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林业产业:保护、开发与经济发展

中国林业产业:保护、开发与经济发展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业是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产品的生产行业。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六大类森林在森林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用材林为80.3%,经济林为7.1%,防护林为6.5%,薪炭林为2.7%,特种林为0.5%,竹林为2.9%。本区森林集中连片,交通便利,林业基础好,采伐量大,机械化水平高,木材的采伐量和运出量居全国各林区之冠。

中国林业产业:保护、开发与经济发展

林业是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产品的生产行业。它包括造林、育林、护林、采伐、集运、加工制造等一系列生产环节。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是陆地上最典型、多样性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保护和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旱防涝、保持水土、改善自然条件、保持生态平衡,还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林业的发展不但是农业生产得以稳产、高产的有力保障,而且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积极发展林业是国土整治的一项根本大计,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1.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并由林下木、草被、动物微生物、土壤、气候、水文等共同组合的综合体。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有以下四个特点。

1)树种资源丰富

我国幅员广阔,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我国的树种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我国种子植物多达2万多种(300多科,2 000多属),其中树种达5 000余种(乔木树种200多种),是世界上树种最多的国家之一。树种中经济价值很高的有1 000多种。针叶树中松杉科植物世界上约有30属,我国就有20属,近200种。阔叶树种资源更为丰富。此外,还有许多特有针阔叶林种,如水杉属、银杉属、油杉属、台湾杉属、水松属、金钱松属、福建柏属、杜仲属、旱连属、珙桐属、山荔枝属、香果树属和银鹊树属等,不胜枚举。近年来还引进国外速生树种,如江苏、湖南、山东引进的意大利速生杨,2年成林;江南引进的国外松树,比马尾松生长速度快一倍。森林中有芳香油植物、单宁植物、油料植物、药用植物和纤维植物等。此外,我国的竹林资源丰富,竹种繁多居世界之冠,全世界竹类有50多属,我国占20多属,有200多种。

2)森林覆盖率

我国森林覆盖率大约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70%,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可见我国森林覆盖率还是很低的。

3)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

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东北、西南多,华北中原少,西北更少,而且森林资源多数分布在交通不便或是江河的源头和分水岭及边远地区,如由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东北部组成的东北林区;由四川、云南和西藏东南部组成的西南林区,其土地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20%,森林面积却将近占全国的一半,森林蓄积量占全国的75%。而人烟稠密、工农业生产发达的华北中原等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十省、市在内,森林覆盖率只有11.2%,人均不足200平方米;森林蓄积量3.5亿立方米,人均不足1立方米,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西藏的中西部、内蒙古的中西部地区等,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森林面积仅10余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在3%以下。

我国经济林的分布也很集中,如油茶林69.3%集中于湖南、江西两省;油桐林集中于四川、贵州、湖南三省,其他南方省区虽有适生树种,面积却很少。

4)用材林和成、过熟林比重大,经济林、防护林比重小

根据森林的功能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森林可分为六类,即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林和竹林。我国六大类森林在森林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用材林为80.3%,经济林为7.1%,防护林为6.5%,薪炭林为2.7%,特种林为0.5%,竹林为2.9%。用材林比重大,是一个相对的优势,其他林类尤其是经济林、防护林比重小,则是其不足之处。在现有森林中,成、过熟林比重也很大。据前些年统计,在75.5亿立方米的木材蓄积量中,成、过熟林占69%。在9.6万平方千米用材林中,成、过熟林占33%,这些成、过熟林大部分分布在东北和西南边远地区。四川、云南、西藏、黑龙江、吉林五省区就占成、过熟林总蓄积量的80%以上,形成我国主要的林木基地。其多为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特别是西南地区,山高水深,开发利用少,年自然枯损严重,这是一个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在工农业生产发达的江南八省和华北各省区,成、过熟林蓄积量则很少,各占10%和0.9%,用材十分紧张。

2.我国主要林区的分布

1)东北林区

东北林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其木材蓄积量约占全国蓄积总量的1/3,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供应基地,以兴安落叶松、红松、云松、花松、桦树等用材林为主。该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林木采伐基地,主要伐林场和林产加工地分布在内蒙古东部的伊图里河、牙克石,黑龙江的库都尔、伊春和吉林的临江等地。本区森林集中连片,交通便利,林业基础好,采伐量大,机械化水平高,木材的采伐量和运出量居全国各林区之冠。由于集中过伐情况突出,资源枯竭,林地减少,影响了生态平衡。今后应注意适度采伐,资源更新,综合利用。发展林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型产业,建立防火、防盗、防止病虫害的护林监测网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西南林区(www.daowen.com)

该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森林主要分布于岷江上游、大渡河中上游、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各大河流域。另外,喜马拉雅山南麓及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也有森林分布。本区拥有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树种,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铁杉、马尾松、油松等,还有梓、楠等珍贵树种。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没有充分开发过,熟林比重较大,因此,必须加速交通建设和林地其他建设。

3)南方林区

包括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山区,即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贵州省区及江苏省的一部分。区内以人工林为主,除用材林外,还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林区。这里地处亚热带,林木生长的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接近消费区,农民有经营林业的传统经验,历来是我国主要木材、竹材供应基地之一。一般多为农林兼营,林区分布比较零散。根据林木种类的差异,区内又可分长江流域和华南两个林区。

(1)长江流域林区,除松、杉、樟、檀等用材林和毛竹林广为分布外,经济林木种类繁多,林产品经济价值高,有些还是重要的出口物资。该林区主要经济林木树种有油桐、漆树、油茶、乌桕、杜仲、白蜡树、五倍子、栓皮栎等。今后,应尽快因地制宜地营造速生用材林、薪炭林,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树种。

(2)华南林区,主要包括粤、桂、闽、台等省、自治区。该区地处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除有一般针叶林、阔叶林和经济林外,还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林区。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林木,主要有橡胶柚木、桃花心木、红椿、樟、金鸡纳、八角沉香肉桂、油棕、椰子、木棉等。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国外历来认为北纬17°以北的地区不能种植橡胶,但在我国经过科学实验,已建成了以海南省、西双版纳为主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另外,在接近北纬25°的广西、福建一些经过严格选择的地区,移植橡胶成功。

4)防护林区

防护林是为了调节气候,减免干热风、风沙及旱、涝、碱等自然灾害所营造的林带或大片森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地营造的防护林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五大防护林体系:①“三北”防护林体系;②沿海防护林体系;③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④平原防护林体系;⑤太行山绿化工程。

(1)“三北”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体系是指东北西部(辽、吉、黑)、华北北部(内蒙古、山西、河北)、西北(陕、甘、宁、青、新)三个地区的防护林。其林木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的。故称“三北” 防护林区,其范围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晋西北、冀北坝上地区和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西部。建设“三北”防护林区,是我国改造自然的伟大壮举。

(2)沿海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是指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的沿海地区防护林。该防护林主要是为了防御台风暴雨、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已经展开,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少洪涝灾害,现在已有一定成效。

(4)平原防护林体系。平原防护林体系是指在平原地区的农田“四旁”植树造林,实现耕地林网化,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防护林。

(5)太行山绿化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包括山西、河北、河南、北京的100多个市、县(区),它将从生态环境上保护以北京为中心的经济文化区和整个华北大平原。此外,冀西、豫东的沙荒林是由黄河、漳河和沙河泛滥造成的沙荒地带。该地带自从营造沙荒林以后,现已泡桐成林、果树成片,改造了低产田,收到了多方面的经济效益。

5)西北少林区

该区由于天然林破坏严重,大部分属于无林和少林地区。现在,陕、甘、宁、青、新五省(区)森林覆盖率仅3%。现有残存的森林主要分布于白龙江流域、祁连山北侧、阿尔泰山南坡和天山、秦岭等山区。对于这些林区应禁止或限制生产性采伐,要以保护为主,并不断扩大森林资源。该区沙漠、戈壁和荒山秃岭广为分布,应把植树造林放到极为重要的地位。这是发展生产和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环境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