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水产业:产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污染严重

中国水产业:产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污染严重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量超过6 549.02万吨,水产品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海洋水产,在国内渔业统计和市场列名的有200余种,获渔量超过1万吨的有40多种。该海区主要水产有鳓鱼、对虾、毛虾及海蟹等。但因遭受严重污染,生态质量下降,有的海域已无鱼可捕,有的鱼种已濒临灭绝,有的水产养殖场频受赤潮侵扰,急需加大力度治理。北部湾为我国重要渔场之一,雷州半岛、海南岛一带有发达的水产养殖业。

中国水产业:产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污染严重

我国发展水产业的条件十分优越,无论是淡水水产还是海洋水产,资源条件均属世界一流。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一直是轻养殖、重捕捞,致使水产资源条件及生态环境严重衰退、受损,生产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本着“以养为主、养捕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一方面使天然水产资源及生态环境得到应有的休歇、养生,另一方面使水产养殖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1978年,我国水产品总量只有466万吨,此后,以每年递增100多万吨的速度增长,1988年突破1 000万吨大关,1991年以来水产品总量一直稳居世界首位。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量超过6 549.02万吨,水产品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水产业已发展成为由养殖、捕捞、加工、流通、渔业工业以及科研教育相互配套、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但是,在水产业高速发展、多数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治理的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水产生态环境在继续恶化——沿海各海域频受赤潮侵扰,尤其是渤海海域。内陆各大小湖泊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巢湖、太湖等水产基地。

1.海洋水产业

海洋水产业主要是指对海洋中的鱼、虾、蟹、贝等海产资源进行人工繁殖、合理捕捞和加工利用的生产活动。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条件十分优越,大陆海岸线长1.8万千米,沿海分布着众多的港湾、岬角、岛屿和广阔的沿海滩涂。沿海渔场总面积1 227万亩,已利用的仅占1/5,潜力巨大。我国领海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岸有寒暖流交汇,陆上有江河注入,饵料丰富,是多种鱼类觅食、产卵、巡游的好场所。我国海洋水产,在国内渔业统计和市场列名的有200余种,获渔量超过1万吨的有40多种。

1)渤海海区

渤海位于我国北部,是三面环绕陆地的内海,总面积7.7万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有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大海湾,有辽河、滦河、海河和黄河流入。沿海浮游生物丰富、天然饵料多,成为鱼类天然的产卵场所和重要渔场。海底比较平坦,泥沙层厚,有利于拖网作业。该海区主要水产有鳓鱼、对虾、毛虾及海蟹等。渤海水浅坡缓、水域封闭,发展养殖业潜力很大,已成为我国海水水产养殖规模最大的海域,“海洋牧场”等新技术,在此普遍可获高效益。但因遭受严重污染,生态质量下降,有的海域已无鱼可捕,有的鱼种已濒临灭绝,有的水产养殖场频受赤潮侵扰,急需加大力度治理。

2)黄海海区

黄海位于我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为半封闭性浅海,总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本海域北部水域较深,有一冷水团,是我国冷水鱼类如鳕鱼等分布的海域。南部则受台湾暖流的影响形成外海高盐水体与低盐水体的混合区,饵料为来自两种水域的生物群体,这为各种鱼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黄海海区主要经济鱼类有大小黄鱼、带鱼、乌贼、鳕鱼、鱿鱼、鲐鱼、鳓鱼等。黄海沿岸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自20世纪80年代起,山东省陆续在黄海近海海域实施对虾“人工放牧”等养殖技术,收效可观。对虾和鲍鱼是这里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本区水产资源也呈衰退趋势,现已普遍采取措施禁止滥捕,实行季节性休渔制,以保护资源。

3)东海海区

东海包括广东省南澳岛至台湾省鹅銮鼻一线以北、黄海以南的大片水域,总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其中大陆架面积近52万平方千米,入海河流有长江、钱塘江、甬江、瓯江、闽江等。这一海域饵料极为丰富,鱼种以暖水性为主,这里是沿海四大经济鱼类即大小黄鱼、带鱼、墨鱼的重点产区,近年来还在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深海发现一些新的渔业资源。东海的水产养殖也同样得到了发展。东海海区的舟山渔场是全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但舟山渔场由于污染及酷渔滥捕,经济鱼类的作业季节现已不复存在,渔场正在向更远的洋面上移动。捕鱼时日比以前缩短,众多鱼种濒临灭绝,四大经济鱼类总产量持续下降,以往普遍上市的大小黄鱼,尤其是天然大黄鱼已成为餐桌上的罕见之物。这些现象已受到有关方面的充分重视,现已在该区严格实行休渔制,以让海洋鱼类充分休养生息。沿东海相关城市和工矿区的排污治理工作已全面展开,以还海洋鱼类理想生存空间。

4)南海海区

南海是我国仅次于东海的第二大海洋水产区,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大小岛屿800多个。南海洋面宽广,多大洋性水产品,主产蓝圆参、阑鱼、沙丁鱼、鲨鱼、海蛇等,也产四大经济鱼类等近海鱼种。海龟、玳瑁、龙虾是南海特产。南海珍珠举世闻名,合浦、北海、东兴被称为“珍珠之乡”,所产“南珠”扬名国际市场。北部湾为我国重要渔场之一,雷州半岛、海南岛一带有发达的水产养殖业。

除上述边缘海区的水产业之外,我国还积极参与海洋渔业竞争,发展远洋捕捞。自1985年中国第一支远洋渔船队出征远航至今,远洋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已遍及世界三大洋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一定规模。(www.daowen.com)

2.淡水水产业

我国淡水水产业主要集中在降水丰沛、地表水域宽广的东部季风区。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生产水平方面的差异,可分为四大淡水水产区。

1)长江、淮河流域淡水水产区

本区主要包括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南岭以北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盆地和丘陵区。本区位于亚热带,雨量充沛,水域宽广,占全国水域的50%,水质肥沃,水产资源极为丰富。本区水产业历史悠久,基础良好,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水产基地。淡水水产占全国60%以上,淡水鱼苗占全国70%以上。区内鱼种多,特种水产品多,主要经济鱼类有被称为“四大家鱼”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有鲤鱼、鲫鱼、鳊鱼、淡水虾、甲鱼、河蟹等家养、野生皆宜的多种水产品,有鳗鱼、江鲚等洄游鱼类,还有巢湖与太湖的特产银鱼。本区水产养殖和天然捕捞并举,养殖业发达,水产商品率高。区内的太湖片、洪泽湖里下河片、江淮片、洞庭湖平原片及鄱阳湖平原片是国家“八五”时期以来重点发展的商品鱼基地。本区的淡水珍珠养殖全国闻名,20世纪70年代末“温咸水河蟹苗人工繁殖培育技术”问世以来,河蟹人工养殖在区内蓬勃发展。这里也是全国著名的“稻田养鱼”技术推广区和普及区。

2)珠江、闽江流域淡水水产区

本区主要包括闽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西江、东江、北江流域及南岭以南的农村池塘等水面,水域面积约占全国的18%,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重点。这里鱼种虽不如长江流域丰富,但纬度低,热量足,生长期长,鱼类生产迅速,是全国淡水鱼单产最高的地区。本区水产养殖业历来居全国重要地位。西江为全国重要鱼苗产地,珠江三角洲为全国重点商品鱼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形成的“基塘渔业”技术,在新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改革开放以来,水产养殖品种除传统的四大家鱼外,还大量养殖鳗鱼、加州鲈鱼等优质鱼种,产品除充分满足本地消费外,还大量输往港澳地区和内地。

3)黄河、海河流域淡水水产区

本区包括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的大片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区内的黄土高原区严重缺水,水产业落后。黄河下游水系、海河水系、淮河及北部支流、白洋淀微山湖等天然水域及众多的人工库塘和沿河洼地,为水产养殖及天然捕捞提供了一定基础。本水产区主要有鲤、鲫、鳊等水产。黄河鲤鱼天下闻名,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水产业一向不受重视,轻养重捕,经营粗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库塘、洼地的淡水人工养殖业也发展较快。

4)黑龙江、辽河流域水产区

本区水域大多分布在北纬40°以北地区,气候寒冷,结冰期长,是我国重要的冷水性鱼类产区。本区主要河流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大型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松花湖等。本区的水土条件特别,鱼类生长缓慢,脂肪等营养丰富,肉味鲜香,名产有镜泊湖鲫鱼、兴凯湖大白鱼、嫩江上游的哲罗鱼,特别是大马哈鱼、鲑鱼、鲟鱼和鳇鱼,是全国稀有的名贵鱼类。

云、贵、川、渝各地为大江大河上游地区,少淡水湖泊,多急流活水,水域较广,饵料丰富,特有鱼种颇多,但水流湍急,难以开发利用,水产业在全国的地位较低。但区内库塘养鱼、稻田养鱼、活水网箱养鱼等已有一定发展。

广大非季风区或缺水或高寒,水产业均不发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