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1985年以来,我国禽蛋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1990年以来,肉类产量荣登世界榜首,其他畜产品如奶类、羊毛等都快速增长,有效地保障了供给,为全国人民解决温饱、实现小康提供了物质保证。同时,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畜牧业内部结构也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其标志是猪的相对量下降而其他食草、低耗粮型的畜禽种类在上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有一定差距,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粗放,自然经济色彩重,生态质量下降;农区畜禽良种化程度不高,现代化畜禽饲养业所占比重低等。
1.畜牧业生产分布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我国畜禽业在空间分布上,首先是由东南向西北有规律地分为农区畜牧业、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和牧区畜牧业。其次,在各区域之内又有呈点状分布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城郊畜牧业。
1)牧区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是指分布于我国西部和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畜牧业。这一区域有全国著名的内蒙古、新疆和青藏牧区。区内地广人稀,草原草场广布,耕地资源极少,散布于一些河谷、绿洲地带,故纯农户所占比例小。畜牧业是这里人民的生活所依,其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70%以上。经营方式主要靠天然草场放牧,过去多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但区内地域差异显著,其中内蒙古已出现在全国影响很大的贸、工、牧一体化现代企业。新疆地区畜牧业生产水平也较高,但从区内自然条件来看,发展种植业、园艺业为主的农业比畜牧业前景更广阔,因此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畜牧业比重下降,种植业、园艺业比重上升。青藏牧区相对落后,多数仍是游牧型、自给型的落后经营方式。
牧区畜牧业主要有牛、马、羊、骆驼等食草的大牲畜,其中骆驼总头数占全国87.1%,马占53.9%,绵羊占76.1%,牛占28%。本区众多的优良牲畜品种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库,主要有新疆细毛羊、伊犁马,内蒙古三河牛以及西藏和青海的藏绵羊及牦牛。本区所提供的畜牧产品约占全国总量的20%,与偌大的地域面积极不相称。
今后,本区应坚持以牧为主、草业先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加强草原管理、保护和建设,科学养畜,规定合理载畜量,实行定期轮牧和定期打草制,有计划地建设人工草场,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逐步改变靠天养畜的落后经营方式。
2)农区畜牧业
我国东南部广大农耕区,虽面积不到国土1/2,但耕地和人口占全国绝对多数;虽以耕作业为主,畜牧业仅居从属地位,但却在全国畜牧业中占重要地位。牲畜总量占全国70%以上,所提供的肉、奶、禽蛋等占全国的80%左右。
农区畜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种植业发展基础之上的,其特点是与种植业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和役畜,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大部分地区的饲料以农作物秸秆、各种农副产品及饲料作物为主,经营方式以舍饲为主。畜产品种类齐全,猪、牛、羊、马、骡、驴及各种家禽都有,以养猪最普遍。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广大地区大牲畜较多,由于邻近草原牧区,牲畜构成复杂,以黄牛、马、驴、骡为主,羊也不少,养猪也很普遍,家禽以鸡为主。南方地区,由于受水田耕作的影响,大牲畜虽数量不少但构成简单,以牛为主,且多水牛,基本无骡、马,少有驴,局部地区有山羊饲养。本区是传统产粮区,养猪和家禽饲养业很发达,商品化程度高。今后农区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应是以种植业为主,农牧结合,综合经营,全面发展,要广辟饲料来源,调整畜禽结构,提高食草及粗饲类畜禽比重,加速畜禽品种的优化和改良,并有计划地建立大牲畜饲养和繁殖基地,逐步增加现代化养殖及饲养业,全面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以牧促农,以农带牧。牧区畜牧业与农区畜牧业的对比见表3-5。
表3-5 牧区畜牧业与农区畜牧业的对比
3)半农半牧区
在我国农区与牧区之间存在一个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并逐渐加宽的半农半牧地带。这一地带在气候上处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交替、干旱区与半干旱区过渡状况。南部也有小范围湿润地区,地形地势上基本属二级阶梯的中、南部分。从自然区来看,包括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大部,南部的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这是个具有浓厚过渡色彩的地域,农耕区与畜牧业区交错分布,种植业与畜牧业相互交融。这里既有农耕发达、富甲一方的银川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及四川盆地,也有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定西、河西、西海固、滇东南、黔西北、陕北高原等全国著名的贫困地区;既包括植被繁茂的藏南、滇南等西南林区,也包括植被稀疏,燃料、肥料、饲料“三料”俱缺,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区。鉴于区内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和经济状况,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首先是要在生态严重恶化的地区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整治生态环境,摆脱贫困;改农牧业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发展自给型种植业、保护型林业和商品型畜牧业。少数自然和经济状况良好,农牧业有机结合、良性发展的地区,如四川盆地,发展方向应与东部农耕区基本一致。(www.daowen.com)
4)城郊畜牧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非农业人口对肉、奶、禽、蛋等畜禽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各中心城市周围逐渐形成一些集约化、现代化水平高的畜禽产品供应基地,即城郊畜牧业。虽占地不广,但城郊畜牧业在产值和产量上所占比重却直线上升,显示出勃勃生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郊畜牧业正在向集中、大型、专业化方向发展,并带动所在地区畜牧业发展。它们发达、先进的生产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个体农户所效仿和接受,在经济发达区域,在交通干线沿线,已不断涌现出类似这样的畜牧业基地和企业,它们正悄悄地改变着我国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2.主要畜牧业基地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些畜牧业生产优势区域,它们是新形势下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依托。目前重点建设的畜牧业基地有以下五处。
1)大兴安岭两侧肉乳和皮毛生产基地
本基地包括黑龙江与吉林西部、内蒙古东部。这里为草甸草原区,大面积分布着天然草场,是我国重要的肉、乳、皮毛生产基地,着重发展乳、肉兼用牛和细毛羊与半细毛羊。
2)新疆北部细毛羊、肉用牛羊和马生产基地
这里是我国荒漠草原发展畜牧业条件较好的地区。阿尔泰山与天山垂直分布的山地草场,饲草类型多,可供细毛羊、肉用牛及马匹的发展;山间盆地和谷地具有生产饲草饲料的良好条件,新疆细毛羊、阿尔泰肥臀羊、伊犁马等优良畜种都分布在这里。该基地冬季牧草不足,今后需加强天然草场的管理,并合理发展为牧业服务的种植业,生产优质饲草、饲料,以便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3)青藏高原东部牛羊肉、乳、毛生产基地
这里的天然牧场是亚高山和高山草甸,牧区条件虽不如上述两个基地,但却是青藏高原上畜牧业发展条件最好的地区,目前以绵羊、山羊、牦牛和马等各种牲畜为主。牦牛和藏绵羊是这里的特有畜种。该区技术力量薄弱,今后应着手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商品率,并适当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4)华北和西北农牧交错区牛羊肉、毛生产基地
本基地包括河北承德、张家口地区,晋西北和陕甘的黄土高原。这里自然条件较牧区好,临近畜产品消费地,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一定条件,但目前生产水平很低。今后可实行草、粮轮作制,以牧为主,农、林、牧相结合,发展饲草、饲料生产,致力扩大肉用牛及细毛羊饲养规模,加快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畜牧业基地。
5)东部平原地区以养猪、禽为主的肉、蛋生产基地
这些地区是我国主要产粮区,是猪、禽集中产区。今后要提高生产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加强饲料工业建设,改良畜禽品种,进一步提高肉、禽产量和商品率。该区要重点建设区域有东北平原牛、羊、猪饲养基地,四川盆地肉猪供应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商品畜禽生产基地,黄淮海平原黄牛、猪生产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