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部沿海地区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北部沿海地区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河北、山东两省。2019年北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状况见表5-3。因此,北部沿海地区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地区,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目前,北部沿海地区城市的联合起飞已初现端倪。而北部沿海地区是当前我国少数几个能够全面承接这种整体产业链转移的地区之一。2019年,东部沿海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12.5%,北部沿海地区增长39.1%,而珠三角地区仅增加了7%。

北部沿海地区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河北、山东两省。全区陆域面积达37.2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1亿。

1.概况

北部沿海地区地理区位十分优越:向南,它联系着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通过东北地区连接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它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青岛烟台、秦皇岛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石家庄、济南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中心,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经济区域的发展。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北部沿海地区具有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煤炭储量占全国50%,石油铁矿储量均占全国40%。本区还有较好的土地资源: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20%。本区对自然资源有较强的开发能力:原盐产量占全国59%,煤炭产量占全国46%,石油产量占全国39%,发电量占全国29%,粮食产量占全国23%,棉花产量占全国25%,水产品产量占全国27%。

北部沿海地区具有旅游优势:以北京人文景观和滨海地区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历来是集旅游、观光、考古、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国际著名旅游胜地。北京是国家首都,拥有3 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天津自古就是“河海要冲,畿辅门户”,又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河北兼有以吴桥杂技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和避暑山庄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文化,以及坝上森林草原等自然风光。山东是圣人之乡,文圣孔子、武圣孙子、书圣王羲之医圣扁鹊、工圣鲁班等享誉海内外,3 000多千米的海岸线上,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连成一片,成为中国独有、世界少见的海滨旅游城市群。

2.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两个高速成长点,第一个经济快速成长点是珠三角地区,第二个成长点是东部沿海地区。而北部沿海地区将是今后10多年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成长的第三个区域支撑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它已与东部、南部沿海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海岸”。党中央、国务院对北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视,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加速广东、福建、海南、大连、天津、青岛和秦皇岛的开放。2019年北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状况见表5-3。

表5-3 2019年北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状况

(资料来源: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在“北上”,即由南部沿海北上到东部沿海地区,再进一步北上到北部沿海地区。中国经济发展的“北上”,是北部沿海经济圈快速发展千载难逢的极好良机。因此,北部沿海地区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地区,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北部沿海经济圈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5,正在形成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区域经济支柱,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3.工业、技术

北部沿海地区长期受惠于计划经济,在历史上就打下了雄厚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北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汽车纺织、食品等八大支柱产业,同时以优势的教育科技资源带动了高科技产业发展,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等已成为这一地区的主导产业。目前,有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之誉的北京中关村地区,已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各类优秀人才,摩托罗拉惠普松下、微软、富士通等均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蓄势待发;天津开发区已成长为北部沿海经济活跃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IT制造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设备、液晶显示器等生产基地,摩托罗拉、韩国三星等国际跨国公司进驻天津开发区早已形成相当生产规模,其自身及辐射作用仍在扩大;经过10多年的建设,河北省目前已形成海运产业、制药业、生态农业等特色经济发展区域,外商投资地区和领域不断拓宽;山东半岛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电子生产基地。北部沿海经济区已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带,为中国5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作出了贡献。

北部沿海地区科技力量最强大,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1/4。科技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必将对国际资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4.城市联合初现端倪

北部沿海地区内城市发展必须集聚区域优势,方可保持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目前,北部沿海地区城市的联合起飞已初现端倪。

2010年,国家发改委历经5年调研和编制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区域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其中“2”包括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而“8”则指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个地市。在《区域规划》中,北京以发展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为重点;天津则将在现有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河北8市定位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同时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牧业,成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5.对外开放状况

由于观念、体制和机制等多方面的制约,加上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北部沿海地区开放和开发推进比较缓慢,经济外向型程度较低。

当前,加快北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和开发,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国际国内环境。从国际环境看,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浪潮,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并出现了整个产业链转移和潜在转移日益加速的新态势。而北部沿海地区是当前我国少数几个能够全面承接这种整体产业链转移的地区之一。从国内环境看,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出现了由南向北转移的新趋势。2019年,东部沿海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12.5%,北部沿海地区增长39.1%,而珠三角地区仅增加了7%。

从发展趋势和潜力看,北部沿海地区有条件建设成为我国继珠三角、东部沿海地区之后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2014年,北部沿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 259 095.5亿元,进出口总额8 862.11亿美元,占全国的20.6%,外商实际投资额369.69亿美元,占全国的15.6%。因此,加快北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和开发,既是新时期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6.交通运输

北部沿海地区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该地区港口密布,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该地区也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我国海运、铁路、公路、航空、通信网络的枢纽地带,交通、通信联片成网,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陆海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沟通东北、西北和华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该地区是我国空中航线密集的地区,现有各类民用航空机场30余个。在北部沿海地区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踞龙盘,包括天津、青岛、秦皇岛等中国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7.北部沿海地区物流发展

1)北京物流

(1)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近几年来,北京市物流业在迅速发展,其总体情况是:

第一,北京市物流业市场需求比较旺盛,物流产业初具规模。北京市每年物流业务总量约有3.87亿吨,全市涉及物流业务的企业超过4 500家,从业人员有11万多人,其中以物流为主业的企业大约有1 000家。

第二,北京市物流基础设施和存量资源比较丰富,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北京公路铁路均属于国内一流水平,首都机场也是国内一流的航空设施。北京市物流仓储设施等存量资源也非常丰富,全市的仓库有13 000多个,仓容是500万立方米。北京市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第三,北京市物流业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服务水平和能力逐步提高。北京物流企业运营资金中个人、外商和港澳地区投资已经占到了73.3%。国内物流企业开始发展,本地物流迅速崛起,医药、快递等一些新兴的物流企业也在迅速发展。

第四,代表行业的物流协会组织正在兴起,并且将很快开展服务。

第五,北京物流功能结构逐渐升级,专业化、社会化特征有所增强。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方式转化的过程当中,代表现代物流增值服务的一些物流配送、流通加工的业务量正在逐步增长,配送量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0%,在批发零售行业,流通加工费用占整个流程的比重已提高到10%。代表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快速发展起来。

(2)北京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同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北京市物流产业面临三方面的突出问题:第一是专业化和配置效率不够高,资源利用程度还不是很好。北京市80%的仓储资源是分散在工商企业内部的,北京市70%的物流量是自营物流,物流资源利用受到很大限制。第二是物流企业运营水平不高。仓储的库存时间平均是40~50天,这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差一倍;资金周转次数每年只有3~4次,这也是明显低于国外的。第三是长距离、大批量运输呈明显弱势。工业企业平均运输距离在100千米以上的不足三成,批发企业平均运输距离在100千米以上的仅占两成。

(3)北京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北京市物流发展的目标是:构建服务国际、辐射东北和华北地区、兼顾国内外需求的物流体系;实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先进适用、高效低耗的现代物流体系,使北京市综合物流能力达到世界同类发达城市21世纪初的水平。

(4)北京物流业发展重点。北京物流业发展重点是:

①发展专业物流,为北京生产生活需要服务。(www.daowen.com)

②通过重组发展社会化物流,鼓励企业外包。鼓励国内企业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其能够和国外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快速发挥资源作用。

③发展国内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北京是一个内陆城市,要发展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首先加强和周边港口城市的合作。近几年北京同天津合作建立了大通关模式——北京朝阳口岸与天津港直通,已经取得非常有效的成果,现在清关的时间可以控制在2小时之内。其次充分发挥航空物流优势。北京首都机场是国内最大的对外窗口,年吞吐量为67万吨,每年完成北京市70%左右的关税。目前,首都机场已扩建完成,为了充分发挥机场作用,同时以航空物流为中心,发展城市物流。在首都机场以北1千米的地方,建设了北京空港物流园区,现有航空保税物流中心进行申报。

④推进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加快物流运作流程。

2)天津物流

天津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技术的引进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天津市物流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1)天津市物流业发展现状,主要有:

①物流产业增加值逐年增长,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不断下降。

②物流货运量增长迅速。

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物流产业初具规模。天津地处环渤海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吞吐量进入世界前十强的港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跨国企业纷纷落户天津,为发展物流业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近几年来,天津加快了港口、机场、铁路、航道、高速公路、仓库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并取得了快速进展。

⑤物流企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一批骨干企业。目前,天津市已经形成了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培育了中远物流、振华公司、安达集团、宝运物流、德利得集团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骨干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新加坡叶水福、德国大众、韩国三星等500多家具有先进管理经验与设备的著名外资企业已落户天津,其中跨国公司50多家。全球最大的包裹递送公司以及专业运输和物流服务供应商——美国UPS公司也将其亚洲物流中心设于天津。众多国有控股、外资和私营物流企业的纷纷涌现推进了天津市物流产业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的共同发展,为建立全市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2)天津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主要包括:

①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天津市工商企业自办物流比重较高,存在“小、散、弱”现象。这就导致了一些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困难。企业内自办物流有其方便之处,但从全社会角度看这是不经济的,物流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物流设施配套也不合理。

②物流产业的发展过多依赖于传统交通运输仓储业,其他业务所占比重较低。目前,天津市物流产业活动仍以传统的货物运输、仓储业为主体,而物流包装、物流配送、物流管理等高利润低成本的现代化第三方物流比重还较低。从2014年天津市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看,货物运输业占64.3%,仓储业占12.7%,其他占19%,物流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通运输仓储业的发展。2014年,天津市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8.7%,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受中远散货效益下降影响。由于交通运输仓储业特别是远洋货运是物流业的主体,因此目前仍起着左右全市物流业局面的作用。

③天津市空港聚集功能不强。天津机场航线航班少,尤其是缺少国际航线,对适航货物吸引力小,大部分产品需从北京机场转运,航空物流增长缓慢。以2014年各种货物运输方式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货运增加值的比重为例,水上货运占53.9%,公路货运占17.3%,铁路货运占12.6%,管道、装卸搬运及其他货运占15.9%,而航空货运仅占0.3%。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空运成本较高,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天津市空港的聚集功能不强。

④物流管理体制存在一定障碍。一方面,行业或部门之间条块分割问题严重,妨碍了现有物流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和其自身具有的社会化优势的发挥,束缚了物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与物流企业发展相关的融资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尚不完善,也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⑤物流成本偏高,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有待改进,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天津市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还停留在比较粗放和初级的阶段,现代物流理念尚未形成,企业服务能力不强,集约化程度较低,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

3)河北省物流

自现代物流业在河北省起步以来,交通系统、商业储运系统、邮政系统、铁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对物流发展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1)河北省发展物流业的优势。河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河北位居环渤海中心地带,环京津、环渤海区域内科技发达,资源丰富,物流量大,经济发展极具潜力。2019年,河北GDP总量达到35 704.5亿元,比上年增长6.8%。河北省具有487千米海岸线,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港口货物吞吐能力不仅为河北服务,还辐射到东北、华北、西北。京津冀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也是物流发展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以天津港和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为枢纽的物流基地,北京拟建和正在建的五环与六环间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也临近河北,给河北物流融合到京津物流体系中创造了条件,对河北物流的带动作用不可低估。

河北运输基础设施良好,为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河北省现有一、二级公路通车里程17 246千米,公路网密度达到42.8千米/百平方千米,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天津、石家庄为枢纽,辐射10个省辖市,连接秦皇岛、天津、唐山、曹妃甸、黄骅5个港和大同、阳泉2个煤炭基地的“五纵七横”的公路主骨架系统,物流服务能力较强。

河北是京畿之地,交通方便,商埠发达,商贸交易频繁,易形成物流市场。这些商贸企业一旦将产品物流环节从整个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实行物流外包,那么物流潜在市场巨大,这些企业将成为推动河北物流发展的有生力量。

(2)河北省物流业发展规划。为构筑未来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区域产业格局的主框架,河北省将现代物流业确定为十大主导产业之一。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省发改委组织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规划初稿。“规划”提出,河北将基本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市市有机场”。同时还将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物流枢纽、商业中心、商品集散地和会展中心,形成5个国家级物流枢纽、6个区域性物流节点、20个年交易额超百亿元的物流园区和20个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大型商贸中心,建成10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100个县域特色产业交易平台和1 000个单品交易平台。现代物流业的加快发展,必将起到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合理配置资源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推动河北省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发展。

4)山东省物流

近年来,山东省物流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

(1)山东省物流发展现状。

①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到2019年,全省铁路通车营业里程6 633千米,公路通车里程280 32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 447千米,公路网密度179.82千米/百平方千米,公路等级明显提高,路况明显改善。

②第三方物流得到发展。

③优化企业物流管理取得成效。

④商贸物流配送快速发展。

⑤物流科技与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自动化立体仓库、电子标签分拣线、GPS配送车辆监控、专用叉车、集装箱车、物品托盘等先进物流装备和技术得到应用。通过实施企业资源管理、制造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了传统物流管理模式。济南兰剑物流科技公司、三联电子信息公司等物流科技企业积极开展物流咨询、系统软件和装备业务,对物流科技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⑥物流教育与培训取得成果。山东省高校已设立“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开始培养物流硕士、博士研究生。山东大学第一批物流工程本科生已经毕业。物流职业培训更加广泛,从业资格认证工作开始起步。

(2)山东省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当前,山东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物流企业存在小、散、弱、差的问题,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工商企业自营物流业务比重过高,物流业务社会化率偏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物流设施的建设与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还有距离,物流技术标准不统一,物流人才匮乏等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3)山东省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山东省物流发展的总体目标:经过5年的发展,在全省基本建立起以鲁东、鲁中、鲁南三大物流区域为主体,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口为龙头,青岛前湾港等10大物流园区、淄博鸿运物流中心等20个物流中心、三联家电总公司物流配送中心等15个商贸配送中心为重点,山东中邮物流有限公司等20户物流企业为骨干,京沪铁路、京九铁路、胶济铁路、菏兖日铁路、济青高速、京福京沪高速山东段为主要通道的快捷准时、经济合理、陆海空相连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国际物流系统、快速物流系统、城市物流配送系统三大物流系统;省200户重点工业集团率先实施现代物流管理,降低“两项资金”占用,使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由21%降低到18%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的比重达30%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