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进行地区间物流业发展比较分析时,必须首先明确中国的经济区划。中国内地的经济区划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较长时期,中国内地的经济区划一直采用“两分法”,即划分为沿海与内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的活跃和深化,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划分方法,主要有:
(1)三大地带。这一方法将中国内地的31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12个省、市、自治区。
(2)六大综合经济区。包括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3)七大经济区。包括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华东(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华中(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华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西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4)九大经济区。这里有两种划法:第一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黄河中游流域(山西、河南、内蒙古中西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东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自治区等。第二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东北三省)、北部沿海(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北部内陆(山西、陕西、内蒙古)、东部沿海(上海、江苏、浙江)、东部内陆(河南、安徽、江西)、中部内陆(湖南、湖北)、南部沿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西部内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和西南内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
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内地区域的划分方法比较零乱,常用“三大地带”划法。
区域划分既要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方便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和区域政策的分析。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区域的划分必须遵循以下9个原则:①空间上相互毗邻;②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③经济发展水平接近;④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⑤社会结构相仿;⑥区块规模适度;⑦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⑧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⑨便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
根据以上原则,考虑到目前各种划法的种种弊端,将中国内地划分为如下八大区域。
(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千米。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www.daowen.com)
(2)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两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3)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源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4)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总面积33万平方千米。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地区,开放程度高。
(5)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千米。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6)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总面积68万平方千米。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7)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134万平方千米。这一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8)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总面积410.5万平方千米。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亚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