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约21万平方千米。2019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状况见表5-4,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其他地区。表5-5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状况(资料来源:中国统计

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约21万平方千米。

1.概况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东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农业发达,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水产资源也非常丰富,著名的舟山渔场、嵊泗渔场、长江口渔场均在其附近海域,大陆海岸线近3 300千米,长江优良岸线600千米,由上海、宁波、舟山、南京、镇江等组成的港口群,与世界上16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现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现代化综合运输网。通过长江水运大动脉,可以沟通面积180万平方千米,人口3.5亿,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占全国半数的整个长江流域,市场极为广阔。

东部沿海地区矿产资源除了江苏省外,另外两省市的不太丰富。

上海陆上能源矿产匮乏。在长江口海底发现有锆石、钛铁矿石榴石金红石等重要矿物。近海油气资源丰富,具有我国近海海域最大的油气盆地,油气资源储量约60亿吨,附近黄海经过调查和勘探,也发现油气资源估算储量2.9亿吨。

浙江非金属矿产比较丰富,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目前浙江已发现各类非金属矿产60余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30余种。明矾、砩石储量最大,质量较好,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石煤、吸凡石、叶蜡石、伊利石居全国第一位,萤磅第二位,硅藻土排名第三,较重要的矿产还有绍兴漓渚铁矿,青田、永嘉等县的钼矿,长兴、建德等地的煤矿以及石灰岩和多种稀有金属。砩石、硅灰石、珍珠岩、高岭土、花岗石、大理石、膨润土和水泥灰岩等在全国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江苏省的优势矿产是有色金属、黏土类、建材和稀有金属、特种非金属。目前已发现矿产品种10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67种,其中建材、黏土等34种单矿储量列全国前十位。全省已发现的矿产地900多处,铅锌矿同时伴生银及部分金等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是本省较丰富的矿产资源。稀有金属锶储量居全国首位。熔剂石灰岩、白云岩、蛇形岩、萤石冶金辅助原料等资源也较丰富。黏土类矿产有凹凸棒石黏土、膨润土、陶土、塑料黏土、瓷石等,品种齐全,量大质优,居全国首位。建材矿产中有水泥灰岩、石膏、大理石,还有浮石、凝灰岩、珍珠岩、蛭石、岩棉玄武岩、硅质黏土等,玻璃用石英砂、石英岩等也储量丰富。此外,还有柘榴红宝石蓝宝石水晶等宝石类矿产及特种非金属矿产金刚石砂矿。

东部沿海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虽然陆地面积仅占全国的2%,但每年接待国内外的游客占全国的1/3和1/4。

上海的名胜以人文景观为主,有革命遗址、名人故居、龙华塔、龙华寺、玉佛寺、豫园,还有嘉定孔庙、古漪园、秋霞圃、松江方塔、醉白池、青浦曲水园、淀山湖。自然景观外滩,秀丽葱翠的佘山等。上海是中国较早的开放城市之一,在这里融入了东、西方各种建筑1 400多幢,其中黄浦江畔的外滩建筑群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构成了上海独特的风景线。

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温州雁荡山等1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会杭州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秀丽迷人的西湖自然风光闻名于世。

江苏省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遍布全省各地。江苏的自然景观有苏州城,扬州瘦西湖,南京的玄武湖、莫愁湖,徐州的云龙湖,溧阳的天目湖等都是著名的游览湖泊。江苏的名泉极多,镇江中泠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虎丘憨憨泉等。江苏的山有南京钟山、清凉山、栖霞山等,人文景观有连云港将军崖上的石刻岩画、孔望山上佛教摩崖石刻,徐州东南部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南京的中山陵明孝陵、雨花台、千佛岩,淮安城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徐州淮海战役烈士陵园等。

2.经济

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是中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以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岸的开发开放为重点,东部沿海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整个长江流域开发开放的“龙头”。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加快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的步伐,其目的是使上海尽快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进而带动起东部沿海地区及长江沿岸地区的经济振兴。上海是中国的最大城市,也是远东大都市,又是中国的重要综合性工业基地和科研基地,在全国国民经济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江苏省和浙江省也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它们不断扩大开放程度,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宁波、南京、苏州、杭州等地也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近年来,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东部沿海经济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靠改革和开放两轮驱动,使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细胞被激活,推动社会进步的生产力被释放。2019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状况见表5-4,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其他地区。

表5-4 2019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状况

(资料来源: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1)对外开放情况

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1)1979—1990年为起步阶段。1984—1985年,国务院先后决定进一步开放连云港、南通、上海、温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将东部沿海地区(沪、苏、浙)、广东和闽南三角洲(厦、漳、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对上述地区在利用外资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同时采取完善立法,扩大地方外商投资审批权限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启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2)1991年以来为高速发展阶段。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从而使东部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发表以后,东部沿海地区与全国一样,对外开放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当年,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南京等六个沿江港口城市,使本区外向型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浦东开发开放进入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的新阶段,使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提高到了新层次。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状况见表5-5。

表5-5 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状况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2)产业

由于国际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大规模转移特别是国际资本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该地区产业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导,且制造业的结构升级显著。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经历了显著的结构转变:现代制造业比重显著上升,传统制造业比重显著下降。

从经济发展的长期取向来看,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处于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的阶段(参见表5-4),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

在东部沿海地区规划中,提出未来将重点发展三次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使其进一步巩固、提升装备制造、纺织轻工、旅游业等长三角的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利用长期积淀的教育、科技、人才、工业基础等优势,提高创新能力和设计制造水平,积极发展大型机械、整机装备、汽车船舶和成套设备等产业,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纺织产业中心、服务制造中心、轻工日用品生产基地和轻纺贸易中心;重点发展以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教育培训、中介服务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具有先导作用的新兴产业

3.交通运输

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与经济发达程度相适应,在祖国大陆是最便捷的,水陆空立体发展的地区。

上海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的国际港口城市,目前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上海有各种铁路专用线近百条。上海铁路将建立以直达快运为主线、内接港澳地区、北连俄欧、东通海外、西达中亚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上海公路遍布城乡,与沪宜、沪杭、沪青、沪太、曹安、松枫等干线公路相连,可通邻近各省主要城市及市内各区、县、乡、镇。中心城区建成了“申”字形高架道路、路网总里程超过400千米的轨道交通线和“三横三纵”的地面骨干道路,快速、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上海目前拥有两个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和浦东国际机场。上海港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港口,港区面积3 600多平方千米,拥有19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通达世界12大航区,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上海港的航线分为:①远洋航线:可以分别抵达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经第三地)、韩国、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以色列、地中海、西北欧、南非、南美、美国东西岸等地;②沿海航线:可抵达从北到南沿海主要港口;③长江航线:可直达长江中下游各港口;④内河航线:通过江南水网可抵达江、浙、皖等省各大小港口码头

江苏省境内现有“两纵一横一点”四条铁路主干线,和数十条铁路专用线,可直达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2014年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2 700千米。铁路沿线各城市都拥有铁路货运站点,其中徐州西站和南京东站是两个路网型铁路编组站。以连云港为起点的新亚欧大陆桥向西可至荷兰鹿特丹,自1992年年底开通以来,江苏的铁路已经承担了95%的过境运输业务。江苏省的公路网络十分发达,2014年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5.75万千米,新增1 400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 500千米,密度居全国第一,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目前江苏拥有南京、徐州、连云港三个国家级公路主枢纽城市,全省13个地级市之间都有高速公路相连。江苏省航道总里程为2.4万千米(不含长江干流418千米),占全国内河总里程的20.3%,港口总吞吐能力和万吨级泊位数均居全国首位。全省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优良闸次率保持在98%以上,拥有连云港、南京港、镇江港、张家港、南通港五大枢纽港。全省拥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徐州观音机场等九个民用或军民合用机场,开通省内外航线82条,已形成以南京为中心,以各个地区性大、中等城市为支点辐射全国的运输网络。鲁宁输油管道,由山东入江苏省徐州、经安徽到仪征长江北岸的码头。该原油运输管道在江苏省境内全长356千米,输油能力2 000万吨/年。

浙江铁路以省会杭州为枢纽,境内有杭州—上海、杭州—江西、杭州—宁波三条铁路复线和杭州—宣城、金华—温州两条铁路干线,总里程2 300千米。截至2004年,浙江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16 400平方千米,公路网密度达到114.34千米/百平方千米。高速公路已通车里程达3 900千米。全省沿海港口34个,泊位87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8个,主要港口有宁波、舟山、温州、海门和乍浦港(已改名为嘉兴港),其中宁波、温州港为全国沿海主枢纽港。全省有内河航道1.04万千米,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干线航道10条,1 230千米。全省共有内河港口105个,年货物通过能力2.1亿吨。浙江现有杭州萧山、宁波、温州、台州、义乌衢州、舟山七个机场。

在“十二五”期间,东部沿海地区已建五条城际轨道交通,总里程达815千米,形成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的“1~2小时快速交通圈”。按照规划,将建设的五条城际轨道是: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城际轨道交通线,全长295千米;上海—嘉兴—杭州城际轨道交通线,全长160千米;杭州—绍兴—宁波城际轨道交通线,全长158千米;常州—江阴—常熟—苏州城际轨道交通线,全长124千米;苏州—嘉兴城际轨道交通线,全长78千米。此外,于2009年完成的沪杭之间的磁浮铁路的建设,也将使未来的东部沿海地区可能成为国际上的磁浮装备圈。

4.东部沿海地区物流

1)上海物流

(1)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现代物流业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对全市经济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物流总量规模扩大。(www.daowen.com)

②现代物流配送渐成体系。以采用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理念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已进入钢铁、汽车、医药、化工和连锁商业等行业。宝钢集团与中海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一汽、日本住友签订《一体化管理合作协议》,稳固了宝钢战略供应商地位。百联集团、农工商超市等大型商业流通企业建立了支撑连锁经营核心业务发展的物流配送网络。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成融合,促进了支撑支柱产业和连锁商业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形成。

③物流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五”期间建设四个物流园区,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顺利建成,洋山保税港已经开港运营,临港国际物流园区吸引了普洛斯、卡特彼勒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和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外高桥、空港和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服务功能逐步完善。38个物流项目,15家中外知名物流企业入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空港物流园区的新一轮规划建设也已启动;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引进国内外物流企业59个,集聚了全国60%的医药物流配送和全市75%以上的超市物流配送。

④多种所有制物流企业共同发展。“十五”期间,国际港务、交运集团、东方国际、锦海捷亚、百联现代等国有物流企业“改制转型”获得新发展;联邦快递、TNT、马士基、UPS等全球著名物流企业落户上海并提供现代化物流服务;北芳、虹鑫、远成、佳吉等一批民营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建设,形成独特服务模式,为外资合资制造企业、商贸企业提供物流外包服务;安吉天地等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为先进制造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发展较快。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和提供各种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物流业发展还存在不足:一是物流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低端物流服务竞争过度,供应链策划管理等高端物流服务供给不足,一方面相当数量的制造企业与商贸流通企业的物流需求未能释放,另一方面缺乏集成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的骨干物流企业。二是物流基础设施的有效使用有待提高。多式联运式的无缝连接不够,陆路运输较为拥堵,铁路和内河运输运营效率有待提高,物流园区和工业区功能有待优化,提供专业化物流信息服务的公共平台以及物流标准化等也不适应物流业的发展。三是现代物流业人才仍显不足。物流从业人员大多来自运输、仓储企业,具有较高文化、现代物流理念和运作经验的中高端物流人才跟不上现代物流发展需求。

(2)上海物流业的发展措施。在上海物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一直面临向全球开放的问题。2015年上海物流业的增加值是3 04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2.2%,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19.5%,2013年上海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保持多年来的两位数增长。全社会零售总额突破8 000亿元,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 400多亿美元,全市商业的增加值为3 847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8.6%,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品有十万余种商品,累计实现销售额1 200亿元。在这样一个经济运行的状态下,港口货物吞吐量去年依然保持世界第一,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总量为15%,上海的A级物流企业已经达到132家,其中55%以上是4A级物流企业。

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让上海重新思考培育国际高端的供应链服务,这给上海物流带来了机遇;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开放战略,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也为上海建立有效连接国内外一体化的多式联运带来了契机;同时,网络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大数据技术为上海构建产业、贸易、物流一体化的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城市物流带来了机遇。

在这种形势下,首先,在思考如何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未来,商品、要素、服务、技术、资金、人才都将在全球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联动。第二,面对整个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思考区域的联动,重新以物流的标准化来推动整个区域物流组织的提效、降本。第三,围绕上海新一轮的城市发展目标,提出了打造全球城市发展目标,通过新的城市布局,解决城市发展当中的瓶颈。

2)江苏省物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的日益频繁,江苏物流相关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江苏物流发展现状。

①物流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这些因素都构成了江苏省物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江苏省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巨大的物流量,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19年江苏GDP为99 631.5亿元。

②六大物流中心已具现代物流雏形。六大物流中心包括苏州新区物流中心、常熟招商城物流中心、吴江东方丝绸市场物流中心、无锡新区物流中心、南京江北化工园物流中心和徐州香山物流中心。

③物流企业形式多样化。近几年来,江苏省物流业迈出了提档升级的步伐:通过改造国有传统的运输长途企业、发展民营物流、引进外国的物流企业,不断导入新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模式,形成了不同形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化企业。

④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为江苏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时期以来,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详见本节“交通运输”部分),大交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大范围快速流动,为江苏省物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2)江苏物流发展措施。江苏省政府为了扶持物流业的发展,在税收、投融资、通关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措施。

①按照新的税收政策,凡符合联运企业条件的企业,可使用联运业务专用发票。新办独立核算物流企业,只要符合所得税减免条件,自开业之日起即可享受免征或减征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②在投融资方面,江苏省从国债贴息资金项目中积极推荐有发展潜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项目,在省技改贴息项目中安排适当比例对现代物流项目进行倾斜,重点扶持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项目建设和现代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③在通关方面,为了协助货物的快速通关,海关将推行“全天候、无假日”的预约通关制度,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的快速通关模式;对国际物流业务量大的物流企业,申请设立海关监管点、堆场和监管仓库,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荐,海关优先予以考虑;对不属于易腐易变、散货等货物,出口检验数相应降低为1%~3%;对属于“绿色通道”的企业在货物出口时可不检验,直通放行;对入境的经卫生检疫除害处理,符合动植物检验检疫要求的集装箱船,在办理进口手续的同时可办理出口手续,无特殊情况可不开箱检查。

(3)江苏省物流发展规划。《江苏省港口“十三五”发展规划》成为今后五年江苏全省港口发展的重要指引。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江苏将加快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重点建设一区三港,推进物流型、绿色型、智慧型、平安型、法治型“五型港口”建设。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江苏将强化港口的综合交通枢纽作用,推进物流型、绿色型、智慧型、平安型、法治型“五型港口”建设,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实施、经济转型升级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要重点突出连云港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南京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和长江下游重要的江海联运港区等“一区三港”建设,同时加快沿江、沿海和内河重点港口建设,提升港口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加快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区域港口合作共赢发展;以提升港口公共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为基础,提升港口码头等级和专业化水平为方向,加强整合、有序建设和强化监管相结合,提高设施集约、深水、专业化水平;以主要港口和核心港区为重点,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公铁水各种运输方式齐全、内外衔接高效的港口立体综合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江海河、公铁水多式联运;以提升港口物流服务功能、产业集聚功能和对外开放服务功能为抓手,着力提升港口对腹地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服务功能,构建自由贸易和航运物流、产业相融合的货运枢纽;加强港口岸线资源整合,提升港口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水平,切实推进港口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动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以提升依法治理水平为基础,以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行政执法能力、管理服务能力等三大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港口行业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3)浙江省物流

(1)浙江物流的发展具有以下五个鲜明的特点:

①物流企业多样化,但服务水平和效率还不高。物流企业主要有传统的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商贸、邮政等服务企业,以及一些专业配送企业和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从总体上看,浙江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亟待提高。主要表现为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

②工商企业物流管理有所加强,但社会化和现代化步伐还不快。目前浙江一些企业物流优化管理工作已经启动。如浙江阳光集团、浙江震元、浙江传化、晋亿实业、吉利汽车等企业开始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通过采用立体仓库、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装备,整合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通过逐步取消自己保留的运输车队和部分仓储,将产品的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功能从生产环节中分离出来,交由专业物流公司承担。但从总体上看,这方面工作仅刚刚开始,大多数企业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总体物流效率还很低。

③信息技术逐步在物流领域得到运用,但应用程度还不高。杭钢、吉利等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开始引入ERP管理系统,中外运浙江公司等一批物流服务企业开始运用GPS系统,晋亿、正泰电器、韩泰橡胶等企业采用自动立体仓库等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华商家友超市的配送中心全面采用计算机管理,实现收货验货、拣货理货和仓储保管盘点等业务操作,联华万家福配送中心引进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后,大大提高了仓位的利用率。P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和条形码技术普及程度也较高,据省经贸委对150家流通企业的调查,使用POS和条形码技术的分别占62%和59%。但从总体上看,除了POS和条形码技术外,其他各项信息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程度还不高,应用先进的物流装备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就更少。相当多的工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还是传统模式,很多物流服务企业还处于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等较低层次的运作阶段。

④物流设施初具规模,但离发展现代物流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经过多年发展,全省基本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组成的多系统、多层次、多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具体见本节“交通运输”部分),并在仓储设施、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是,按照现代物流发展要求,浙江物流设施整体水平还需要提高。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等设施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建设;相应的物流技术装备条件还应改善;设施盲目布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还需要注意防止和纠正;公路路网等级结构技术水平还应进一步提高;铁路和内河等线网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快。

⑤各级政府开始重视现代物流发展,但规划引导和推进的力度亟待加大。国家已明确把浙江列为外商投资物流业试点省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举措。2001年,省政府建立了“我省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该制度的意义在于:加强了对全省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划引导和组织推动;省级有关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积极研究推动全省现代物流发展;新闻媒体加强了对现代物流的宣传;全省各地已着手研究制订地区物流发展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但是,从总体上看,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不足、规划引导和推进工作力度不够、协调配合亟待加强等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有效解决。

(2)浙江发展物流业的实施意见。浙江省为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就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①规范物流企业注册审批,整顿规范收费管理。

②提供税收优惠,加强财政扶持。

③规范物流市场秩序。统一市场准入标准,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市场分割,允许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企业开展物流服务业务。规范物流企业的经营行为,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

④提高口岸通关速度。认真贯彻《浙江省进一步推进“大通关”建设实施意见》,凡符合通关提速条件的口岸,海运进出口货物通关提发货要在24小时内完成,空运在10小时内完成,特殊区域行业在8小时内完成。重点口岸逐步实行“5+2”、24小时工作制并在海关继续推行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充分发挥内陆物流中心的作用,实行报检、报关、订舱、提箱、验货、仓储等一条龙服务。

⑤扩大现代物流业对外开放。鼓励国外物流企业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到省内设立物流企业。鼓励利用国外的资金、设备、技术,参与省内物流项目的建设或经营。大力支持省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浙江省现代物流业的国际化水平。

⑥积极鼓励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⑦着力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围绕“四个物流枢纽”(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以及产业基地和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等,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整合的方法,培育发展一批现代物流企业聚集的区域性、国际性物流中心。

⑧努力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广物流技术和设备标准。以建设“数字浙江”为契机,支持企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广泛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条码(CODE)与射频识别(RFID)、电子订货系统(EOS)、供应链管理(SC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物流技术。

⑨加快现代物流人才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