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粮食作物的地位和种类分析

粮食作物的地位和种类分析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粮食作物含义和地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产粮国。粮食生产的品种结构有所变化。粮食生产水平较低。各地区之间的粮食生产发展不平衡。④扩种高产作物。2.粮食作物种类1)水稻我国水稻生产分布很广,南自热带海南岛、北到寒温带的黑龙江呼玛县,东起台湾省、西到新疆均有水稻生产分布。2)小麦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总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

粮食作物的地位和种类分析

1.粮食作物含义和地位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产粮国。粮食生产是指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薯类等的生产。粮食生产是种植业的主体,在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见图3-2)。粮食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资料。

图3-2 201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构成

1)我国粮食生产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发展迅速,取得了以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1/5人口的伟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四个特点。

(1)粮食生产发展速度快。

(2)粮食生产的品种结构有所变化。稻谷、小麦等主要细粮比重有所提高,杂粮的比重下降,标志着人民的粮食需求与消费水平都有所提高。

(3)粮食生产水平较低。表现在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4)各地区之间的粮食生产发展不平衡。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根据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应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建设商品粮基地问题提高到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抓。

(1)提高单产。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14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37.6%,所以我国粮食增产,应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攻方向,提高单产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精耕细作,实行集约经营。我国农业资金有限,应充分发挥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目前,我国有不少中低产地区,生产水平不高,但潜力大,是提高集约水平的重点。

②培育良种,推广新技术。这对提高单产有显著作用。我国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但要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

③提高复种,扩大播种面积。这是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但必须从水、热、肥、土、劳动力等诸条件的可能性出发,否则难以达到增产的效果。

④扩种高产作物。这是利用生物特性增产粮食的措施,但要以不影响粮食的合理结构和质量为前提。

(2)建立商品粮基地。商品粮基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生产粮食为主并能稳定地提供数量较多的商品粮的地区。建立商品粮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粮食生产的优越条件,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有利于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为发展粮食生产进行必需的农业基本建设,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商品率。所以,建设商品粮基地,是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选建商品粮基地应注意选择那些能够经常稳定地提供余粮的地区,投资少、见效快的地区,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基本类似、便于统一规划和进行建设的地区,交通运输比较方便的地区;而与粮食生产矛盾大的经济作物主产区和林、牧业为主的地区,不宜选为商品粮基地。

根据我国情况,可以选建四种类型的商品粮基地。

①南方商品粮基地,包括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共六片,属人多耕地少的地区,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农田基本建设基础较好,有精耕细作的传统,是高产商品粮基地。

②东北商品粮基地,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吉林和辽宁中部平原,共三大片。该区商品粮耕地面积占全国商品粮耕地的40%以上,相对属于地多人少的地区。该区地处温带,无霜期较短(100~145天),一年一熟制,粮食单产较低,每年提供全国商品粮的20%,是发展潜力较大的商品粮基地。

③西北商品粮基地,包括河西走廊、内蒙古和宁夏的河套地区,共三片。该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无霜期短,农作物一年一熟。

④淮河平原商品粮基地,包括苏北和皖北两片。这里地处由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区,水、热条件高于黄河以北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旱轮作地区,耕作制度以一年二熟和二年三熟为主,是发展前途很广阔的商品粮基地。

2.粮食作物种类

1)水稻(www.daowen.com)

我国水稻生产分布很广,南自热带海南岛、北到寒温带的黑龙江呼玛县,东起台湾省、西到新疆均有水稻生产分布。其大致可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主要稻谷产区,且具有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的特点。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我国南方稻谷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90%以上,水稻集中产区有三个。

①华南双季稻区,指南岭以南的两广、海南、福建、台湾,具体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福建的闽江和九龙江下游,广西的西江两岸及台湾的西部平原。水稻生长季节长、复种潜力大,以双季连作稻为主。著名品种有福建漳平的“过山香”、广东的“05粘”和东莞虎门粘”。

长江流域单双稻区,指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含豫南、陕南)的地区,是我国最大最集中的水稻产区,以双季稻和稻麦两熟为主。该区产量约占全国的2/3,水稻产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江苏里下河平原、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安徽中部的沿江平原、湖北江汉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和四川成都平原等。该区稻米名品有江苏的红粘粳、湖南的莲香稻、江西的香稻、四川的寸谷、陕西汉中的黑米、安徽宿州的夹沟香稻等。

③云贵高原单季稻区。该区海拔2 000米上下的高山区多种粳稻,海拔1 2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区和平坝地区多种籼稻,优质米有云南石屏的紫米等。

(2)北方稻谷分散产区。秦岭淮河以北是我国一季粳稻分布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面积的10%左右,其中华北较多,东北次之,西北最少。

①华北单季粳稻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的华北各省市和陕西、河南、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稻谷主要分布在海河下游低地区,河南沙、汝、颍、洪四河沿岸洼地,山东济宁菏泽地区的滨湖洼地和临沂地区,太原、榆次河谷盆地,苏、皖北部沿湖沿河洼地、盐碱土和低产土地区。

②东北早熟粳稻区,主要分布在辽河下游平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松花江平原、西辽河平原、牡丹江半山区谷地及黑河沿江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种一冬粳稻,实行夏稻冬闲制。

③西北干旱稻区,包括银川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的绿洲地带,全靠人工灌溉,均为抗旱早熟品种。

④青藏水稻零星分布区。高寒的青藏地区,水稻零星分布在比较低缓的河谷地带。

2)小麦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总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在我国北方、南方,春季、冬季均可种植。分布广泛,以北方为主。在夏涝地区可早收避灾,比较稳产保收。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大类,我国以栽培冬小麦为主,其播种面积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82%,产量占87%。我国小麦可分为三大区。

(1)春小麦区,包括长城以北,六盘山、折多山以西地区,即东北、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的大部分、四川西部及陕西、河北北部地区。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本区冬季严寒,无霜期短,绝大部分以一年一熟为主。近年来,春麦区由北向南扩展,作为套种或复种作物,插入长城沿线以玉米、高粱、谷子为主的一年一熟地区或华北平原的棉区。

(2)北方冬小麦区,包括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这是全国最大的小麦产区和消费区,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和陕西为集中产区。一般实行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耕作制度。近年已过长城推进到北纬47°地区,向西推进到河西走廊和南疆。在分布高度上,已登上海拔4 100米的拉萨澎波农场

(3)南方冬小麦区,包括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折多山以东的地区,小麦的面积占全国的30%,以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为集中产区。本区居民以大米主食,小麦商品率高,大部分实行稻麦、棉麦两熟制,还有稻麦杂粮三熟制和双季稻小麦三熟制,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小麦区。粤、闽、湘、赣、桂及浙南等地是以双季稻为主的地区,小麦多作为冬种作物或在旱地种植,种植面积占全国很小的部分。

3)杂粮

我国杂粮种类很多,主要有玉米、高粱、薯类、谷子、大麦、糜子等,还有荞麦、豌豆、蚕豆绿豆等小杂粮。杂粮一般生长期短,适应性强,有耐旱、耐寒、耐涝、耐碱等特性,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因而分布较广;杂粮便于间作、套作和轮种换茬等,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量;有些杂粮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杂粮不仅是我国人民的重要口粮和副食,还是重要的饲料农村燃料、建筑材料和某些工业原料的来源。杂粮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南方则以四川为最多。在杂粮作物构成中,以玉米、谷子、高粱为最多。

(1)玉米。玉米的经济价值高,属于高产作物,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从玉米播种面积的密度看,大致集中在从东北到西南的弧形狭长地带内,即大兴安岭—辽南—冀北—晋东南—陕南—鄂北—豫西—四川盆地的周围—黔、桂西部—滇西南等地。玉米主要种植于这一狭长地带内的500米以上的半山、丘陵地区。

(2)豆类。豆类中最重要的作物为大豆。大豆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分布遍及全国。20世纪以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大豆的国家。目前大豆仍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大豆是喜温作物,适于北方温带地区栽植。我国大豆老产区主要有两个,即东北及黄淮海平原。东北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主要集中于松花江、辽河沿岸及哈大铁路沿线。其中,哈尔滨、辽源、长春等地,号称我国大豆的“三大仓库”。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二大豆产区,主要集中于淮河以北,石德铁路以南,京广铁路以东的地区。目前,我国大豆产区划分为五大产区:①北方一年一熟春大豆区;②黄河流域夏大豆区;③长江流域夏大豆区;④长江以南秋大豆区;⑤南方大豆两熟区。

在豆类作物中,除大豆外,以收获干豆为主要目的的其他豆类统称为食用豆类,是全世界普遍栽培的作物。我国食用豆类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遍及全国,主要种类有:小豆、绿豆、饭豆、蚕豆、豌豆、普通菜豆、多花菜豆、豇豆等。

食用豆类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可作食用、蔬菜、加工制作各种食品,有一定医疗价值及作出口换汇商品。如天津、东北的小红豆,云南的大白芸豆、小白芸豆,安徽等地的明光绿豆,云南、贵州、四川的豌豆,浙江的白扁豆,四川的大雪山豆,青海、甘肃的蚕豆等都是深受欢迎的出口商品。

(3)高粱。高粱有抗旱、耐涝、耐盐碱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高粱用途广泛,不但可作为粮食、酿酒、饲料和工业原料,秸秆也是农村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和燃料。高粱在我国分布甚广,以东北平原最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各省及淮北平原一带。

(4)谷子。谷子又称粟或小米,抗旱能力强,适应性好,生长期短(70~120天),容易储存,适宜作储备粮,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秸秆是大牲畜的优良饲草,是我国北方特别是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松辽平原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区是我国谷子最集中的产区。从杂粮分布特点来看,玉米带东侧高粱居多,西侧谷子居多。

(5)薯类。我国薯类品种繁多,以甘薯、马铃薯为主,还有芋头、木薯、蕉芋(藕芋)、豆薯(凉薯)等。在我国薯类生产中,甘薯约占薯类种植面积的80%,其次为马铃薯。

甘薯性喜高温多湿,有一定抗旱能力,对土壤的选择性不强,但以沙壤土最为适宜,甘薯的耐酸性较强,是红壤荒地良好的先锋作物。我国甘薯多集中于黄河下游地区、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各省,四川、山东是甘薯产量最多的省份,其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广东、河北等省。南方多种于丘陵山地,与稻、麦复种,以秋薯为主;北方平原多种于沙岗薄地,以夏薯为主。

马铃薯适于温凉气候,生长期短,以沙土和轻沙壤土为最适宜。马铃薯具有抗酸而不耐碱的特性,在生长期需要较多的钾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