原料地和消费地。这种双向优势有利于发展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并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物流系统的重要基地。

③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我国多条交通大动脉贯穿河南,刺激了河南省内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发展,铁路运输比东南沿海还要发达,高级与次高级的公路里程占全国近10%。如果在该区域适当建设一些以集散型、中转型为主的物流中心及储存型、流通型、流通加工型为主的配送中心,并逐步形成物流系统及网络,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大批量干线直达运输优势,减少运输通过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2)河南省物流业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后,河南省物流业有了相当的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目前仍是国民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与现代物流的需要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

①物流观念陈旧,缺乏正确充分的认识。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是河南省物流业长期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

②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服务需求不足,而且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河南省企业中自营物流的占大多数,导致专业的物流代理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以往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形成了现在大批功能单一的货代企业。这些企业服务范围窄,横向联合薄弱,不能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另外,河南省信息跟踪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

③物流人才十分缺乏,严重阻碍发展。

④技术和设备落后,功能不全。物流配送中心设施薄弱,功能不齐,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⑤市场分割,法规不全,制度环境改革须深化。

⑥信誉问题。由于物流企业对客户物料、商品供应的了解,容易使企业的计划外漏,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缺少信誉,所以,这是目前生产企业不愿意把物料物流外包的主要原因。

(3)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措施。河南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以粮、棉、畜等优势农产品物流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①在2003年编制完成《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部署,2004年完成河南省粮食物流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②抓好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落实与实施。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正确引导、合理布局、积极支持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的发展;加快信息平台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培育河南省名牌物流企业,支持澳柯玛等外来专业物流企业来河南投资发展。

③在借鉴浙江省举办现代物流博览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协调有关部门,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合作,在郑州举办国际(河南)现代物流博览会,以推动河南省从传统物流发展迈向区域现代物流发展,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内蒙古自治区物流

(1)物流运行持续向好,物流需求总体回暖。

(2)物流总费用降幅继续收窄。

(3)内蒙古物流发展目标为:

①以发展全区现代物流业为目标,重点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现代物流。

②以政府指导和企业运营作为产业发展主动力,突出发展东部农畜产品、西部工业原材料及产成品和沿边开放口岸三大物流区域。

③建立农畜产品、工业原材料、边境贸易加工和城乡居民生活用品四大现代物流体系。

④按照“物流区域—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园区—专业物流系统—城乡快递系统”的五级模式对物流业进行规划。

⑤培养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物流企业,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物流基础设施并投入使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积聚辐射功能的物流枢纽。

⑥现代物流服务方式在物流各领域普遍应用,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方便居民生活的现代物流服务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